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2017-02-09万丽娟
万丽娟
【摘 要】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和古诗独有的思想精华。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和联系拓展,可以优化古诗教学环节,让小学古诗教学更高效便捷。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古诗文字凝练而又富有意境、语言含蓄而又寓意深邃,是文学作品的艺术瑰宝。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数十首优秀古诗。但由于小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生活阅历浅,对古诗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生疏,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古诗教学,可以凭借绚丽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和生动的视频等来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情
古诗最独特美妙的地方在于意境,它是诗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往往比较牵强。原因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诗句中领略诗情画意。利用多媒体,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临其境。以教学《江畔独步寻花》为例,这首古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如:花的姿态、彩蝶的动作、黄莺的啼叫等等。如此丰富的信息若仅凭教师的口头叙述,是难以给学生一个立体、形象认识的。因此,我根据诗意绘制了一幅活动的幻灯投影片。画面上,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彩蝶在花间嬉戏流连,黄莺啼叫得婉转动听。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古诗中“花满蹊”、“压枝低”、“时时舞”、“恰恰啼”等精炼语言中所蕴含的情境。教学时诗画对照,为学生的再造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使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情境之中。教师相机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的形象思维迅速展开,各种形象纷至沓来,学生把刚才看到的和合理想象到的,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品词析句,融入诗境
古诗用字准确、传神,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反复推敲。领悟诗人用字的精妙是古诗教学的难点。而多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的视听材料,有利于学生抓住含有深刻意义的字词,来体会诗人用字的妙处。如在教学古诗《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潜”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春夜雨景,在这寂静的夜晚,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使花草树木和庄稼都得以发芽、生长,为大地创造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看着那春雨灌溉滋润万物的画面,听着那春雨淅沥沥的节拍声,学生不觉被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能够细细地品味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潜”字的神韵。
三、指导朗读,品味诗韵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若采用旋律优美的音乐来配乐朗诵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比如,在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让学生欣赏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带入古诗意境。紧接着教师再播放配乐朗诵的音频,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学生听完后很快能明白第一句中的“客”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诗人孤身一人在异乡的孤独寂寞。第二句中“倍思亲”要做到吐字强劲、响亮,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少一人”在读的时候声音需要适当拖长,以突出诗人对自己身在异乡、远离家乡亲人的感叹。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配乐试读,孩子们很快就与诗人同忧同愁,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
四、联系拓展,迁移诗境
传统的古诗教学联系拓展少,总习惯于就诗论诗,忽略了文本之间必要和可能的纵横联系。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中,有不少的古诗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多媒体的应用有助于在古诗词教學中加强对文本的整合,改变传统“逐首教学”的模式,同时延伸拓展与课本以外教学资源的联系,资源整合,增大课堂容量,让小学生从更广阔、更纵深的角度对古诗进行解读。譬如,教学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时,课堂尾声时拓展品读他作的另一首类似的诗《招东邻》,让学生找出这两首诗中的相似之处——“能饮一杯无”和“能来夜话否”,使得学生体悟到白居易的热情好客和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再链接品读李白的《月下独酌》,通过对比李白的“独酌无相亲”中月下独酌、无人相亲的冷落孤寂,使得学生更进一步感受白居易对把酒共饮、互述衷肠的渴望。这样的迁移拓展,使学生能更多地接受传统诗歌的浸润,加深对诗人及诗歌风格的理解。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视听交融、感染力强,为教学提供了信息传递的最佳途径。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古诗教学可以丰富学生感知,拓宽学生见闻,为学生搭起了一座学习古诗的桥梁。教师应该认真把握教材特点,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让优秀的古诗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绽放绚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