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校长当教授具有开创意义

2017-02-09张秀红

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范大学名师

张秀红

2016年春节期间,网络媒体一则教育新闻被数十万人转发: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王崧舟辞职了,跳槽至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担任教授。众所周知,王崧舟是当今中国小学语文界领军人物,他开创的“诗意语文”教育理念颇有影响力。有人担忧,名师到大学任教,对小学教育而言是损失;有人则认为,当下师范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理念与实践脱节,由一线“名师”培养未来的一线教师使大学教育更“接地气”,应该鼓励这样流动。

“归零”后再出发

王崧舟,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因其课堂的无穷魅力,在全国各地有众多的追随者。然而,这种小学教师中的“大咖”人物却跳了“龙门”,一跃成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为何要跳槽,引发了人们种种猜想:包括工作琐事多,无暇专心研究教学;自由时间少,被各种条条框框约束;学习交流机会要靠“恩赐”;缺乏可以激励团队的资源;等等。

王崧舟本人则表示:这次工作调动,就是想换个活法。我在小学从事32年的教学,随着年龄增长,更想倾听自己的声音。给未来的老师上课,这个岗位可能更适合现在的自己。正巧,杭州师范大学有卓越人才引进计划,就去了。一定要说具体考虑,大概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出于内在精神成长的考虑。把自己32年的小学教育经验“归零清空”,跃向“婴儿态”,期待自己的精神成长有一个新的支点、新的境界。二是出于职业理想的考虑。我到国外不少学校考察过,发现国内的基础教育在硬件方面,并不比国外逊色,最大的问题是教师的问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总体素养并不理想,不能满足当下全社会对教育教学比较高的要求。这种不理想,一方面表现在实践素养的不足,会上课的好老师太少。其实,学生厌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老师上课没有真正触动孩子的心灵。另一方面,道德素养的缺失。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一颗仁爱之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但现在有不少教师只管教书,很少有育人意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目前有不少教师,斯文扫地,教师这个职业不再得到应有的尊重。这也是教师岗位对许多优秀人才失去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王崧舟最担忧的是中小学教师“生命素养”的严重不足。他说:“教育当以慈悲为怀。这个慈悲跟宗教信仰无关。慈悲就是觉悟之后的爱。一个老师应该对天地充满敬意,内心渴望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这方面的不足是根本的不足。作为‘工作母机的师范教育,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师的专业底色和精神底子。进入师范教育这个教师成长的摇篮,我能够让自己的专业精神和理想在未来的教师、未来的好教师身上得到延续。”

由此可见:王崧舟虽离开了小学教师队伍,但并没有离开小学语文教育战线。成为大学教授之后,他将专心于年轻教师的培养,可以把自己32年的从教经验传授给未来的老师。这不仅是王崧舟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教师队伍。据悉,王崧舟到杭州师范大学后有两项重任,一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我的教学肯定会用新的视角来解决师范教育,改变师范育人模式。除了专业指导,我也会向师范生传承职业精神。”王崧舟说。二是学术研究,开发“卓越老师课程”,这也是他的一大爱好,到大学后更加如鱼得水。

对于未来,王崧舟老师充满了期待:“今后杭州少了个名校长,但多了个名教授,未来的浙派名师会诞生在我的学生当中。”

不拘一格用人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乔光辉教授对王崧舟老师非常熟悉。他在现代与经典活动现场聆听过王崧舟老师近10年的所有课例。他认为,王崧舟老师转身为大学教授,应该属于正常现象。民国时期很多大家都是小学教员出身,蔡元培、朱自清、丰子恺、钱穆、叶圣陶、唐圭璋、任中敏,都长期担任过小学教员。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学教师的聘任有学历、职称方面的诸多限制。小学教师直接成为大学教师存在壁垒,一般只能兼职。除文革刚结束的特殊时期外,王崧舟是第一位从小学教师直接成为大学教授的。有人认为是他的特殊影响力,使得杭州师范大学采取了特殊政策。对此,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童勇富解释说:“按现行的职称来比较,一个小学老师的最高职称是小中高,相当于大学里的副教授,和教授还有距离。但眼下大学已经拥有自主招聘教师、职称评定的权利。对教学型教授的最重要评定要求是教学水平好,受学生欢迎。王崧舟是来自小学教学一线的名师,完全符合这一点。接下来,我们还要在国内继续搜罗、招聘数学、科学、学前教育等学科的小学名师,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还会把大学教授、博士生等送到小学作为学科老师,像普通中小学教师一样,从事一至两年的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如果没有博士学位,没有高级职称,科研成绩不是特别突出,是很难进入大学的,更不用说当教授了。不少教师是通过升学的途径实现了“跳槽”。他们考取研究生,成为硕士、博士,变身为各行各业中的管理和专业人才。如广大数学教师熟悉的郑毓信和孔企平教授过去都是中小学教师,在考取研究生后,才得以进入高校学术领域。事实上,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准并非需要得到“教授”头衔的认可。当今中小学一线教师中,有很多人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和科研水平,与大学教授相比,都毫不逊色。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扎根乡镇小学近30年,不仅成为全国知名教师,而且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这种层次的科研项目,很多大学教授都没有机会承担。

现今,王崧舟以小学校长的名义进入杭州师范大学担任教授,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让更多在教学研究或实践方面具有突出成绩的小学教师,看到了希望,给他们增加了人生出彩的机会,提供了一条新的上升渠道。这必将激励更多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推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不断迈上新台阶。杭州师范大学的做法,能够为更多师范类高校所借鉴,使得他们也能破除阶梯门槛,冲破制度樊篱,聘请更多像王崧舟这样的特级教师。

改革已打破中小学与大学间的天花板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教学主任郭健宏表示: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师范专业的一大问题,在于大学培养的人与中小学所用的人存在差距,大学教育与中小学实际脱钩。那些给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上课的大学教师们,从本科读到硕士、博士,大部分时间都在跟书本、理论打交道,却并没有中小学课堂的经历。小学教师缺的不是什么先进的教学理念,从杜威到陶行知,大学教师掌握的教育学理论很全。他们缺的是把这些理念运用到课堂上的能力。

童富勇教授认为:杭州师范大学在向教育部申报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项目时,就提出了突破性的全新教师培养模式:“U—S—S”(大学、学校、学科)实践类教师教育课程的协同共建模式。第一,大学已经拥有自主招聘教师、评定职称的权利。可以自主选择大学相关学科需要的人才,并给予受聘者合适岗位和相应职称。第二,大学教授分教学、科研、教学+科研三种类型。对教学型教授的最重要评定要求是教学水平高。对来自中小学教学一线名师的考核,可以不采取对一般教授考核课题和科研成果的办法。这样,他们进入高校后,可继续潜心于自己过去的教学特长和研究领域。第三,2014年9月18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高校和中小学教师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共同体,鼓励高校与中小学探索“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

据悉,与杭州师范大学一样,多所高校都有从小学一线名师中引进人才的设想和计划,有的已经跟相关教师进行了深入沟通。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拟安排200名高校教育类课程教师和200名中小学教师参与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主要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师范生的机制,同时也包括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机制。

湖南衡阳师范学院为了突破与中小学校的“隔离”,成功“牵手”中小学校,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2012年以来,该校先后与湖南省内11所中学名校、特色学校签订了《关于合作培养中学教师的框架协议》《合作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框架协议》,着力构建教师教育区域联盟。双方在合作中实行教师“双向互聘”,通过双方教师交流、互派等方式,协同培养符合基础教育改革需求的复合型教师,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和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我国教育改革已经初步打破中小学与大学间的天花板,诸如中小学的职称要打通、探索大学老师在中小学任课等。但是,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上,还要实现各个学段互通有无,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做事。

杭州师范大学打破旧有用人机制,大胆引入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和学生需求的教师,此举具有开创意义。实施卓越教师计划,就需要打破条条框框,不拘一格引进和使用人才,否则就难以产生群聚效应,也无法真正把优秀人才引进来“为我所用”。教育的根本在教师,教育的前途也在教师。有了教师的卓越,才会有学生的卓越;有了教师的素质化,才会有学生的素质化。自然,不唯文凭,不讲资质,不重背景,只讲能力,只重水平,才符合教育的要求和本义,也才能以教师的改变而实现教育的改革。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师范大学名师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