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技术在高职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必然性
2017-02-13彭菊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彭菊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教学观念和理念的不断革新;高职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和地位逐年的提升,以新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全面大学的呼声逐年增加。计算机技术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将成为趋势所需,同时也符合现实需要。近年来相关的课堂研究也逐年增多,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职类院校也在大趋势的压力下,不得不进行教学改革,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课堂,这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压力更有所减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也明显有所提高。
计算机技术具有声像图文的功能,在时间的控制上,能随意的停留在任何一段时间上,其重复播放功能、录音功能、音质的调控等方面都比教师个人的演示有着灵活的可操作调控性、随意性,自由度较大。为教学环境创造了较大的空间,使得声乐教学的趣味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师的授课压力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可谓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计算机技术的可视性、灵活性、储存性、重复行、编辑性、图像转换性等特性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是现代化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已成为现代课题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之一,其效果也很明显。尤其在声乐教学中,能对学生的发音和表演进行录音、录像,能使得学生课间和课后反复的检查自己的优缺点,及时的对出错的部分请教师指导更正,便于学生进行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师也能对课堂中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记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对教师和学生的表现都是一种客观、忠实的反馈,教师和学生能客观的感受和评价自己的表现,师生间的互动也活跃起来,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种客观、直观的记录使得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感逐渐的增进,打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瓶颈,颠覆了传统教学所不能带来的效果。
综上所述,其计算机技术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是大势所趋,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传统声乐教学必然有自身的优点,但技术日新月异,带给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便利随处可见。学校是知识的传播点和接受知识的根据地,如学校不能及时的跟上时代的步伐,其培养的学生势必也不能适应社会所需。因此造成了计算机技术势必走进传统的高职声乐教学的课堂中。计算机技术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对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革新、对教学内容的改进和提升、教学手段也发生了质的变革。这个趋势导致了新的教学思路、理念、体制的变革,最终形成符合现代化教育方针的有力实证,它的必然性显而易见,效果不言而喻。下面就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逐一的分析,探讨其必然性。
■当今高职声乐教育发展的态势背景
声乐教育的历史由来已久,并早已形成一套较为稳定、成熟的体系。高职类学院的教育起步较晚,近几年由于升学压力和社会需要,高职教育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起步较晚,所以在学校的管理和师资配置、教学理念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声乐教学更是如此,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类学院中,除少数的艺术专业高职院校外,多数高职学院开设音乐课多数属于简单的认识课方式教授。专业的艺术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基本上与其他综合大学中的艺术课如出一辙,但在课时的分配上有所区别。专业课的师资力量与综合大学相比也有所逊色,但并不是全部如此,教师的教学经验与观念也比较陈旧,主要是沿用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多注重学生的发音技巧,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大班级授课方式,并不是按学生的综合能力分班授课,基础较好的学生并不能充分的得到教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较差,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综合类高职学院的情况更是糟糕,音乐课的开设只是为迎合教育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未从学院的长远发展所考虑,更是没有从学院的专业建设上规划,学生只是上课的工具,完全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但随着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一乐类的相关课程,如音乐理论课、音乐欣赏课、音乐表演课、形体课等等。部分学院为迎合社会所需,大胆革新,较为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音全面、综合、实用性的复合人才,决定了高职声乐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培训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快速适应社会所需的人才。
2、全面、综合、实用性的复合人才,决定了高职声乐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培训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快速适应社会所需的人才。如还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是无法满足教学所需和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计算机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够全面而系统的接受声乐知识的能力,不断的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把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其有的放矢的改进教学计划,使得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使其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
■高职声乐教学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声乐教学在高职教学计划中多作为考查课和选修课而上,接受高职教育的人数目前成上升的趋势。多数此类学校的部分专业因专业综合能力的需要,必须开设声乐课。以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现在需要培养综合素质的学生,声乐课程才加入到专业课学习的计划中。如笔者工作于某旅游院校,因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根据国家十二五的发展计划,旅游从业人员需要高素质、综合素质的实用性人才。特别是像导游此类的专业,需要导游不仅能讲授景点的相关知识,还要是多才多艺,在工作中多数时间需要会演唱一些歌曲,特别是民歌。如对声乐知识一窍不通的话,在工作时就时常会面临一些尴尬的局面,因此笔者工作的学校把声乐教学加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计划中。但高职类学校自始始终并不是综合大学和专业的音乐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但多数专业的声乐教师习惯了专业的授课方式,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目前多数高校的声乐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既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来已久,其效果也显而易见。但随着近年来各高校不断的扩招,传统班级由原来的十人以下发展到一个班高达近四十人之多。普通高等大学是这样一种情况,高职高专近年来的情况也与此相同,在招生人数上明显比前十年要多的多。造成一个教师要管理几十个人的班级,在授课效果上明显有所下降。而在人数较少的班级,学生在教师的教授之下,还能及时发现发音不对的学生,并对其及时的更正。教师分配给各学生的时间也较多,并在讲授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声音的特点,根据学生自身的发音特性,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使得学生能以最快捷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使得学生从音色、演唱方式、演唱风格等得到有效的提高。此种情况只是发生在班级人数较少时,教师才能及时发现,及时更正学生。但目前这种人数较多的班级,即使教师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的给予更正,但是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还要不时对于发声有问题的学生给予更正,而其他学生就因此会受到一定影响,在这些同学身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而那些条件较好的同学就因此不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也不能有效保证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
其二,目前高校的声乐教学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特性。目前我国声乐教育主要有两种培养模式,一种是专业音乐学院的声乐培养模式,另一种为普通高校的综合培养模式。因我国专业的音乐院校较少,培养极其专业的声乐任务就交给了这些专业性院校,而普通全日制大学却承担着主要的教学和培养任务。但多数普通大学不顾实际情况,一是自身学院的师资力量并不能跟专业院校相提并论,在教学设备上也无法相比,二是学生的人数之多,多数学生的基础更是不能跟专业学院的学生的基础相比。但这些肩负着主要教学任务的学院却使用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严重的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较好的个别学生可能跟得上教师的讲授,多数则不进而退。在校学习了几年的声乐教育,结果与实际脱节,不能使学生有所作为,而是毕业后被社会淘汰。最终多数毕业的学生找不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近的工作,而是转行做了其他不熟悉的工作。高职学校在此问题上更为严重,其原因主要是高职的学年为三年制,多数学校并没有音乐专业,像声乐这些专业的学科只是作为考查课和选修课来上,课时较少,加上培养目标不明确,造成多数学生上了声乐课也不能有效的演唱。
其三,重视技巧,忽视情感的培养。声乐教育是一种综合的表演艺术形式,其技巧相当的重要,但表演者的感觉因素固然也同样重要。但目前高职学院的声乐教学往往还沿袭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音技巧放在首位,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的投入和表现的培养。这种问题的出现是部分声乐教师忽略了声乐理论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尽力去提高自己的发声技巧,所以在演唱时声音空洞,毫无艺术的生机。技巧只是华丽声音的外衣,而作品内部的精华却需要情感的表达才能传递给听者,它们是辅助和对声音的一种升华。因此作为声乐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的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声乐教学中加入一定课时的声乐理论课,再加上表演情感方面的训练,使得声乐演唱真正做到声情并茂,以丰富的情感去辅助声音,在声音和情感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使得学生能快速的进入状态,发挥学生的演唱技巧,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其四,课程设置单一。主要原因是因为高职类学院音乐课程它并没有作为必修课进行,所以在课时分配上比较少,其一周最多为四个课时,多数学校更是只有两个课时,完全没有办法完成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其二,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本来是视唱练耳、声乐、器乐、作品分析等综合的课程,却把声乐课题变成了单一的歌唱模仿课。教师的能力与培养的学生有直接的关系,因这种口口传授的教学模式,造就了有其师必有其学生的尴尬局面。使得本来是一项综合的艺术形式,变成了单一的、僵硬的、机械的课程。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极大的限制,综合能力明显下降。
总的来说,目前高职声乐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其问题之多,学生的扩招、教学模式的陈旧、培养目标的模糊、课程设置的单一、教学特色不明显、师资力量的困乏等等问题。严重的阻碍了高职声乐教学的发展,其解决的办法就是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同时将计算机技术快速的融入到现在的声乐教学过程之中。为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提高教学效率和增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使得教与学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计算机技术在我国高职声乐教学中的现状
计算机的发明可谓是20世纪人类最为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计算机在我国使用的高峰为20世纪末21世纪之初,在21世纪的今天达到了普及的局面。现以成为各行各业业务开展的必要的工具方式。计算机技术在音乐中的应用最早应该说是源于流行音乐的繁荣,之后因科技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将计算式技术推广到我国的声乐教学中。其效果显著,但只是应用在少数的一些高等和综合类大学中,多数高校因资金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计算机技术还未完全应用到声乐教学之中。而目前高职类学院的情况并不乐观,因高职类学院在建设和发展上完全不能和其他综合大学相比,起步较晚,教学设备比较落后,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但由于形势所需,近几年来才将计算机技术进行尝试性的实验阶段。但由于学院的全面发展所需,部分高职类学院将计算机技术以强制性的规定融入到声乐教学之中。目前我国高职类学院的专业设定,很少有音乐专业,多数是作为考查课以及选修课而进行的。因此对声乐教师的要求不及其他高校专业教师严格,部分教师其自身专业基本功较差,再加上教学观念的落后,并没有能力与时俱进的跟上时代的要求。多数高职类的音乐教师自身对计算机的运用都不熟练,更别提将其运用到声乐教学之中。因此这成为目前高职类学院声乐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
其总结如下,高职类学院声乐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观念的落后,学校教学设备的陈旧等等一些原因,造就了目前高职类学校中计算机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还处于试用阶段。因此严重的造成了学生综合能力的薄弱,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学习动力。
■当今世界声乐教学的发展趋势
西方和欧洲的声乐教学一直处于世界声乐教学的顶端。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对我国的声乐教学冲击很大,也从中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化、知识在不断的日新月异,科技在其中的份量比重的增加,迫使音乐教学不断的融合现代文化和科技。众多从事音乐制作及音乐教育的工作者,通过系统化培训,即掌握了丰富的数字化音乐理论知识,又学到了各种国际先进软件、硬件设备的应用技巧和操作技巧。传统的声乐教育已无法满足世人对音乐的需求。现代的世界声乐教学早已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其中,也从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和反响。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试听效果、编辑效果、储存效果等等功能为声乐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得教师的授课变得轻松,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明显增强,学习效率明显提升。国际声乐教学环境的改变使得我国声乐教学,特别是高职声乐教学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其中。个别高职学校的声乐教学因引进了计算机技术与其中,从而明显的感受到卓越的成效。大环境的改变,使得整个声乐教学也尾随其上,共同分享这一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为世界声乐教学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使高职声乐教学以更为系统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进程发展。
■科技的现代化提出的客观要求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新兴的力量,它涉及到各行各业,并为其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创新。21世纪是知识更新最为迅速的一个时代,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科技和资源逐渐形成一种共享的趋势。不管是企业还是学校都在这种形势下,逐渐的改变着自己的办公方式,这种理念的改变,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办事效率和做事效率。
目前教育部的相关部分也发布了高职课程的新课标,给教育界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各级院校也积极的配合,在教学设备上不断的更新。个别学科已经从中受益匪浅,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计算机技术在声乐艺术中的使用,虽在多数学校还并未完全投入使用,但部分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已经开始尝试在使用此技术,把自己在传统声乐课上学习的过程完全的录制下来。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提供的各种编辑软件,处理自己的声音,将自己的原声进行对比,从中发现问题所在,在下次上课时再请教师进行指导,其效果明显比之前的好,效率高。当今的科技已经为高职声乐教学提出了较为高的要求和理念。它是现代社会发展所需,声乐教学任务也比较早一段时间的要求高许多,学生不是只会运用发声的技巧,而是要培养全面综合的声乐人才。高职中学习声乐的学生,因个体的差异可能在声乐、器乐、舞蹈等方面都极为均衡,并没有十分突出的一方面。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如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无法完成此项教学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