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葫芦丝教学的传承与创新
——记昆明学院的葫芦丝公选课

2017-02-13昆明学院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 2017年6期
关键词:葫芦丝乐器民族

■沙 茜(昆明学院音乐学院)

11月23日是昆明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但寒冷的天气也挡不住380名同学在昆院博雅楼举办的一场大型葫芦丝公选课展示演奏音乐会。整台音乐会是由音乐学院李瑞昆老师亲自编排、组织和指挥的,此音乐会打破了两个局限:一、380名同学一起吹奏,一起演出,从各自学习到集体演奏,需要相互的配合、相互的默契,那么多同学一起演奏需要整齐的声音、需要克服演出时紧张的心理因素;二、打破只在课堂学习室内演奏的局限,李老师让同学们走出课堂到操场表演,让大家都可以看到演出的实际情况,让同学们共同参与实践,这是一次让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好机会。在为李瑞昆老师勇于打破传统学习模式和演奏模式的创新精神喝彩的同时,也留下了让作为教师的我有一些学习和思索的空间——葫芦丝的传统教学与创新怎样在高校有持续性的发展?

■葫芦丝的来源与发展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梁河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是中国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隘口,这里是本土文化、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和印度文化的交汇之地;这里有演绎不尽的民族歌舞,是中国葫芦丝的故乡。2006年,云南省梁河县申报的“遮帕麻和遮咪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坝子上盛产绿油油的苦葫芦,晃悠悠地吊著,煞是好看。葫芦长成了,傣族同胞把它们摘下来,却不食用。过去这里的葫芦有两个用途:一做酒器,就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样,枪挑酒葫芦,现已少见。二做乐器,葫芦丝便是,一直延续至今。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民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葫芦丝(或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及中外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乐声。一曲委婉动听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将葫芦丝的天籁之音送入了千家万户,走向国际舞台。葫芦丝是梁河傣、德昂、阿昌人民从古至今使用的一种舌簧乐器,它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特点,吹奏方法是用自然换气法或循环换气法。用循环换气法能持续发出五度音程,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惟妙惟肖。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楼里,能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而吹出的颤音犹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葫芦丝的制作在民间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葫芦丝是梁河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国家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今天,在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大力发展民族产业文化的”重大政策机遇面前,梁河手握宝贵的葫芦丝文化资源,肯定要建设自己的文化品牌。将建设“葫芦丝之乡”列为重要文化建设项目,制定了发展规划、建设目标,并且开展葫芦丝进课堂、进机关、进企业等一系列的文化教育活动。

■葫芦丝进高校的传承与创新

一、如何在高校打造精品教育的同时拓展艺术教育的受众面,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多具备一项音乐技能,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研究的课题,追求的目标。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衡量音乐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教育除了传统乐器教学以外,都在其他探索乐器进课堂的有效做法和策略目标,怎样从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葫芦丝是云南本民族的乐器,极具民族风情,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加上次乐器本身音色优美、小巧、携带方便等优势,且通过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作为一个可以独立表演的乐器,葫芦丝舞台表演效果良好,便于普及、学习和推广。

二、良好的师资是学校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我院的李瑞昆老师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笙理事,云南葫芦丝、巴乌传承人,他深得哏德全、龚全国大师真传。李老师不仅对葫芦丝、巴乌有着独到的见解、精湛的演奏技艺,他多才多艺,对云南花灯、口技、表演等都有一定造诣。他先后赴日本、美国、法国、缅甸、泰国等国家进行访问演出及学术交流,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民族管乐艺术,为祖国争得荣誉。李老师深深地热爱着本民族的音乐,他常常说:“我们国人有义务、有责任来把先辈留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下去,传承下去;传承中华民族器乐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业。”

所以,他一直致力于葫芦丝推广教学,长期在高校教学,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高校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所培养的学生参加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成绩优秀,部分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有的学生还出版了个人专辑。

3、高校的葫芦丝在以传承传统教学为主线,又积极的创新,在教材的选择上除了耳熟能详的乐曲以外还加入流行乐曲、古典乐曲的形式;在以独奏为主线的同时加入了合奏、齐奏、重奏等形式,可以和西洋乐器钢琴、手风琴、小提琴同台演出等,拓宽了葫芦丝音乐的表现领域。让学生在掌握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还能将其他乐器融为其中,将民族器乐与文学、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民族音乐,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打破了单一的演奏形式,2016年4月12日,梁河县2016年傣族德昂族泼水节庆典活动在该县民族文化广场举行,1666名葫芦丝爱好者在活动现场同时演奏葫芦丝,被世界纪录协会认定为“世界上最多人同时演奏葫芦丝”世界纪录,并现场颁发证书,成为梁河县首个世界纪录。这次申报不仅提升了梁河“葫芦丝之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将会让国内甚至世界更多地了解葫芦丝这一少数民族传统乐器文化。我校在课程创新也强化理念打破局限性,2017年5月4日中午,音乐学院特色专业选修课葫芦丝课程教学班在聂耳广场举办教学汇报展演;11月23日380名学生在博雅楼举办汇报展演,都是来自农学院、医学院、社管学院、人文学院等18个院系的选课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教学汇报。分别演奏了《婚誓》《我和你》 《神话》等曲目。这两次多人的大型汇报演出的举办,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舞台,同时也对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水平,增强了师生文化间的自信,而且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创建美育特色学校起到有利的推进作用。

学校作为民族地区民族教育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发挥着民族音乐民族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功能,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葫芦丝这一少数民族乐器进校园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经验及开创的新教学形式都在将这一少数民族乐器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智慧灵活、大气磅礴地进行中华文明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文化领域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参考文献:

[1]尹邵平. 葫芦丝是梁河宝贵的文化资源.

[2]新课改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3]潭化. 民族文化进校园.

猜你喜欢

葫芦丝乐器民族
学乐器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浅析葫芦丝艺术的发展
乐器
回响葫芦丝之声,探寻小学音乐葫芦丝有效教学方法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