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中分化,依学施教

2017-02-13陈宝仪

考试周刊 2016年105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效果初中数学

陈宝仪

摘 要: 针对学生的差异,通过不同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为解决初中数学教育普及性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施教,是贯彻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顺应素质教育体制对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分层教学主要是教师依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包括性格特征、基础知识理解与接受能力等因材施教,目的在于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一、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而现行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差异性,如果按着中等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学习和相关科目学习带来很多困难,不能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指教师针对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结构、潜力倾向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平能力没有得到适当教学条件的合理帮助造成的。分层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学习机会。”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次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安排、作业练习布置、思想感情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之中,学生将在原有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

1.研究学情,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

只有对每个学生学习现状了然于胸,教学中老师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每接一个班级,笔者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将学生分成成绩优秀层(a层)、成绩中等层(b层)和学困层(c层),并激励学生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显然,这种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对于那些进步较大、积极向上的同学鼓励他们向高一层次迈进。

2.分层备课,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及要求是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的前提。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不同教学目标。如对某知识点提出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要求;要会运用、熟练运用、综合运用等,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体现科学性和发展性,切合不同学生实际,符合不同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贯穿教学过程之中,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13.3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为:

3.授课分层,落实分层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具体过程。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为了鼓励c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提问设计上要加以处理。

例如:13.3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性质探究环节: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剪出等腰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老师提问:

(1)你能按照图1剪出等腰三角形吗?你能说明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3)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4)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5)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6)利用实验操作方法能说说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

(7)你能通过推理证明上面结论吗?

然后让c层学生回答(1)(2)(3)题,“b层”学生回答(4)(5)题,a层学生回答(6)(7),a层学生总结结论。通过提问分析,充分体现出结论的形成过程,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突破这一难点。

4.分层练习、分层辅导。

对练习、作业的设置要分层次、有梯度,对学习后进生布置概念、公式简单应用题,对成绩中等生可布置一些概念、公式的变式题,对成绩优秀生可布置一些综合应用题或探究题,以解决“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例如:13.3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课堂练习设计如下。

这样教学中每位学生都能学得有所收获,学得有兴趣,学得有信心。而对于a层学生在教学中注重启发他们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指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13.3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课后作业如下:

5.分层测试,分层评价,完善分层教学的激励机制。

随堂小测验是检验一个学生一段时间学习情况的最有效手段。而测验中不能用同样标准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笔者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分基础题和选做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基础题要求全做,而20分的选做题则是a层和b层学生完成,对于a层学生专设附加题一道10分,各个层次同学若在完成本层次基础上完成了部分高一层次题,则该部分得分加倍。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有了上进心和奋斗目标。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同学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笔者的做法是:采用个体和小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个体评价是:对c层常表扬,不断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考试进步一分,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学生采取激励制评价,经常鼓励加“警告”。而对a层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小组评价采用记分制。总之,通过这两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兴趣等积极因素,加强学生间的团结互助,以实现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标。正如一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四、分层实践结果与体会

采用分层教学后,学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分层教学激发了学困生赶超的决心。几年来,虽然实施了分层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觉得许多地方做得还不够完善。实施分层教学法对教师提高了要求,对教师研究学生的能力,宏观把握教材的能力,针对性设计题目的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要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缩小两极分化,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天天进步”的机会,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获”的喜悦。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是多样的,这是我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将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梁彩云.初中数学中分层教学方法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0(3).

[3]姚红菊.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0(4).

[4]李度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浅谈[J].吉林教育,2010(1).

[5]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教学效果初中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