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制度攻坚第一年

2017-02-09

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纲要一流教育

2016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个5年的起始年。这份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在第一个5年里,《纲要》规定的目标初步落实;到2020年,完成《纲要》规定的全部任务,2016年成为制度攻坚第一年。

教育改革攻坚战

《纲要》提出:从2010年到2020年的这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第一阶段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要做的,是最后的攻坚:用制度改革和全面落实,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

2016年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法过程中和修法之后,在民办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有一些担心和忧虑,认为这部法对民办教育是促退,分类管理改革将会严重损害办学者的利益。修订前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了民办教育、民办学校是非营利性事业,同时又允许取得合理回报。这是当时立法博弈的结果,这个结果在10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民办学校发展。一方面,政府部门无法明确民办学校营利与非营利性质,对民办学校不敢放心加大投入,担心通过合理回报的渠道,把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扶持流到学校之外;另一方面,办学者也心存顾虑,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因此,采取各种方式来规避法律监管。对此,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李连宁表示:“近些年,民办教育将非营利办学又允许取得合理回报,不少人在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办学积累,也获得了不少收益,习惯了原来的模式,一时间转不过弯,这是情有可原的,也是可以体谅的。但从国家决策来讲,还是需要逐步把关系理好。”

本次修法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不仅全面放开非学历教育,而且放开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对这样的改革仍存在意见和分歧。原来教育是公益性的,现在引入营利性办学,把口子开得这么大是空前的。真正的促进和促退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对《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决定的具体实施办法、过渡措施能不能够按照修改决定的要求落实到位。

向教育强国迈进

《纲要》提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按照《纲要》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基础教育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供更多人才,需要高等教育进一步完善提高,需要职业教育的深化发展。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定“双一流”实施办法。专家认为,启动实施的“统筹推进两个一流”战略,是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2016年的基础教育进一步改革,实现了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这种普及不只是数字上的普及,更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纲要》提出:“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普及,2016年开始了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丰富教育供给结构,为受教育者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并逐步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使我国的教育能更贴近学生的个性需求,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供给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是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其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丰富教育供给结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结构,替代和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供给结构。

深化教育公平面临巨大挑战。以举世瞩目的清华、北大录取率为例:仅在北京范围内,2016年清华、北大录取的学生,93.24%来自海淀和西城两个区。而北京共有16个行政辖区。整个北京有近千人接到清华、北大录取通知书,其中只有3人来自北京市政府所在地的通州副中心区。在全国范围内,名校可以对西部地区给予名额照顾;对一省一市之内的不均衡如何处理?严重的教育不均衡,和就近入学禁止择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将是今后中国教育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提升学生素质与提升教师素质并进

《纲要》要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但现状是,我国中小学中普遍存在校园欺凌现象,学生素质和学校管理都需要全面提高。

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此次专项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4月至7月,各校开展治理;9月至12月,开展专项督查。专项治理工作采取四大措施:一是加强教育,即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二是建章立制,即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三是完善体系,即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四是及时处置,即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国家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提出:“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针对重点学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防治工作。”

2016年12月15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明确督导重点治理。包括检查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中小学对防溺水、交通事故、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涉校涉生违法犯罪和心理、行为咨询与矫治等重点问题的预防与应对情况,对学校安全专项督导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制度设计和全面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主要检查各级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学校安全工作治理体制、机制和治理能力、措施的建设、落实等情况。

教育内涵与外延进一步拓展

《纲要》要求:“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谁都没有想到:科技的进步让这一切来得如此之快。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终身教育已经不仅是成年人的事情,即使是中小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外互联网应用平台进行学习。

《纲要》提出: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出现和额快速普及,使得中国基础教育迅速达到世界现代教育的高水平。到2016年12月,在中小学生常用的“一起作业”平台上,有2705万学生、1105万家长、137万教师注册用户。这些用户通过电脑、APP等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检查作业,每天都会产生上亿的学习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全国几万所学校正在有效地推进个性化教育,提升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

在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由互联网引爆的教育变革已经悄然进入学校、课堂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整个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模式都在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人类社会的现状,同样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在线教育模式初步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还是接触在电脑或手机APP上写作业。“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场景,同样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连接和沟通,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进行了有力补充。同样的老师带两个不同的班,在相同的学习进度下,引入互联网教学的班完成预习作业的比例是70%,没有引入互联网教学的班则只有25%的学生完成预习;同样的课后练习,引入互联网教学的班正确率是96.7%,没有引入互联网教学的班则是78.6%。

大数据分析和应用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线教育使教育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以智慧作业为代表,在线教育模式通过高频作业数据收集,帮助教师从经验式教学转变到数据驱动的精细化教学,从解决班级共性问题到解决学生个性问题,从关注学科知识到关注孩子能力成长。

猜你喜欢

纲要一流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题解教育『三问』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