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界壳理论的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2017-02-14罗景峰

农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危险源危险

罗景峰

(1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2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福建泉州362021)

基于界壳理论的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罗景峰1,2

(1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2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福建泉州362021)

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对于实现乡村旅游安全风险管控意义重大。首先,根据区域环境风险系统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安全系统及其各要素相互作用关系;然后,借鉴触发器工作原理,建立乡村旅游安全风险形成机理模型;最后,运用界壳理论,尝试构建包含乡村旅游主体安全保障界壳、乡村旅游客体安全保障界壳以及乡村旅游媒体安全保障界壳的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多界壳的有机结合体,它为消除或降低乡村旅游风险、保障乡村旅游安全提供全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乡村旅游;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界壳理论

0 引言

乡村旅游安全[1-2]是指乡村旅游现象中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既包括乡村旅游主体安全,也包括乡村旅游客体安全,还包括乡村旅游媒体安全。根据系统安全的观点[3-5],可以认为乡村旅游安全是相对的,而乡村旅游危险是绝对的。因此,为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旅游主体、客体及媒体的外围周界构建防御危险源攻击的体系架构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界壳理论[6-16]的提出和应用为实现这一构想提供了理论源泉和实践参考。笔者拟在分析乡村旅游地安全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旅游安全影响因素,基于界壳理论,尝试构建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以期为乡村旅游安全提供坚固界壳保护,并最终实现乡村旅游本质安全。

1 乡村旅游安全系统分析

借鉴区域环境风险系统理论[17-19],结合乡村旅游安全实际情况,乡村旅游安全系统可由危险源、控制机制和受体3个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危险源即为可能产生危害乡村旅游主体(乡村旅游者)、乡村旅游客体(乡村旅游资源、乡村社区)及乡村旅游媒体(乡村旅游从业者、乡村旅游交通)的源头,它是乡村旅游危险事件发生的先决条件;控制机制包括对危险源的控制设施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等的控制,它是保障乡村旅游安全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受体则指危险承受者,如乡村旅游主体、乡村旅游客体以及乡村旅游媒体,它是乡村旅游安全的研究对象。构成乡村旅游安全系统的3个子系统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系,其危险源的“危险性”、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受体的“安全性、易损性、脆弱性”三者的时空交叉点共同决定了系统的即时安全状态。

图1 乡村旅游安全系统

由图1可知,危险源的存在是引发乡村旅游安全事故的前提,其危险性大小决定对受体的危害程度,其危险性受控效度直接影响受体的安全状况,同时,危险源的动态可变性要求控制机制要根据危险源的变化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控制机制通过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实现对受体的保护作用的同时,还需根据受体的特点、发展及变化态势进行适当调整,以实现对危险源的动态可靠控制;受体作为乡村旅游安全的研究对象,其安全问题呈现出复杂性、动态性及不确定性等特点,一旦受体遭受危险源的攻击,将发生乡村旅游安全事故,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以“5.1凤凰吊桥倾斜事故”为例,河水、断裂的拉钩、局部断裂的钢绞线拉索、断裂的钢绞线拉索受力立柱、日常管理维护缺失等是导致该起事故的危险源,拉钩、拉索、受力柱以及日常管理维护等控制机制的失效,使危险源作用于受体(游客),造成37名游客落水(其中2人轻伤),对该乡村旅游地造成了不良影响。

2 乡村旅游危险形成机理

明晰乡村旅游危险形成机理,有助于厘清乡村旅游安全各危险因素对乡村旅游主体、客体及媒体的危害路径,是建立科学可靠的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必要前提。为此,借鉴触发器工作原理,参考相关文献研究成果[20-22],并令P0(t)、P1(t)、A(t)、B(t)、C(t)分别表示t时刻的危险脉冲、新危险脉冲、乡村旅游主体危险管控阈值、乡村旅游客体危险管控阈值、乡村旅游媒体危险管控阈值,建立乡村旅游危险形成机理模型,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当P0(t)>min{A(t),B(t),C(t)}时,风险脉冲通过阀门,经过风险滤波器过滤形成新的危险脉冲,新危险脉冲再经振荡器耦合作用后,产生乡村旅游危险;当P0(t)≤min{A(t),B(t),C(t)}时,危险脉冲不能通过阀门,表明乡村旅游安全系统具有良好的危险管控能力,可以避免乡村旅游危险危害乡村旅游主体、客体及媒体。因此,提高乡村旅游主体、客体及媒体危险管控阈值是防止或避免乡村旅游危险产生、保障乡村旅游系统安全的最佳途径。同理,也可进一步对乡村旅游主体、客体及媒体危险形成机理进行建模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3 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3.1 界壳理论及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曹鸿兴[6-9]根据系统与环境的作用关系,开创性地提出了界壳理论(periphery theory),指出界壳是处在系统外围能护卫系统且与环境进行交换的中介体,它是系统的周界,是系统的一部分,又和环境相毗邻,其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界壁(W)起到卫护系统本身的功能,界门(P)通过输入/输出功能可以实现系统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界壳理论作为系统理论的新成员,为研究包括气象、生态、经济、农业、安全等系统周界一般规律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方法[6-9]。

图2 乡村旅游危险形成机理模型

图3 界壳结构

近年来,伴随国内安全生产形势的复杂化、危险防控难度的加大,一些学者探索性地将界壳理论与安全危险相关问题结合,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与创新。陈勇刚等[10]、于晓晨等[11]对安全及安全管理界壳进行了初步界定,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黄强等[12]借助界壳理论,提出了系统周界的观控模型,为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风险分析提供了新途径;郑怀昌等[13]利用界壳理论分析了矿山系统安全风险产生机理,并提出了基于界壳原理的防控策略;郑怀昌等[14]建立了尾矿库安全管理界壳;李发文等[15]建立了避难安置区系统界壳;刘朝峰等[16]将地震灾害综合防御系统视为一个界壳,提出了地震灾害综合防御界壳的协同演化测度模型,为提升抗震防灾能力提供了有益参考。综上,界壳理论在提升系统危险防控能力、保障系统安全上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3.2 乡村旅游安全险保障体系构建

在对乡村旅游安全系统及其安全风险形成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旅游安全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2,23],依据界壳理论,构建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即建立乡村旅游安全保障界壳,以消除或防御乡村旅游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危险,最终达到乡村旅游全系统安全的目的,如图4所示。

图4 乡村旅游安全保障界壳

由图4可知,当乡村旅游主体安全保障界壳、旅游资源安全保障界壳、社区安全保障界壳、从业者安全保障界壳以及交通安全保障界壳护卫、交换、抵抗成功时,乡村旅游全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当乡村旅游主体安全保障界壳、旅游资源安全保障界壳、社区安全保障界壳、从业者安全保障界壳以及交通安全保障界壳护卫、交换、抵抗失败时,乡村旅游全系统处于危险状态;并且,仅当乡村旅游主体安全保障界壳、旅游资源安全保障界壳、社区安全保障界壳、从业者安全保障界壳以及交通安全保障界壳同时护卫、交换、抵抗成功时,才能实现乡村旅游全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其中,旅游资源安全保障界壳和社区安全保障界壳统称为乡村旅游客体安全保障界壳,从业者安全保障界壳和交通安全保障界壳统称为乡村旅游媒体安全保障界壳。于是,乡村旅游主体安全保障界壳(记为P1)、客体安全保障界壳(记为P2)及媒体安全保障界壳(记为P3)在功能实现上具有串联结构效用,如图5所示。

图5 安全保障界壳功能结构

根据危险源1对乡村旅游主体的作用情况,主体安全保障界壳的系里为乡村旅游主体,界壁为旅游者安全指数、旅游从业者安全指数、基础设施、交通工具、农事体验设施设备、安全标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安全预警机制、安全法律法规、旅游保险、应急救援、安全投入,界门为主客冲突潜在指数、安全宣传教育以及界壁中的薄弱环节,自然灾害、社会治安以及环境卫生则共同构成了主体安全界壳的外部环境。因此,为保障乡村旅游者的安全,需构筑坚固的主体安全保障界壳,具体包括构筑本质安全界壁以卫护旅游者安全、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旅游者的危险管控。构筑本质安全界壁包括提升旅游者及旅游从业者安全指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交通工具的可靠运营、设计具有本质安全功能的农事体验设施设备、科学设置安全标志、制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效落实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安全法律法规、强化旅游保险意识、做好应急管理及相关准备工作、保证足额安全投入,通过以上途径可以实现主体安全界壳的卫护功能。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旅游者的危险管控,是指为达到既定安全目标而进行的危险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工作,它是巩固乡村主体安全界壳抵御功能的有效途径。

根据危险源2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作用情况,乡村旅游资源安全保障界壳的系里为乡村旅游资源,界壁为基础设施、安全设施、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资源保护投入、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资源保险、资源容量预警机制、政府监管,界门为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旅游者碳足迹、生活垃圾和旅游活动污染、不当的旅游开发、建设性破坏、资源保护教育和宣传以及界壁中的薄弱环节,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则共同构成了资源安全界壳的外部环境。因此,为保障乡村旅游资源的安全,需构筑坚固的旅游资源安全保障界壳,具体包括构筑本质安全界壁以卫护旅游资源安全、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旅游资源的危险管控。构筑本质安全界壁包括完善基础及安全设施、建立健全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加大资源保护投入力度、明晰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强化资源保险意识、建立资源容量预警机制、明确政府监管职责,通过以上途径可以实现旅游资源安全界壳的卫护功能。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旅游资源的危险管控,是指为达到既定安全目标而进行的危险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工作,它是巩固旅游资源安全界壳抵御功能的有效途径。

根据危险源3对乡村社区的作用情况,乡村社区安全保障界壳的系里为乡村社区,界壁为社区利益分配公平程度、社区治安环境,界门为主客冲突潜在指数以及界壁中薄弱环节,环境卫生是乡村社区的外部环境。因此,为保障乡村社区的安全,需构筑坚固的乡村社区安全保障界壳,具体包括构筑本质安全界壁以卫护乡村社区安全、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乡村社区的危险管控。构筑本质安全界壁包括建立社区利益分配机制、整治社区治安环境(如建立社区警务制度等),通过以上途径可以实现乡村社区安全界壳的卫护功能。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乡村社区的危险管控,是指为达到既定安全目标而进行的危险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工作,它是巩固乡村社区安全界壳抵御功能的有效途径。

根据危险源4对旅游从业者的作用情况,从业者安全保障界壳的系里为乡村旅游从业者,界壁为旅游从业者安全指数,界门为主客冲突潜在指数以及界壁中薄弱环节,外部环境为旅游从业者所处的具体环境。因此,为保障旅游从业者的安全,需构筑坚固的乡村旅游从业者安全保障界壳,具体包括构筑本质安全界壁以卫护乡村旅游从业者安全、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危险管控。提升旅游从业者安全指数以构筑本质安全界壁,进而实现乡村旅游从业者安全界壳的卫护功能。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危险管控,是指为达到既定安全目标而进行的危险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工作,它是巩固旅游从业者安全界壳抵御功能的有效途径。

根据危险源5对乡村旅游交通的作用情况,交通安全保障界壳的系里为乡村旅游交通,界壁为旅游者安全指数、交通工具状况、交通安全管理状况,界门为主客冲突潜在指数、驾驶员情况,天气状况和道路状况则共同构成了交通安全界壳的外部环境。因此,为保障旅游交通的安全,需构筑坚固的乡村旅游交通安全保障界壳,具体包括构筑本质安全界壁以卫护乡村旅游交通安全、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乡村旅游交通的危险管控。构筑乡村旅游交通安全界壁包括提升旅游者安全指数、维护交通工具的可靠运营、全面落实交通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通过以上途径可以实现乡村旅游交通安全界壳的卫护功能。以界门为通道实现对乡村旅游交通的危险管控,是指为达到既定安全目标而进行的危险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工作,它是巩固旅游交通安全界壳抵御功能的有效途径。

4 结论

乡村旅游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其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关系到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可持续乡村旅游扶贫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很好的现实价值。笔者以乡村旅游安全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界壳理论为依据,尝试构建乡村旅游安全保障界壳系统,得出如下结论。

(1)乡村旅游安全系统是危险源、控制机制、受体及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集合,其危险源的“危险性”、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受体的“安全性、易损性、脆弱性”三者的时空交叉点共同决定了乡村旅游安全系统的即时安全状态。

(2)构建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即为建立一系列乡村旅游安全保障界壳,以防御乡村旅游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最终达到乡村旅游安全的目的。

(3)乡村旅游安全保障界壳包括卫护乡村旅游者的主体安全保障界壳、卫护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社区的客体安全保障界壳、卫护乡村旅游从业者和乡村旅游交通的媒体安全保障界壳,且3个安全保障界壳只有在同时护卫、交换、抵抗成功的情况下,方可实现乡村旅游全系统处于安全状态,表明这3个安全保障界壳在具体功能实现上具有串联结构效用。

5 讨论

5.1 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较以往研究的2点改进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揭示了事故预防工作对于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基于“预防为主”的观点出发,建立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不仅可以实现乡村旅游本质安全,还可以有效防御因本质安全措施失效所产生的危险,起到防护层[24]作用。笔者所构建的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较以往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有如下2点改进:(1)以往旅游安全保障体系[25]是政策法规、预警、控制、救援及保险的集合,仅反映旅游本质安全保障,对于本质安全措施失效所导致的危险防控尚未提及,而本研究所构建基于界壳理论的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既包括了上述本质安全保障措施,也包括了以各类安全保障界壳形式对于本质安全措施一旦失效所产生危险的防控。(2)以往旅游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对象基本上是作为旅游主体的旅游者,对于旅游客体及旅游媒体尚未提及,而本研究所构建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对象既包括旅游主体,也包括旅游客体,还包括旅游媒体,属于乡村旅游全系统安全保障体系,这更符合目前大系统观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安全实际需求。

5.2 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对其他旅游业态安全研究的启示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界壳理论的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对于其他旅游业态实现安全保障同样具有适用性,仅需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旅游业态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控相关措施,即可构建相应业态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界壳理论应用于安全管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在应用于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中更是初步探索,仍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如基于界壳理论的乡村旅游安全保障能力测评等,这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1]罗景峰.我国乡村旅游安全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 2013,41(33):12950-12952.

[2]罗景峰.乡村旅游安全影响因素辨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4):30-34.

[3]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2-13.

[4]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百名专家论安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191-195.

[5]陈宝智,吴敏.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理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1):42-46.

[6]曹鸿兴.系统周界的一般理论——界壳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7:1-169.

[7]曹鸿兴.界壳理论及其应用[J].自然杂志,2000(3):145-148.

[8]曹鸿兴.界壳论精要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210.

[9]曹鸿兴,封国林.界壳论及其应用[J].气象科技进展,2016,6(1):54-57.

[10]陈勇刚,田水承,李红霞.界壳论与矿山安全管理界壳基础研究[J].中国矿业,2003,12(11):18-20.

[11]于晓晨,田水承,闫安.界壳论与安全管理界壳基础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1):87-89.

[12]黄强,李勋贵,Leon Feng,等.系统周界的观控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25(3):101-106.

[13]郑怀昌,李明.界壳理论在采空区失稳判定与危害控制研究中的应用探讨[J].黄金,2005,26(12):19-22.

[14]郑怀昌,李明.界壳论在尾矿库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J].金属矿山, 2005(6):47-49.

[15]李发文,张行南.防洪避难安置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人民黄河, 2005,27(11):15-16.

[16]刘朝峰,苏经宇,王威,等.地震灾害综合防御界壳的协同演化测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34(8):2186-2192.

[17]毕军,杨洁,李其亮.区域环境风险分析和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2-30.

[18]杨洁,毕军,李其亮,等.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19(4):132-137.

[19]曲常胜,毕军,葛怡,等.基于风险系统理论的区域环境风险优化管理[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11):167-170.

[20]冯艳飞,陈媛.企业战略风险的形成机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30(5):816-819.

[21]薛晔,刘耀龙,张涛涛.耦合灾害风险的形成机理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3,22(2):44-50.

[22]张津嘉,许开立,王贝贝,等.瓦斯爆炸事故风险耦合演化机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26(3):81-85.

[23]罗景峰.乡村旅游者安全影响因素辨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5,43(6):214-217.

[24]Sumnera A E.Introduction to layers of protection analysis[J]. Hazardous Materials,2002(10):19-27.

[25]张秋芬.旅游安全隐患及其保障体系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5,2(2):104-107.

Safety Guarantee System of Rural Tourism Based on Periphery Theory

Luo Jingfeng1,2

(1College of Tourism,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1,Fujian,China;2Center for Tourism Safety&Security Research of China Tourism Academy,Quanzhou 362021,Fujian,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guarantee system for rural tourism risk manag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First,based on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risk system theory,the author analyzed rural tourism safety system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ts various elements;then,considering of the trigger working principle,the author establish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model of rural tourism safety risk;and finally,using periphery theory,the author tried to construct rural tourism safety guarantee system which comprised safety guarantee periphery of rural tourism’s subject,rural tourism’s object and rural tourism’s medium safe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ural tourism safety guarantee system was a multi-periphery organic combination,which provided new ideas and solutions to eliminate or reduce the risk of rural tourism,safeguard rural tourism security.

Rural Tourism;Tourism Safety;Safety Guarantee System;Periphery Theory

X913.4,F59

A论文编号:cjas16080017

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乡村旅游安全风险成因、评价模型与防控对策”(FJ2015B217);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乡村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防控对策研究”(JAS15009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项目“乡村旅游安全:形成机理、评价模型与治理对策”(14SKGC-QG16)。

罗景峰,男,1975年出生,辽宁阜新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系统安全理论与方法、旅游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乡村旅游安全。通信地址:362021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69号华侨大学旅游学院,E-mail:luojingfeng2006@126.com。

2016-08-17,

2016-10-18。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危险源危险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勇立改革开放潮头 创新粮食保障体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喝水也会有危险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拥挤的危险(三)
六国:辨识危险源,拧紧“安全弦”
民航维修系统的危险源分类与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