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冶》中“曲水”的考辨及应用研究

2017-02-14杨之凡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4期
关键词:流觞曲水流觞曲水

杨之凡,兰 超

《园冶》中“曲水”的考辨及应用研究

杨之凡,兰 超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中国园林中的“曲水”景观起源于农历三月三的上巳节的一种巫祭仪式。上巳节“修楔”的民俗活动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极高的审美价值,这就促使曲水景观这一园林设置形式逐渐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里一个经典的园林艺术模板。文章是从《园冶》中“曲水”的考辩入手对“曲水”进行分析,探讨“曲水”这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置形式的起源发展及如何运用到现代的景观设计实践中。

曲水;祓禊;文化内涵;现代园林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曲水”首先作为一种象征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民俗活动,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传达出先民对于自然界充满感恩的情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思想追求的提升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曲水”也在这个过程中由一种民俗活动走向了园林景观,持续的进行着自我的演化和发展,于不同时代形成独特的特征,并慢慢沉淀成一种有着深刻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景观设置形式,贯穿着整个华夏古典园林史的进程。

一、“曲水”的释义考据

(一)“曲水”的概念界定

对于“曲水”定义的考据,在古代有着类似的历史文化渊源。《古代汉语大词典》指出“曲水”:“古代风俗,于夏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为乐,称为曲水。”而宋代黄朝英的《靖康缃素杂记》有记载:“晋武帝尝问三日曲水之义。束皙进曰:‘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流。又秦昭王以三日置酒河曲,见金人奉水心之剑,曰:令君制有西夏,乃霸诸侯。因此立为曲水。二汉相沿为盛集’。帝大悦。”《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已之日,于溱洧二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祓除不祥。’上已即三日也,曲水者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而行焉。”东晋的王羲之作《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综上所述,给“曲水”下一个定义的话,可以理解为古时候每年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的一种风俗活动,在临近水流的地方举行宴会,祓除不祥,后世之人因为引水呈环形曲折成渠,把盛有酒的杯子放在渠中,而后取出石渠中的酒杯饮下美酒,相与为乐,被解释为曲水。

(二)《园冶》中的“曲水”

《园冶》是我国传统造园巨著,书中有很多篇谈到“理水”的具体做法和内容,在第十一章掇山中的第十六节中计成写道:“曲水,古皆凿石槽,上置石龙头喷水者,斯费工类俗,何不以理涧法,上理石泉,口如瀑布,亦可流觞,似得天然之趣。”陈植的《园冶注释》中将该段译为:“古人做曲水,大都是开凿石槽,石槽上设置用石头雕琢的龙头喷出水来,这种方法既费人工又很俗气。为何不采用理涧法,在其上面构筑石泉,出水处水流如瀑布,也可以效仿曲水流觞的形式在流水中荡杯饮酒作乐,似乎更得天然的雅趣”。此处的“曲水”借作流觞曲水解,即就溪渠传杯流饮。计成对于水景的做法摒弃了传统做法中盲目的追求水景造型的营造特点,把水景设计构思的巧妙放在重点上,主张突出简约大方且雅致的形态来创造出富有天然野趣的意境之美,更加注重水景设计中意境的营造。由此观之,《园冶》中的“曲水”所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水景设计,亦可解释为“曲水流觞”。

二、“曲水”的起源及景观演变

(一)“曲水”的起源

“曲水流觞”又叫做“流觞曲水”或“流杯曲水”,指古代一种上巳节的风俗习惯。从夏、商开始,修楔的习俗流行于宫廷、民间,举行于上巳节。到了那个时候人们会齐聚在滨水的河岸举行巫祭仪式,祓除不祥,被叫做“祓禊”,是种消灾求福的祭祀活动。从春秋开始,祓禊已经逐渐演变为带有春禊性质的风俗活动。直至汉代,祓禊习俗已经变为不分等级人人参与的兼具礼仪和民俗游宴项目,楔事的巫祭礼仪在这个时代被逐渐弱化,普遍的世俗游宴成为其演变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更加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如“禊饮”“禊觞”等游赏形式,也就是之后的“曲水流觞”文人风雅赋诗之始,可以说汉时的楔游实质上是现代公共园林活动的端绪。魏晋时,“曲水流觞”这项活动被正式的加入上巳节活动项目之中的。暮春三月,众人滨水而坐,在祓禊的民俗仪式结束之后,都会坐于河渠或溪流的旁边,把盛满酒的杯子置于河流的上游,让其随水飘流,飘到谁的面前谁就拿起酒杯赋诗饮酒;这种活动方式赋予了“曲水流觞”新的涵义。

而曲水作为景观在我国传统园林中出现的准确时间说法不一:《南齐书》①中记载,根据“马融 《梁冀西第赋》‘玄石承输,虾蟆吐写’,即曲水之象也”,可以推断曲水景观早于汉恒帝永寿(公元155-158年)就己经出现。而真正把曲水景观引入古典园林的最初记录始于曹魏华林苑的曲水庭。据《宋书·礼志》②记载“魏明帝天渊池南,设流杯石沟,宴群臣”,可以确定曲水景观在魏明帝(公元227-260年)时确己经出现,只不过这一类景观在该时期被称为流杯渠而非曲水。所以说,曲水被引入御苑的先例在汉朝就已经有了雏形,至魏明帝时己存在着确凿的实地例证。

(二)“曲水”的景观演化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曲水”景观形式经过了一个时代演化过程,从自然曲水形逐步发展为规则化曲水形。魏晋兰亭盛会之后,曲水流觞就由民俗礼仪走向了园林赏游,并逐渐向人工化的曲水形转变。到了隋代,“曲水流觞”活动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时的“曲水流觞”多构筑在高度人工化的宫殿建筑群中。由于时代环境的影响下曲水宴的世俗化加重,享乐分量明显,游宴娱乐与诗酒文化相结合,雅俗兼具。《太平御览》③第257卷中有一段这样记载,“流杯殿东西廊殿两头、两边皆有亭子,以间山池,此殿上作漆渠九曲。从陶光园引水入渠,隋炀帝常于此为曲水之饮。在东都”。由此可知,隋代曲水庭的整体布局风格,以及当时的曲水景观已经具有高度的人工趣味。这种由“坐石临流”转变为的“坐殿临流”多了一丝贵气与矫媚,隋西苑十六院的溪流曲水景观就充满了矫饰柔媚的风格和人工雕琢的痕迹,这时候的“曲水”已与魏晋南北朝利用自然山水,诗酒游赏的自然审美形式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差异化对比。

唐宋时期,流杯亭通过亭榭与禊赏相互融合的方式形成了富有中华文化特征的曲水景观。唐代为有流杯亭记载最早时代。《旧唐书·中宗本论》④,《长安志》⑤都有提及:唐代长安宫苑中有流杯亭,名曰“临渭亭”。这也是较早的室内曲水景观,整个景观的尺寸已经缩小至可以把整个景观纳入建筑中, 曲水的样式也逐步趋向精致小巧。从此“曲水流觞”就从利用地貌高差大形尺度模仿自然河流往简洁、精审、小巧美观、抽象化的“拳石勺水”的情境转化,经过由繁到简,由庞大娇饰走向自然精巧的过程,最终演变成了唐宋以来“曲水流觞” 的经典景观样式或园林艺术符号。

曲水发展到宋代,置酒流杯不仅仅是文人的雅好,它成为一种时代风尚。所以不仅宫廷,私家别院中,也都设有“流觞曲水”的流杯亭。北宋官方颁布的《营造法式》⑥卷三《石作制度》中记载《流杯渠》,设定了统一的“造流杯石渠之制”,卷二十九《石作制度图样·流杯渠》还颁布了“国字流杯渠”和“风字流杯渠”等图样,规定了其做法。具记载我国现存最早流杯渠实物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的北宋行宫崇福宫遗址,宫内石渠和《营造法式》中规定的尺寸吻合。由此得出,《营造法式》的出现,使流杯景观趋于程式化的统一,可以断定营造流杯渠在当时早已非常流行。

现今存在的“曲水”景观已遍布全国各处,主要以流杯亭、流杯渠的形式存在,多为明清园林景观。比如位于故宫乾隆花园的楔赏亭、恭王府花园的“泼秋亭”、中南海的“流水音”、潭柘寺的“流杯渠”、圆明园“坐石临流”景观等。其形式和营造方法均类似于《营造法式》中规定的样式和尺寸,正是规定了尺度、布局形式的营造方法使“曲水流觞”景观在全国的古典园林中的得到了普及。由此可以认为,从这个时代中国园林中的“曲水流觞”最终定型,并且得到了延续,成为我国传统园林极富独创性的景观构成符号之一。

三、“曲水”景观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现今的园林设计中,“曲水”景观多以流觞石渠的形式出现,它以微缩的形式作为一种景观小品中,或者通过古代园林遗址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设计主题呈现在现代园林中。形式上,逐步变为独具特色的流觞石渠;情趣上,多为追思古代遗址及追忆传统文化。实际上,当下的景观设计中的“曲水”早已作为一种传统园艺符号被广泛运用。

“曲水流觞”被引入园林中的过程中,演变为两种不同的造景手法,分别是:自然式和写意式。自然式的“曲水流觞”多为早期的自然曲水形态,表现形式以尺度较大,在室外的开放性空间设置的流杯江,流杯池为主,这种形式更加亲近大自然。而写意式的“曲水流觞”景观是在唐代之后出现。这种造景手法通常以空间较小的流觞亭的形式出现,在亭子旁边营造茂林修竹,潺潺溪流,以效仿兰亭盛会的环境,在设置小巧精致的流杯石渠来表达对兰亭曲水的缅怀。这类“曲水流觞”景观多适合设置在较为封闭式的较小的园林空间。它写意式的特征使其小巧精致,简洁明朗,并充满了生活气息。

“曲水”景观发展到当代通常是被程式化的运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国际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所做的北京香山饭店庭院“曲水流觞”景观就是非常好的例子。他以庭院景观小品的方式呈现“曲水流觞”,堪称北京香山饭店中庭之中的点睛之笔。贝老注重在现代建筑中寻找中国古典的文化气息,借江南私家园林的独特与北方皇家园林的布局把“曲水”这一承载着悠久历史的景观文化符号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园中的“曲水”与背后的香山相互映衬,古典与现代的交融显得那么的相得益彰,毫无违和感。这一杰作为年轻一代设计师展现了在现代中怎样和谐地展现传统,是“曲水流觞”运用于现代的一个非常典型的范本,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至于“曲水”景观用于现代园林来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案例不止一处,尤为盛名的要数长安“大唐芙蓉园”。芙蓉园选址在唐曲江北池,曲江是我国漫长的历史上名扬四海的皇家御苑景区。盛唐时曲江与慈恩寺、大雁塔、杏园等著名的古迹相映成辉,因其景色秀美,风景如画被当做是一个盛唐时期的典型文化区。而现代的长安大唐芙蓉园就是根据史料记载和当下的地形条件所建造的,是为了表达对于当时盛唐传统文化的崇尚。园中湖面的东南面有个水口,分着不同层面滑落的瀑布连接了南池面,湖西南河面通过芙蓉桥后面积变小,成为芙蓉池,自南往北进去溪流中形成“曲水流觞”。而后水流向东面弯折,整个溪流的布局结构构成了一个要素众多的环形水系,贯穿于整个芙蓉园中,化为芙蓉园有机的血脉。园子中的芙蓉池旁坐落着御宴宫,充满了盛唐时代气息,诗酒笙歌,曲水游宴,在这种氛围下,人们更容易追思盛唐曲水流觞的风雅盛会。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大唐芙蓉园是结合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的精华而建,既有北方皇家园林的中轴对称整齐布局,又有江南私家园林九曲回环、曲径通幽的特点,融合了我国南北方园林的精髓。其次,芙蓉园的水流系统将功能明确分区,布局清晰,内容丰富,完美的呈现出曲水景观的文化内涵,可谓是“曲水流觞”景观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一个范例。

虽然“曲水流觞”景观已被当成是一种园林艺术符号来运用,以表达对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崇尚,但是也不乏有一些值得商榷的例子。南京的夫子庙的乌衣巷有一座被称为“王谢故居”的庭院建筑,是用来纪念王导、谢安二人所建造的。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乌衣巷》后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指的王谢故居。此故居从口入就可看到“曲水流觞”景观。但是值得怀疑的是王谢为魏晋时代人物,当时的“曲水流觞”景观应该是自然风景式的,而王谢故居的“曲水流觞”却呈现明清写意山水的形式。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理解为此故居的设计者对王谢二人所处朝代的园林发展形式的不了解,对当时的园林文化内涵的不理解所导致的。这也是当代园林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警醒的地方所在。

结语

在中国悠久的古典园林史中,“曲水”由最原始的民俗活动转变园林的一种景观设置形式,它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以及中国文人文化的发展,体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而现代的一些园林景观似乎正是少了这种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单单只是强调结构性和景观性,导致整个园林显得苍白缺乏生机和韵味,其实是缺少了园林设计的思想精髓。这启示我们在设计园林景观时不能盲目的追求新奇而忽略了其意境的营造和文化氛围渲染,也不要仅仅关注于设计的形式和内容,而是应该更加注重设计所能传达给人们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将古典园林的精华和现代园林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设计在富有人性化的同时也更加富有人情味,将“曲水”更好的为现代景观所用。■

注释:

①《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②《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

③《太平御览》是宋代一部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

④《旧唐书》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⑤《长安志》中国现存最早的古都志。北宋熙宁九年(1076)宋敏求撰,20卷。

⑥《营造法式》编于熙宁年间(1068-1077),成书于元符三年(1100),刊行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

[1]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3](宋)李诫.营造法式[M].邹其昌,校.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李韫.计成“园冶”的美学阐释[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6.

[5]李璟.千年曲水话流觞—“流觞曲水”在园林中的演变和应用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6.5.

[6]傅晶.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12.

[7]王欣.从民俗活动走向园林游赏:曲水流觞演变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3).

[8]俞显鸿.“曲水流觞”景观演化研究[J].中国园林,2008(9).

[9]王欣.从民俗活动走向园林游赏:曲水流觞演变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Th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n“Winding River”in “YuanYe”

YANG Zhi-fan, LAN Chao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The garden landscape of “Winding River ” in China originated from a kind of sacrificial ceremony called “Wu”in Shangsi Festival in March 3rd lunar calendar. Since folk activities “Wedge” in Shangsi Festival contains profound historical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aesthetic value, the “winding river” landscape designation gradually becomes a classical garden art template in Chinese. This essay is the study about the lexical meaning of “Winding River” in YuanYe, and will make a conclusion about its definition.And then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about the origin of “Winding River”,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is landscape with time going.From the analysis of realcases, it will be discussed that how to applied these methods into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practice.

Qushui; Baq; icultural connotation; modern landscape

www.artdesign.org.cn

TU-8

A

1008-2832(2017)04-0088-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流觞曲水流觞曲水
曲水流觞
流觞曲水 千年传奇——关于《兰亭序》的人文及美学思考
“曲水流觞”园林景境营造的现代转译
融创重庆文旅城曲水风和
家乡的曲水亭街
游遗爱湖
鸟鸣
谁将流觞酿清酒
谁将流觞酿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