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人民·法治·司法
——中共十九大报告撷英

2017-02-13江必新

21世纪 2017年11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司法报告

文/江必新

时代·人民·法治·司法
——中共十九大报告撷英

文/江必新

新时代、人民性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两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法治和司法是赢得新时代,确保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这四个词是司法审判人员不能不关注和研究的重大命题。

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而深刻,境界高蹈而深远,气度宏阔而深厚。司法审判人员尤须关注十九大报告中时代、人民、法治、司法这四个重要命题。

时代站位

“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的核心概念,也是十九大报告的一条宏脉。十九大报告论证了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揭示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确立了新时代的思想旗帜和基本方略,描绘了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宣示了新时代整体布局和前进路径,确立了新时代的政治保障和建党纲领。

十九大报告,以新成就开篇:论证历史性成就催生了新时代到来。以新时代定位:指出新阶段中华民族所处的历史方位。以新矛盾定向: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新使命举旗:明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新蓝图定格:描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以新思想引航:指出必须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本遵循。以新方略布局: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以新举措谋实: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路径。

上述八个“新”,都紧密围绕“新时代”而展开,“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的主旋律。

人民立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203次,人民主线贯穿始终,人民立场鲜明坚定,充分彰显出党的人民情怀,显示出党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例如,新时代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新时代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新时代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新时代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新时代人民法院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是十九大报告的又一重要特征。

法治精神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依法治国实践,通篇浸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法治建设方面,十九大报告可谓亮点纷呈:最值得骄傲的是认可“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最令人鼓舞的是法治实际上取得了贯穿“五大建设”的独立地位,法治地位空前提高;最令人欣喜的是明确了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最令人振奋的是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最令人瞩目的是提出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以加强宪法监督,维护宪法的权威;最引人关注的是在全国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以进一步强化对公权力的监督;最值得探索的是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以构建新型的党政关系;最值得品味的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最值得盼望的是“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解决法院案多人少的问题;最感到责任重大的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法治的强力保障;有了法治的强力保障,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有希望。

司法护航

无论是赢得新时代,还是使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抑或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都离不开司法的保驾护航。故十九大报告对司法审判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中,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并要求司法机关强化对人权的保障,有力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此,人民法院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将党的十九大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全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司法实践;要围绕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司法审判工作的使命和方位;要认真研究新时代司法审判的职责和使命,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进一步推进智慧法院和信息化建设,实现司法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要通过司法审判活动有力打击各种犯罪,强化司法监督,有效解决法律争议,保护人民各项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定位司法审判服务大局的职能;要围绕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奉献优质、高效、公正的司法产品;要及时把握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司法为民举措;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建设一支有觉悟、有能力、有担当的过硬队伍,以天下为公、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精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作者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司法报告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谬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报告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