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17-02-12陈志钰
陈志钰
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陈志钰
阅读教学要以简洁、清晰、精炼、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没有深刻理解简约的内涵,致使简约变成了简单,出现了词语教学边缘化、诵读教学空泛化、文本理解肤浅化、综合性学习错位化等现象。
阅读教学 问题 对策
《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实践,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词语教学边缘化
词语是构筑语言大厦的基石,词汇的贫乏显然不可能使思维缜密、情感丰富、表达准确。遗憾的是,有的阅读教学没有引导学生按照《标准》所说“根据上下文推断词意”,也没有扣住那些精彩但容易被学生忽视的词语让学生“涵咏体味”,词语教学渐渐被掩盖在一拨又一拨的质疑讨论声中,词语教学被边缘化。如何加强词语教学呢?有位老师的经验值得学习,他在阅读教学中常常问学生:“你是怎样识记生字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识字潜能,丰富学生的识字方法;也常常问:“你能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这个问题就是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创造性训练。这样做,就能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重要词语的音、形、义,让学生在动态的语境中把握词语,通过一定量的词语积累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比如,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让学生不用“美丽”一词,把“美丽”用具体的精彩的词句描述,这就是创造性复述。让学生养成复述课文的良好习惯,读后自觉地回味一下,重现整合文本、品味细节,这是培养口头表达的好方法。
二.诵读教学空泛化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名言反映了古人对包括诵读在内的读的重视。
诵读本来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可当下的语文课堂,诵读有象征化、空泛化的倾向。尽管诵读的作用并没有被否认,但实际上有的教师几乎主动放弃了通过聚焦文字来诵读文本,特别是放弃了放胆诵读和反复诵读,生怕由于诵读耽误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时间。其实,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文本的诵读,特别是通过反复诵读来觉悟、顿悟,远比动辄对话、提问、讨论让学生更有收获。成功的诵读教学,不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比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的原因,就能把学生的思维、感情等引向深入。
三.文本理解肤浅化
尊重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独特体验,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独特体验必须以尊重学科的基本事实为基础,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能只是为了鼓励学生而一味地迁就他们作脱离事实的假设与判断或肤浅的理解。《丰碑》教学片段:
师: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我认为他不是一个称职的军需处长,因为他也是这个部队中的一员,解决了别人的棉装,却没有解决自己的棉装。
师:你是这样理解的,请坐。
生2:我也觉得他是一个不合格的军需处长,因为最重要的是生命,他连自己的生命都保护不好,怎么保护别人呢?
师:这是你的体验,有点道理。同学们对军需处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大家谈得很好。下面我们继续学习……
案例中,两个学生的陈述似乎有一定道理,但这种“道理”背后的实质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游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此时教师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学生,任其渐行渐远,而应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上来,联系上下文进行整体感悟,从而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军需处长灵魂的伟大。
四.综合性学习错位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有位老师教学这首诗时,让喜欢画画的同学画黄河,喜欢唱歌的同学唱黄河,喜欢跳舞的同学跳黄河内容的舞,喜欢讲故事的同学讲黄河。全部65个学生,只有6人背诵了这首诗。
我认为,这节课表面上生动而灵活,精彩又趣味,实际上背离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就是说,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的实质是“综合性”的学语文,“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借语文学其他学科(“综合”)。如果这位老师借助画画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境美,借助唱歌(最好以诗句为歌词)让学生感知课文的音韵美,借助舞蹈让学生感知课文的形象美,借助课外读背拓展语文积累,这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综合学习”,而这位老师之做却恰恰相反了。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翟家所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