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模式下《VB程序设计》的大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2017-02-10卢春红王杰华
卢春红+王杰华
摘要:本文针对《VB程序设计》在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对分课堂”模式,结合大课堂教学特点来阐述,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大课堂教学的质量为目的。
关键词:对分模式;VB程序设计;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92-02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大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利用“对分课堂”模式,解决大课堂背景下《VB程序设计》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与讨论,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传统的《VB程序设计》大课堂教学及其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规划提出: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国内外教师和学者一直在探索和挖掘提升教学质量的各种手段和方法,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之路,努力培养多层次复合型高级人才[1,2]。然而,诸多因素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无法提升,特别是大课堂教学。本文主要从大课堂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来阐述传统VB大课堂教学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师生比例失衡是高校采用大课堂教学的原因之一。VB是理工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课程的学习,理工科的学生应在理解程序抽象与模块化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求解本专业的实际问题。然而,学校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资源有限,而学生人数却经常增加。因此,为了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学校教务人员通常会把4个自然班合在一起,形成百人以上规模的大课堂。教师通常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进行大课堂教学,所教内容仅能满足一般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影响到所有学生,大课堂教学限制了教师能力的发挥。此外,因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例如:知识存储、学习能力、课程认知等),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要求不同,而大课堂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班级人数众多,教师通常以讲授为主,给学生“填鸭式”地灌输课程知识。大课堂的教学,通常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而下面的学生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等。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学生在大课堂上精力无法集中,教师偶尔的提问也会使学生很茫然,不知所措。满堂灌输使学生无法发挥学习的主动能动性,学生真正融入课堂的时间很有限。而教师大课堂讲授知识也非常辛苦,他们一方面需要积极地传授知识,尽可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需要关注百人以上的课堂,难以因材施教。但是,《VB程序设计》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传统的课堂模式,师生间缺乏互动,学生难以成为课堂的主角。如果师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互动,强化学生参与度,积极交流探讨课程内容,那么大课堂的教学效果才有可能得到提升。
二、对分模式在《VB程序设计》大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1.课堂教学组织。在《VB程序设计》大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模式[3],将课堂教学按时间轴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阶段。VB课程每周5学时,其中3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实践教学。全班107人,按照3—5人分组,共计24个学习小组。分组时考虑到不同学习能力、自然班级、男女生搭配等元素,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的学习氛围和谐,每组选出一名Leader负责。教师建立课程学习QQ群,同时每个Leader建立QQ讨论组,把小组讨论观点、思想和程序疑惑在群里分享,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方案,便于学生更好地归纳总结,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第1周理论课讲明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内容的组织框架、课程的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任务,并完成第一章节的教学任务。同时第1周实践教学中,第一节课前10分钟讨论、回顾理论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知识,解决学生课程学习中遇到的主要疑难问题,最后教师做归纳小结,突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亮点知识。随后,将理论学习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其中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程序设计应用中的问题,教师随旁指导,最后结束前教师布置学生任务,从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方面写出学习笔记,并列出课程学习中掌握的重点知识、遇到的难点及挑战别人的问题。第2周理论教学第1节课,各个小组讨论上周理论学习及实践课上的内容,抽查小组讨论情况,并且以“亮考帮”的形式,解决课程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分享学习中的亮点、难点,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开拓学习思路,提升自我。在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聚焦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内容,及时调整课堂讨论知识的延展度,把握整个班级的讨论主题,使大课堂的讨论不偏离课程内容。第2节课开始20分钟,师生展开互动,教师总结学生讨论内容,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点评小组讨论的观点、见解,并挖掘小组讨论中有特色的内容。随后20分钟及第3节课,教师讲授第2章节的课程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听讲,掌控好、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使学生没有空余时间溜神,抬头的频率得以提高,以更好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第2周实践课按照第1周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后面各周都按照此教学模式进行,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特别是如果遇到不配合的学生,师生之间需要及时沟通。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对分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并积极主动学习。学生可以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知识的精度和密集度得到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了教师教学的灵感,使教师可以进行有效地课堂设计,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人的成长,达到教师教学的期望,促进教师在讨论学习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总之,师生之间的密切合作,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促进了大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2.课程考核。VB课程从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方面进行考核,分别占比40%、60%。VB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大学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它以考察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主,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尤其是学生程序设计理念和思维的创新。因此,平时成绩从学习笔记、课堂讨论参与度、作业提交、程序设计等方面综合考评。
三、对分模式的大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氛围从沉闷的教师一言堂到学生踊跃发言、小组探讨的积极课堂,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教师也从一讲到底中解放出来。它改变了以往大课堂枯燥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出现的打瞌睡、发呆、玩手机等课堂现状,整个课堂紧张讨论、忙碌有序。从学生角度看,从被动的接受到积极主动地参与融入课堂,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小组间相互讨论、辩驳、交流,且所探讨的问题包含众多的知识点。学生思维发散,有时讨论的问题关联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恰好延续课程知识点,大大提升了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而且,小组讨论降低了个别学生学习和实践操作的难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从教师角度看,教师从学生百花齐放的观点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汲取灵感,融合课堂教学知识,促进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改善,提升教学的质量。对分模式在大课堂教学的背景下,真正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改革新思路,促进了大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总结
对分模式下的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探索与提升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对分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更好地发挥对分课堂的意义。而且,对分课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提升自我,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转换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及时对学生加以引导,以促进大课堂教学的改革与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史凤波,江波.小组汇报教学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5,(27):240-242.
[2]李艳花,姚宏.“对分课堂”在《旅游市场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32-233.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Exploring the Big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on "Visual Basic Program Design" Using Presentation Assimilation Discussion Method
LU Chun-hong,WANG Jie-hua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Jiangsu 226019,China)
Abstract:For the issue of big classroom teaching on "Visual Basic(VB) Program Design",the Presentation Assimilation Discussion (PAD) method is utilized in this paper,which is integrated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big classroom teaching. It aims at exerting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strengthen the capability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g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Presentation Assimilation Discussion method;"Visual Basic Program Design";big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