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本修德 镕心著家
——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探索
2017-02-14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张媛媛龚春燕编辑张小彩
文 |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张媛媛 龚春燕 编辑 | 张小彩
务本修德 镕心著家
——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探索
文 |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张媛媛 龚春燕 编辑 | 张小彩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倡导教育家办学”,社会各界对教育家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让更多优秀教育工作者成长为教育家,让更多教育家在办学实践中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政府和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庆市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于2010年启动“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经过五年时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圆满完成了首批38名“未来教育家”培养任务,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教育家们的光辉业绩催生了一批教育家成果和典型经验。
着眼未来,扎根研究服务发展做好顶层设计
政策梳理找依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精神,履行《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强师兴教”战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的教育政策,都为教育家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现实分析找起点。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重庆,曾是教育家辈出的地方,也激励着热爱教育事业、精通教育规律、理论素养深厚、一线经验丰富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而重庆市“十、百、千、万”名师培育计划,更是打通了“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未来教育家”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为名师名家成长提供了可能。
理论研究找支撑。尽管全社会对教育家呼声高涨,但对教育家的理解却莫衷一是。因此,对什么是教育家,教育家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教育家,教育家的成长路径是什么;教育家能不能培养,由谁来认定教育家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扎实、深入、长期地研究。建构对这些问题的清晰认知,为助推教育家成长奠定了基础。
顶层设计建纲领。基于政策梳理、现实分析和理论研究,针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的基础条件与专业发展需求,精心研制并反复论证,形成了“未来教育家”培养方案《卓越行动计划》,为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建构了总体纲领和实施依据,确立了搭平台、筑展台,发挥外因助力区域教育家成长的项目定位。
循序渐进,追求卓越创新实践探索培养举措
“未来教育家”培养循序推进,环环紧扣,通过调动内外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为教育家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平台和保障。五年时间的创新探索和实践总结,形成了六条基本举措:
遴选培养对象既要坚持标准,又要注重代表性。“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遴选要严格把关、坚持标准。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是全国各省市类似项目中代表性最强的群体,既有公办学校的教师,也有民办学校的代表;既有来自城市的,也有出自农村的;既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学校校长、教研机构负责人,也有教育教学科研一线人员;既包括中小学教育,又涵盖了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这是在真正意义上贴近了教育的全部类型和形态,是大教育观的直接体现,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注成长过程每个环节,采用系统灵活培养方式。“未来教育家”培养周期为五年,坚持系统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专家引领与自主成长相结合、研修积累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分为基础研修、发展研修、深化研修、考核结业等四个阶段进行,采用“共性+个性”的培养方式。共性研修是指集中研修,主要采用主题研修、驻所研修、拓展研修;个性研修是培养对象根据自己拟定的专业发展规划而选择高校访学、名校挂职、实践研修等自主研修方式。
坚定培养课程的政治信仰,立“家”首立德。培训课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坚持政治过硬、品德为先,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对教师“四有”“四做”要求等作为研修的重要内容,把立德教育贯穿整个研修课程,提高培养对象的师德修养,帮助培养对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
拓展培养内容的深度和宽度,培育百科全书式学养。“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的学习既专且博,不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领域,而是覆盖了国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哲学、艺术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综合性研训内容,具体设计为六大模块: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师德提升模块,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模块,以科研能力为核心的科研提升模块,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模块,以教育理论为核心的理论素养模块,以实践探索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模块,旨在培养百科全书式的学养。
建立双导师引领制度,发挥研修共同体的整体作用。聘请国内知名教育理论专家和全国首批基础教育家代表等,组建起一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专家顾问团,通过结对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模式,长期地、深入地为培养对象个人或研修小组提供支持与帮助。在强化双导师引领发展的同时,始终强调自主发展的不可替代性,致力于建立培养对象的研修共同体,发挥群体的互补互助、相辅相成作用,营造多元、开放、灵活的群体研修文化,促使培养对象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发生质变。
创新培养管理的协同机制,形成助推合力。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创建了“政府创设平台、专家引领指导、个人自我发展、团队共同促进”的培养管理协同机制,为切实有效的助推培养对象成长,凝聚多方智慧、力量和资源。在市教委的统筹指导下,由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牵头,整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市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资源,多条战线默契配合、齐心协力,为未来教育家的成长保驾护航。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浇筑名家成果百花齐放
璞玉经过雕琢始放光彩,幼苗汲取养分终成佳木。五年积淀,极大促进了培养对象的个人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教育改革与实践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培养对象发展势头高。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培养对象在国内各省市以及芬兰、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或地区进行学术报告或示范指导近2000场次,国内外受众约50万人次;发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0篇;出版独著或主编教材59部(册);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获得国家级荣誉或个人表彰24项;获评特级教师或政府名师20人次,获评研究员或正高级教师24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或重庆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或重庆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0余人次。
培养工程社会反响好。《重庆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报纸,《人民教育》《教育家》等杂志,以及中国教师研修网、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等多家媒体对重庆“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尤其是2015年10月在重庆举办的中国教育家成长联盟全国第一次大会“云时代”教育家成长论坛,集中展示了“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成效和培养对象风采,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实践成果教改影响深。经过对自己教育经验和感悟的梳理和提炼,“未来教育家”思想之花竞相绽放。江北区教委马培高以“首善教育”思想进行区域治学,沙坪坝教师进修学院龚雄飞院长以“学本教学”思想改革区域课堂,民办学校重庆巴川中学郭洪校长践行学生“自主教育”,巴蜀小学马宏校长创建“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课堂,谢家湾小学刘希娅校长实施“小梅花课程”改革,珊瑚实验小学谭劲校长让“亲亲教育”暖人心房,人和街小学肖方明校长提出人和为魂、和谐育人的“人和教育”,大学城人民小学卞小娟校长推行学生协调发展的“四商课堂”,童心小学秦波校长提出“向儿童学习”的教育主张,巴蜀幼儿园罗虹园长倡导“自在创造”的儿童教育,渝北职教中心张扬群校长践行立业立人的“双立教育”模式,农村学校奉节长龙中学刘家国校长提倡教育活动诗意化的“诗化教育”……培养对象纷纷立足实践,凝练思想,著书立说,呈现出累累硕果的大好局面。
今天,是一个需要教育家、也定会产生教育家的时代!我们坚信,怀揣着助推巴渝教育家成长的初心,在摸索中前行,一切努力将会为“教育家办学”的理想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