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复习课堂模式浅谈

2017-02-10朱华

新课程·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复习高效模式

朱华

摘 要:复习是结合学生的遗忘规律和认知特点而产生的一种巩固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它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把数学教学中相对比较零散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也是学生在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扩大数学知识的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的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复习课与练习课混淆,使得复习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鉴于传统复习课的种种弊端,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初步总结出初中数学高效复习课堂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复习;模式

高效复习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复习目标。评价一堂复习课是否高效,不仅要看复习内容是否全面,复习难易程度是否得当,还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提升,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分析复习课的现状和弊端

一个教学阶段的前、中、后或各种考试之前常需要进行复习,比如:课前、课中的随机性复习,章、节的终结性复习,期中、期末的考前复习,中考总复习等。针对不同的学生复习的重点也要各有侧重,重在出新,否则的话,程度好的学生会觉得是在一遍遍“热剩饭”;中等程度的学生只学到一些表层的东西,进步不大;程度差的学生依然是听不懂,该不会的还是不会。但以往的复习课中,教师很容易把每个知识点都汇集在一起,然后采用一例一练的方法,将复习课与练习课混淆,这样的授课体系存在种种弊端:

1.教学目标不清

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价值和根本目的。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教学结束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知识,复习课是一个“炒冷饭”的过程,只需要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所以只是单纯地依据以前对复习课的认识进行授课,既没有对该课型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更没有明确、合理、具体、可操作的设计,所以存在一定的应付性和盲从性。

2.教学模式单一

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激发兴趣,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当学生对一个事物充满兴趣时,他的感觉会变得敏锐,想象会变得自由,思维会变得活跃,构成了自由创新的心境,学习就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创造力。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彻底摒弃旧的数学思想,也没能打破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模式,而是一味单纯地将“一例一练,讲练结合”的复习模式套用在所有的复习课堂中,使学生感受不到新奇的氛围和多样化的体验,更不能促使学生从新的角度对原有知识进行积极的探讨和总结。这样的复习课只能“温故”而不能“知新”,没有做到对症下药。

3.侧重对象偏移

大多数老师在进行复习前做了大量准备,尤其对教材的钻研和挖掘很深,这是值得学习和称赞的。但欠缺的是没有在学生身上下足功夫,缺少对学生学习水平和习惯的了解。如果老师不能准确把握大部分学生处在什么程度,好学生处在什么程度,学困生真正在什么地方“困”,那么讲起来就没有针对性,就不能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

4.不能深入浅出

复习时多以本章基础知识概况为主,虽然看似注重基础知识的回顾与总结,并且通过例题对原有知识进行了归纳和应用,但是很少有能够深入探究的典型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不到提高,更使他们在整堂课的学习中不能获得自我探究的体验和能力的提升。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收获

万事开头难,起初的实践和探索都是艰难的。从几何课到代数课,从初一年级到初三年级,从毕业年级的专题复习到非毕业年级的章节复习,从粗犷开放的汇报式复习到细致全面的引导式复习,从整堂课学生独自讲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互助讲……其中所经历的各种想法、尝试、质疑、否定、思考、交流、改变、实践、小结,最后得出了更为高效的复习课堂模式。

1.明确复习目标,制定复习计划

新授课与复习课进行比较,前者重点是理解这一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这一知识,而后者则是梳理这一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即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复习课目标的制定上,教师需要有十分清晰的教学目标指向。至于具体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何帮助他们构建认知的网络,这也需要根据复习的阶段与复习的内容来确定。但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哪种复习课型,教师都要对前期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深刻的回顾与反思,只有先找准学生在本章中已经遗忘、容易出错、思考不全、混淆不清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才能设计出难易程度、思维强度、思维容量适中的高质量问题,才能科学合理地制定准确、具体、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有了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更为顺畅地指导带领学生进行复习。

2.完善知识系统,细化知识结构

在基础知识的回顾方面,教师可以引导或帮助学生通过表格、树状图、结构框图等形式对章节要点进行梳理,但切忌对概念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堆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规律、方法或角度对所学的零散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整合,更要注意加强知识之间的横纵向联系,促进知识条理化。同时,每一节复习课也是对学生归纳能力的一种培养和训练。

3.注重解题策略,学会反思总结。

复习过程中最好将题目与知识结构联系,引导学生从转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寻找解题思路,帮助学生选取解题策略。单一的概念回顾并不能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配以精选的例题才能完整地展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更高效地进行复习,选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课本中的例题掌握较好,但只要形式上稍加变化,即使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他们也束手无策,所以教师在选题时应注意寻找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例如: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使之触类旁通,这样不仅能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会。老师在讲题时,对解题方法的点评是精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4.选题灵活多变,关注所有学生

新课程下,教师应把学生看成发展的、独特的、完整的个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有时教师为了追求复习时的全面性和概括性,往往会忽略了复习时的针对性和拓展性,这样在降低课堂深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而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思考需要时间,带有思考性的问题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再进行师生、生生交流才能有效培养各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也再次说明了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对习题进行精选,更要注意题型的广度和深度,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调动课堂气氛。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5.调动学生参与,搞活课堂氛围

复习课也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和表达。从知识框架的构建到经典例题的讲解,都可以由个人或小组汇报展示完成。学生讲解是参与课堂教学的集中体现,学生讲解所用语言符合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学生会倍感亲切,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而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必然尽其所能,尽自己最大努力讲好,这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创造意识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随着学生发言的结束,对于章节的复习和总结也已完成,学生大脑中关于本章节的基本知识框架和典型例题的归纳已基本构建完成。

6.总结方法类型,拓展思维发展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数学复习课除了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知识的拓展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这才是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教学的根本目标。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的过程,复习的目的不仅是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对解题的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或提炼,使方法系统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复习的内容也不应局限于本章节知识点的互相联系,还应关注章节之间的拓展,代数与几何的关联,学科之间的互通,数学与生活的交融。也只有在每节课中都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数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拓宽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努力培养学生合理的数学思维方式,最终使学生掌握那些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不变的因素,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真正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出现的困惑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无定法,再多的探索都会遇到新的问题和阻碍。在不断尝试和总结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首先,若要真正地对原有复习型课堂进行突破,时间就是最大的问题。对于章节的复习,一课时是远远不能达到我们所设想的种种美好要求的;其次,若要分成两到三个课时来完成,那么每一个课时又该如何安排呢?第三,复习时对知识的拓展过程中,广度该如何把握?第四,虽然要求课堂要有一定难度的经典习题供学生交流和探讨,但选题时的深度应挖掘到哪儿更合适?虽然我们知道“数学是枯燥的,但也是鲜活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听数学、看数学、练数学,而是更多地做数学、玩数学”,但这样的要求我们怎样做才能达到呢?

最后的最后,只能长叹一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陆卫民.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三大维度规划与策略原则[J].吉林教育,2011(5).

[2]付虎,吕瑞鸿.初中数学复习法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

[3]洪明水.初中数学总复习课教学浅探[J].新课程(教师版),2005(12).

[4]刘开良.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认识[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5).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复习高效模式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