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安处即故乡
2017-02-09
南方周末评论员 陈斌
洄游的人呐,哪里才是你的故乡?每年春节前后,中国,智人种下的一个亚种,有洄游特性。节前是从沿海到内地、从大城市到市镇乡村;现在是节后,流向反了过来。
春节期间,大城市放了空城计,交通也不拥堵了,但卖菜的、做早点的、搞清洁的、开快车的都少了好多,生活也怪不方便的。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及珠三角、长三角成为空城率最高的区域。东莞雄踞榜首,近七成(69.26%)的人返乡。走了六成的有佛山(62.92%)、广州(61.36%)、深圳(60.76%),走了五成以上的有上海(56.76%)和北京(52.01%)等。
与此同时,内地小县城则一下子人满为患、车满为患。那些大城市里的大卫、瑞贝卡与莉莉安,又重新做回了柱子、秀兰与小丽。但对洄游的人儿来说,大海才是更广阔、更有作为的天地,在小河小渠浇一浇乡愁之块垒,还得收拾心情,复归浩瀚的大海。
一个城市超过一半人甚至大部分人都是“城一代”,足以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化也是高铁速度,这背后是每年增加一个点的城市化率。农民工进城,不是中国独有,日本歌曲《北国之春》的情境是一位日本农民工进城打工,五年未归,乡愁泛滥,思念父兄与女友。但这么大规模的农民工进城成为“城一代”,在世界历史上无疑是空前的。
“城一代”是洄游物种,心系故乡,因为老家尚有双亲,有割舍不去的亲情,青少年时代的记忆打开来满是老家的山水故人,祖先的灵魂也沉睡在那里。就像移居别国的“移民一代”心系故国一样。所谓故乡,看起来是一种地理性的存在,实际上是一种认同。“城一代”的故乡认同是矛盾的,给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
但是,“城一代”的子女,往往是随父母生活,在城里受教育与成长,观念与消费习惯同其他的城里孩子毫无二致。这些“城二代”即便会随父母时不时回老家过春节,也不会有父母对故乡的那种情感羁绊与认同。故乡之于他们,就是祖籍,就是纯地理概念。他们的认同,一般指向他们成长的地方。在老家待久了,他们会思念城里。
身心安处是故乡。改革开放快四十年了,“城一代”正在陆续退休;越来越多的“城二代”走上工作岗位,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认同自己所在的城市,把自己所在的城市当成故乡。此消彼长则意味着春节期间空城率会有越来越低的趋势。也许将来有一天,春节期间空前规模的洄游现象将成为尘封的历史,春运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无所作为,静候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城市对人才、人口的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哪个地方是人口净流入,房价就坚挺、就抗跌,经济就活跃、繁荣,税收就有保障。反之,哪个地方是人口净流出,房价就疲软,经济就暮气沉沉,税基就萎缩。聪明的政府早就动起来了。
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三个增减挂钩: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补贴数额与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用大白话说就是:建设用地指标随人走,转移支付随人走,建设资金随人走。这三声发令枪响,抢人大战的总决赛开始了。
看吧,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不仅城市本身年轻,三十多年前还是小渔村呢,而且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年轻。但今年深圳的空城率已经排在东莞、佛山与广州之后了。这用自然趋势是没法解释的。简单说,深圳市政府为了争夺与留住人才,动了一些脑筋,做了一些工作,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深圳、身心安顿在深圳。
身心安处才是故乡。身心安处即是故乡。城市政府为了争夺人才,就应该在培育认同上下功夫,让大家认这里就是故乡。争夺人才,就是争夺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