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7岁幼儿父亲的教养投入研究

2017-02-14徐梦雪张莉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幼儿

徐梦雪+++张莉

【摘要】研究者对武汉市280名幼儿父亲的教养投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父亲教养投入水平总体偏上,其中,可及性水平最高,互动性水平最低。(2)双子女家庭中,二孩获得的父亲教养投入最少,男孩获得的父亲教养投入大于女孩。(3)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和工作满意度越高,其教养投入越高;每周工作时间越长,其教养投入越少。据此,研究者提出,父亲要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增加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并提高亲子交往质量;双子女家长要公平对待每个子女;开展父职教育,为父亲参与教养提供支持。

【关键词】父亲;教养投入;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9-0045-5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男主外,女主内”通常是一般家庭的角色分工模式,因此,养育孩子更多地被看成是母亲的事,大多数父亲习惯做“甩手掌柜”。但随着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了家门,走上了工作岗位,于是,要求父亲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教养中来的呼声日渐大起来。父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独特的影响。〔1〕在某些行为特质上,父亲的影响甚至要大于母亲。〔2〕例如,父亲能够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和学业成就,〔3〕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父亲参与的缺失,不仅可能会影响孩子性别意识的发展,还可能导致孩子交往能力的欠缺,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4〕因此,对于父亲的教养投入展开研究十分必要。那么,父亲的教养投入现状如何?父亲教养投入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方法,从湖北省武汉市抽取了4所幼儿园,每所幼儿园各抽取小中大班3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2份,有效问卷280份,有效问卷率为93.3%。

(二)研究方法

1.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本研究对幼儿及其父亲的人口统计学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幼儿的年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幼儿父亲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每周工作时长、工作满意度等。

2.父亲教养投入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伍新春、刘畅等编制的《父亲教养投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5〕问卷涉及互动性、可及性和责任性3个维度。互动性是指父亲参与照顾孩子,包含生活照顾、学业支持、情感交流、规则引导和休闲活动5个子维度;可及性是指父亲和孩子未发生直接互动,但当孩子需要的时候,父亲能够做出反应,包含空间可及和心理可及2个子维度;责任性是指父亲为孩子长远发展所做的准备、积累、规划和支持等,包括榜样示范、父职成长、信息获得、教养支持和发展规划5个子维度。〔6〕问卷共56个题项,适用于3~18岁儿童和青少年的父亲。问卷采用0~4级评分,依次表示“从不”“偶尔”“有时”“经常”和“总是”。研制者报告,总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67,探索性因子分析KMO系数为0.943,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统一性和内部一致性。互动性、可及性、责任性3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系数都在0.867以上,12个子维度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也都在0.649以上。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父亲教养投入的总体情况

幼儿父亲教养投入的总体得分为2.67分,各维度的得分均大于2分,其中,可及性得分最高,互动性得分最低。对互动性、可及性和责任性3个维度分别作两两T检验,结果显示,互动性<可及性(t=-7.083,p<0.001),互动性<责任性(t=-7.149,p<0.001),且责任性<可及性(t=-1.568,p=0.118),详见表1。

(二)幼儿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父亲教养投入的影响

统计分析表明,幼儿的年龄和性别对父亲的教养投入均没有显著影响,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父亲的教养投入具有明显差异(见表2)。

进一步检验幼儿性别、年龄和是否是独生子女三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和是否是独生子女的三重交互作用对父亲教养投入的总得分有边缘显著效应(F=2.218,p=0.053),在可及性(F=2.615,p=0.025)和责任性(F=2.561,p=0.028)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互动性差异不显著。以可及性、责任性两个维度为因变量,对幼儿年龄、性别和是否是独生子女三因素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见表3。

(三)父亲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其教养投入的影响

统计分析表明,受教育程度、每周工作时长和工作满意度对幼儿父亲的教养投入有显著影响。

1.受教育程度

学历层次越高,父亲的教养投入得分越高。其中,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父亲得分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互动性(F=2.324,p=0.057)上边缘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学业支持(F=2.470,p=0.045)、休闲活动(F=2.671,p=0.033)和心理可及(F=2.551,p=0.040)上,不同学历层次父亲的教养投入存在显著差异,学历层次越高,教养投入越多。

2.每周工作时长

总的来看,每周工作时长越长,父亲在教养上的投入就越少。数据显示,在互动性(F=5.068,p=0.000)、可及性(F=2.223,p=0.033)和责任性(F=2.702,p=0.01)上,每周工作时长不同,其教养投入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检验发现,在生活照顾(F=3.531,p=0.001)、学业支持(F=3.965,p=0.000)、情感交流(F=3.975,p=0.000)、规则教导(F=3.349,p=0.002)、休闲活动(F=3.946,p=0.000)、空间可及性(F=3.175,p=0.003)、父职成长(F=3.603,p=0.001)、信息获得(F=2.063,p=0.048)与发展规划(F=2.492,p=0.017)方面均呈现出明显差异,即每周工作时间越长,父亲的教养投入越少。

3.工作满意度

父亲的工作满意度分为4个层次,分别是很好、一般、不喜欢和其他。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检验后发现,父亲对于自己工作的满意度越高,其教养投入得分就越高。对12个子维度进行方差检验发现,在情感交流(F=4.264,p=0.006)、空间可及(F=3.672,p=0.013)、心理可及(F=6.443,p=0.000)、榜样示范(F=4.492,p=0.004)、教养支持(F=3.553,p=0.015)和发展规划(F=2.871,p=0.037)上,工作满意度不同,其教养投入存在显著差异。

三、讨论

(一)幼儿父亲的教养投入水平总体得分偏上,但在维度上有所侧重

幼儿父亲的教养投入总体平均分为2.67,处于偏上水平,这表明大部分父亲能较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养中来,但各维度得分不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父亲的教养投入有所侧重。得分最高的是可及性,其次是责任性,最低的是互动性。可及性只要求父亲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做出回应即可;责任性反映的是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如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准备和规划等;互动性对父亲的要求最高,要求父亲直接参与到照顾孩子中来。

在互动性维度上,得分最高的是规则教导子维度,得分最低的是生活照顾子维度。这与传统的“严父慈母”形象相符,母亲更多地表现为对孩子日常生活的照顾,父亲则更多地表现为对孩子社会化发展的促进等。在可及性维度上,空间可及和心理可及两个子维度没有明显差异,表明父亲大多能够及时回应幼儿的需求。在责任性维度上,得分最高的是教养支持子维度,得分最低的是父职成长子维度。教养支持指的是父亲为其他养育者提供支持,父职成长是指父亲通过各种途径来积累教养知识和技能。〔7〕本研究表明,在家庭内部,父亲大多能够积极配合其他养育者,共同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养工作中来,但在家庭外部,父亲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持来学习、积累教养知识和技能。问卷调查过程中,很多父亲反映,自己不知道如何才能做个合格的父亲,对孩子教养的方式方法也了解不多,也不知道该通过什么有效途径来满足自己这方面的需求。

(二)双子女家庭中,孩子的出生顺序和性别交互影响父亲的教养投入

以往有研究认为,幼儿的性别和年龄会影响父亲的教养投入,但本研究未能证实这一点。可能的原因是,幼儿年龄尚小,如是双子女家庭,父亲通常会比较平等地投入到对每一个孩子的教养工作中去。〔8〕但“是否为独生子女”对父亲教养投入的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在双子女家庭中,大孩的得分高于二孩,甚至高于独生子女。这与“父亲更偏爱二孩”的传统认知不符,但与国外的一些已有研究结果一致。Jay等人发现,父亲会对年长的孩子更加负责,相较于母亲,父亲更容易受子女出生顺序的影响。〔9〕父亲即便主观上想做到公平对待两个(或多个)孩子,客观上仍会出现教养投入上的不平等。因为经验的积累,父亲在二孩身上的投入少于大孩。〔10〕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和孩子间的交流也在减少,在相同年龄段,二孩能得到父母陪伴的时间往往少于大孩,从而产生了“时际”上的不公平。〔11〕这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原因有关:(1)父亲在养育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够有效应对养育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能用较少的时间去完成相同(与第一个孩子相比)的照顾任务。(2)若两个孩子之间的年龄差异较大,年长的孩子可能会帮助照顾年幼的孩子,因此可减少对父母陪伴的需求。〔12〕这跟中国的实际情况也相符,当家庭中有更小的孩子出生时,长子或长女会承担一部分照顾幼子的责任。

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表明,幼儿的性别和年龄对父亲的教养投入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也表明,独生子女父亲对男女平等的观念已基本认同。

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双子女家庭中呈现出显著差异。统计表明,在双子女家庭中,二孩若是男孩,父亲的教养投入较多,甚至会多于独生子女家庭对男孩的教养投入,但若二孩是女孩,父亲的教养投入不仅显著少于独生子女家庭中对女孩的投入,也少于双子女家庭对大孩的投入。因此,可以认为,双子女家庭中,二孩是女孩的话,所获得的父亲的教养投入最少,这表明,父亲的教养投入存在一定的性别偏爱,也就是,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依然存在。当然,也可能是与男孩比女孩更活跃、更“难养”有关。

(三)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教养投入越高

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幼儿学业支持、休闲活动和心理可及上的投入越高。学历层次不同的父亲,其儿童观、教育观存在显著差异。〔13〕相对而言,高学历父亲对自身角色的期望和对孩子的期望都更高,对家庭教育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和责任感。〔14〕因此,受教育水平高的父亲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的教养问题上,更加重视与孩子的互动、交往,尤其在学业支持方面。

(四)每周工作时间越长,父亲的教养投入越少

父亲每周工作时间越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就越少,其教养投入也越少。问卷调查过程中,很多父亲谈到,“工作时间太长,没时间跟孩子相处”“经常出差,看不到孩子”“早出晚归,早上出去的时候,孩子还没起床,晚上回来的时候,孩子已经睡了”。工作时长、工作地点等因素都影响父亲的教养投入,甚至有家长表示,回家已经很累了,不愿意再跟孩子交流了。

(五)工作满意度越高,父亲的教养投入越多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是指对自己工作所抱有的满足与否的态度。〔15〕本研究对父亲的工作满意度也进行了调查,发现父亲的工作满意度越高,对孩子的教养投入就越多。工作满意度会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自信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有较为明显影响。〔16〕对工作不满意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不愉快的心理状态。因此,父亲的工作满意度越高,对于孩子的教养投入也就越多。

四、建议

(一)强化父亲的角色意识,增加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并提高亲子交往质量

父亲要强化自身的父亲角色意识,并积极投入到父亲角色当中去,自觉履行父亲角色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将工作和家庭分开,工作的不如意不带到家庭中来,更不牵连到孩子身上。要尽可能多地与孩子相处,若无法增加相处时间,则需努力提高交往质量。在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尽可能地给予孩子正向的支持与鼓励,减少负面评价,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品质和生活习惯。

(二)双子女家庭中,要公平对待每个子女

随着“二孩 ”政策的放开,双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重点关注大孩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Susan指出,在家庭中,父母不同的对待方式会影响到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与孩子之间良好兄弟姐妹关系的形成呈显著正相关。〔17〕因此,在双子女家庭中,父亲要公平对待每个子女,无论出生顺序和性别。

(三)开展父职教育,为父亲参与教养提供支持

父职教育是指与父亲扮演父亲角色有关的成长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父亲学习如何参与孩子的教养提供支持和学习机会,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胜任父亲这一角色。父职教育是亲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8〕吴航对父亲参与父职教育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父亲最想了解有关父亲的责任与义务、父亲对于幼儿的影响、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19〕因此,建议以幼儿园为主阵地,社区宣传为配合,尽可能多地开展父职教育来支持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教养中来。当然,在家庭内部,其余的家庭成员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以促使家庭内也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父亲参与孩子教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PAQUETTE D.Theorizing the father child relationship,mechanisms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J〕.Human Development,2004,47(4):193-219.

〔2〕FLOURI E,BUCHANNAN A, BREAM V.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fathers involvement:Significance to school attitudes〔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2002, 39(5):575-582.

〔3〕MENESTREL S L.What do fathers contribute to childrens well-being:Child trends research brief〔J〕.Child Rearing,1999,(5):1-5.

〔4〕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260-266.

〔5〕〔6〕〔7〕申继亮,陈英和.中国教育心理测评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46-554.

〔8〕BAKER M,MILLIGAN K.Boy-girl differences in parental time investments:Evidence from three countries〔M〕.New York: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Inc,2013.

〔9〕BELSKY J,GILSTRAP B,ROVINE M.The pennsylvania infant and family development project:Stability and change in mother-infant and father-infant interaction in a family setting at one,three,and nine months〔J〕.Child Development,1984,55(3):692-705.

〔10〕〔12〕PRICE J. Parent-child quality time: Does birth order matter〔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2006,43(1):240-265.

〔11〕〔17〕MACHLE S M, CROUTER A C, MCGUIRE S A,et al.Congruence between mothers and fathers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siblings:Links with family relations and childrens well-being〔J〕.Child Development, 1995,66(1):116-128.

〔13〕邹扬.上海市父亲参与孩子早期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4〕韩婉姝.兰州市学前儿童父亲父性意识调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15〕〔16〕曾明,秦璐.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01,103.

〔18〕钟思嘉.亲职教育〔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12.

〔19〕吴航,朱嫚嫚,刘雯.幼儿父亲参与父职教育的意愿及阻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4-40.

猜你喜欢

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