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选课走班一窥
——再次赴上海浙江考察的感悟和收获
2017-02-14薛红霞
文|薛红霞
2018年,我省将全面开展新一轮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为进一步了解前期试点省份实施情况,为高中新课程、新高考提供切实可行的模式和经验,近期,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所有试点单位负责人及专家组成员考察走访了上海、浙江的6所学校,其中上海4所学校、浙江2所。这6所学校各具特色,特别是学校生源差异,决定了不同学校在新的高考形势下创造出来不同的实施模式。
这一轮普通高中的改革高考先行,力度很大,将使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产生极大的变化。本文就选课走班这一方面,结合考察的情况做一些情况介绍和分析。
首先,高校要提前公示报考某个专业需要选修的科目。按照这个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学习基础、学科难度以及选科人群的特征进行选择。2017届和2018届学生选科呈现出的特点是:第一,不同类型学校选科有区别。理化两科全选的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偏向理科的是较好的学生,而成绩薄弱者一般是偏向文科。第二,物理选科备受关注。在薄弱学校,比如一所生源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校总排名中位于70%以后的学校,选物理的学生其年级排名在15%内。物理难度最大,其次是化学,中等偏下的学校要慎选。站错队,高考成绩很可能会是个位数。两年的经验证明,中途转科,对学校和个人都不好。所以在选科时要充分做好家长、学生的培训工作。下面具体介绍一下选课走班的相关情况。
一、选课走班的模式
1.选课的模式
选课的模式分为3类:任意选、限定选、套餐式。以上海为例,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中选择三科作为选考科目,简称“6选3”。“任意选”就是学校不做限制,根据学生的选择,满足所有学生的志愿,共有20种组合。“限定选”就是学校提出限制条件,比如,规定学生必须选择某一(或两)科目,然后从剩余的学科中再选择两科(或一科),据此限定选又分为定二选一、定一选二两种模式。“套餐式”是指学校只给出20种组合中的若干种供学生选择。一般在生源及各方面条件都优质的学校采取任意选的方式,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甚至是只有一个学生选择也满足其要求。
2.组班模式
组班模式分为3类:行政班+教学班、行政班+组合班、行政班。
学生在高一年级完成选课这一重要环节。进入高二,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选择重新组建班级。“行政班+教学班”模式,即高一时期的行政班保持不变,并根据学生选择的科目重新组班,比如选择化学为选考科目的学生重新组班,化学学考的学生也重新编班,等等,这样重新组建的班级称之为“教学班”。在高二和高三年级这两种班并存,“6选3”的科目在“教学班”上,其他科目在“行政班”上。“行政班+组合班”模式,即高一时期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根据学生选择的组合重新编班,比如将选物理、化学、地理科目这一组合的学生重新组合为一个班级,称之为“组合班”,也是在高二和高三时期两种班并行,“6选3”的科目在“组合班”上。“行政班”模式,即到高二年级,将学生重新分班,只是在原来的文科班、理科班的基础上多了几种类型。
一般来说,选课模式是“任意选”“限定选”的学校采用前两种模式。“套餐式”的学校选用“行政班”模式。
3.走班模式
走班模式有“大走班”“小走班”和“不走班”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的划分依据是其走班的范围。“大走班”指学生打乱班级在全校范围内走班,“小走班”是将某几班划分为一个小团体,在此范围内走班。一般前两种组班模式的学校采取前两种形式。“套餐式”的学校不走班。
4.走班的学科
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6选3”的科目必须是通过走班实施教学的,这叫分类走班。此外有的学校还进一步扩大走班的学科,比如:语数外三科实行分层走班,体育艺术类实行分项走班。这是最优质的学校的做法。
5.排课方式
排课方式有三种思路:一是人机结合模式,“任意选”大走班模式排课的难度最大,采用该种模式。二是“行政班”模式,可以用传统的排课方式。三是“行政班+组合班”模式,通过划分时间、划分课程,转化为传统的排课方式。比如周一、三、四、五上午及周二下午,安排行政班的课程,其他时间安排组合班的课程。分别对行政班和组合班排课,然后将两张课表合并,完成排课。这种思维转变破解了排课难题。称之为“合成排课法”。
6.日常管理方式
对应不同的组合模式,有不同的管理方式:行政班班主任、教学班班主任、组合班班主任。教学班因为只是为某一科而存在,所以由任课老师担任。组合班是选课之后重新固定下来的班级,所以选择一位任课老师担任。大部分学校采用了师生双导制,即给每一位学生都安排一位导师,并安排一位高年级的学生做指导,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事实上还有一种课需要走班,即自习课,因此还有自习课的班主任。此外,班级科代表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管理角色。
7.成绩管理
对于选课之后的成绩管理,采用的办法有:标准分和常模参照。常见的是以语数英三科成绩为基准,或者是以高一多次成绩作为常模,通过相关系数进行管理。
高二是否打乱行政班重新分班?如果重新分班之后差距太大,班级之间没有可比性,如何管理?这也是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8.选课对高考报考志愿的影响
学生只要在理化生中选一门可报专业就很宽泛,高校中有58.57%的专业没有专业限制。从上海的数据看:选考物理,可以报考97.63%的专业。接下来依次是:化学,90.51%;生命科学,80.02%;地理,64.05%;历史,63.5%;思想政治,62.14%。选择物理、化学历史组合的,可报专业99.9%;物理、化学、地理,99.4%;化学、生命科学、历史,88.7%;政治、历史、地理,52.9%。可见,除非选择极端,一般不大会影响到学生的录取。但是对于希望上最好大学一流专业的学生,必须选择物理为选考科目。
二、选课走班中的问题
选课走班,打破了原来形成的教学管理系统,必然会引起短期内的各种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资源问题
选课,首先要有课程。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分层实施;其他六科教材要分类实施,分别适用于选考和学考;体育、艺术类课程的分项目实施。为此,教师要开发课程资源,并制定学考和选考的教学计划,开发配套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进行作业设计,制定评价标准,等等。并有基于学科的拓展和研究。
此外,为丰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强化学生参加“综评招生”中的优势,学校还要开发相应的校本选修课程,包括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技术类课程、竞赛类课程等等。这是体现学校内涵、教师素质的根本所在。
2.师资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选课走班带来的师资问题。不同类型学校产生的师资问题是不同的。采用“任意选”模式的学校带来的是教师的潮汐变化。这与学校这一学科教师的声誉有关。若某一学科这一届任课教师实力雄厚,学生选课较多,则需求的教师量增加。反之减少。此外还与学生的兴趣有关。
现在一致的现象是物理教师剩余,地理教师短缺。有一些现象是上海独有的,比如生物和地理教师需求量增加,这是因为上海市这两门课的高考在高二5月份进行,学校和学生为了减轻高三的负担,在高二必须参加生物、地理中至少一科的高考,所以增加了这两科的选考学生的人数,教师需求量随之加大。
另一方面是由于课程资源带来的问题,如上所述,这需要提升教师实施课程专业的能力。
第三方面是对教师的管理问题及对教师管理能力提升的问题。“6选3”提前高考,带来教师的管理问题。学考、选考将一门学科隐性分化为两门学科,引发教师任务的分配问题。从学科教师到学科导师,从重教学到强管理带来的管理能力问题,等等。
3.教室等设备的资源问题
教室的需求量增加是必然的。经过合理的设计,教室需求量增加的数量可以减少,比如上海某中学原来13个班,高二只增加了1个班。另一所学校选课前后班级比例是1∶1.2。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
此外,信息化的支撑也是必须的,后续会谈到。
4.选课走班中遇到的其他问题
(1)排课中的技术问题
“任意选”模式的排课难度最大,传统软件是解决不了的,需要由学校的信息技术人员、教务骨干和专业人员合作解决。
(2)学生的管理问题
学生的出勤、成绩管理等问题,都要提前设计,做好细节安排。
(3)学生负担加重的问题
这也是个别现象,特别是在浙江,因为学生每科都有两次考试,学校不可能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所以只能依靠课外补课。
(4)教师捆绑的问题
选课导致同一年级同一学科上课时间集中,教师个体活动受限,因此排课时要注意协调,提前设计,空出各学科的活动时间。
5.选课导致学生面临的挑战
(1)不同选课组合选择面临的挑战
“6选3”科目的赋分是“位次分”,即将某科选考的学生按照实际成绩排队,然后按照百分比确定其最后得分,比如前1%得满分,接下来的2%降低一个档次,最后1%得最低分。因此高考成绩的高低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考生的绝对实力,一是选考这一科目的全体考生的实力。如果选某一科的考生的实力都比较强,那么某一个考生在这一科中所处的位置就靠后,即使其实力较好,得分也会比较低。这就是新高考带来的博弈。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关于物理选考,因为最优秀的学生一般都要选择物理,其他人就要慎选。
(2)高考成绩扁平化及英语两考带来的问题
“6选3”的“位次分”、英语考两次,使得高考成绩集中,要想脱颖而出有一定困难,因此参加“综评招生”等成为学生的一大出路,为此学生除考试科目,还必须有自己个性化的发展。
(3)艺考类学生面临的挑战
原来学习理科的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拉高了高考录取成绩,这也是艺考类学生面临的一个挑战。
三、对选课走班的思考
1.学校需要重建管理体系
走班打乱了原有的一以贯之的行政班,代之以灵活的教学班,彻底颠覆了原有学校管理传统,向学校提出了全新的管理挑战。无论管理还是教研都需要及早转型。选课制度则使学校不得不时时审视自己的资源和学生需求之间的差距。总之,改革要求学校必须放弃管理创新的惰性,以警惕之心办学。
2.信息化成为必须
学校要主动应对新形势的变化,改进教学管理手段,引进信息化教学管理技术,建设灵活机智的教学管理系统。上海、浙江对于学生成绩的管理探索出了新的途径,比如选课走班之后使用常模参照的办法,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或高一的多次考试成绩作为常模,评价以此为依据,通过与常模的比较评价教学班或组合班的教学质量。这必须有信息化的支撑。
3.促进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一方面,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度改革也使各个学校之间的差别性凸显出来,各个学校不得不应对独特的资源状况和学生需求状况,从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调整教学目标,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课改模式。从考察中看到,选课走班对于规模在12轨以上的学校容易实行,但对于资源短缺的薄弱学校就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很多学校采取折衷的办法,形成了定一选二和定二选一等不同程度的走班模式,薄弱学校则采用简单的套餐制,提供给学生几种固定选科模式。
另一方面,为应对高校的“三位一体”招生,学生必须建设校本特色课程体系。上海37所学校中有11所采用综评招生,某中学400多名学生中有300多名参加,将来还要扩大。综评主要是面试,因此学校的特色化课程在新高考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4.促进新的教学模式的发展
学校应当有长远眼光,应当认识到这是一个实现特色发展的机会,把握时机,打造独特的课程体系,处理好保住升学率和学校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走班是形式,选课是根本;学校的特色说到底是课程的特色,在走班选课改革中,学校的重点应当放在课程建设上,加强特色课程开发,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结构的转型。
5.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成为必须
选课走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回顾我省的课改,前期课改校进入新的高考改革之后,将在此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试点省份和试点学校所反映的选课走班制度改革困难,多为技术性困难,比如考试时间如何安排合适?等级赋分制度是否真的公平合理?综合素质评价怎样才能真实有效?等等。这些困难经过调整尝试,都会得到解决。真正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学校如何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这件事。
通过考察,了解了浙江、上海的不同新政,在不同类型学校看到了不同的实施办法和操作模式,但是不能照搬模仿,要厘清浙江、上海考改与山西考改的区别,比如为什么上海部分学校的生物、地理老师需求量增加?上海高二考生物、地理,所以这两科的教师需求量在部分薄弱学校骤增。浙江的学校分班时间为什么提前?为什么高一语数英课时少?因为除语文、数学之外每科都要考两次,学生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在高二11月份。研读政策,在山西省政策的指导下设计、开展工作,才能对我省高考改革有正向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