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2017-02-10王海智

文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记教与学原则

内容摘要:《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它系统地论述了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师教学等内容,突出论述教学课程的安排和教学原则与方法,其中精华是关于教学原则的理论,在当今教育教学中,仍然有许多值得继承、借鉴之处。

《学记》是解释古代教育的一篇教育论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先进启蒙者的思想,这是一篇具有教育价值和世界意义的专著。《学记》和《大学》是教育的姊妹篇都是论及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但《大学》主要论述政治和道德教育,而《学记》是突出论述教学课程的安排和教学原则与方法。全文1370余字,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前面的总结和概括。

一.论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学记》把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两句简明扼要的话说明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同时说明治国平天下教育的必要性。另外有论述了教育对人的作用:必要与可能。“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肯定了教育对人格修养的作用,也肯定了人必须受教育和受教育的可能性。

《学记》论述教育的任务,说得简单清楚:“凡学,官先事,士先志。”这概括了成人教育的目的也总结了普通教育的目的。对已有爵位的学生是先教他如何当官,即“先事”,这正符合《论语》中所述的“仕而优则学。”对“末仕”的学生则先立下治国平天下的志,所教育要“先志”,最终还是“学而优则仕。”

二.论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学记》总结了诸子百家长期的教育教学的经验,概括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这是学记中之精华,是值得我们借鉴。

1.教学相长

《学记》把教学活动看做是教师的教与学两个方面,这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文章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些话揭示了教与学的辨证关系,从教与学两方面论述了“学学半”,说明了学问是在不断探讨之中得到丰富和完善。

2.豫、时、孙、摩的原则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这是教学成功的规律,把“豫”、“时”、“孙”、“摩”作为教学的原则。

“豫”就是预防,禁于未发,在不良行为和习惯发生、形成之前,在学生发生错误前便加以制止。要求教师要有预见,做到防患于未然。否则,“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扞格是抵制,抗拒。已经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要纠正就难了

“时”,就是当学生可以接受教育的时候及时按时教育,教学要抓住时机,及时进行。这“时”可从生理上、心理上、环境时间上去理解而及时进行教育,错过良机正如农过务时,那是再学则勤苦而难成,只能事倍功半亡羊补牢了。

“孙”,就是顺序,教学要循序渐进,不超过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度而施教。教学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能“陵节”、“躥等”欲速不达都是个道理。违反知识的顺序性而是跳跃,颠倒即所谓“杂施”,则“坏乱而不修”即知识不易得到完善。

“摩”,就是相互观摩,切磋琢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这可理解为同学间、师生之间,亲朋好友间的相互启发,补偏救蔽,扬长避短,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的教学原则。相反“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作者认为符合这些规律,掌握这些原则,教学就兴旺,取得好的效果,相反,教学就要失败。

3.启发诱导

启发诱导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教学经验。《学记》予以总结归纳:“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此处的“喻”就是打比方,说明,告知。教学的教就是要善于“喻”,这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这艺术在于引导而不强制,不包办(弗牵);鼓励他,监督他(强)而不是抑制、挫伤;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开导(开)而不是把答案交给他(达)。能做到这样师生之间就能和睦亲近,学生学习就能积极思维,学习就会感到容易。

“安”,安心、安然自得。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引导学生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坦然面对。帮助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能安心做事主要是安心学习。学习当“入乎耳,著乎心,散乎四肢,行乎动静。”不为外物所影响。心安则神定,神静则心专,心专则事无不成者。

“和”,《学记》上讲:导而弗牵则和。即引导学生受教育但不能牵着他们走。我认为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和学生平等对话,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易”,强而弗抑则易。我们既要让学生感到希望,又不能让他们感到无所谓。既要给学生自信也要让他们体验挫折。正所谓由深入浅,由易而难,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就不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人无论做什么,只要肯干,那么难的也会变得很容易。

“思”,开而弗达则思,即给学生一定的启发,而不是全部答案,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留有余地。荀子说“不问不告,问一而不能告二”就是此理。为此我们提的问题就要给学生发挥思维。

在启发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问,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善待问题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这个原则从教与学两方面说明,教师在于启发诱导,学生在于积极思考。

4.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学记》概括了学习者有四种心理状况即:“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这“多”、“寡”、“易”、“止”是学习中常见的缺点,即有的失于贪多,有的失于太少,有的失于轻率,有的失于浅尝辄止。但在每个人身上表现是不同的,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师不仅要知道“四失”,还要知道产生“四失”的原因是“心之莫同”即心理原因。这就告诉我们,了解学情,不仅是现象,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在想什么,因为“知其心,能救其失”。因为多、寡、易、止亦有其两面,正如王夫之所说:“多,寡,易,之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

三.论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对教师的作用、地位和当教师的条件都有全面的论述。《学记》主张“尊师重道”,要“师严道尊”从这一思想出发,把教师看作“建国君民”的重要工具,因此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要受严格的训练,因为教师责任重大,所以要受到尊重,既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又对社会提出了尊师的要求。《学记》讲述教师的地位与天、与君并列:“大学之礼,虽昭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可见老师的地位与受尊重的程度。

《学记》肯定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后,继而对教师提出要求与人们要慎选师,首先指出教师要掌握教学的规律,正确运用教学原则。即:“君子即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说明知识分子掌握了教学规律原则才能当老师。再就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掌握教材的难易,能分辨道德的美恶,在教学中能做到旁证博引,才能当老师,即“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说明教师要掌握知识,掌握人的心理状态,才能当人的老师,才有资格当长官、才有可能当君主,所以告诫人们要慎选师。知识分子没有广博的知识,只是靠死记硬背一点知识是不能当教师的,即“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篇珍贵的教育文献,是中国及世界上自成体系的一部最早、最完备的教育专著。

《学记》也是古代教育学的雏形,如以上分析的教育学理论外,对教学的方法,过程,作业也都有一定的论述。其中所提出的教育管理思想,为后世的教育管理者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也为现代教育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焦瑶光.《教育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2]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4

[3]张树国点注.《礼记》[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1

[4]陈志杰.关于《学记》教育思想的解读(一)[L].http://www.9zhong.net/sudj/sho

w.phpitemid-102.html

[5]陈志杰.关于《学记》教育思想的解读(二)[L].http://www.9zhong.net/sudj/sho

w.phpitemid-103.html

(作者介绍:王海智,中科院心理所在职研究生,中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现为甘肃省康县第二中学校长)

猜你喜欢

学记教与学原则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论语》与《学记》教育思想之比较
《学记》中教育法则对语文优质课堂的指导意义
浅议《学记》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读懂《学记》,读通自己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