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的问题及对策
2017-02-13冒莉�オ�
冒莉�オ�
摘要:要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业教学科研深度融合、中高职无缝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畅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中高职衔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用电子专业的衔接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于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研究,为江苏省的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实践探索的经验。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课程体系衔接
党中央、国务院依据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需要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并能促进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类型,从而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业教学科研深度融合、中高职无缝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畅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能够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合理教育结构,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1]。其中中高职衔接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于2014年启动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立项工作,我校应用电子专业是第二批立项的建设专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适应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体系。学校在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索。
一、项目的基本概况
目前我的的教育体系有普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继续教育体系构成,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图如图1所示,中高职衔接在衔接的模式上学界一般分为2类,研究外延型与内涵式交融,其中外延式衔接模式主要指的是“五年一贯制”,它符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内涵式主要指现代各省、各校采用比较多的,分段式衔接模式
[2]。目前中高职学院采用了“对口单招”、“3+2”、“3+3”、“3+4”等模式。对口单招在江苏实行近20个年头,它的模式没有规避考试制度的形式,是另类高考,是对中职优秀学生选拔性考试,是应试教育。“3+2”“3+3”“3+4 ”是中职学校对高职学校1对1的衔接模式,是建立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理念相吻合[2]。中高职衔接是采用的是合格性考试,但这个在衔接过程中如何更好的适应人才的培养,如何再中职和高职课程的设置上达到无缝对接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我校作为对接中职学校进行高职教育的培养。
二、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中高职培养目标不能衔接
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高级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中职和高职所培养的都是“技能型人才”,但对于中高级的技能型人才衡量的标准没有给出相对明确的标准与规范。这样在培养目标上就会有较高的重合度,缺乏一个明确的差异定位[3]。
为了体现本项目“3+3”分段培养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本专业还设定了一个阶段性培养目标。前三年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定为是掌握本专业内的文化基础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的职业技能初级水平,培养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工程内的务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创业意识和能力;掌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相对应职业资格和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对简单的电子产品进行装配、调试、检验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能成为一名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岗位所具备的高素质劳动者或中等技能技术型人才,并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
后三年高职阶段应用电子技术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应用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对于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电子产品开发能力,能从事智能电子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制造、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以及电子产品的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做一名知识面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课程体系不能对接
课程体系的衔接影响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就业范围。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标准不统一,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课标。这样在衔接的问题上就会出现对不上[4]。(二)是课程体系系统性不过,且不说中高职衔接的系统性有难度,现在中职或高职本校的系统性也需要加强,现在很多课程往往因人而定,这个人熟悉那个领域就开设什么课程,就开设比较多的课时,没有根据学生的职业、岗位进行设计,学校应该树立“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理念。(三)课程内容重复度高,在中高职没有衔接前,对比中职的电子应用技术,高职的应用电子技术,在17门专业课中6门是相同或相近的,出现的这种原因是原来的中高职虽同属职业教育,但是一直在两个不同的循环中运行,所以在课程内容方面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在现代职业教育一体的趋势下,加强沟通,制定体系化的课程势在必行[2]。
3.实践实习能力不能衔接
和培养目标的情况一样,中高职同属职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突出的也是“技能”。但在现有的职业资格认定下,就出现了技能重复,甚至倒挂。以应用电子为例学生在中职时就完成维修电工中级的考证,而在高职毕业的要求也就需要电工中级,在专业技能的提高上面没有得到提高,这在高职就属于定位偏低,但是有的中职学校要求就只有初级,高职却要求高级,这样也存在匹配问题。在中职三年的学习阶段已经有长的实践训练时间,应该具备该专业相应岗位的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这也是中职阶段人才培养的一个目标。高职院校也应高职学生的岗位要求制定现对应的职业资格实践能力,并且与中职院校进行合理的对接。
四、对策探索
中高职衔接问题在多层次,多方面存在衔接的问题,但在实际的操作上主要主要表现在课程的衔接上[5]。在课程的衔接上有两个出发点一种是从知识的系统性,人的成长性上的规律衔接,就课程内容本身需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另一种是培养的目标、结构、层次的衔接问题,包括中高职专业设置不统一,口径不统一,衔接就容易脱节甚至错位。课程体系也就缺乏整体性,课程教学方案、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监控不统一,培养目标不清晰导致升学和就业目标关系交叉混乱等等[3]。
1.顶层设计、政策引导。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省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政策层面上国家支持这方面的改革。在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省市已经做了前期的探索。在5年一贯制、3+2、3+3、3+4等多层次的衔接上会有不同力度的支持,相信在后期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途径去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统筹中高职教育的招生工作、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防止和减少中高职各自为政的现象,建立起职业教育升学和就业的双重目标。教育部于2009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文件,并组织先关学校合力开发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给各个学校作为参考和依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部分大类专业基础课的新教学大纲,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应专业下根据指导方案来制定教学计划。这些都大力促进了中高职衔接奠定基础。以江苏省为例,发布了江苏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纲要,每个课程体系项目拨款40-60万不等,大力支持中高职课程体系的建设。
2.系统设计、加强沟通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应该遵循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根据各阶段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来整体设计对于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分析课程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三者的逻辑关系,设置合理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促进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早课程体系衔接方面的顺畅贯通。按照点上探索、面上推广的部署,尊重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际,分期分批,开发适合全省推广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强化主干课程要求,留有区域、院校、专业不同特色的课程空间[6]。兼顾学生就业与升学的双重目标,对于学生前段教育课程应保持其相对独立与完整,前段教育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后续教育课程应继续深化改革,增强课程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体现“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中高职是两个不同层级的学习段,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应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上体现不同,在两个阶段应有明确的学段目标和逻辑梯度。具体到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不同,掌握的要求不同。中职和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不是两者简单叠加内容,而需要根据两个阶段的课程目标,定位两阶段合理的层次结构,制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设计方案。为了更好的进行中高职的衔接,我们要进行系统设计,中高职学校要不断沟通,一般中高职的衔接要进行两个流程的衔接。一是要进行目标和专业的衔接;二是要进行课程内容衔接[6]。以应用电子专业为例,我们要坚持几个原则的衔接,以技术实践知识作为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的主要内容。我校与如皋第一中专作为试点建设单位,在应用电子专业上,我们选择了以器件为线的专业实践体系。在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中,根据中高职学生的特点,选择TI器件的认识、应用、制造等等知识点作为课程教学的切入点,很好的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实践教学知识点系统化的要求。
3.职业资格牵引、标准统一
根据中高职培养目标分析,中高职衔接学生的预期工作岗位的要求,找到岗位要求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应用电子技术可能从事岗位的要求需要掌握维修电工、电子绘图员(CAD)、AUTOCAD、无线电调试等工种。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这些工种的要求是统一的,这样可以合理分配学习的阶段,每个工种有相应的初中高级,这样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衡量标准。
4.对接产业、任务导向、协同开发
依据学校周边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中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依据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中高等职业学校课程内容,依据岗位职业发展途径,确定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与课程教学内容。推动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相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对接。推行“做中学、学中做” 职业教育类型特点,优化改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构建以人为本位、以职业发展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载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7][8]。深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鼓励中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衔接课程体系,鼓励同类专业院校形成联盟协作开发衔接课程体系,广泛听取其他院校、企业意见,认真组织专家论证鉴定,推动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发展。
四、结语
中高职衔接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制,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研究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将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载体进一步深挖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为中高职衔接(3+3分段)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实践依据,为江苏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实践探索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R].
[2]王丽荣,马跃新.光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析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122-123.
[3]邓桂萍,宋 烨.电子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14):32-33.
[4]石咪咪.构建我国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D].2013:13-14.
[5]黄鑫 金盛.关于国内中高职衔接研究之述评[J].职教论坛,2011(18):39-40.
[6]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3(13):47-48.
[7]崔戴飞,徐云青.中高职衔接的现实问题及应对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5-6.
[8]刘荣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调查与政策评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9-30.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2015SKT001)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