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发展“互联网+”农业的现状与思考

2017-02-13范展智范军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联网电子商务

范展智?范军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战略。“互联网+”是中国抓住信息革命历史机遇的战略选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新推动力;而“互联网+农业”将信息经济与传统产业结合,必将给传统产业以新机遇,给小企业发展以空间,给农民就业以机会。

一、“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互联网+农业”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农业发展的各领域之中,对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互联网+农业”发展背景

2015年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三、“互联网+农业”业态下现代农业特征

推进“互联网+农业”,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互联网+农业”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技推广、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具体来讲,“互联网+农业”下的现代农业应具备以下特征:1.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推进“互联网+农业”目的之一也是为了确保粮食优质高产,保障国家稳定,人民安定。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就是农民增收。也只有真正为农民增收提供帮助的“互联网+农业”创新,才能获得农民发自内心的认可,才可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3.以绿色、生态、安全为准则。对于农产品来说,要想长久发展,必须产生效益;要想产生更多的效益,必须有竞争力;要想有竞争力,必须是健康的;而只有绿色的,才是健康的;只有生态的,才是绿色的,因此生产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是推进“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4.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塑农业产业链。“互联网+农业”将大幅推动智慧农业的进程;通过将农业物联网、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来重塑农业产业链,可以实现农业智能化生产、农产品流通模式升级、农业商业模式创新等。5.农业生产智能化。“互联网+农业”通过将借助于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过程的融合,将改变原有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不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强农作物抗击自然风险能力;而且使农业生产实现信息化、机械化、精准化、智能化,使农产品来源可追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6.以客户为中心,农产品流通模式升级。推进“互联网+农业”,搭建信息平台,将农民自家种植或收购的农产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改进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流通过程的透明度,逐步消除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改变农产品消费市场,扩大市场范围,减少销售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提高产品安全性,提供更贴心、更人性化的服务,吸引和聚集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消费者。7.创新农业商业模式,重塑农业互联网生态圈。当互联网和农业深度融合后,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数据、信息以及新的技术手段,使得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农业领域的各个细分市场,有了更多的工具、条件和可能性来进行创新。如城乡流通渠道变革、农产品电商(生鲜电商)、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休闲农业互联网平台等。“互联网+农业”将重新打造农业互联网生态圈,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信息的适时沟通,利用开放和对称的信息流打通农业的各个环节,从而促进农业技术知识、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农业经济、农业人才等各方面信息的有效传递。

四、我市“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集中建设了一批项目内容丰富、产业类型多样的智慧农业应用示范项目。截止目前,我市共有智慧农业应用示范点39个,覆盖畜禽养殖面积293000平米,设施栽培面积19515亩,水产养殖面积73000亩,大田种植14000亩。1.智慧农业应用突显成效。智慧农业的建设实现了农业的智能化生产管理,通过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及对农业用药、用水、用肥的精准控制,减少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进而达到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的作用。江阴市建成“江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物联网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平台覆盖全市十大万亩产业园区,园区按照各自产业规划,加快推进设施农业、设施渔业、大田种植等物联网示范试点,通过农业物联网建设有效提高了农业园区数字化管理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增强了园区载体功能,促进了园区产业集聚发展。锡山区在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建设了一批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点,如台创园建立了企业温室大棚智能化生产管理平台及水稻园智能化灌溉示范点,鹅湖、东港建立了智能增氧、水质在线监测、鱼病远程诊断、质量追溯“四位一体”水产养殖示范点。2.智慧农业应用对象初步明确。无锡市人口稠密、耕地资源紧缺,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核心的园区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而园区农业因为有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正是物联网技术生根发芽的最佳土壤。如江阴鹏程生态农业园、宜兴坤兴生态农业、锡山台创园、惠山彩虹湾生态农业等根据实际需求主动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农业智能化建设。新区康圣智农公司今年与北京一云计算处理中心合作,通过信息采集、设备检测、生长状况视频监控、植物身份码系统等来实施日常管理,石斛及石斛花的产量可提高5%-10%。3.智慧农业应用需求日益增大。随着我市六大农业的强势推进,特别是在精致农业、设施农业和安全农业上,正对智慧农业提出更大的需求。涌现了锡山区谢埭荡生态农业园、惠山区彩虹湾生态农业、滨湖区世外源生态农庄等一批项目内容丰富、产业类型多样的智能农场应用示范项目,家庭农场与物联网的联姻必将成为未来我市农业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4.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呈高速发展态势,预计到2015年底,我市可统计到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包括网站、网店)数(个)有565个,通过第三方专业平台开设网店在线交易方式实现销售额23800万元,通过自建营销网站方式实现销售额8833万元,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虽然我市的“互联网+农业”在各级领导和农林系统的共同关心和关注下取得一定成绩,但也清醒的看到“互联网+农业”工作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市“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一是“互联网+农业”投入成本较为巨大。资金投入是发展“互联网+农业”的首要问题。我市“互联网+农业”发展目前正从示范应用阶段逐步迈入应用推广阶段,面临着找到推广捷径以及如何降低建设成本的问题。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效益较低的情况下,很多物联网及相关配套设备因价格偏高很难大面积推广。二是“互联网+农业”标准制定较为缓慢。我市现有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由不同的技术支撑单位所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应用平台,推广和复制难度较大,同一产业的示范点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数据交换和共享,降低了推广的价值。三是“互联网+农业”产品研发能力弱。目前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不到世界的10%,国产化率低、缺乏市场规模效应。传感器主要集中在对温、湿度的监测,对其他环境因子关注较少,尤其对生物本体的感知还很少。国产传感器性能不够稳定,数据监测不够准确,而且器材寿命短。以目前产业化最为成功的宜兴水产物联网设备为例,依然存在稳定性较低、维护周期较短、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

五、我市“互联网+农业”发展思路

“互联网+”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企业来说是想实现更大的利益,但是作为政府来说就要协调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的关系。

1.要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示范,打造集物联网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互联网+农业”示范区。积极引进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加大对本土农业电子商务企业的扶持,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自建农业电商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销售。发展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推进互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编码管理、包装标识、仓储、冷链、物流等环节的应用,实现农产品在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的高效管理。建立“互联网+农业”农产品交易市场,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发挥农村超市、农资店、为民服务中心等主体作用,推进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建设。

2.要深入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这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着重点。要按照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的理念,深入实施国家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程,推广适宜农业、方便农民的低成本、轻简化的“傻瓜”技术设备。合理确定优先序,率先推进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3.要抓紧实施农业大数据工程。这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突破点。以农业大数据中心为重点,整合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灾害预警预报、执法监管、产权交易等方面的应用,加快推进农业管理信息化。以农村经济统计、农产品价格、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村“三资”监管、农业投入品监管等数据库为重点,建立“互联网+农业”应用信息系统,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以农业园区、畜禽养殖、农产品产销为重点,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互联网+农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

4.要大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这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落脚点。要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扩大“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体系覆盖范围和使用用户,丰富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内容。“12316”及其他服务方式都应该强调政府通过移动终端服务,必须同步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让我们的对象能接到信息。

5.加快推进手机app、微信、微博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以信息化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城乡文化融合。面向城市人群的休闲、旅游和度假需求,对休闲农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改造。对休闲产业的产品开发和推广环节广泛实现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让公众及时了解当地休闲农业资源分布和规划,使休闲农业的产品或服务得到更广泛、更快捷的传播和利用。

六、营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强化政府部门规划指导、政策支持、公共服务的作用,秉持开放、众筹、共享、共赢的互联网思维,推动形成产学研用协作协同的工作格局。

1.要强化政府顶层设计。农委要与发改、经信、科技、财政、国土、水利、供销等部门积极沟通,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联系的工作推进机制,真正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元参与、合作共赢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机制,促进“互联网+农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都要抓紧制定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重心,通过整合发展,突出主导产业,打造以全生命周期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为重点的智能农业综合应用服务,探索智能农业解决方案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商业模式,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市现代精准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2.要强化投入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本级财政和各市(区)要将智慧农业建设资金列入年度预算,鼓励并引导相关部门、企业做好项目扶持资金的申报工作,扩大资金来源。

3.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现在是市场经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任何工作都要从市场的观点出发,需求的观点出发,需求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农民。

4.大力引进和培育专业人才。加强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弥补信息技术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信息的鸿沟。加强典型培育,推广经验,全面提高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联网电子商务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身联网”等五则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抢占物联网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