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02-09韦丽丹
韦丽丹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将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就是将原来学生在教师的教中学,改变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中教。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中,我应用微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建构概念、主动迁移、自主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鸟的天堂》一文通过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这样一篇写景的文章中,学生既要学习语文知识,又要受到精神的陶冶,要做到三维目标的实现。备课中,我了解到这篇文章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加呢?
这五次鸟的天堂,加引号的时候,是作者引用别人的比喻和称呼不加引号的时候,是作者自己的感叹充分表现了诺贝尔的献身精神。如果学生能够读懂它,就可以起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阅读效果。
基于对文本这样的理解,我在课前制作了一个五分钟的视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在制作这一视频的时候,我使用了ipad中的educreations。该款软件很好地利用了ipad的手写功能,可以边讲解边书写边录音。讲解之后可以很快地上传该软件的平台,把视频的地址发给学生就可以实现在线收看。在这段短小的视频中,通过举出具体的实例指导学生认识引号的作用,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并引导学生将视频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在阅读《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时,先找到文中出现“鸟的天堂”的地方,再品读其表达的效果。
在完成了自主学习之后,学生通过在线测试平台,将自己的研读成果,向老师汇报。本班目前使用的是“中国移动校讯通服务平台” 。该平台可以让我在线发布学生作业,学生在线完成及时提交。教师在任何一个连接上网络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批阅,适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
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微课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原文,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时间,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现在的情景。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得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同学们所查找的资料不是独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这样他们的知识宝库又有了新的内容,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这样的概念: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與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
课堂教学开始后,我组织同学们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汇报微课学习的收获。同学们各自汇报对五次出现“鸟的天堂”的理解。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其次内化对这一语文知识的理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研读成果。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在汇报之后,接受同学们的质疑,并及时解答。在汇报交流、答疑解疑的过程中,我主要起组织、引导的作用,在难点适当点拨,在关键点适时提醒,在朗读上激情示范。就在这样的汇报交流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深入,逐步走进了“鸟的天堂”。
从这一案例来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