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选比喻 巧妙架构

2017-02-09黄勇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祥子拉车烈日

黄勇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是名副其实的语言大师。阅读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必须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反复咀嚼,只有这样才能领会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邃意蕴。这一点在收录于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的节选作品《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可见一斑。这篇节选通过平易生动,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展现了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在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以及对黑暗残酷社会的控诉与揭露。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宜对烈日和暴雨中的景物描写做过多的分析,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祥子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是如何苦苦挣扎的,为何要苦苦挣扎,从而悟出旧社会的悲凉与无奈。笔者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以平易生动的语言为教学出发点,择取文中最能反映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苦苦挣命的两个比喻句“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和“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作为教学突破口,并以此来架构文章的整体内容,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

众所周知,比喻句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两个不同事物或概念之间存在共同点。这类比喻从客观上说本体与喻体必须在根本上、整体上存在质的不同,同时在局部上又存在共同之处。孙绍振教授在《名作细读》中也指出,一个好的比喻句不但要符合比喻的规律,更要求精致,不但在词语表层显性意义上相通,而且在深层的、隐性的、暗示的、联想的层面上,意义也要相切。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只要抓住这两个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通、相切之处,并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就能架构起文本的整体内容、揭示文本的主体思想。

先来看文本中的第一个比喻“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在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祥子,喻体是骡马。我们先来分析本体和喻体在局部上的相通、相切之处:一、喝饱水的祥子与喝饱水的骡马一样,动起来肚子都会光光响。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焦渴难耐的骡马见到水就会狂饮一通,那么祥子之类的拉车人呢?文中有一句非常传神的描写“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这句话中的动词“奔”、“灌”生动地写出了祥子等拉车人对水的急切渴望,也从侧面表现了日之烈。二、骡马靠拉磨驮物为生,生活之艰难。而祥子以拉车为生,生活同样是痛苦艰难的。退一步而言,或许拉车并不很痛苦,并很不艰难,但关键是祥子在烈日下拉车,其生活之艰、之苦就与骡马的生活存在共通之处。我们来看日烈至何种程度?文本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紧紧围绕“日之烈”进行了描写,正面表现如“天热得发狂”、“地上已经下了火”等;侧面表现如写马路、尘土、畜生等。除此之外,更突出地从各个角度表现了人热得发狂的种种感受:每一种声音都觉得烦躁是听觉;每一种颜色都刺目是视觉;每一种气味都是腥臭是嗅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每一种描写都围绕“烈”而展开。那么,烈日下拉车的祥子又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概括而言即身心备受煎熬,这种煎熬主要体现在祥子自我矛盾的四种行为表现上:1.不拉与拉的矛盾。日之烈让祥子感到胆怯,不愿去拉,而见了座儿还是想拉。2.跑与不跑的矛盾。跑起来口舌焦躁,不跑又是日炙手背。3.不赶与想。天气燥热不敢出去,但生活所迫又不得不去。4.喝与不喝的矛盾。喝水不仅为了解渴更是为了充饥,不想喝水是因为喝了打嗝、打冷战,胃里恶心、难受。细细分析这四种矛盾不仅展现了祥子心理变化的轨迹:胆怯——腻烦——后悔——茫然——难受,更折射出了祥子生活的艰难与窘况。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祥子在“日之烈”的环境下过着这样一种生活,这又与拉车的骡马有何区别呢?

再来分析文本中的第二个比喻句“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细细分析这个比喻句中的本体祥子和喻体风雨中的树叶,它们之间不仅形似更是神似。一个“抱”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暴风雨后的祥子冻得直哆嗦,这形似于暴风雨中随风抖动、随风飘摇的树叶。从神似上看,暴风雨中的树叶随时都会从树枝上陨落,而暴风雨中的祥子呢?在暴风雨中他的生命是不是也会像这枝头的树叶一样飘摇不定呢?我们来看文中有关暴风雨的描写以及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情景。文本在描写暴雨时,不仅通过阳光、柳条、墨云、人群等表现暴雨来得急,更集中笔墨描写了雨之暴。与表现日之烈的侧面描写不同,作者在表现雨之暴时主要通过正面描写展现了暴雨由雨星——雨点——雨道——水的世界的推进过程和情状变化。在描写的过程中作者选用一系列传神的动词如“撞”、“砸”、“落”、“垂落”等以及生动形象的比喻如“地上射起无数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瀑布”等表现了暴雨来势汹、力量大、冲势猛。那么,在这样来势汹、冲势猛的暴雨中拉车的祥子又是怎样的呢?“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四个“不能”反复强调,逐层加深地表现了祥子雨中拉车的艰难与痛苦。这种艰难与痛苦具体表现在“他就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这一句中“半死不活”写出了雨中拉车祥子死又不死、活又受罪的状态,“一步一步”、“拽”更是写出了祥子行进之艰难、动作之吃力。更可悲地是,半死不活、艰难痛苦的祥子在乘车人一“跺”一“喊”的威逼下只能“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半死不活,艰难痛苦的祥子行走都艰难,更何况是跑!这样一分析祥子的悲惨命运也正如暴雨中的树叶——飘摇不定。

祥子如骡马,生活艰难窘迫;祥子如暴雨中的树叶,命运飘摇不定。难道仅仅是烈日、仅仅是暴雨这样的恶劣环境造成的吗?我们来看看《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综上,如果说烈日下的祥子如骡马,暴雨中的祥子如树叶,那么,这里的烈日和暴雨正是旧社会黑暗之社会环境的象征。

祥子,一个勤劳、坚韧的三轮车夫却因生活所迫而沦落为如“骡马”一样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和如“暴雨中的树叶”苦苦挣命的不幸者。以这两个比喻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既能架构文本的整体内容,同时也能昭示人物的不幸、揭示社会的黑暗,实乃“言有尽而意无穷”。

猜你喜欢

祥子拉车烈日
烈日取水
有道理
有道理
疯狂编辑部之烈日消暑法
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因素
骆驼“祥子”在唐朝的一天
烈日下的浪漫新颂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婚恋悲剧
找不同
烈日下手持92式9mm手枪的美女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