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域雕塑创作发展状况浅析
2017-02-14廖卫东
廖卫东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省域雕塑创作发展状况浅析
廖卫东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从历史渊源来审视与梳理山东省域当代雕塑创作发展的路径,以雕塑创作人才的培养、雕塑创作展示平台的搭建、雕塑创作风格的类型化演变和成长中的雕塑家四个基准点来评析山东省域雕塑创作的发展状况,以山东艺术学院雕塑系为重点例证凸显专业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评述行业协会在雕塑展示中的桥梁作用以及雕塑家在雕塑发展中的区域性特点。
省域;教育培养;展示平台;创作风格;雕塑家
现代美术在中国的起源是以对西方美术的学习与引进为前提,随着大时代的兴起逐步发展而来的。19世纪末期,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影响下的一批有志青年登上西去的客轮,在西方文化的知识海洋中徜徉、学习,涉及到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方面,学成后大多回到家乡,报效祖国。这其中就有许多艺术家,像油画家徐悲鸿、林风眠、常书鸿,雕塑家李金发、刘开渠、周轻鼎、滑田友、曾竹韶、程曼叔等,这些艺术家回国后对中国的艺术高等教育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民国的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到新中国的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早期叫中央美院华东分院,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从学科建设到新中国的文化形象建设,无不闪耀着这些人的身影,充溢着新知识的传播。
山东子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走进了雕塑这片新天地。20世纪40年代就读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王丙召、王昭善、李轲民(当时叫李文贵),分别带着学成的技艺奔赴新的战场:王丙召50年代去了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创作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金田起义》;王昭善回到济南从事群众美术的组织辅导工作,培养了大批优秀雕塑人才;李柯民去了青岛,参与并组织了很多雕塑创作活动。在其后的年代,新中国成立的美术学院为山东培养和输送了更多的雕塑人才:50年代鲁迅美术学院毕业的李振才、吴顺平;60年代浙江美术学院毕业的潘连三、张玉林、池清泉、张昆仑,80年代的王黎明;以至后来毕业于山东艺专以及改建为山东艺术学院的李友生、杨能君、隋建国、黄春阳、陈佶生、刘大力等;还有80年代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秦璞、袁威青、李霁;以及自学成才的雕塑家连义乾、仇志海、徐立忠、于家骧、吴文家等,这些人才的涌现形成了当代山东雕塑创作队伍的雏形,为山东雕塑的建设发展积攒了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山东省域雕塑创作人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雕塑创作人才的培养
雕塑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引入山东的时间不长,学校教育对雕塑创作规模与风格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对“学院派”的评析直接反映山东省域雕塑创作的基本面貌和创作方向,下面就对山东省域雕塑专业教育力量较强的院校进行简要梳理和总结:
1.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是山东省目前唯一一所以系为建制的专业,也是山东省开展雕塑专业教育最早的院校。山东艺术学院的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山东省艺术专科学校,其间历经社会变革也多次改、易名,对艺术专业亦进行过多次调整与增减,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建为山东艺术学院,开设本科专业,雕塑专业是美术学院成立前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四大专业之一,现已调整为与绘画同级层的二级学科专业。雕塑专业成立以来一直以现实主义的写实教学体系为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加强了中国的传统雕塑、城市环境雕塑等教学,并逐渐拓展到当代艺术造型、材料语言创新观念等艺术领域,肯定西方现代主义雕塑的优点并逐步转化为课堂内容,关注当代国际最新的艺术观点,争取达到与国际水平平行。采用课堂、实验室、艺术实践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教学体制,坚持应用创新,重视艺术实践,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始终将艺术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雕塑专业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技术、实践和创新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材料语言创作以及当代雕塑创作表现的能力。自艺专成立,先后在此教授过雕塑专业的教师有:李振才、张玉林、杨能君、池清泉、张昆仑、王黎明、隋建国、袁威青、刘大力、郝勇、廖卫东、董明光、李怀杰、李秋地、白彧(女)、董俊伟、胡庆雁、池灏(女)等。
1980年山东艺术学院雕塑专业的建立,为雕塑人才规模化培养搭建了平台,除了两年一次的招生外,也为省市群艺馆培养的积极分子与爱好者提供了系统化学习的管道,成为喜爱雕塑艺术的学子眼中水草丰美之地。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大,2005年山东艺术学院雕塑专业教研室改为雕塑系,并逐年扩大招生,截止至2015年7月,历经35年的专业教学培养了22届雕塑本科生、9届硕士研究生和各类研修生等近420名雕塑人才,像中央美术学院的隋建国、于凡、孙璐等教授均出自山东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山艺雕塑专业在山东雕塑专业教学中不仅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在全国的雕塑专业教学领域也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山东省域雕塑专业培养了大量创作与教育人才。
雕塑系先后多次引进外国专家进行泥塑基础教学和风格创作训练。 2000~2001年,在浙江美院全山石先生的推荐下,聘请意大利雕塑家马克·泽诺列维奇在雕塑专业举办为期一年的泥塑肖像研修班,马克·泽诺列维奇的塑造风格生动传神、激情四射,令人印象深刻,影响了一大批学生的创作风格;2015年,在清华美院李富军老师的引荐下邀请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教师安德烈·诺维科夫,两个月的连续教学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严谨的制作方法、循规蹈矩的塑造模式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写实技巧。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山艺雕塑系的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本,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发展动力。
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雕塑专业已具有较完善的教学环境与设施,目前雕塑系教学场700多平方米,实验室1400多平方米。其中实验室为山东艺术学院规模最大实验室,是作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的美术学院造型实验室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山东艺术学院大学生孵化基地。包括4个材料实践教学实验室、2个教学工作室、1个大型雕塑放大车间、另外还有200平方米走廊展示空间和室外加工区。雕塑专业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条件和硬件设施在同专业中已具备国内一流水平,拥有较高端的教学实践设备:三维立体数字扫描仪、数控立体雕刻机床、3D打印机、数控电窑炉、航吊、15吨液压机、8米升降平台等等,另外中小型专业机具设备400多件。同时拥有多家材料制作教学社会实习基地和协作单位。完备的机具设备为雕塑设计制作提供了可完成性保证,也为进一步教学形式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2.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专业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前身是1973年的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1977年改制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1982年更名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1992年建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始建于1973年,2006年原美术系更名为造型艺术学院后,下设雕塑教研室。由于多名教学主力人员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他们的教学秉承传统雕塑造型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工艺美术的特点,初步建立起现代材料教学系统,并着手针对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公共艺术的需求,开展公共艺术研究教学。自雕塑专业成立,先后在此任教的老师有:李友生、胡希佳、刘大力、陈青(女)、周成儦、陈佶生、李霁、吴顺平、商长虹等。由于学校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工艺美院培养的学生数量比较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公共艺术人才。
3.青岛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与青岛工艺美术学校
青岛大学艺术设计专业里面的装饰雕塑与陶艺方向,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设计基础、良好的艺术修养,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专业创作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平面艺术设计、染织装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环境雕塑艺术设计、景观园林艺术设计、设计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雕塑教学相对开设课程少、雕塑师资人员不足,不是作为独立专业而只是作为一门课程来上的。虽然不是主要课程方向,但是从专业与教学的需求上都希望有立体艺术的东西呈现出来,来配合设计教学的可实现性目标,达到最佳艺术教育效果。教师有林毅、许雅惠等人。
青岛工艺美术学校是一所重点培养工艺美术人才的中等工艺美术专业学校,也是山东省最早开展现代美术教育的专科学校之一,为祖国的工艺美术事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青岛工艺美术学校经过多次专业调整和整合,曾经开设过4年制雕塑专业,其他专业也有相关雕塑课程。2001年并入青岛科技大学,还有一些与雕塑相关的课程留存。
其他一些大专院校里也牵扯到雕塑造型教学或者环境雕塑制作,普遍不是作为主课和独立专业来上的,像一些陶瓷专业、环境艺术专业就是这样。类似的学校有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等等。
同时,80年代至90年代活跃在山东省各地方的雕塑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自学成才、后来又经过高等艺术学校短期学习的艺术家,像济南的王济、沈忠、薄自洋,青岛的张白涛,泰安的郭敬元,烟台的王春光,淄博的胡立华、姚宝平等,在高等院校短期进修的经历使他们相信,院校资源的丰富能为他们介入各地市的环境雕塑创作与工程承接提供很大帮助,他们的创作也的确在局面新开的改革时代引来赞誉之声,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二、雕塑创作展示平台的搭建
山东省雕塑艺术家协会的成立为山东省域雕塑创作与交流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2008年,由杜利华牵头联络了一批山东雕塑界的主要人物和企业,在山东省文联的积极支持下,于2008年10月成立了“山东省雕塑艺术家协会”。协会主席为刘大力,秘书长为杜利华,副主席为李友生、王黎明、杜华(女)、胡希佳、陈佶生、仇世森,顾问有王克庆、盛杨、曹春生、池清泉、李振才、张玉林、吴顺平、周成儦、徐立忠,理事20余位,会员200多人,还有一批比较有实力的雕塑企业参与,如:山东华艺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傅绍湘)、山东省威迪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利朋)、青岛市艺翔雕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利华)、山东莱州雕塑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由忠良)、枣庄市圣德青铜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玉海)等。雕协成立后,先后组织了“齐鲁文化主题雕塑展”、“山东青年雕塑作品展”、连续多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雕塑展”、“百位山东历史文化名人雕塑展”、“山东雕塑精品展”以及在青岛雕塑馆举办的多项展览等展事活动,既有联展也有个展,为繁荣山东省域雕塑展事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2015年底,山东省雕塑艺术家协会完成了换届改选,杜利华任主席(其为法人),商长虹为秘书长,副主席有:郭心聪、张永见、孙龙本、董明光、叶东炜、廖卫东、朱尧堃,聘刘大力为名誉主席,王黎明、李友生、李振才、陈佶生、胡希佳、徐立忠、张白涛、景育民为顾问,理事增至36人,会员300余人。按照协会规划未来将会组织更多的展览和创作活动为会员服务,协调发展地方成立地区协会,为创作活动提供更大的方便,繁荣昌盛山东雕塑事业。
山东省域的雕塑展事活动在此之前多是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组织,由于雕塑是美术小种类,得不到重视,展事活动就比较少,雕塑家和雕塑作品能得到展现的机会也就少,是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型:在社会环境工程上面雕塑家有非常多的公共雕塑建立起来,也有不错的好评,而在展览上面就很少有人知道。
另外一个是山东省城乡建设委员会(现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下设有一个山东省城市雕塑办公室。在改革开放初期,为规范城市雕塑的建设,各省市成立了城市雕塑办公室来进行行业管理和指导,山东省城市雕塑办公室承担了许多雕塑建设的组织和规划协调工作,在行业的发展中彰显了政府的推动作用。陈青老师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调转至省建委,负责城市雕塑建设管理业务,于1985年参与编篡了《山东省城市雕塑管理试行办法》,并分别在1998年、2000年组织过两次山东省城市雕塑作品展,促进了城雕设计与施工的交流和提升,并着手报请山东省建委批准雕塑行业施工资质证书的办理,两次为符合加工制作条件的企业办理了雕塑行业施工资质证书(有效期2年),为规范雕塑加工企业施工起到了示范效应。雕塑加工企业的技能提升与加工方式的多元化也为雕塑家进行作品创作提供了有力保证,技术企业与雕塑艺术家的良好互动形成,推动了呈现多种风格艺术作品实现的可能性,为实现作品创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雕塑创作风格的类型化演变
早期艺术家引入的雕塑创作方法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主要指从法国留学回来所承袭的创作方法,继承传统方法的同时多少带一点浪漫主义的精神;另一种则是以留学前苏联为代表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表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宣传服务的各类形象工程。在历次社会政治运动中,雕塑家塑造伟人和工农兵形象作为一种训练与展示的同时也为雕塑的普及、推广起到很大的作用,那时的中国还没有欣赏雕塑艺术品的习惯。直至今日,在以国画品赏为主的山东省,雕塑依然是艺术欣赏者眼中的小众,这主要还是一个民族欣赏习惯的问题,不过从欣赏意识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以山东艺术学院雕塑专业为例,早期的教师主要来自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生,比如张玉林、池清泉、张昆仑、王黎明等老师,浙江美术学院的老师留学法国的居多,像曾竹韶、程曼叔等老先生,因而这些人的创作体系受法国雕塑影响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执行的体系又以前苏联模式为主,所以从更宽广的视野看,山东艺术学院雕塑系老师们的雕塑创作方法更贴近“革命的浪漫主义”:在具象写实的基础上对内容的描述都有比较大的生发,不是直接的“照相主义”描摹,而是强调抒情——对内容进行形式上的创造以期达到“合情未必合理”的表达,在严谨的形体塑造基础上已有适度的主观情感表达,隋建国先生说“不是象征主义,而是现实主义加浪漫主义”。这种教学方法与创作方法的融合,形成了山东艺术学院雕塑系坚守到目前的教学方法,是传统与当代两条腿走路的重要支撑之一。同时这种创作方法比较注重肖像与人体的写生与创作,是整个中国雕塑教学与创作中的一个缩影。
国外艺术的发展变化对80年代上学的学生有相当的诱惑,对能搜寻得来的国外艺术作品画册做着一知半解的猜测与模仿,像此时在山东艺术学院雕塑专业求学的隋建国正做着艰苦的形式摸索和视觉语义的探究。学生的好学与社会发展潮流的演变亦刺激着老师们被动地学习与试图理解现代派,虽然造成的曲解反而让老师们更加坚定了自我的立场,这种情绪更加感染了后来的学子对现当代艺术的学习与创作模仿。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加深,进入90、00年代的年轻老师已经能够在课堂教授现当代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观点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课程也已经列在专业必修课名单上。例如同是木石雕课,已由过去的木石雕头像课改变为自由木雕课,木雕的打制不再局限在自塑像的打制上,而是变为随机创作雕刻,具象的、抽象的、观念的、装置的都可以,变单纯的技巧课为创作技巧课,扩大了打制的内涵与外延。由此,雕塑创作的面貌已由单一模式逐渐变得多种多样,创作呈现出具象、抽象、观念、行为、影像、实验等样式共处并存的新局面。
具象写实、抽象、装置、材料观念、行为、实验等艺术形式的确立,为雕塑家风格类型化的发展提供了分类基础,加上作品系列化发展趋势,雕塑家个性风格的形成就必然类型化。你是搞写实的,我是搞观念的,他是做装置的,那位是搞行为艺术的……从类型化的区分上也就首先确立了艺术家作品风格的大致范围,从而对艺术家自我发展规划了较为明确的方向,便于更深更广的创作挖掘,拔高艺术作品的层次与质量。
从雕塑展示的角度来说,60年代以前的雕塑家大多参加以政府组织的艺术展,作品因展览会的性质与预设主题而设计制做,大多为孤立的单件作品,缺乏形式与内容上的连续性,命题创作的痕迹明显;70年代以后的雕塑家受西方现当代雕塑艺术的影响比较多,作品往往以系列作品出现,创作的自由度较之前的艺术家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已由孤立的形式向形式变化的可能性与多变性延伸,作品层次渐多,类型化程度显现,但是亦存在有些作品形式模仿痕迹明显、追随潮流的弊端。这体现出追随性学习模式与创新性学习模式的优劣比较日渐明显,新的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摸索与改进。
由于受商品经济的影响,雕塑家们更多会选择两条腿走路:参加学术性展览做实验性更强的作品,参加商业性展事制作更符合大众欣赏习惯的作品,这已经是不言自明的规则了。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评价这样做是对还是错,这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从对理想的追求到人人需要穿衣吃饭,使我们不能以道德绑架的方式做简单的评价,现代社会以经济主导的方式给出雕塑发展的模式应该是较为现实的选择。
四、山东省域各地方的雕塑家
上文提到较多的是山东省直单位、大专院校的艺术家,在山东省域各地市的雕塑家,亦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果,得到很大的提升与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大,公共环境雕塑已随处可见,雕塑作品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公共领域,使得一大批地方雕塑家得以施展才华,弥补了公共艺术文化的不足,也改变着民族欣赏习惯和提升着大众审美意识。毋庸置疑,并不是所有的城雕作品艺术质量都比较高,但是在参与中、设计创作中,我们的雕塑艺术家们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成长。
从省会济南来看,被誉为山东雕塑开创者的王昭善老师和他的弟子们是一股最主要的力量。王昭善历任济南市群众艺术馆美术组长、济南市文化局业务干部,长期从事雕塑创作与教学,他的学生中有做面塑的何晓铮、做泥人的薄自洋,有继承西方传统的谢朝林、王济、孟祥文、张俊魁、蒋鸿文、沈忠等,以及济南市雕塑创作室的孟晋元,济南电视台的窦金军,这些人在70~90年代都是济南雕塑创作的基本力量。随着院校教育的培养,留在济南的雕塑人才越来越多,像部队雕塑家仇世森、陶艺雕塑家汉方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还有张志朴、张跃、于群章、白钢传、陈闻生、陈晶、李素染、杨为等等。
在青岛,1978年初成立于四方区文化馆的“四方雕塑小组”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982年,它连接了中国四代雕塑家:第一代,李轲民;第二代,于家骧;第三代,李秀勤、王安江、隋建国;第四代,于凡。作为青岛现代雕塑的开创者,“四方雕塑小组”的顾问,李轲民先生是第一个科班出身的雕塑家,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于家骧、仇志海、吴文家、连义乾、徐立忠、姜伯玉、张白涛等人都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们这些人的特点多是没上过大学,社会就是他们的大学,他们是在工作中或者参与展览的过程中得以接近和学习雕塑艺术的。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邢成林,是第二位科班出身的雕塑家,在福建工艺美术学校任教多年后返回青岛工艺美术学校从事教育及城市雕塑工作,还有从哈尔滨园林处雕塑创作室调到青岛的曲维葆,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随着第四代、第五代的成长,越来越多的雕塑人加入进来:王希国、周军、周世亮、蔡普增、刁云波、刘俊谦、林毅、谭大珂、吕震波、谭鲁、赵辉、邵东臣等。
其他地市还有烟台的雕塑家王未、刘志昌、李福昌、黄莹、李春光,潍坊的潘连三、郭心聪、谭信国、潘东岭、陈萧汀,临沂的左耀国、牛振江,日照的宋真理、牟丽萍、贾贵迁,聊城的张西同、陈健,泰安的郭敬元、淄博的车秀申、司书胜,济宁的邱国民、张建波等。有些作者虽然参加室内展示活动不多,但长期从事环境雕塑的创作,在各地方设计制作了许多雕塑作品,是跟着城市建设的步伐成长起来的。
还有更多走出去的山东籍的雕塑艺术家,像王丙召、王熙民、刘家洪、 孙正琢、孙家彬、李林琢、谷浩、邹常玉、张秉田、张得蒂、张德华、赵文煜、郝京平、唐鸿珉、韩美林、路盛章、李秀琴、隋建国、秦璞、王洪亮、于凡、孙璐、张永见、刘勃麟、李富军、周长勇、孙乃宽等,这其中有很多都是享誉艺术界的大家,为中国雕塑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总体来讲,山东省域雕塑创作的力量主要集中在济南和青岛,以上两地的雕塑创作人员又以院校师生为主,特别是以山东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最为明显,这既有院校从事雕塑创作的人员相对集中、展示平台多以这两地为组织域的原因,又有经济发展迅猛、大城市创新驱动力集中的原因。其他地市雕塑创作力量较为薄弱和分散,很多创作者周旋在各类雕塑加工企业之间,这里对雕塑家的统计难免有偏颇和遗漏,同时也应该看到,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和院校培养规模的扩大,各地市的雕塑创作力量也在逐步扩大,在方兴未艾的城市发展中,这些力量正集聚更多的势能,在未来会扎更深的根、结更多的果。
通过对山东省域现当代雕塑创作情况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教育在雕塑事业发展当中的擎托作用,系统的教学模式和规模化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技艺传授路径,从国立艺专到山东艺专、从中等学校到高等院校,一代代艺术学子从此岸走向彼岸,为山东的雕塑事业撑起了一片天地。雕塑形式从具象到抽象再到观念,创作风格还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演进、变化,创作形式与层次也会呈现出更多的角度和深度,我们终会从追随性创作走向创新性创作。创造性的事业需要创造性的人才不断涌现,我们相信山东雕塑人一定会创造出更好的明天。
[1]刘礼宾.时代雕像: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
[2]山东美术家协会编.山东美术家词典[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9.
[3]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雕塑五十年[M].北京:中国出版社,1998.
[4]隋建国.雕塑艺术创作的新形式[J].美术研究,1999,(4).
[5]陶如让.中国雕塑百年概述[J].雕塑,2001,(1).
[6]徐立忠. 徐立忠文集[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2.
[7]邓荣.中国近百年雕塑艺术表现形式的嬗变[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
[8]臧杰. 青岛名家专栏臧杰:四方雕塑小组的过去和未来[J/OL]. http://qd.sohu.com/20130301/n367527975_2.shtml.
[9]山东省雕塑艺术家协会编. 齐鲁雕塑——庆祝山东省雕塑艺术家协会成立五周年专刊[Z].山东省雕塑艺术家协会自编会刊,2013.
[10]钱绍武等. 影响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发展.雕塑篇.第2卷[A].隋建国.他就像一个朋友—隋建国与他的导师[J].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11]贺中,于风亮,王凯,唐嘉琪. 城雕:凝望这座城[J].青岛画报,2015,(12).
(责任编辑:刘德卿)
2016-10-27
廖卫东,男,汉族,山东滕州人,艺术硕士,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雕塑创作。
项目来源:本文为2015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域雕塑发展研究”(项目编号为:15CWYJ17)阶段性成果之一。
10.3969/j.issn.1002-2236.2017.02.014
J309.9
A
1002-2236(2017)02-00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