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明威《美国太太的金丝雀》中的象征解读

2017-02-12石慧慧

文学教育 2017年26期
关键词:金丝雀冰山海明威

宋 艳 石慧慧

海明威《美国太太的金丝雀》中的象征解读

宋 艳 石慧慧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对当代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该原则中一个最常用的技巧就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在短篇小说《美国太太的金丝雀》中,海明威熟练运用了动物(金丝雀)和环境等意象,既反映了战后人们扭曲的婚恋观,又揭示了战争对自然和人类传统价值观的破坏。

“冰山”原则 象征 美国太太的金丝雀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1932年他在其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总结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和创作心得,形成了著名的“冰山”原则,即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1](34)。这一原则有四个基本的要素,即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2]。一部文学作品如果要用简洁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象征手法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海明威正是通过象征使具体的文本服务于抽象的情感,通过意象来诱发读者的经验和情感表现,把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相结合,给予读者开放式的想象空间,更好地理解和挖掘水面下八分之七内容的深层意蕴。

1927年前后,海明威创作和发表了一系列以感情破裂为题材的短篇小说,有《雨中猫》、《白象似的群山》以及《美国太太的金丝雀》等,深刻揭示了一战后的爱情和婚姻问题。其中《美国太太的金丝雀》经典地诠释了海明威是如何运用象征来具体实现其“冰山原则”的。小说以一位美国太太和一对美国夫妻在开往巴黎的火车上的旅行生活为叙述线索,讲述了一对夫妻和一对情人各自不幸的感情故事。整部小说语言文字简洁明了,故事情节简单易懂,却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本文将从“金丝雀”和环境背景的象征意义两方面进行解读,体会海明威“冰山”原则的艺术魅力。

一.“金丝雀”解读

笼中的“金丝雀”是小说中最突出的象征意象,这个意象的重复出现以及无处不在的象征加深了我们对小说主题的理解。由于坚信“外国人做不了美国姑娘的好丈夫”[3],美国太太强行拆散了她女儿和她的心上人——一位很好的瑞士小伙子,使其茶饭不思、精神恍惚,如同笼中的金丝雀,没有自由,无处可逃。

“从巴勒莫买来的金丝雀,笼子上盖着块布”表明美国太太关心这只鸟,如同她关心她的女儿;她保护她女儿免受任何伤害,甚至不给她自己选择的机会。美国太太“拿下鸟笼上的布,把笼子挂在阳光下”这一细节描写强调美国太太替金丝雀估量阳光和黑暗,就像她为她女儿权衡一切一样。“我把它带给我的小女儿”表明她把她女儿当做一个小女孩,阻止她的一切自由,她把女儿带回美国,就像把金丝雀关在笼子中带给女儿一样。值得注意的是,海明威用来指称这只“金丝雀”的代词不是通常指称动物的“it”,而是指称男性的人称代词“he”。将这样一只关在笼中的颇具象征意义的雄性金丝雀作为礼物,是对自以为是的美国太太的巨大讽刺。

当谈论她女儿的时候,美国太太确实忧心忡忡,饱受煎熬,因为她说话断断续续,并且都是短句子。但讽刺的是,她爱她的女儿,却使她的女儿心碎;她的爱是盲目的。她过度保护她女儿,就像把她女儿关在“笼子”里,不允许她选择自己的生活。一句简单却具有强烈情感的“他们疯狂地爱上了”,“经常一起散步走远路”,说明这是一场真正的纯洁的爱情。但是对美国太太来说却像一场需要摆脱的瘟疫,所以她要“带走”她女儿。“她根本不吃也不睡”强调了她女儿所受的煎熬。“我想尽办法,可是她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她对世事不闻不问”,原文中使用了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说明这个可怜的女孩仍然沉浸在悲伤中,而她的母亲帮不到她。“有个人,是个很好的朋友,有一回告诉我,‘外国人做不了美国姑娘的好丈夫’”是作者对美国太太的尖刻的讽刺,她相信“有个人”“有一回”告诉她的话,并因为这个愚蠢的偏见剥夺了她女儿的真爱,亲手葬送了女儿的幸福。美国太太的女儿和笼中的金丝雀具有相似的命运,都是美国太太的私有财产,都被美国太太据为己有、过度保护并饱受煎熬。

然而,美国太太本人也是一只笼中的金丝雀。小说第二段美国太太讲述了她是如何购得这只金丝雀的,卖鸟的人要数美元“the man wanted to be paid in dollars”,然而这位美国太太只给了他一点五美元“a dollar and a half”,讨价还价,注意价钱。火车在马赛站停靠二十五分钟,美国太太买了一份《每日邮报》和半瓶依云矿泉水。《每日邮报》是英国的保守类报纸,其创始人艾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思将其定位为“忙人的报纸,穷人的报纸”,“只卖半便士的便士报”,报纸在内容上大力迎合社会需求,报道社交新闻、妇女园地等内容。美国太太购买这样一份报纸,暴露了她的政治倾向、阶级地位和阅读品味。依云矿泉水,一种昂贵的法国矿泉水,能买得起依云矿泉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然而美国太太却只买了半瓶,似乎是破损或者有瑕疵的处理品,价格不会很高,由此可见美国太太即使买半瓶的残次品也要依云的虚荣。美国太太将自己困在新兴中产阶级的虚伪之中。

海明威通过一步步地描述事实来验证美国太太“耳朵有点背”。火车停靠戛纳站时美国太太“好容易才及时上了车”,在马赛站美国太太“生怕发出了开车信号自己听不见”,“紧挨着火车踏级那一面”,不敢离开太远。在小说的第十五段,叙述者“我”望着窗外说的话美国太太没有听见,“她耳朵真是背极了;她看人家嘴唇动来辨别说话的意义”。然而,美国太太耳朵背,却喜欢欣赏金丝雀的歌声,“瞧——它在唱了”显示她极力隐藏她耳背这一事实。海明威通过这一异常揭示了战后世界一切正常的秩序都被扭曲了,美国太太的耳背象征了她对一切的不可预知和无能为力,没有勇气承认耳背这一事实,拒绝承认现状、改变生活。

美国太太害怕快速火车。“夜里,美国太太躺着,睡不着觉,因为火车是快车,开得很快,她就怕夜里的车速快”,原文中海明威利用重复、并列和连词叠用等手段强调美国太太害怕快速火车,也害怕生活本身,因为她固守旧的习惯惧怕生活的任何改变。火车快到里昂站时经过三节出事的车皮,“车皮都四分五裂了,车顶也凹了进去”,美国太太说“我整夜就担心出这事”,“我往往有可怕的预感。我今后夜里绝不乘坐快车了。一定还有别班开得不这么快的舒服火车。”美国太太一直在等这场事故,她害怕事故,她害怕快车正如她害怕真实完整的人生,她就像金丝雀,把自己禁锢在笼子中。

小说中的美国夫妻整个旅程都没有交流,既不说话也不看对方一眼。美国太太和叙述者的妻子聊天,叙述者则望着窗外, 像他不在场一样。海明威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点之一就是他的作品不愿意一下子就让读者看懂,他认为,让读者感觉到的东西应该要比让读者理解的东西多一点[4],因此直到故事最后一句话才告诉读者事实真相:“我们回到巴黎去办理分居手续”。因此,当美国太太喋喋不休地强调“美国人做丈夫最好”、“美国男人是世界上唯一值得嫁的人”时,夫妻二人内心既尴尬又痛苦,在他们表面相安无事的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精神痛苦,他们的婚姻生活将要随着这次旅行的结束而结束。夫妻二人是困在婚姻牢笼中的“金丝雀”,挣扎徘徊在离婚的边缘。

1926年前后,正是海明威与他的第一任妻子哈德莉面临严重感情危机的时期。海明威和哈德莱的婚姻矛盾重重,一方面两人婚后生活拮据,终日为生计奔波,另一方面哈德莱年龄偏大,求子心切,而海明威因为事业未成,不想让孩子牵绊其自由,不愿意过多地承担家庭责任,再有海明威移情别恋于他未来的第二任妻子波琳。此时,他的心情矛盾到了极点:一方面他对背叛哈德莉的感情感到深深的自责,一方面又难以抗拒年轻貌美的波琳的诱惑[4]。《金丝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笼中的“金丝雀”既是被婚姻桎梏的爱情的象征,也是海明威自己进退两难、苦苦挣扎的自我写照。

小说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美国太太和美国夫妻的姓名,海明威一直称呼“美国太太”、“我”和“我妻子”。同时,小说的英文标题“a canary for one”中,不定冠词a和不定代词one具有各种不确定性,没有明显的指向性,“for one”可以是“for anyone”即给任何人,和我们不知道主人公的名字一样,他们都是一代人的标记,没有姓名的三个乘客同时又拥有了无数姓名的可能,他们是一战后一代人的标记,没有被指定的交谈也同时表达了更多的可能的心理经历。海明威运用动物作为象征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故事的主题,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人物的心理历程。缺少了这一手段,小说的多变性与深刻就不复存在,人物就显得呆板,刻画也就不复生动。

二.环境背景解读

有评论家认为海明威对火车旅行途中景象的细节描写过于繁琐凌乱,与小说主题联系过于隐晦,但笔者认为惜墨如金的海明威进行这些景物描写绝不是无意的,其目的在于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去挖掘其中的象征意义,是海明威“冰山”原则的典型表现。通过小说的场景设置和景观描写,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意象,海明威向我们展示了一战后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小说中虽然没有战争的硝烟,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是难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海明威所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经历和对生活的体验精准地传达给读者,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充实和想象作品的内容。

“行驶的火车”是故事的关键词,因为火车是人生的象征,转瞬即逝。“火车减低速度,沿着一条铁轨,穿越许多条其他铁轨”意味着每一秒钟我们大家都有一个选择,选择之后你就无法后退,因为过去的就过去了,无法改变。火车沿着这条路线前进,就像人们从众多道路中选择一条,并终其一生都沿着这条道路行进。一切都是有限的。“火车开过一条河,开过一片精心养护的森林。火车开过许多巴黎郊外的城镇”再次强调了时光流转,生命流逝。火车在前进,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人生的轨道。

小说刚开始出现的带花园的“红石头房子”是幸福家庭生活的象征。然而天快黑时“火车开过田野一所着火的农舍”象征了即将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悲剧,“许多人在观看火烧房子”,人们的袖手旁观表现了这个世界的冷漠,其中的一个小细节“农舍里搬出来的被褥衣物都摊在田野上”,大家都能看到房子被烧的一家人的私生活,就像接下来美国太太披露的她的生活真相一样。战后的人们显得那么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每个人都孤立无援,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

小说中“大海”是幸福快乐的象征,令人心旷神怡,抛却诸多烦恼。然而“美国太太把百叶窗拉下”,“就此再也看不见大海了,连偶尔也看不见了”,这意味着最后的快乐也被拦在了百叶窗之外。车厢变得像一个笼子,困住了美国太太,困住了这对夫妻。作为一种逃离的手段,叙述者转向了“一扇开着的窗”的对面,然而对面窗外叙述者却看到了令人不快的,甚至令人厌恶的景象,满是尘土的树木、晒化的柏油路、萧条的葡萄园、灰暗的丘陵,阿维尼翁站台上的士兵,进入巴黎后被夷为平地的防御工事,光秃秃“野草还没长出来”,出事的车皮,这些都是一战后饱受战争创伤的景象。主人公的终点站是巴黎,这个曾经充满了爱情与甜蜜的“浪漫之都”,现在却是“办理分居手续”的地方,成了伤心之地。战争已经结束数年,但战争暴力对自然家园和人的传统价值观造成的致命打击却远未消除,世界仍是一片混乱与扭曲。

海明威“用一种纯客观的近乎照相式的手法进行写作”[5],文中的景观描写就像摄像机的镜头,很直观地表现出整个故事发展的场景,就像普通的火车旅行一样平淡自然,十分真实。作者没有加以任何的评论,也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这些看似随意的文字却暗示着小说中三位乘客的情绪和命运,勾勒出战后欧洲的破败与扭曲,这都契合了海明威所推崇的“冰山”原则,让读者自己在简洁的文字中挖掘出水下的八分之七的内涵。

三.结语

正如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所认为的那样,人们所能看到的和所能计算的体积,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隐藏在海水深处的才真正是冰山的全部,而这部分只能通过感受、猜测和想象才得以看到。《美国太太的金丝雀》中,海明威对象征手法的熟练运用,一方面反映了战后人们的婚恋观,另一方面揭示了战争对人们产生的深远影响,充分体现了“冰山”原则的魅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经验与文本产生互动,激发联想与情感,回味无穷。

[1]Plimpton, George.“An Interview with Ernest Hemingway.”[A] Hemingway and His Critics[M]. Ed. Carols Baker. New York: Hill and Wang,1961.

[2]张晓花.海明威“冰山原则”下的小说创作风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3]本文所采用的《美国太太的金丝雀》的引文均引自海明威.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M].陈良廷,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4]董衡巽. 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5]吴然.海明威评传[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介绍:宋艳,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石慧慧,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金丝雀冰山海明威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奇!科学家发现罕见冰山
五号山谷
金丝雀的歌
柳林汊
崩塌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