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歌在城市社区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传播
——以广西民歌为例

2017-02-13刘思蔓

音乐传播 2017年1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歌广西

刘思蔓

(广西艺术学院,南宁,530022)

民歌在城市社区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传播
——以广西民歌为例

刘思蔓

(广西艺术学院,南宁,530022)

保护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社区青少年音乐文化教育是一种有价值的民歌推介与传播方式。可通过依托社区学校开展第二课堂和开展社区文艺展演来实现民歌对城市社区教育的参与。在此过程中,宜结合原生民歌与新编民歌进行曲目选择。青少年自身的学习意愿和相关组织力量的缺乏给相关的民歌推介与传播工作带来困难,可通过邀请民间歌手来教学、开展民俗主题教育活动、构建高等院校与城市社区的互动关系等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广西民歌 城市社区 教育 青少年 推介 传播

自古以来,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聚居着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他们创造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广西民族音乐题材内容广泛,是各族人民抒发情感、表达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让许多外来因素对广西各民族音乐文化产生较大影响,其中,民歌长久以来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导致当下大部分广西人的音乐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由此,保护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音乐教育的呼声也渐高——如,“民族音乐进校园”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从青少年教育的角度思考民族音乐的传播已得到共识。

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社区,又受制于社区。社区既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空间之一,也是青少年建构个人审美趣味、培养民族情感的沃土。此外,当下的社区还承担着提高青少年各项技术职能的功能。因此,城市社区的青少年文化教育工作影响着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即以社区为依托开展的教育活动应运而生。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关注社区及社区教育问题,往后的四五十年里,社区教育问题逐渐发展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教育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与社区教育间的联系逐渐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城市社区教育既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也能实现资源的共享,为市民提供终身教育机会,并从而带动起整个社会的学习氛围。所以,社区青少年音乐文化教育不失为一种具有一定发展空间与潜在价值的民歌推介、传播与传承方式。

本文将以城市社区对青少年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广西民歌进入社区课堂、展演等文化教育活动等几个方面,探讨扩大广西民歌对城市青少年的影响及其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的方式与途径,并对曲目的选择、实践操作上的困难进行了分析,试图对广西民歌的推介与传播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及建议。

一、民歌参与城市社区教育的途径

民歌如何进入城市社区教育?笔者认为,依托社区学校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开展社区文艺展演,是两种主要的途径。

依托社区学校开展第二课堂近年来,多个地方重视地方民歌的发展,将当地民歌引进中小学课堂,如云南省弥渡县的“花灯民歌进校园”、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大歌进课堂”等等。这些举措不仅掀起了师生学唱本土民歌的热潮,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民歌的历史渊源、基本知识、演唱技巧,更是培养了青少年对家乡文化热爱,增强了青少年传承民歌的使命感。

由此,笔者认为,将广西民歌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是将其在青少年中推介与传播的有效途径。由于民歌正式进入校园课堂涉及教材配套、民族语音教学等方面的局限性,因此,依托社区学校开展广西民歌教唱的第二课堂则成为在青少年中推介与传播民歌的重要途径之一。让青少年学生在社区活动中学唱广西民歌的过程中,体验本土民歌文化,获得对本土民歌的感性认识,奠定他们对民歌理性认识的基础。

开展社区文艺展演在深受西方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影响的城市社区青少年中推介与传播广西民歌,必须迎合当代青少年的音乐审美趣味,将民歌与时代审美相结合进行广西民歌改编,以开展广西民歌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搭建民歌文化推介平台展示各类原生民歌以及新民歌,通过青少年在展演中对广西民歌的感受与欣赏来引导他们提高对民族音乐的审美情趣。

二、针对青少年的民歌曲目选择

广西民歌推介与传播理念的体现、目标的设定,总结说来需要通过所推介与传播的内容得以体现。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作的民歌题材广泛,内容涵盖领域宽广,独特的民歌旋律及文化内涵,为推介与传播的内容提供了多样性。如何选择广西民歌曲目在青少年中进行推介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所秉承的理念及目标的实现。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曲目的选择对民歌向青少年的推介与传播而言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

原生民歌“广西民族歌谣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一直令人叹为观止,它涵盖了各族人民生活的一切领域。诸如生产劳动中的渔猎采集、开山挖地、农事耕作、伐木造屋、筑路架桥,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尊老爱幼、人际交往、迎来送往、娱乐嬉戏,人生礼俗中的生男育女、成年仪典、婚恋嫁娶、添粮补寿、丧葬祭祀等等,无不诉诸于歌……”①杨秀昭《广西民族歌谣文化探析》,载《歌海》2010年第5期,第10页。如何在丰富的广西民歌资源中找到适合青少年学唱的曲目?笔者认为,广西各地方民歌中的童谣音域不宽,旋律平缓,曲调朗朗上口,歌词具有想象力,有趣轻快,比较符合青少年对民歌学唱的接受程度。并且童谣中蕴含的生活民俗、岁时节日习俗对青少年有一定的教化功能,既能丰富青少年的本土传统知识,又能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如环江毛南族二声部童谣《不怕大老虎》、扶绥壮族童谣《月光光》、三江侗族童谣《油茶歌》等等。

新编民歌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的作品近来在许多音乐会或电视类音乐节目中都有不少呈现,其中,在青少年中影响较深的有如谭维维演唱的《华阴老腔一声喊》——歌曲将华阴老腔与现代音乐元素新颖地结合,再加上电声乐队与陕西华阴老腔团队的中西碰撞,十分吸引大家的关注和喜爱。据笔者了解,广西也不乏将民歌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如哈嘹乐团创作的以民族音乐元素为主的《月亮》、《故乡》、《古谣在传唱》等“壮语新歌”、芼呢乐队以瑶族民歌改编的新民歌《吉冬诺》等等。

传承不是守旧,而是要与创新相结合,这样才能给广西民歌创造推介与传播的发展空间,在保留广西民歌特色的同时,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给予民歌新包装,以绚丽的面貌吸人眼球,有利于重拾年轻一代对民歌的关注。

三、民歌在城市社区青少年中推介与传播的困难分析

虽然在城市社区青少年中进行民歌推介与传播有很好的价值与意义,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困难与问题,而这些困难与问题主要来自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即青少年自身的学习意愿和相关组织力量的缺乏。

青少年学习民族音乐意愿微弱在现代媒体的影响下,民族音乐审美被多元文化冲击着,流行音乐成了青少年音乐文化接收内容的主要部分。有学者曾对“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程中的民族音乐学习的态度和民族音乐内容的掌握程度”做过详细的问卷和访谈调查,从中分析出,中小学生对学习民族音乐的意愿较弱,表示因为“不好听”而不喜欢听传统民歌及学习民族器乐;而学生不喜欢中国民族音乐的原因,在受访教师看来,主要在于“听不懂”,其次在于课本音乐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少数教师认为原因在于民族音乐不好听。①参见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这个调查结果映射了当下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接受意愿程度——他们对民族音乐较弱的接受意愿容易导致在学唱民歌过程中的注意力分散,甚至产生漠视及抵触的心理。

城市社区相关组织推介与传播力量薄弱“城市社区可以说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区,但在管理上所要涉及的行政部门也相当多。传统的行政机构注重条条管理,缺乏横向联合;而社区工作的直接实施者——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在传统的‘执行任务’的行政思路下,一方面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工作职能,另一方面也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一种将社区内人、财、物的优势整合起来的有效机制”,“很难做到将社会资源有效配置”。②邓美英、陶风华《城市社区青少年教育的优势与困难》,载《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2期,第293页。可知,城市社区组织民歌推介与传播的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相关部门的事务工作多为社区健康管理、思政教育及针对社区中老年人开展的文化活动等,结合区域特色开展的本土民歌宣传活动较少;另一方面,城市社区相关部门缺少了解民歌文化、会唱民歌的相关人才,这成为城市社区部门直接开展民歌推广活动的主要局限。

四、广西民歌在城市社区青少年中的推介与传播对策

针对上述困难,要成功地推动广西民歌对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参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

民间歌手进入第二课堂教学邀请民间歌手进入第二课堂教学,一方面便于民间歌手引导青少年把握广西民歌的演唱风格,纠正青少年对广西民歌中民族语言的发音。另一方面,广西民歌承载着民间歌手的民族记忆和民族情感,他们忠诚地坚守着这份对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的情感,因此,他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青少年讲述自己和民歌的故事——其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有利于青少年了解广西民歌背后的人文故事,激发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改善他们对广西民歌的思想情感,实现他们对民族音乐学习态度的转变。

本土民俗的参与性体验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汉等12个世居民族在广西这片红土地上不仅传唱了大量歌谣,更是传承着他们的民间习俗,如侗族的“打油茶”、壮族的“跳竹竿”、苗族的“踩堂”等。而城市社区可组织开展民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特色教学创设青少年对本土民俗活动的参与性体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广西民歌的推介与传播,以传递给青少年更加丰富的民族知识,并培养他们更加饱满的民族情感。

构建高等院校与城市社区的互动关系有学者在陈述利用高校资源建设社区教育的途径时提到,一方面要“依托地区高校平台,整合文化、教育、体育、娱乐设施和场地、技术、人才、师资、信息等资源要素服务社区教育,动员和组织他们向社区居民开放学习场所和教育设施,支持和鼓励他们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建立起公共支持体系,联结、共建、融合、互动,构建地区高校与社区教育良性发展的联动机制”,另一方面要“激励学校参与城市社区教育的热情,进一步把倡导素质教育的目标、眼光投向社会、社区,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社会,了解社情,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此带动地区市民文明程度和整体素养的提升”。③吕于旺《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发展城市社区教育》,载《江苏科技信息》2010年第10期,第115-116页。因此,高校与城市社区互动关系的构建不仅能解决城市社区部门开展广西民歌推广活动的局限性,同时也为高等院校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服务的平台。如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开设了“民族语音”、“民族声乐理论”、“民歌演唱”、“民歌排练”、“本土艺术”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课程,在老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努力下,民族艺术系的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理论知识及节目表演、编排及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掌握。所以,其所在地南宁市的社区可与民族艺术系搭建交流平台,创设社会实践基地——对南宁市的城市社区而言,这样的互动关系为他们提供了组织民歌推介与传播活动的艺术人才;对民族艺术系的学生而言,向青少年展示和传播广西民歌文化也是自身专业价值的一种体现。

目前,学校音乐教育对区域特色音乐的覆盖能力有限,这为城市社区音乐教育留下开阔的空间。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让城市社区青少年教育与本土区域特色有机结合,从而推动民歌的推介与传播,值得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思考。

(责任编辑:韦杰)

刘思蔓,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歌传承。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歌广西
广西贵港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