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团体建设的现状、思路与对策

2017-02-12■邹

音乐传播 2017年3期
关键词:艺术团院校高职

■邹 静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201415)

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团体建设的现状、思路与对策

■邹 静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201415)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团的建设已经起步,但出于学生的条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局限,也难免存在一些暂时的不足,比如有些艺术团的归属和组织机构设立不尽合理,日常活动方式和辅导课程时间不够稳定,缺少专职管理教师与专业辅导教师,或教师选任模式有待改进等。依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高职院校的学生艺术团应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生活态度、学习习惯和艺术人文素质。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高职院校应该在拨款扶助、场地配置、活动组织、人才邀约、互动交流等各个方面积极摸索和改进学生艺术团的工作,为学生的成才添砖加瓦。

高职院校文化 艺术团建设 学生艺术活动

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教育的价值正在逐渐被更多的人清醒地认识,其学生数量整体上逐年递增。不过,高职学生的知识素养状况、学习习惯等,与一般的本科院校学生不尽相同。为了全面培养高职学生成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可缺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颁布,不仅进一步明确了高校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必要性,也给了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事业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因此,充分了解目前高职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内的学生艺术团的建设状况,是理清思路并采取积极策略的一个必要前提。本研究的动力也正是在于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为更加切实有效地开展高职学生的艺术尤其是音乐教育活动找到一些线索。

笔者为此在多所院校进行了关于学生艺术团体建设状况的调研,对其主要问题做了初步归纳。以此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团体的建设思路,可以给出一些策略方面的建议。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团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声明,笔者并不是要否定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团体取得的成绩。限于篇幅,在此以归纳其现存的有共性的问题为主,以便总结提高。笔者通过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认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是最为主要的。

(一)缺乏统一的归属和组织机构

据笔者调查,众多高职院校艺术团的上级指导部门各不相同,有院校团委、学生处、学生会,也有独立的艺术中心等。不同的艺术团由于归属不同的部门,所以在日常管理、人员构成和工作职责分配上也会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下面略作概括。

归属学生会的艺术团一般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以歌舞团体最为常见,它由学生自行管理,以学生社团的名义进行申报并参加审核。团内通常有若干名负责学生,称为社长或团长。其活动内容多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来策划和组织,活动章程和考核办法也按照学生社团的惯例去制定。由于不同院校的学生会归属可能不同(大部分院校由团委分管学生会工作,但还有些院校的学生会直接挂靠在学生处,由分管老师负责),艺术团的根本归属也就不尽一致。

归属团委的艺术团一般由团委的分管副书记直接领导,这位副书记由此即兼任了艺术团团长。其副团长通常由校文艺部部长、学生会主席等担任。艺术团成员通过公开招募、选拔而确定,与一般的学生社团有着明显区别(一般社团由学生会社团部管理,艺术团则由团委管理)。

归属学院独立艺术中心的艺术团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直接领导,通常由院团委书记在行政职务上兼任中心主任,或另外安排一位专职老师担任该职务。独立的艺术中心的行政管理组织相对最为健全,行政人员和艺术辅导教师是分开的。

(二)日常活动及辅导课程时间不稳定

笔者发现,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艺术团在活动时间安排上差异很大,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没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完全由学生自行决定,也就是“凭兴趣”,根据大家的空余时间来协调安排。第二,有固定的活动时间,通常为每周一次,安排在晚上。第三,艺术团活动和公共艺术课是合并的。这种情况下,上课即活动,参与艺术团活动是纳入课程规划并与学分挂钩的,课程则既有白天的也有晚上的。并且,这种情况下,每个在校学生被要求必须在就读期间至少参与一个艺术社团,修满一定学分,方可毕业。

我们看到,第一种艺术团活动时间不定,没有保障,其课程自然缺少延续性。第二种艺术团的活动时间基本有保证,但很容易与专业课程调换、课余学生活动等发生时间上的冲突。第三种等于是按照正常的选修课去进行,有教学进度计划,活动时间、场地均有所保障。

(三)缺乏专职管理教师与专业辅导教师

艺术团的老师可分为管理类的老师和指导类的老师。根据前面所提及的艺术团归属部门的情况,管理类的老师一般由相关部门的老师兼任,而专业指导教师的情况则又在不同院校有所不同。

笔者将被调查的不同院校的艺术团专业指导教师聘用情况总结为三种。第一,由于院校经费紧张,全部采用兼职教师。这种情况下,学校会充分挖掘在校教师的潜力,由校内一些具有特长的教师在课余担任艺术团的辅导教师。第二,院校经费比较充裕,全部聘用校外专业教师。第三,个别院校(尤其是建有独立的艺术中心的学校)一方面招聘艺术类院校毕业的人才成为艺术中心的专职辅导教师,一方面聘请外部的专家进行补充的讲座、辅导等。

必须指出的是,以上提到的是已经成立了学生艺术团的院校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当然还存在活动场地不够、设施条件不健全、校领导不重视以至经费不足、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无足轻重的学生艺术团。应该看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人文艺术方面的知识积淀通常不够深厚,有人甚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专业知识尚且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故对高雅艺术更是敬而远之。

当然,不论目前特定高职院校的情况如何,能够成立艺术团并开展活动的院校已经是走在前面了。这些院校的学生艺术团存在的问题必能给我们以很多启发,而且这些启发也必然同时建立在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团体建设思路的基础之上。

二、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团体建设的思路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提到,学校应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艺术活动,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艺术课程和这些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文件还提到,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或者艺术活动小组,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学校每年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将艺术活动与艺术课程教学相结合,扩展和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各级各类学校在艺术教育中应当结合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结合上述文件精神,总结以往的经验,明确方向,可以整理出一些思路。当然,这些思路不只限于高职院校的艺术团,但明显应为高职院校所用。

首先,艺术团活动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被人们看作上层建筑,尤其高雅艺术向来被认为是非平民化、非大众娱乐的文化艺术。欣赏高雅艺术需要一定的鉴赏基础,而做好基础的建设和鉴赏的准备工作应当是艺术团的目的之一。当然这种被戏称为“扫盲”的活动也必须被统筹地规划、安排。每个在校学生都应该在大学期间有机会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进行更高水准的人际交流找到一些话题,同时提升个人的整体素养。像各类教育一样,这个教育过程要注重公平,让每个参与者机会均等。所以说,艺术团的活动不能满足于吸引部分兴趣浓厚的学生,还要适度地引导那些对艺术丝毫不感兴趣的学生,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上进心。

其次,艺术团活动需要经常性地开展,最好是长期开展。欣赏艺术所需的知识的积累需要时间,知识的灌输、传递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平台、一个易于接触的场合。如果活动断断续续,知识的累积过程便会出现断裂,知识也不便于理解和运用。如果活动没有定期,随性而为,学生也更容易觉得它可有可无。没有一定的约束力和程序性,已经学到手的知识也难以融会贯通,艺术方面的能力也无法循序渐进地提高。

再次,艺术团活动需要规范化、制度化。不管归属哪个部门,艺术团都应该具备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这样既便于平日的管理,也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资料的积累、总结等。无章法地开展活动、无目的地排练节目,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削弱了艺术团存在的理由。它是一个整体,一个因为某种需要而诞生的团体,不应当停留于无组织、无纪律的小团体状态。所以,从团员的招募、面试、管理,到活动的安排、演出的接洽等,都需要制度来管理和督促。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艺术团的活动要渗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在传递审美情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在思想和心灵方面发生进化。这就是说,艺术团不是为了歌舞而歌舞,不是为了表演而表演,它的每一次排练、每一次活动和演出,都应该尽量蕴含或体现着个人的自信、集体的力量,以及对生活和对祖国的热爱。那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艺术表演,也是成立这类艺术团的最高宗旨。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已初步形成,所以除了在思政课堂对其运用相对较为传统的教育方式之外,更应该多利用艺术团的活动,互动式、体验式地培养他们的相关情感。

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研究水平相对有限,特长是偏向技能类的动手、操作,所以教师在开展艺术团活动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如何更好地结合他们的专业特色,扬长避短。开设一些容易上手操作的、实际体验色彩浓厚的活动课程,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从实践中总结归纳理论知识的习惯,帮助他们通过实践获得真知,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笔者前面提到过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这个问题在良性循环的活动过程中其实也是有望一并解决的:有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对困难的无所畏惧,不仅艺术团的活动开展好了,专业学习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单凭说教的效果之有限已是尽人皆知,相比之下,院校艺术团活动更像化雨春风。

三、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团体建设的对策

针对前述的现存问题以及整理出的思路,我们说,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团体建设无疑是一个从校内到校外,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的系统工程,不能强求一蹴而就。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根据各院校具体情况,定期(比如每个学期)划拨一定的款项用于学生艺术团建设。艺术团原则上挂靠在团委,根据规模由团委任命一到两名专职老师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协调、艺术团规划的制定、各分支的申报、审批,团员的招募、面试,活动的组织、检查,专业指导教师的聘用等。同时,指定一些教室和活动室(如练功房、琴房、表演厅、多功能厅等)作为艺术团的长期活动场地,不和一般的课程冲突,充分满足学生在各种时段的排练和演出要求。高职院校本身拥有的一些实训场地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根据高职院校的特色,发挥实训场地的设施优势,不仅可以助力学生艺术团的成功,还能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添砖加瓦。

第二,每学年、每学期都要提前制定活动规划,乃至调整管理章程,然后根据既定规划安排活动和课程。活动争取每周至少一次,最好两次,每次以一个半小时(两课时)为宜。条件成熟的高职院校可采用学分制开展艺术团活动,纳入正规课程,直接与学生的选修课挂钩,选修艺术团活动的学生可以不重复参与其他艺术类课程的选修。目前,不少艺术类选修课还停留在教师上课、学生听课的层面上,难免不如参加艺术团活动那样能让学生深入感知艺术的互动性和创造力。在艺术团活动中,学习以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创作为主,教师指点为辅,或许更符合艺术类授课的特点。

第三,指导教师宜采用“专兼合一”的模式。笔者建议,艺术团中负责日常事务管理的教师和业务指导教师最好分开设置,参照专业艺术团队的管理方法:专业团队通常设总经理和艺术总监,分工明确,一个负责行政管理,一个负责艺术指导。高职院校艺术团除设若干个岗位给专职教师用于管理和日常艺术指导之外,应争取视情况另聘若干校外专业老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辅导。这样的考虑基于如下理由:艺术团活动往往涉及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作息时间、课程安排各不相同,并且艺术团分支众多,日常事务牵涉到场地、人员等有可能比较繁杂,而艺术指导又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和琢磨的,所以只安排兼职教师管理是不够合理且效果不易理想的。因此,一个较为合理的布局可以是:团长一名,负责统筹以及联系外部演出等事务;助理一名,负责管理艺术团日常事务和内部协调;专业艺术指导教师两到三名,分别从事声乐专业、舞蹈专业、器乐专业或舞台表演专业等;此外再视情况聘用外部专家。

第四,最大限度地提供各种平台,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重视他们提出的哪怕是很小的要求。同时,鼓励全院师生观摩,提倡各系各专业之间进行交流,以及学校间的互访。要注重艺术团辅导教师深造、提高的机会,关注社会、潮流的动向。艺术团应该既继承经典的高雅文化,也与时俱进,兼容并包,留心身边的新的艺术元素,让参与者和受众更加积极地体验生活与时代。

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团的建设已经起步,而在创立、整合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是难免的。笔者相信,它在高职院校师生心目中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必能抬升,而积极的探讨和摸索是其重要条件。高职院校的学生艺术团建设既与含本科的高校存在共性,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在某些地方必然有交集,准确地找到这个交集,更充分地发挥艺术团的各方面作用,为学生终身受益打下坚实基础,当是从事高职学生艺术教育工作的人长期努力的目标。

(责任编辑:魏晓凡)

邹静,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副主任、讲师,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音乐传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艺术团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无愧于时代的少儿文艺创作——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创作实践为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改革与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祥云诚邀老年艺术团庆祝44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