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探究

2017-02-13张琼

考试周刊 2016年105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堂

张琼

摘 要: 21世纪,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领域被广泛推行,各科教师纷纷运用它为自己的课堂增色,语文教师也不例外。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加入,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以至于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变革。作者在语文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从利弊两个方面阐述,并对今后如何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提出拙见。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语文课堂 使用建议

多媒体技术以其不可忽略的优势走进中学语文课堂,同时由于多媒体硬件的成本不断降低,为多媒体教学的盛行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尤其是近几年,多媒体教学成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代名词,教育部门也频频通过组织培训和考试提高教师的多媒体使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是公开课、评优课总少不了多媒体的鼎力相助。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教师纷纷运用多媒体为自己的课堂增色,那么多媒体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呢?我就语文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多媒体给语文课堂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不仅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与海纳百川的“大语文”观相契合。

悠久的人类历史和灿烂的人类文明是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并且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人类的信息总量呈几何倍数增长,而教学大纲和教材却未能与时俱进。但由于教学观念的改变:语文并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还包括文学的学习和一些国外的相关学科的有联系的知识学习。我们提倡一种引进时代话题或补充相关知识使教学内容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这个巨大的资源使教学融入当今的时政、经济、科技、文化,还有学术发展的前沿,从而树立一个纵观世界、与时俱进的“大语文”观。这样不仅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改造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改变知识的单一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符合媒体设计与开发的最初原理:知识学习的三个层面和“多元文化”价值的学习。

2.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提升学生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把音频、视频巧妙结合,可以称得上是“抛砖引玉”,使枯燥的课堂灵动起来。尤其在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意境是最需要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教师往往在讲解时竭尽言辞,可学生仍未能全然领悟,无奈之下教师就会用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话草草了事。此时教师如借助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饱含深情的语音给学生创设与诗文意境相贴切的情境,学生便能更直观地感受、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突破重难点,提高效率。

在语文课堂中有些内容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在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形象化,让学生更直观地面对问题,从而轻而易举地找到突破点。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清晰呈现了贾府的环境,而分析环境描写是本课的重点。但由于环境描写比较复杂,涉及的地点、器物名词学生较陌生,就增加了分析的难度,此时如用多媒体制作出黛玉行进的路线动画,不仅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贾府人物居处荣国府的位置,更可由此探寻出贾府便是封建社会的缩影,难点在动态的教学环境中不知不觉就被化解了。

4.指导诵读,生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足见朗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范读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语文教师并不能把每一篇文章都极其完美地范读出来,这就使学生难以感受到作者真正的情感,未能达到范读的目的。而此时多媒体的加入可使文本成为可感的声音,学生立即便会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我在教学杜甫《兵车行》时,就用了焦晃的配乐朗诵。哀愤低沉的诵读声和着那如泣如诉的背景音乐,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学生要求反复播放,有的开始小声跟读,有的眼中早已充盈泪花。此时教师只需稍加点拨,本诗的情感和主题学生便能感悟出来。朗读大师们的优秀作品,使学生感知朗读时应注意节奏、语气、语调,不再是鹦鹉学舌地读,取而代之的是心灵感悟的诵。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教学,从内容上说直接补充了教材之外与时代相融的相关信息,从形式上说改变了教师单一的靠讲述为主的方式,还增强了学生对图文、音乐的欣赏与感受,从方法上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在高唱赞歌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易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谈及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时,总是喜欢提及它的化抽象为形象,有利于学生的可感可知。但我们不能因此把所有的抽象都化为形象,那么学生便不再思考,总是消极地等待感官的冲击,长此以往,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忽视用心感悟。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只能喧宾夺主,非但达不到教学目的,时间长了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2.忽视师生之间的互动。

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整堂课都不离开电脑,一直忙于展现课件内容,甚至无暇顾及学生的反应,课堂少了老师倾注感情的语言、美丽多姿的方块字和学生朗朗的读书声、积极探寻的目光。师生之间很少有互动,更谈不上情感的交流,老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中心地位都被多媒体打破,人反而被机器奴役,试想这样的课堂如何能达到教学相长呢?

3.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密度过高。

当课堂中的多媒体时代来临之后,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已落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量节省板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提升课堂实效。但我们应注意到在使用多媒体时必须把握好尺度。课件不应做得太过烦琐,内容太多,单位时间教学强度过大,反倒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中课件应制作精简,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4.过于依赖,不利于教师提升素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广大教师纷纷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体,重要场合总是少不了它来相助。由此带来不少隐患,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范读由名家替代,板书也尽量少写,课堂中呈现的教学资料事先打入幻灯片。尤其是在讲诗歌时,一遇到不易阐述的意境,便由图片、视频代为展示。长此以往,教师的诵读、书写、记忆、语言组织等各项综合素质会不知不觉地降低,任凭这种情况发展的活,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剩下的只是多媒体播放员而不再是一位才华四溢、富有亲和力的语文教师。

三、多媒体使用的建议

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可以说瑕瑜互见,这就存在如何扬长避短、不断改进的问题,使多媒体教学真正为语文课堂增砖加瓦。对此我有以下粗浅的看法。

1.端正认识。

多媒体技术普及之后,有些教师便一步跨进“现代化”,不再注重挖掘传统语文课堂的魅力,上课变成非多媒体不行。笔者提醒他们端正认识,多媒体在课堂中只是辅助手段,要处理好教师与课件谁是主角的问题,不能依赖从而忽略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创新。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从思想上认清的。在具体设计时,应尽量精简,突出重难点,尽量体现课件的互动,尽量设计成目录形式以方便随意调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切忌大量无原则地使用课件教学,使学生沉迷于多彩的画面,不再动脑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就被无情扼杀,违背语文教学的初衷。

2.强化培训。

目前由于语文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普遍不高,制作的课件显得粗糙,运用到课堂上还会因为操作不熟练而手忙脚乱,直接后果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必须强化培训,熟练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制作精美课件,上出好效果,同时还要指导好教师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

3.互帮互助。

制作过课件的教师都对制作时难以寻找到恰当的素材深有体会,这就得寄希望于群体的力量。基于每位教师平时的不断积累,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大家同心协力一定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同时备课组在审核课件时应注意到此课件是否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辅助性原则;简约性原则。

由上观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如我们在课前能高质量地制作,在课中能切实有效地使用,课后则能及时反思,弥补不足,我相信多媒体教学一定能使语文课堂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李康.电化教学的困惑.中国电化教育,2005(7).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海军.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实现的三个转变.中小学学科教学网站群.

[4]崔培芳.对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索.考试周刊,2008(9).

[5]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