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恪守与嬗变
——从当代艺术视角再谈传统漆艺①

2017-02-14臧小戈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2249

关键词:大漆漆艺造物

臧小戈(中国政法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2249)

恪守与嬗变
——从当代艺术视角再谈传统漆艺①

臧小戈(中国政法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2249)

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于传统漆艺而言,尽管在思想领域我们可以超越时代与楚汉对话,在技术手段上可以利用古人的方法割漆,但基于当代艺术视角下的漆艺创作依然被认同为当代行为,因为这一切发生的环境皆在当代。与自然生态相似,传统漆艺的文化生态也经历着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科学不断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原先生活习惯中的事物要么进化,要么被历史封存变成遗产。从当代艺术视角看,传统漆艺也是一个“古老”的事物,之所以称其为古老,不仅仅是因为其历史的久远,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了过去的知识体系。事实上,只有那些有能力完成当代进化的事物,才能称之为“传统”,否则就只能是“遗产”。传统漆艺本身所具有的观念体系,正在经受迅猛的当代知识体系的挑战,传承不是照搬历史,也不是单指继承哪一模式的技术,而是有勇气去分析当代的缺失,依靠传统的力量去尽力弥补,让这个古老的事物在保持自我品格基础上,重新获得生命力并顺利进入当代文化体系。

传统漆艺;当代艺术;发展规律

传统漆艺,与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类似,其发展的前提是中国古典的知识体系(一般称之为“传统文化”体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思想体系是持续而稳定。这种局面持续到明代之后,中国的固有知识体系遭遇到了现代知识体系的挑战。中国古典世界观,首先建立在先民对天地宇宙的观察体验之上,进而建立了“天地中央四方”的宇宙模式与“中央四夷”的权力机制。明代末期,随着传教士利玛窦为中国带来了第一张世界地图,中国才开始从地理的概念上意识到世界的概念,中国不过是一隅。这直接颠覆了中国古代观念中世界中心的基础。此时,西方世界正面临着文艺复兴,确立了理性、科学的文化方向。从这个时期开始,世界的重心开始慢慢由古典进入现代,原先那些通用的、对世界的解释,开始慢慢失去效力—这也是今天我们谈论的传统文化在当代遭遇困境的根源。

回顾中华民族对文化艺术的心理诉求,基本以儒、释、道哲学观念为主,整个社会的运转也是为了维护这三个主体认识而存在。作为手工艺的传统漆艺,借助宗教和哲学的力量,展现对生活的肯定与民众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寄托。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也是祖先对自然万物中认识最真实的反应。只有愿望在,人们才会有希望,才会坚定生活的信心。比如,商周时期,在奴隶与奴隶主的社会结构中,漆器中常会用到一些具有威慑力的纹饰,他们中不乏一些由远古图腾演化而来的纹饰。物的神行与灵性,借助漆器为载体,以抽象的纹饰得以显现。这些漆器除实用功能外,也是借助图案来表达对生活的追求与消弱对苦难的认识。文化的延续性即体现于此,即便是朝代的更迭,这条脉络也从未被隔断,它执着的存在于血脉之中。

传统漆艺的恪守是千百年来由造物文化衍生而来的文化观念,这并不是指守住某一图案、某一技巧不进行任何变化;嬗变则体现在传统漆艺面对时代进步与外来文化时所展现的接纳与改在能力。恪守与嬗变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显现,体现在方方面面,如传统漆艺的形制脱胎于原始青铜器,在取代笨重的青铜器过程中,它既吸纳了青铜器的艺术优势,也根据漆艺的特点对青铜器的形式、纹样进行改造。传统漆艺的“髹饰”吸纳了同时代文化的精华,如秦汉时期红黑二色为主,到了宋代素髹为美,他们不仅不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淘汰,相反会越来越多体现出同时代的文化因素。传统漆艺的图式系统也在几千年的演进中,接纳和改造了大量艺术的精髓。从图式角度看,漆艺惯用“金鱼满堂”、“五子夺魁”、“一团和气”、“观音送子”等等吉祥寓意的图案,我们从中看到的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时勤劳的美好生活。时至今日,当代漆艺创作依然会采用吉祥图案寓意美好寄托。从当代艺术的视角,再传统漆艺,即是恪守文化大漆文化的千年底蕴,也顺应了大漆千百年随时代而嬗变的精神。

从社会文化需求看,从当代艺术的角度再谈漆艺也是迫切的,因为我们需要知道当代文化的格局中,为何有漆文化的存在。尽管漆艺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今天很多人并不熟悉它。对漆艺的认识还停留在原始漆器阶段,大漆艺术所承载的深厚文化积淀并未能在当代占据应有的位置。传统漆艺中所携带的许多思想观念仍然适用于今天,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体系的重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漆艺不单是手工文化的代表,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人们的生活感悟互为表里,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大漆文化。

一、坚固于质与光彩于文

中国文化思想追求“中庸之美”,当代艺术格局中的传统漆艺,实际也是重塑一种“文与质”相统一的审美意识文化自信。恰如《论语•雍也》中提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代,漆几乎可以达到“无漆不髹”的状态。髹漆初衷是为了“坚固于质”,之后才上升到“光彩于文”程度。髹漆由实用而拓展到审美。从古代西域传入中国的“密陀绘”再到中国的描金、夹纻、莳绘等髹饰技艺上,无不体现出漆艺对“坚固于质”与“光彩于文”的双重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以包容的姿态吸收、释放多种文化元素与工艺技法。中国的当代文化格局中,之所以有漆的存在,也说明了要以文质相随的审美心态理解漆性,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

“坚固于质”与“光彩于文”,也体现传统漆艺对实用与审美的相包容的诉求,并且这种包容性使我们能够结合本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发展漆艺,顺利的对接包容性带来的另一个收获——创新。近百年来,西方科技文明的进步,几乎为人类缔造了一个全新的物质世界,让我们置身于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如美国文化尤为突出,二战后的60年代,美国社会曾经历了黑人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同性恋运动、女权运动、反文化运动,在这些轰轰烈烈的诸多运动之后,美国突然意识到,他们并没有印度、中国等文明古国,因历史积累而沉淀下的天然稳定的思想体系和文化共识,这样必然无法确立美国的国家精神。1924年,德裔犹太人、青年哲学家霍勒斯•卡伦首创了文化多元主义(cultural pluralism)的概念,尤其也在文化理论上确立了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容纳各种文化,形成彼此互相尊重的观念,也成为日后美国国家精神的重要体现。而今,作为中华民族造物精髓的传统漆艺,也应以尊重文化根脉为当代发展前提,从容的面对传统漆在当代艺术视角下的无限可能性,不能单纯以材料、技法这一“质”的固守,来抹杀随时代发展的多元 “文”的诉求。

传统如根,漆艺与其他东方艺术一样,有着独特的内涵与外延。涵盖了通过实用与审美展现的民族习惯、伦理道德和思维定式,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传统漆艺的复苏,是复杂系统的文化工程。必须持有包容的心态,不能仅仅定义其为手工产品抑或艺术创作,依靠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与传统连接,延续历史文脉。古老漆艺在当代艺术格局中承载着当代与传统,继承与创新的角色,它正在通过感悟的方式积极的在当代艺术中完成自我重构。从当代艺术角度理解漆性,有助于以当代人的视角重塑传统人文精神。在满足时代需求的漆艺文化时,能够坚定的发出本土文化的声音。20世纪以来,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西方文明耀眼的光芒曾让不少人对东方文化失去了自信,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和存在方式让人们陷入了迷茫。“坚固于质”与“光彩于文”的漆艺将更加值得人们关注,激励艺术家的当代思维,他们在运用传统漆艺材料进行创作时,会情不自禁地与传统对话,在当代感悟东方艺术传的精妙,并以豁达的心态面对文化的冲击。

二、人本主义与重己役物

传统漆艺集审美与实用于一体,具备手工造物的特征,从当代设计艺术角度看,古人也常将器物和器物装饰相关联,拓展出新的实用功能,如利用皱漆的纹理来防滑。强调人为主体的实用性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自包豪斯开始就已经非常明显,格罗皮乌斯寻找到了一种途径将纯粹精神层面的艺术,引入到了生活之中,对人的生活发生作用,这直接促成了现代设计的产生。此后在西方世界,艺术要作用于人的生活成为一种共识。艺术的时尚、设计、当代科学都遵循这一“人本主义”原则。“人本主义”与中国古代工艺造物中“重己役物”的观念近似,二者皆强调人为核心价值。

尽管漆艺更多被看做是传统文化的象征物,但我们不能停留在故步自封的状态中。任何时代的文化生态都要经过强调人为核心的检验,并由此更快地融入当代从最广泛的基础上获得接纳。从当代艺术的角度看,尽管人本主义有功利之嫌,但通过人本主义也能真实的获知当代文化格局中,某一艺术门类是否适应当代需求的有效手段。

我们再次研究传统漆艺,不仅仅是为了全面恢复一门古老的手艺,而且是为了它其中所隐含的文化价值。重视人的主体操控力,是传统漆艺在复杂的工艺语言之下所隐藏的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而今,科技的进步,已经使制造业变得前所未有的发达,却也使人逐渐丧失了“役物”的能力。几乎将所有的人造物都变成快速、高效的流水产品。工业化的更快、更强完全抹杀了人之于物的主体关系,似乎一切都变得无意志化。人永远不应退化为高速运转的机器上的一颗螺丝,一个流水环节,而应该成为有能力主宰自我的主体。从当代艺术视角回望传统漆艺,意味再次展开对工业化,人的主体地位的反思与探讨,即重拾“已”“役物”的文化价值。

三、理性秩序与程式之美

传统漆艺是中国造物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也体现中国造物哲学中的理性秩序与程式之美。理性秩序与程式之美帮助漆艺提炼了感性认识中理性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能力。对具有悠久历史的漆艺而言,理性秩序与程式之美创造出新的造物中的装饰元素,与西方“少即是多”的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漆艺理性秩序,帮助漆艺形成了简练概况程式之美。从理性秩序自身来看,它是经由范畴来把握世界;程式之美则体现出漆艺家对生活的观察与尊重。相对于感性的视觉体验而言,漆艺靠理性秩序创造的程式美,从本质上超越时间的限制,表现了所处时代在自然观、社会观与审美观中隽永的文化价值。

漆艺常用的装饰手法是对称、均衡、对比、尺度、渐变、调和,他们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展现出和而不同的理性秩序与程式之美。同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间的装饰基础也不尽相同,传统漆艺在当代以古典的力量改善了生活中理性美,通过加强形制与纹饰的秩序,营造了严密、有序的视觉世界。常见的云纹、流水纹、植物纹、动物纹等,是对自然中天然理性美的再认识。理想秩序的特征还体现在理性的空间运用上,物象在平面空间安排上,可以移动,上下左右的移动,产生了吸引人的排列方式,这种方式不必遵循纵深变化和透视关系。将表现对象上移或下移,不受限于前后的空间。如,太极八卦的抽象意义被誉为抽象度最高,最有宗旨的意义的原始哲学观念,太极图首位相连,一黑一白,在形式上凹凸互补的图形,象征着宇宙天地,阴阳、生死、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等等。幻化到漆艺中,就是漆艺最为原始的表现颜色红与黑,在视觉上传达的整体色彩感觉也恰似这一阴一阳的八卦图般,意味深刻。

四、装饰特征与艺术个性

在当代的艺术格局中,为什么有传统漆艺的文化诉求?其重要原因在于当代人们生活的物质文化已达到一定水准,需要以具有中华文化根脉的艺术手段激发人们传统“审美”需求。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审美”这个看起来非常普遍的个体行为,在今天仍然是缺失的。中国传统造物观念里,并不推崇装饰性。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而之后孔子以“礼”的理论对装饰做出了限制——“非礼勿视”。近代以来,由于持续的革命,文化艺术承载了过多的思想政治功能,其自身为人们服务的“装饰特征”遭到不断削弱。正因为此,吴冠中在上世纪70年代大胆重提“审美”,引发了文艺思想的巨大变革。漆艺的装饰性特征是中国传统造物活动中,审美能力的高度凝练,体现在造型和视觉两点,这两点契合了当代艺术对于艺术个性需求。通过概括、夸张、抽象、构成等装饰手段,营造了富于形式美的造型、纹饰和色彩。漆艺装饰性特征中的艺术个性是与众不同、由内而外的文化符号,他们互为表里的关系。

传统漆艺的艺术个性,离不开“工有巧,材有美”,一层层的深褐色所构成的黑色,其黑并非是死板的,必定每层褐色都是要经过光的折射而在逐层的叠加中愈发变黑,这就是人们常常赞赏,漆艺深邃、含蓄、沉着等艺术个性的原因。而红色,则由唯一与大漆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朱银和红褐色的漆液调制而成,它的颜色从视觉上来看,具有艳丽、耐久、稳重的效果。金银等金属材料的使用,也会产生辉煌灿烂、明净清澈的视觉效果,在表现空白、蓝天,底面时可谓各具妙处。金属材料的与半透明漆所形成的重叠、混合的视觉效果,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给人以迷离,幻动的感觉。实际上,螺钿、蛋壳的使用是为了弥补大漆在色彩上的局限,这说明大漆在装饰上的局限也恰恰激发了人们对新的装饰表现的追求。螺钿与蛋壳被恰如其分地融汇在了深沉的大漆之中,既没有喧宾夺主,也最大程度保留了材料的天然装饰性。大漆的可流动性也是构成漆艺装饰性之美的重要特性。不同的颜色的色漆与大漆的流动性相配合,往往会形成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漆艺家们追求自我个性重要的体现。按照画面的需要,自由泼洒经过稀释的漆液,漆液会按照自己的方法呈现出自然的淋漓之美。除了材料,漆艺的独特工具也是形成其彰显个性的艺术特征重要的因素。漆刷、牛角刀、丝瓜络、滚珠等工具在材质上滚动的同时,尽管限定了滚动的方向、面积等等,但仍有一点是不可限定的,那就是天然的纹理感。荷叶、枫叶、纸片等在半干的粘稠漆液上拉起,追求漆液起纹效果。装饰特征形成了传统漆艺的艺术个性,反过来经过传统漆艺的艺术个性也推进了装饰的发展,完善装饰性语言。从设计上即以体现漆艺特征为主,再逐渐完善的装饰形制与纹饰,加强了漆器家具的艺术个性,他们具有审美上造物的精神典范。传统漆艺成熟的艺术个性反映出人们对经典文化的赏识,它经过历史与文化的选择考验。

传统漆艺的恪守与嬗变是传统漆艺永恒魅力的体现,今日我们在超时空的“对话”中,从历朝历代隽永的漆艺作品中找到共同归属感。传统漆艺有着无限的审美内涵,也在恪守与嬗变中,给当代的创作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艺术灵感,当代的艺术应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从传统文化中受到启发,找到了适合当代的创作途径。

(责任编辑:夏燕靖)

J509

A

1008-9675(2017)02-0029-03

2017-01-05

臧小戈(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工艺美术,艺术管理。

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科项目“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法律保护”(12ZFQ76001);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2015 一般项目“北京传统雕漆文化传承研究”(15WYB052)。

猜你喜欢

大漆漆艺造物
重庆师范大学作品欣赏
蒲美合作品选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造物美学
奇妙的漆艺之旅
以木造物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