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

2017-02-10郭咏刚

财会学习 2017年2期
关键词: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成本管理

郭咏刚

摘要:作业成本法被誉为成本会计的第三次革命,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和成本方法,在工业企业中具有十分广泛的运用价值,可以帮助工业企业减小成本和提高经营绩效,是实现工业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键。在目前经济背景下,我国工业企业要全面实现作业成本法还有很多困难,本文在分析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及其步骤的基础上,了解它目前运用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工业企业

成本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效控制成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通过作业链分析,寻找出作业与资源以及产品与作业的关系,从而进行成本费用的有效分配,并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我国很多企业认识到了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来提高竞争实力,取得了显著性成果。但是对工业企业来说,作业成本法在实践中还处于探索阶段。应用在工业企业中可以准确地将工业企业中的资源成本分配到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服务中,帮助工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进行重新设计,提高工业企业中增值作业的工作效率。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受到很大冲击, 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取代了绝大部分体力劳动,这在提高生产力、拓宽利润空间的同时,间接的费用成本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总成本中占有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因此在当前以买方市场为主要主导的经济背景下,作业成本法就具有更高的推广应用价值。相较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具有更为准确、详尽的特点,它能够实现间接资源和直接资源准确配置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有着充分的导向作用,可以帮助工业企业管理人员重新界定价值链上各工序的作业活动,促进资源的节约。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总结为12字:即“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是:以“作业”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以产品本身的成本为研究对象,但是作业成本法却有着更为独特的核算体系,即以“作业”为核心。这种方法具体是根据作业对于资源的不同消耗情况以及作业来计算资源的成本分配,然后再以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累计到一起,再将作业成本按照作业种类向产品分配,最终得出产品成本,形成产品成本。归纳来说, 根据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运用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确认作业,将作业进行合理分类,将同质作业分配到相应作业成本库,接着将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作业常常引发资源的损耗,资源的动因是作业生产消耗资源的原因,因而间接资源也是根据作业动因的不同直接的划分到各个不同的作业成本库中。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不仅能确保作业成本计算的科学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在信息计算的损耗量方面也减少了,信息成本也相应的降低了。

第二,依据成本动因跟踪到产品成本,即资源—作业—产品。 了解了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就可以将已经归结到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接费用按照各个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产品各项作业成本之后进行总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深,工业企业管理的重心也发生阶段性的转变,在过去只停留在这些传统制造过程到如今要求不断推陈出新和注重产品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存货的内部控制监控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等总体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在产品决策、优化作业链、存货管理、质量管理监督、生产能力利用管理五个方面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一)产品决策

作业成本法能够为工业企业产品生产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在当前,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较多,但是为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在有限的生产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只能投入生产效益最大的产品, 如何从多件产品中找到成本相对最小,利润相对较高的产品呢?这就要求作业成本法能够根据作业成本制定出明确详细的成本资料,并且在此基础上累计相应成本,将成本控制范围扩大到整个工业企业,为产品决策提供正确性的保障。

(二)优化作业链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良好的管理手段,为工业企业进行科学的核算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优化完善提供了强劲的支持。深入到作业管理内部,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发现工业企业每个作业环节的价值增值情况,并寻找方法尽可能减少各项作业所消耗的资源,结合本工业企业现状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或精简非增值作业,进一步达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

(三)存货管理

在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种类多样化。第一,如果采购部门为了得到更低的采购价格,在进行原材料采购时会一次性采购以求获得最大批量的折扣和相应优惠,采购批量过大必定会产生存货。第二,工业企业着力获得较多的生产产量,必定会给生产部门施加压力,生产部门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产量,无论是产品被输送到下个环节还是积压在工业企业的仓库,都会出现存货。作业成本法能够对库存和采购进行有效均衡,以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成本控制,在符合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库存和总体成本,实现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质量管理监督

当前,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已经成为工业企业的一个重要趋势。然而,在实际成本中,由于企业的资源以及质量监督范围有限,所以投资项目的时候要具有选择性。作业成本法在这方面有着积极地作用,它能够通过基础作业分析出一些非增值性的作业成本的信息,将这些作业进行汇总就可以计算出该项目对于工业企业的影响值,从而选择出对工业企业最有益的项目。同时,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在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中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进而帮助工业企业完成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增值分析和非增值分析,减少企业生产中的缺陷成本,在保证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总质量成本,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工业企业的质量成本。

(五)生产能力利用管理

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只包括和生产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也包括企业的闲置产生能力和非生产能力的管理,企业的闲置生产能力和非生产能力带来的相关成本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工业企业经营中存在大量隐性成本,却往往被管理者忽略掉了,因此工业企业在控制和减少成本没有涉及这些隐藏成本,不利于进行成本的总体管理。根据历年的财务报表我们知道,这部分成本在总成本中往往占有相当的份额,提高这部分成本的利用效率使工业企业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作业成本法最终达到提高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增加工业企业价值和调控股东投入资本和减少未利用的剩余生产能力的关系。在这些管理方法下,与生产能力利用相关的成本包括:闲置成本、非生产成本、生产成本。通过作业成本信息的提供将成本进行合理分类,最后根据这些成本的性质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于非生产成本可以建立相关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和减少非生产性的产品成本进行集中规划和管理,对于闲置成本工业企业可以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加大顾客订单数量或者将其直接处理掉闲置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三、结语

作业成本法对于工业企业的适用性相关分析和检测是一个长期循环往复的过程,短期内的并不能立刻实施成功,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将其与工业企业的状况相适应,不能直接将方法进行照搬,应该结合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同时在已有的应用实例下,应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作业成本法在不同企业的应用下差别较大,应该进行各种经验的交流方式,对成功的案例以及失败的案例都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推广作业成本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金阳.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J].经营与管理,2014,01:64-65.

[2]夏赛莲,赵齐美.论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12:67-68.

[3]李静.浅析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9,24:171-172.

(作者单位: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成本管理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潜存问题及解决策略
新经济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探索与启示
作业成本法在酒店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动因分析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构建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的路径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