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音乐学术期刊与科研共同发展的思考
——从《乐府新声》2016年载文情况说起

2017-02-12■姜

音乐传播 2017年3期
关键词:音乐学院学术期刊栏目

■姜 楠

(沈阳音乐学院,沈阳,110818)

关于音乐学术期刊与科研共同发展的思考
——从《乐府新声》2016年载文情况说起

■姜 楠

(沈阳音乐学院,沈阳,110818)

音乐学术期刊作为审视音乐学术与理论建设的窗口,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是反映科研水平和发展状态的最直接、最重要形式之一。音乐学术期刊应通过发展特色栏目、开阔学术视野,在精准定位中培育特色,应在创新发展中坚守自身推动、服务科研的责任与使命,并应通过提升自身影响力、创新传播方式、推动“刊、学、研”联动发展、引入“栏目主持人”制、提升学者型编辑素质、培养高素质作者群等方式,实现自身与科研的共同发展。

音乐 学术期刊 服务 科研《乐府新声》

音乐学术期刊作为审视音乐学术与理论建设的窗口和交流学术思想、拓宽学术视野的平台,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是反映音乐学术领域科研水平和发展状态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如,笔者所在的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创刊于1983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性音乐理论季刊。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乐府新声》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以及入选“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台湾华艺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中,被列为扩展期刊。盘点《乐府新声》2016年载文,可见刊物设置了“全国复调理论研究”、“作曲理论”、“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星星之火”、“音乐史学”、“满族音乐”、“中国戏曲声腔演唱艺术研究”、“音乐表演艺术研究”、“音乐教育”、“传统音乐研究”、“书评”、“电子音乐”、“学术文丛”等栏目,共发表论文193篇。论文作者分布情况为:有来自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专业音乐院校的,也有来自于艺术类科研院所或师范大学、综合类大学等高校的,以在一线从事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的人员为主,依托高等音乐学府和音乐专业研究机构。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作者为30余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者140余人,还有部分为在读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可见,高层次作者占较高比例,他们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是科研的先锋队。2016年,刊物共刊载科研课题类成果37篇,其中国家级、省市级课题23项,校级课题16项(其中包含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重复成果)。“全国复调理论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星星之火”、“满族音乐”、“中国戏曲声腔演唱艺术研究”等专栏,围绕领域重要理论、实践热点问题或区域文化特色展开深入探讨,是重要理论创新和学术成果的发布载体。在纵观2016年《乐府新声》载文情况之后,笔者萌生了以下几点关于学术办刊及其服务科研方面的思考。

一、在精准定位中培育特色

有学者总结过,学术刊物形成特色的标准包括:第一,是否能够在某一学科中形成某种学术优势;第二,是否能在学术界中有较大的反响;第三,理论思维和见识是否有前瞻性;第四,对现实文化生活是否有干预性;等等。①李宝杰《音乐学术期刊办刊特色探微》,载《黄钟》2000年第2期,第34页。音乐学术期刊的主办者有很大一部分为各大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即作为这些院校的学报)和音乐专业机构,以刊登反映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的成果为主,要脱颖而出,形成特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以特色栏目作为发展的着力点期刊宜以前沿的科研成果作支撑,以创办特色栏目作为发展的着力点,以特色立刊,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走特色化办刊之路,加强特色栏目品牌化构建,展示刊物的独特风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论原点研究,抓准科研的着力点。如,地方院校学报可依托学科优势和地缘优势,立足本土,以地域文化前沿的科研成果作支撑,根植于本地区文化,建设特色栏目,为促进区域音乐文化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如西安音乐学院的西安古乐研究、武汉音乐学院的编钟音乐研究、沈阳音乐学院的东北亚音乐舞蹈文化研究、星海音乐学院的岭南音乐研究、云南艺术学院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新疆师大的木卡姆研究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特色栏目依托深厚的地域文化根基和传统,找准科研立足点、着力点和切入点,可组建研究团队,以区域音乐文化为研究“红线”开展研究,打造艺术文化研究的品牌,既关注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也注重连续性发展研究。

用开阔的学术视野进行观照名刊建设离不开名栏工程。栏目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有很长的路要走。栏目设置要坚持可持续、高起点的原则,以精品意识、阵地意识为引领,与科研走向、学科建设紧密相连,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整合和优化各类学术资源,既立足于地缘优势、人才和学科发展优势,又符合学术发展大方向。栏目建设还应打破按学科设置栏目的传统方式,以开阔的学术视野融合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式,深化传统学科,拓展新兴学科,关注学术动态和社会现实,注重刊物的学术引领效应,打破学科壁垒,跳出学科限制,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如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音乐传播学、音乐艺术管理等前沿/交叉学科——注重学术研究的前瞻性,窥见当代音乐理论研究的新趋势、新热点和新方向,力图解释新态势、新发展和新突破,推进和探索新的学术研究。同时,还可引导作者在基础性研究中加强对策性研究,在反思性研究中加强技艺性研究,在业态性研究中加强区域性研究,把既往专注于音乐之“史、论、法”的研究拓展到技艺传承、产业链接、市场营销及生产新要素、服务新手段和传播新媒介等方面的研究。②参见于平《“两大一新”文化建设中的艺术科研——艺术科研管理工作断想》,载《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第1期,第9页。

二、在创新发展中坚守责任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媒体市场中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等各类媒介竞争日趋白热化,作为纸媒的音乐学术期刊,虽然因其专业性仍拥有固定的读者群,但面对新媒体的不断冲击,如何在发展中坚守和创新,也是摆在办刊人面前的课题。音乐学术期刊与科研活动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音乐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功用,既有对音乐现象的研究,也有对音乐技术的研究;既有传统研究,也有创新研究;既有基础研究,也有应用研究。音乐学术刊物对音乐研究成果的刊载,具有集中性、全面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刊物作为科研成果传播、交流的主要阵地和重要渠道,吸纳了很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托。音乐学术期刊不仅是呈现和记录学术发展沿革的载体,更是推动、服务、提升科学研究,丰富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边界,扩大研究影响力,深究学术精髓的媒介——这是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与使命。由此,音乐学术刊物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学术创新、学术传承和学术积累,聚焦理论研究,促进理论建设,引导学术走向,切实成为学术界了解科研进展、展示科研成果的公共平台。

三、在共生互融中实现双赢

学术期刊与科研的共生关系显而易见,学术期刊既为科研服务,同时也是科研的深化和延伸,二者在互动中共生互融,而试图找到学术期刊与科研活动的最佳契合点,则是办刊人的追求之一。学术期刊在展示科研、依附科研的同时又对科研产生了深刻影响,由此,学术期刊应该积极主动地提升服务科研的能力,充分发挥引领学科发展、促进科研创新的重要作用。①参见韩磊《学术期刊服务科研的方法及提升策略》,载《编辑学报》2015年第2期,第167页。

办刊人应注重学术期刊对科研成果的首发作用,为科研成果搭建一个展示、传播、交流的平台;应注重学术期刊的科研导向和引领功能,服务于作者和读者,为其扩大学术视野并提供科研思路;应注重学术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把关作用——科研成果的发表是需要经过审读、编校等一系列程序的,须经过评审专家和编辑的质量把关;应注重学术期刊对于科研信息渠道获取的作用;应注重学术期刊对科研工作的学术支撑作用;应注重学术期刊在学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应注重学术期刊对科研成果转化的促进和支持作用;应注重学术刊物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孵化作用,注重对作者群的培养。

音乐学术期刊要真正融入和服务于科研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

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界和社会影响力对于从选题、组稿、编审的深加工和再创造到编后的排印、装订、发行等各个环节,应既注重单程质量和全程质量,注重个体质量和总体质量,也注重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在着力提高期刊品质、刊载文章质量的同时,努力提高优化组合的质量。在质量内涵上下功夫,以新观点、新技术、新思维、新角度为基本立足点,实现在思想观点、理论主张、学术价值上从“被学界影响”到“影响学界”的跨越。提高期刊的受关注度,扩大期刊影响,为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以更好地服务音乐科研管理工作和学术期刊的建设。

创新期刊传播方式当下,许多音乐学术期刊都建立了期刊信息发布平台。2015年初,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率先在音乐学术期刊中推出了“声像版”。其他音乐学术期刊也纷纷利用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推广方便等特点,创新期刊传播方式。

推动“刊、学、研”联动发展刊物宜推动自身与学科、科研的联合发展。通过期刊牵头,组织专家团队把好的资源发掘出来,进一步推动资源整合共享、团结协作,助力持续推出系列重要的,乃至可在领域内产生重大反响的研究成果。期刊还可创造机会,加强各院校间、院校与科研单位间以及各科研单位间的合作研究,甚至可加强与其他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攻关,吸引高水平的其他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到音乐科研中来——充分发挥同一单位的资源优势和多学科、跨专业的合作,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有利于研究与实践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建立“栏目主持人”制期刊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条件合适之时,尝试建立“栏目主持人”制,发挥栏目主持人的作用,推动学术探讨,借助学术期刊这个平台联系业内专家学者就某一课题进行切磋,让论点交锋,激活学术思想,推动学术小高潮。

进一步提升学者型编辑素质美国著名编辑珀金斯认为:“编辑工作一部分的意义在于要尽己所能来挖掘、塑造作者的才华。”②参见《天才编辑麦克斯·珀金斯》,原载《i时代报》2015年8月7日,第11版。http://newspaper.jfdaily.com/isdb/html/2015-08/07/content_1200482.htm编辑本身应是专业领域的专家,应走编研结合的道路,以编带研、以研促编。刊物编辑应深入一线,推出“嵌入式服务”,如,开展论文写作讲座,参与研究生开题、答辩等工作,协助指导论文撰写,参与科研课题开题、结题活动,还应积极参加重要的学术会议和活动,跟踪科研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积极约稿,挖掘优质稿源。学术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编辑队伍建设又是期刊发展的重要环节。学者型编辑应提升创新性判断能力,具备信息意识、时效意识、读者意识、前瞻意识、责任意识、导向意识和编辑意识等等。

持续培养高素质作者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作者是期刊的衣食父母。只有继续加强作者队伍建设,不断稳固和扩大核心作者队伍,培育学术共同体,实现“一线教师与专家学者”、“老中青”、“国内外”等作者群的同步培养,善于发现学术界新秀,大力扶持、大胆刊用新的学术精英的作品,培育学术新人,活跃刊物风格,建立高素质的作者队伍,才能为刊物获得充足的高质量的稿源提供保证,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与作者群的互动中共同发展。

依托音乐学术期刊服务科研,需要在方法上实施稿源管理策略、“嵌入式服务”策略、科研成果传播策略、科研成果转化策略等,将服务科研关口“前移”,充分利用学术期刊的传播优势和专家优势,创新举措,打造多位一体的科研信息交流平台,实现音乐学术期刊与音乐科研的共同发展。

[1]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2016年第1至12期。

[2]赵均著《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3]韩顺友编《高校学报与学术期刊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责任编辑:韦 杰)

姜楠,硕士,沈阳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管理、音乐编辑。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学术期刊栏目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星海音乐学院第八届“音乐家·音乐季”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临轩听雨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