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河南光山粮食市场的三大变化
2017-02-12陈泽法
文/陈泽法
看河南光山粮食市场的三大变化
文/陈泽法
价格是市场的晴雨表。近期粮价小幅涨升引发粮市波动,引领粮市走向,诠释和印证了这一论断。2016年11月以来,河南省光山县粮食市场出现新特点,粮价小幅回升,从10月到11月下旬,平均每公斤上涨0.06元左右,涨幅2.4%。粮源趋紧,卖方市场端倪初现。粮市回暖,粮价涨升,带来诸多变化与效应:
粮食经纪人经营利润空间缩小。与往年相比,2016年各托市收储库点收购作业流程更加规范,监管更加缜密,政策执行更加严格。所有入库仓房全部实行“两风一振”,所有筛下物和杂质、包装物等全部随车过磅,粮车从进入库院到卸粮出库,有电子眼全程监控,企望钻收购环节中的监管“空档”与“死角”打擦边球获得不正当利润的闸门被彻底关死,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往收购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粮食经纪人获取利润的途径主要是靠托市价与市场价的价差。价差大,利润高;价差小,利润薄。如今粮食市场价格与托市收购价格价差缩小,利润空间自然变小。
粮食收储主体多元化。从2013年至2015年,由于托市价与市场价价差大,利润空间大,本来是粮食收储主体之一的部分大米加工厂也转成为“准粮食经纪人”,参与原粮经营,将自己入市收购的稻谷,不是存储待加工转化,而是转手送到托市收储库点交售,获取直接利润,致使粮食收储主体单一化,国有粮食企业几乎成了唯一的收储主体。这也是前几年售粮集中、收购排长队突出、库存高企、仓容紧张的一大成因。市场没有永恒定数,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粮市悄然生变,托市价与市场价距离拉近,价差甚微,市场嗅觉灵敏的大米加工厂业主们,因势而变,调转船头,转换角色,回归“本业”经营,入市收购,存储稻谷,吸纳粮源,成为粮食收储主体之一。尽管米厂稻谷收购价较托市收购价低些,但相比托市收储库点,米厂收购程序简单,部分农户和粮食经纪人选择将稻子拉到米厂卖。
粮食交易呈现卖方市场特点。粮市走势,要么是买方占主导优势,要么是卖方市场占主导优势。两种走势,给种粮人、经纪人和粮食收储企业自然传导不同的心理预期效应。2013年中晚稻托市收购在信阳辖区启动以来,由于市场粮价低迷,托市价与市场价价差大,利润空间大,农户和粮食经纪人售粮踊跃,市场粮源一边倒地集中涌向托市收储库点,售粮排长龙现象十分突出。而2016年10月~11月份上旬,托市收购启动初始阶段,市场粮价比较平稳,粮源比较充足,售粮车辆较多,大的收购库点,一天还有几十辆售粮车。到11月下旬,伴随着市场粮价的逐步上升,售粮车辆逐渐减少,各收购点前可谓门前冷落鞍马稀,到11月底甚至出现断流状态,收购进度缓慢。比如河南光山国家粮食储备库一仓房的收满时间几乎拉长了一倍。卖方市场端倪初现,惜售心理和卖跌不卖涨的预期心理,自然也让收储企业与粮食经纪人体验到了“买难”之滋味。
(作者单位:河南光山国家粮食储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