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绘本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017-02-13陆李华
◎陆李华
小学数学绘本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陆李华
绘本是一种以连续多幅的精美图画与简短生动的文字为载体,通过这两种不同媒介的交织、互动,达成故事讲述的一门艺术表现形式,它独特的呈现方式总令儿童爱不释手。
如今,绘本教学的探索从语文教学逐渐延伸到数学教学,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着手尝试研究数学绘本教学。但笔者在听课过程中,或多或少发现诸如“内容选择不当,目标定位不准,教学方式单一”等一系列不和谐的现象,这些误区值得我们反思与改进。本文以笔者听取的绘本教学《猫鼠大战拾奶酪》为例,剖析数学绘本教学中的误区,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策略,希望给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现象一:目标定位不准确
绘本教学的效果首先取决于绘本的选择,目标的定位。数学绘本从年龄段上划分,有适合学前儿童阅读的,也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甚至有少数是适合成人翻阅的。相对于文学、科学等其他领域的绘本而言,数学绘本的普及面还不是很广。一般考虑到市场的销售,数学绘本往往会定一个比较宽泛的学习年龄段。
《猫鼠大战拾奶酪》讲述的是老鼠小布丁一家为了尝到美味的奶酪,和大猫之间展开激烈的抢夺大战,在每次夺得奶酪后,小布丁一家共同计算得到了多少奶酪,讨论如何分配的故事。这个绘本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丰富有趣的画面,将抽象的分数的相关知识巧妙地融入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中。其内在知识点是分数的运算,但它包容的内容过于繁多,既有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有适合四、五年级学生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笔者听课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分数是到第一学期后阶段才第一次初步认识,如此多的知识点堆积在一起,着实让学生“扛不住”,导致后面的教学,教师已经完全抛弃了故事,课堂只变成了教师讲授以及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课堂气氛越发沉闷,学生学得了无生趣。
对策一:走进去——细品绘本,在反复研读中准确定位
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它包括了教学活动的目的和方向。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绘本是很难找到一个完全适合的年龄段的:目标定高了,学生的学力达不到;目标定低了,学生又失去了学习的劲头。因此在教学前,反复研读绘本,挖掘蕴含其中的数学元素,并对内容和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绘本《猫鼠大战拾奶酪》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目标不妨制定如下:1.通过绘本阅读,结合动手操作,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通过观察、比较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3.通过绘本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的教学目标更适宜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最近发展区,契合学生的学情。
现象二:教学结构不合理
数学绘本教学,有的教师一味迁就绘本的趣味性,为绘本而绘本,从而失去了教学本质的意义和价值,而有的教师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忽略了绘本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使学生得不到情感的满足。《猫鼠大战拾奶酪》一课,教师通过娓娓动听的讲述,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但绘本《猫鼠大战拾奶酪》故事中类似于下图这样大篇幅描写猫鼠大战细节的版面有很多,导致因故事情节所花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数学知识的探究。
随着知识点的增多,教师发现时间不够了,于是舍弃了绘本,把重心完全转移到知识点的教学上来了,最后草草地结束了故事的讲述。学生根本没有体验到绘本故事带来的情趣性,同时知识点的教学因为没有做任何删减导致蜻蜓点水,不够深入。
对策二:走出去——斟酌研磨,在甄选删减中把握平衡
数学绘本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了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理解,让数学变得更加亲近、更富魅力。恰到好处地处理好故事形式与数学知识实质的关系,引趣启思,把握平衡,可以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绘本教学只是数学教学的一个载体,教师切忌一味地拿来主义,过分依赖绘本。教学中,在尽可能保持绘本的原汁原味的同时,需要反复斟酌研磨,适当删减与调整故事情节,甄选提炼数学核心知识。比如《猫鼠大战拾奶酪》知识点的教学比较饱满,时间安排比较紧,因此教师要反复阅读绘本,对故事情节中一些无关紧要的枝节性的细小情节可以做适当的删减。再者,此绘本的数学核心知识是分数的运算,但各年级的教学侧重点不同,笔者听的三年级,重点应放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把后面绘本故事中渗透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适当取舍,一般情况下,建议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部分知识点全部删除,改换成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巩固和拓展延伸,班级学力较好的,当然也可以渗透分母有倍数关系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右上图)。
当然,无论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还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解决数学问题后,都要注意保证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否则会让学生感到缺憾,意犹未尽。交代故事的后续发展,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也是课堂完整性的教学需要。
现象三:教学方式太单一
有的教师认为数学绘本已经具备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图画,只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就行了。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绘本感知与动手操作的关系,忽视了学生经历主动学习的过程,忽视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对策三:走下去——摆脱束缚,在创新优化中实现价值
数学绘本教学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它和日常数学教学一样,需要教师发挥创造性,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处理绘本感知与主动探究的关系,在故事讲述与插图观察中增加动手操作、故事创编等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还是以绘本《猫鼠大战拾奶酪》为例,不妨采用这样的方式:1.猜想:凭直觉猜一猜,结果可能是多少呢?2.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可以借助手中的纸片折一折、涂一涂或画一画。实在想不出办法的,可以翻看绘本。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数学知识探索的一般方法。对于验证的过程,教师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主操作,探究算法,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研究,可以自主研究、小组合作,也可以借助绘本寻求答案。多样化的学习路径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展了学生的认知。
当然,我们还可以对绘本作进一步的延伸拓展、多元整合,实现数学绘本价值的最大化。比如绘本《猫鼠大战拾奶酪》的后半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故事创编,并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大家。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给绘本写段推荐词。这样的教学活动,真正地摆脱束缚,让儿童获得数学滋养的同时,又获得了情感的熏陶、品格的升华。
数学绘本为我们增添了新的教学契机,但如何最大化发挥其价值,还需要不断探索适切的教学策略,不简单地复制,不无理颠覆,真正地“走进去”“走出去”,还要“走下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