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系统化管理干预的效果

2017-02-14蓝醒琼

中国临床护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系统化空巢健康状况

蓝醒琼 胡 君

论 著

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系统化管理干预的效果

蓝醒琼 胡 君

目的 研究系统化管理干预在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管理中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40例空巢老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社区管理,干预组在社区健康管理平台上进行系统化管理。比较2组老人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 sympton inventory, SCL-90)、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the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 结果 干预4个月后,干预组SF-36各维度得分及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SCL-90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化管理干预可提高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

心理服务;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离家外出生活,老人独守老巢的一类群体。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空巢”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并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1-2]。“空巢”现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诸多问题,如老年人的生存、心理需求及医疗保健等,已成为我国老龄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3]。现阶段我国约有25%的老年人家庭为“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年人总数高达2 340万,预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占老年家庭比例将达到90%[4]。空巢老人多存在孤独感、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发病率较高,长期不良心理状态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5],容易加重病情。采用社区心理卫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空巢老人积极面对生活。因此寻找一种适应现代社区卫生发展的全新系统化管理团队模式对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建立了全科模式心理团队服务模式,通过干预达到了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镇12个社区服务站建立老年健康档案的240名空巢老人,每个站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0名。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无子女,或子女离家在外,探望间隔时间不定;③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④自愿参与;⑤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排除标准:①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疾患者;②合并其他严重心、肺、肾等脏器疾病;③合并肿瘤或终末期疾病;④卧床不起者。2组性别、年龄、BMI值、心率、血压、合并症、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2组空巢老人一般情况比较

注:1 kPa=7.5 mmHg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社区管理方法,对空巢老人开展电话随访工作,告知他们注意问题,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做特殊干预。干预组每周一定期开展系统化管理干预,连续干预4周。干预方法包括以下6个方面。①对空巢老人建立随访档案,包括躯体疾病、心理问题、生活自理能力、用药情况、检查结果等,对空巢老人开展个体化健康评估,查找危险因素和需要干预的主要问题。为空巢老人提供双向绿色通道,及时引导他们到相关科室治疗,督促他们准确、按时服药。②心理干预。成立心理干预团队,建立“夕阳乐”空巢老人俱乐部,组织空巢老年人参加每月1期的心理健康宣教讲座,为他们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讲解其内容。针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由专业心理咨询医师每季度进行1期心理咨询讲座,通过与心理咨询师、全科医师的交谈、倾诉,让空巢老人不健康的心理情感得到宣泄。同时每月开展一对一及集体的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宣传教育,采用专家讲座、播放录像、联谊会的方式,消除空巢老人的孤独心理。③支持治疗。加强与空巢老人的沟通交流,对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疏导、安慰,并提出合理建议,帮助他们消除不良情绪,重拾生活信念。④行为干预。根据空巢老人身心特点,将心理认知学认知行为技术引入社区,运用角色扮演、放松训练、心理小游戏等心理干预进行心理辅导。⑤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空巢老人遇到意外可以随时与分片管辖全科团队联系,及时转诊、及时救治。对空巢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并指导他们合理用药,减少他们因行动不便带来的就医困扰。鼓励空巢老人家属及亲人定期与空巢老人电话联系并对空巢老人进行探视。

1.3 评价方法

所有空巢老人均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保证调查的客观性。每个全科团队实验设备相同,知识水平通过导师的培训要求达到一致。干预前对所有空巢老人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一般资料调查。干预4个月后,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SCL-90、SF-36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调查。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对空巢老人进行心理健康测试。该量表信效度在0.69以上。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被测试者对现在或最近1周的情况进行回答,测定躯体化、人际关系、强迫症状、焦虑、恐惧、抑郁、敌对等9个因子,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方面反映被测试者的心理症状情况。每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具体如下:1分,自觉无该项问题;2分,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对被试者并无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3分,自觉有该项症状,对被试者有一定影响;4分,自觉有该项症状,对被试者有相当程度的影响;5分,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十分严重,对被试者的影响严重。总分为90个单项分相加之和。分数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需考虑筛选阳性进一步检查。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量个体的社会支持度。该量表信效度为0.76。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包括主观支持(4条)、客观支持(3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个维度。总分为10个条目的评分之和。满分66分,分数越高,代表社会支持度越高。③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the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SF-36)评价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该量表包括11个部分,量表各维度信效度均在0.70以上。该量表可反映被测试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该量表共36题, 每题各选项对应不同的分数,各维度评分为各题得分之和,最后将得分转化为百分制。每个维度最高得分100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2.2 2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度比较

干预后,2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2 2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3 2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度比较 (分,

2.3 2组空巢老人健康状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4。

3 讨论

老年期是个特殊生理时期,由于心理、生理的变化[6-7],老年人对生活适应能力减弱,任何应急状态均会引起心理健康状况异常。且老年人生活在空巢环境中,由于人际关系疏远而常出现孤独、寂寞、空虚、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调的症状[8], 易引起老年人的精神心理疾病。而大多数老年人存在基础疾病,长期精神心理不良将会影响身体健康,加重老年人的病情。当前空巢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安定,也关系到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是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9],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护和促进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以往研究发现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孤独,长此以往容易引起精神心理疾病[10-11],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当前社区空巢老人已经受到社会的关注,对空巢老人开展必要的干预措施,能够减轻老年人不良心理问题[12]。本组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社区管理的方法开展电话随访工作,告知空巢老人需要注意的问题,督促空巢老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过干预,空巢老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等评分均得到改善,说明常规社区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空巢老人心理状态。本研究中,干预组采取系统化管理方法,内容包括社会支持、家庭支持、用药指导、心理干预、支持治疗、行为干预等,帮助空巢老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13-14]。空巢老人缺少子女的赡养,少了很大一部分的社会支持,因此对其身心健康和晚年生活造成明显影响[15-16]。对空巢老人进行用药指导和心理干预等,能够及时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及社会支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知识讲座等多种系统化管理干预手段,在丰富空巢老人的老年生活的同时,充实了他们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因此改善了他们的不良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表4 2组空巢老人健康教育状况比较 (分,

综上所述,系统化管理干预可以改善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当然,其确切效果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确证。

[1] 丁松宁,徐小林,黄水平,等.徐州市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7):962-964.

[2] O'Neill M, Cowman S. Partners in care: investigating community nurses understanding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team-based approach to primary care. J of Clin Nurs, 2008,17(22): 3004-3011.

[3] 张雪芹,吴洪美,贾曦,等.系统化管理对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712-715,718.

[4] Marc LG, Raue PJ, Bruce ML. Screening performance of the 15-item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in a diverse elderly home care population,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8,16(11): 914-921.

[5] 黄仁建,刘芳,周建伟.岳阳市社区高血压病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3):2733-2736.

[6] 王彤,周晓庆,张仰君,等.对北京城市社区空巢老人认知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5):385-387.

[7] 周沁.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及社区护理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9):2347-2348.

[8] 朱立场,花迎雪,李莉,等.上钢社区空巢老人心理状况调查与干预策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1,14(7):761-763.

[9] Maririho PE, Melo KP, Apolinario AD, et al. Undertreat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in the elderly living in long stay institutions (LSIs) and in the community in Brazil. Arch Gerontol Geriatr, 2010,50(2):151-155.

[10] 樊英伟,王文琴.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106-107.

[11] Benazzi F. Reviewing the diagnostic validity and utility of mixed depression (depressive mixed states). Eur Psychiatry, 2008,23(1):40-48.

[12] 李金晏,张文谦,王伟芹.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1,01(21):112-113.

[13] Sluis CK, Datema L, Saan I , et al. Effects of a nurse practitioner on a multidisciplinary consultation team. J Adv Nurs, 2009,65(3):625-633.

[14] Skevington SM, Lotfy M, O'Connell KA, et al.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WHOQOL-BREF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results of the international field trial. A report from the WHOQOL group. Qual Life Res, 2004,13(2):299-310.

[15] Atwal A, Caldwell K. Nurses' perceptions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work in acute health-care. Int J Nurs Pract, 2006,12(6):359-365.

[16] Ozturk A, Simsek TT, Yumin ET,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functional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QOL) among elderly people with a chronic disease. Arch Gerontol Geriat, 2011,53(3):278-283.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health management 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empty nesters in community

LANXingqiong*,HUJun.

FenggangTownshipCommunityHealthCenterofDongguanCity,Shenzhen52369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health management 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ommunity empty nesters. Methods Totally 240 empty nester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each of 120. Both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provided with systematic health management. Both group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 (SF-36),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and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 scale (SCL-90)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4 months, the total SF-36 score and that of its various dimensions, as well as that of SSR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tems of positive results, the scores of postive items and the total SCL-90 score of the forme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latter. Conclusion The systematic health management can promote the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empty nesters in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service; Ment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Empty nester

523690 广东东莞,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蓝醒琼,E-mail:liyhty@163.com

10.3969/j.issn.1674-3768.2017.01.002

2016-04-15)

*Correspondingauthor

猜你喜欢

系统化空巢健康状况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基于MATLAB软件的苹果内部品质系统化无损检测
汽车供应链品质的系统化持续改进方法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