打造休闲渔业 发展休闲旅游
2017-02-14宋贵琴
宋贵琴
摘 要:休闲渔业、休闲旅游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我国的休闲渔业始于典世纪90年代初,率先在广东、福建和浙江省等沿海省份发展,现在休闲渔业在国内蓬勃发展。渔业和旅游的有机结合,既能相互服务,又能显示渔业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魅力,对于促进休闲渔业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休闲渔业;休闲旅游
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自然生物、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换句话说,休闲渔业就是利用人们的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的产业,把旅游业﹑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
一、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重要意义
休闲渔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其性质发生了变化,原本第一产业的渔业变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渔业仅仅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资源,一种工具,是众多旅游产品项目之一。休闲渔业旅游发达地区,普遍而言是渔区。在渔业发展内外环境不很理想的情况下,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具有一定的意义,主要体现为:
1.休闲渔业旅游丰富了旅游地旅游资源,构建旅游地旅游品牌。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了旅游地旅游产品种类,特别是对于旅游资源较为贫乏的旅游目的地,可以将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挖掘策划成为当地主打旅游品牌。
2.休闲渔业旅游有利于解决渔区渔民转产转业问题,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海洋渔业资源减少捕捞海域受限渔民出路存在困难的渔区,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为无路可走的渔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开阔了就业空间。同时,休闲渔业旅游目的地普遍在渔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其区位优势较弱,交通不太发达。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渔区交通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其他旅游行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调整休闲渔业发达旅游地产业结构。
3.增加渔区旅游经济收入。由于休闲渔业旅游项目先期资金投入不需很多,又可以利用现存的闲置渔业器械与人力资源,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增加了渔区渔民的创汇途径,有利于提高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收入,达到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双丰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对提高渔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休闲渔业旅游深得广大旅游者喜爱,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奇重参与重体验的需求,迎合了旅游市场的需求。而从事休闲渔业旅游的人员原本都是渔民,休闲渔业一旦与旅游业结合,那么其产业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第一产业渔业转化为第三产业旅游业,所以渔民身份与角色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渔民演变为旅游业服务人员。旅游者对他们的要求,也以旅游服务人员的要求相对应。这就对渔民们提出了一个提高素质的要求。要求他们既具有渔业知识,也要具备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原来,渔民很少甚至根本不了解旅游业状况,经营上只注重经济效益,而现则需多方面提升自己。这样,渔民势必要改变生活方式,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陋习,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参加旅游业相关知识的学习。生活方式與业余时间支配方式的改变,渔民由闲散型生活方式向学习型生活方式的转变,既提高了综合素质,又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渔区的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二、发展休闲渔业与休闲旅游的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科学制定休闲渔业发展规划,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渔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总体规划相衔接,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引导休闲渔业在现有基础上高起点定位、高层次发展,避免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出发,依托渔业生产过程、渔民文化生活和沿海风情风貌,突出特色,配套旅游服务设施,丰富休闲渔业文化内涵,提升休闲渔业发展整体规模、层次和水平。
3.坚持以管为先,突出安全。从事休闲渔业旅游经营主体要具备法人资格,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加强综合管理,强化生产安全、海上运输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水上平台所产生的垃圾应及时回收清理,确保休闲渔业旅游规范、安全、可持续发展。
三、阶段开发 各有特点
1.前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休闲过去是少数贵族阶层专利,现代旅游业只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而真正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一般认为是“二战”后。休闲渔业在大众旅游时代到来之前,由于其产业的复合性强(依托渔农业、餐饮业等),早就萌芽滋生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类型。垂钓代表的渔猎休闲活动:它是最早也是最普及的休闲渔业形式。垂钓的优势在于它几乎不受地理环境局限,从大海到小溪,从滨海城市到内陆边陲,可以说只要有水有鱼就可以发展,而且如果是本身是渔产区的话,更可以给当地带来双重产业效益。在美国,至今海鲜代表的美食休闲:海鲜一直是食中极品,因此该市场和垂钓一样生命力旺盛。不过在内陆地区受资源限制不具备普遍休闲旅游性。但是内陆较大的湖泊区,也可以形成特色渔家餐饮,而且往往是主打一种特色。比如杭州千岛湖的“ 有机鱼头”、武汉汤逊湖的“鱼丸”、湖北鄂州梁子湖的“武昌鱼”、青岛红岛的蛤蜊。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后,这两种形式很快成为最具有群众基础、也最具备赢利性的休闲渔业门类。
2.大众旅游时代。大众旅游时代,在垂钓和渔家餐饮基础上,人们追求更多元化、更典型化、更个性化的休闲渔业旅游。多元化:体现在挖掘了更多的渔业资源、更主动的和其它产业嫁接。如“出海捕鱼”本来纯粹是渔业生产活动,现在挖掘出来最为一种旅游项目;再如和露营野餐结合发展“渔猎露营”旅游;再如整合渔家餐饮、住宿、渔俗活动为一体,发展成为“渔家乐”。
典型化:体现在在原生资源背景下,进一步采用人工手段打造次生资源。如渔家民俗风情在原生状态下是散落不成体系的,而宋城的“中国渔村”主题公园项目,艺术化再现典型渔楼、船帆,情景化点缀渔灯、渔饰,全面集中的展现渔家民俗风情。还有贝壳馆等项目,将零碎的贝壳资源资源人工集中、情景化展示,更具备观光性。个性化:如将一般垂钓活动针对部分高素质情趣游客延伸到“鱼拓”艺术。
3.泛地产时代。泛地产时代,地产、商贸、旅游度假、城市经营等呈现互相整合的趋势。这带来的主要不是休闲渔业项目本身的变化,而是经营模式、运作模式的深层次变化。
总之,打好信息牌,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效益。提高生态休闲型渔业知名度应着手建立休闲渔业协会,让这个社团组织成为休闲渔业的中介力量和信息中心,通过建设相应的网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全面推介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独到、特有的产品与服务,传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休闲型渔业文化信息,形成定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