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的青少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知信行关系研究*
2017-02-10高梦婷彭民金许亚运李十月
高梦婷,彭民金,许亚运,李十月,燕 虹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汉 430071)
基于聚类分析的青少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知信行关系研究*
高梦婷,彭民金,许亚运,李十月,燕 虹△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汉 430071)
目的 了解青少年男男性行为者(YMSM)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与危险性行为的关系,为该人群艾滋病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3年4至12月,在武汉市同志公益组织的支持下招募志愿者并开展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调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YMSM 342人近6个月有口交性行为,其中坚持使用安全套者112人(32.7%)。近6个月有肛交性行为360人,其中坚持使用安全套者146人(40.3%)。相比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态度正确率高的YMSM,知晓率低、态度正确率低的YMSM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较早、首次同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口交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低、肛交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MSM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较普遍,这与知识和态度有关。
HIV感染;避孕套;性行为;青少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
近年来,青少年男男性行为者(YMSM)成为HIV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1]。既往研究认为,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与该人群HI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2-3]。有学者认为男男性行为者(MSM)中存在“知行分离”现象,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很高,但安全套坚持使用的比例却比较低,从而认为健康教育在艾滋病干预过程中具有局限性[4-5]。这些研究多是按照《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和评估框架》标准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评价,所调查题目以艾滋病传播和预防基本知识为主[6-7],基本未涉及针对YMSM危险性行为艾滋病预防措施之类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造成YMSM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虚高”的假象。为深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与危险性行为的关系,本研究将艾滋病相关知识分为艾滋病预防知识、口交性行为预防知识、肛交性行为预防知识,同时纳入了艾滋病相关态度,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知识、态度对危险性行为的影响,为该人群艾滋病干预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男性;(2)年龄为15~24岁;(3)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口交或肛交性行为;(4)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问卷调查。青少年的年龄范围根据联合国对青少年年龄的定义[8]。由于MSM属于隐匿人群,难以确定其总体规模和分布情况,因此与武汉市同志志愿者组织合作,通过网络宣传、同伴推动等多种途径招募志愿者。本研究共招募YMSM 422人,19人因不符合纳入标准剔除。调查的403人中,回收有效问卷37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6%。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调查地点设置一个在交通较为便利的志愿者组织办公场所。在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下,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辅助调查,采用面对面询问和自填问卷的形式进行匿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YMSM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表参照郑建东等[9]在北京的调查自行设计,并经过相关领域专家讨论而确定。艾滋病相关知识包括安全套使用知识、口交性行为艾滋病预防知识、肛交性行为艾滋病预防知识3个方面。每个方面包括两道题目,两道题目均回答正确视为知晓。
1.3 统计学处理 调查表经统一审核、编码后,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核对并修正调查表不一致的选项及逻辑错误后,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受访者报告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受访者分为2类,比较这2个类别受访者的知识和态度情况,最终判定为Ⅰ类(认知较好),Ⅱ类(认知较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人口社会学特征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2.10±2.22)岁,>18~22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为48.0%,其次为>22~25岁(46.6%),16~18岁最少(5.4%)。户籍为武汉市(42.6%)和湖北省其他地区(38.4%)者较多,其他省份(19.0%)较少。48.3%YMSM职业为学生。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状况
2.2.1 艾滋病预防知识 YMSM安全套使用知识知晓状况较好,知晓率为67.7%;在“安全套使用不当会造成破裂或脱落,失去保护作用”上知晓率最高,为85.8%。在具体预防措施上,YMSM知晓率普遍较低,肛交性行为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为38.2%,口交性行为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为21.2%。45.3%YMSM知道“性交前后用消毒液清洗生殖器和肛门可防止HIV病毒感染”,在“口交前后半小时不刷牙可降低HIV病毒感染风险”上仅有35.4%YMSM知晓。YMSM艾滋病相关知识具体回答状况见表1。
2.2.2 艾滋病相关态度 在安全套使用态度上,71.1%YMSM赞成坚持使用,19.0%YMSM表示无所谓,9.9%YMSM反感使用安全套。66.2%YMSM对艾滋病持理性看法,认为艾滋病尽管没有治愈方法,但通过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艾滋病疫情;22.3%YMSM则对艾滋病持非理性看法,具体表现为对艾滋病病情的高估或低估;11.5%YMSM表示未考虑过相关问题。绝大多数YMSM认为自身感染HIV病毒的可能性小(42.6%)或有一定可能(42.4%),仅有5.4%的YMSM表示自身感染HIV病毒的可能性大,其余9.6%YMSM尚未考虑过相关问题。
2.2.3 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聚类分析 根据受访者报告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将受访者分为Ⅰ类、Ⅱ类两个群体。Ⅰ类群体安全套使用知识知晓率72.6%,口交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23.2%,肛交艾滋病预防知识41.9%,均高于Ⅱ类群体20%以上;Ⅰ类群体艾滋病相关态度正确率接近或超过50.0%,远高于Ⅱ类群体。根据上述分布情况,将Ⅰ类群体又定义为认知较好,将Ⅱ类群体定义为认知较差。两个群体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见表2。
表1 YMSM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
表2 YMSM艾滋病知识、态度聚类分析结果
2.3 知识、态度对YMSM危险性行为的影响
2.3.1 YMSM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状况 365人YMSM报告了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首次性行为年龄为18~20岁的比例最高,占57.8%;其次为20岁以上,占21.5%。YMSM首次同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188人,首次同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50.7%。被调查的YMSM 373人中,近6个月有口交性行为342人,口交性行为发病率为91.7%,口交性行为中坚持使用安全套者112人,占32.7%。近6个月有肛交性行为360人,肛交性行为发生率为96.5%,肛交性行为中坚持使用安全套者146人,占40.3%。
2.3.2 知识、态度对YMSM危险性行为的影响 比较不同认知状况群体危险性行为的差异,结果显示:认知较差的群体发生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较早(χ2=12.198,P=0.002),首次同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χ2=15.487,P<0.01),口交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比例低(χ2=7.450,P=0.006)、肛交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比例低(χ2=17.427,P<0.01),见表3。
表3 YMSM不同认知群体之间危险性行为比较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MSM中青少年的比例逐年增高,但针对这一群体的研究较少。国外相关研究认为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是导致YMSM HIV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降低危险性行为是控制艾滋病疫情的关键[10-12]。本研究立足于武汉市YMSM,发现该人群危险性行为发生率较高。96.5%YMSM在最近6个月有肛交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40.3%,与常进锋等[13]对贵阳大学生MSM人群的调查结果相近(肛交发生率90.8%,安全套坚持使用率34.6%)[9]。91.7%YMSM近6个月有口交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32.7%,安全套坚持使用率高于北京(1.4%)、上海(14.3%)等市的调查结果[8-9]。研究YMSM危险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干预,对该人群危险性行为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知信行理论是个体危险性行为干预最常用的健康教育理论之一,认为个体获取知识之后,可随之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近年来,国内一些针对MSM人群的干预结果发现,健康教育提高了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但对近6个月无保护肛交性行为无明显作用,认为存在知行分离现象[4-5]。研究主要是应用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的问卷,问卷包括8个条目,回答正确6条及以上即视为知晓。研究中设置的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题目较为简单,且多以艾滋病基本知识为主,基本未涉及针对YMSM危险性行为艾滋病预防措施之类的内容。因此,应用该调查表进行评估可能无法全面反映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情况,同时掩盖了知识、态度与危险性行为之间的关系[14]。本文将艾滋病相关知识分为安全套使用知识、口交性行为艾滋病预防知识和肛交性行为艾滋病预防知识,将艾滋病相关态度分为安全套使用态度、对艾滋病态度和认为自身感染的可能性。结果显示武汉市YMSM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于既往研究结果的同时,态度正确率也低于黄才苡等[15]对长沙市大学生MSM的调查结果。
本研究还发现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与危险性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表现为知识知晓率低、态度正确率低的YMSM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更早,首次同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的比例低,口交、肛交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低。与程伟彬对MSM人群的调查结果一致[16]。提示对YMSM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积极的态度,仍然有助于避免危险性行为的发生。同时YMSM人群的健康教育不能延续既往的方式,应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1]Newcomb ME,Clerkin EM,Mustanski B.Sensation seeking moderates the effects of alcohol and drug use prior to sex on sexual risk in 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J].AIDS Behav,2011,15(3):565-575.
[2]石健,袁曼虹,陈世海,等.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广西预防医学,2005,11(2):77-81.
[3]Angadi MM,Sorganvi VS,Algur VS.Impa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knowledge regardin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J].J Indian Med Assoc,2013,111(1):28,30-31.
[4]Operario D,Kuo C,Sosa-Rubí SG,et al.Conditional economic incentives for reducing HIV risk behaviors:integration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J].Health Psychol,2013,32(9):932-940.
[5]Lu H,Liu Y,Dahiya K,et al.Effectiveness of HIV risk reduction intervention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LoS One,2013,8(8):e72747.
[6]成国明,吕金伟,方艳姣,等.129名高校男男性行为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6):487-489.
[7]何勤英,王晓冬,于飞,等.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行为特征及HIV感染危险因素[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11):890-893.
[8]黄凤荣,黄红,庄鸣华,等.上海市52名青少年男同性恋者社会心理和性行为状况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5):581-584.
[9]郑建东,庞琳,徐杰,等.北京市大学在校生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危险性行为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4):337-340.
[10]陶桃,曹越,殷维,等.不同活动场所MSM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比较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6):5-8.
[11]郑建东.北京市大学在校生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
[12]Leonard NR,Rajan S,Gwadz MV,et al.HIV testing patterns among urban YMSM of color[J].Health Educ Behav,2014,41(6):673-681.
[13]常进锋,陆卫群.贵阳市大学生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知信行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4):500-502.
[14]陈世海,朱建靖,李骏.广西南宁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学特征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2):130-133.
[15]黄才苡,罗丹,刘博,等.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35):4220-4224.
[16]程伟彬,钟斐,文芳,等.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对男男性行为人群高危性行为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12):1064-1067.
�验交流·
10.3969/j.issn.1671-8348.2017.02.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3135)。
高梦婷(1991-),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行为流行病学方面研究。△
R179
B
1671-8348(2017)02-0223-03
2016-05-14
201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