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组合作学习

2017-02-09席晓东

甘肃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意识

席晓东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意识;

方法;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3—0048—01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像一面旗帜引领着新课程改革迅猛前进,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这种学习方式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并在课堂中积极实施。而小组学习又为这种学习方式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依托和平台,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摸索谈几点体会。

一、什么是小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和活动共同体,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经验、知识优势和思维特点,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寻求解决办法,形成共同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小组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每名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组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为学习的主要过程,以本组成员思维统一、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法为结果的一种学习行为。

二、为什么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为教育教学改革增添了一份活力。教师了彻底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教学的引导着和组织者。教师不是知识的复印机,把已有的知识复制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学生学习路上的领路人,引导学生去求知,去寻找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求知的思维。因此,教师应善于把课堂放开,大胆地将学习任务交给学习小组去讨论、交流、探究,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不仅学会知识,更寻求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小组的划分。小组的划分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成功顺利进行的前提,要本着好中差均衡的原则来划分。一般4至6名学生为一组较为适宜,既能形成求同存异、思维碰撞的氛围,又不至于因人数过多意见难以统一而浪费时间。在构成上要考虑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个性特点、智力水平、性别、家庭背景等,以达到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的目的。每小组选一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为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协调、分工、统一等工作。再由小组讨论,确定一个响亮的名字和一句富有激励性的口号,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激发成员的参与意识。组员都要有一个相应的代号,可按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智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便于互助互教,教师提问,同层次学生的竞争。至此,合作学习小组便成立了。

2. 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小组成立以后,为了使之更有参与意识和竞争性可对小组合作意识着重培养。参与、合作意识的形成是小组学习成功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要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在讨论中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本着学习提高,共同进步的思想来讨论,不可相互嘲笑、诘难,以至于有的同学不敢发言,而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

3.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选择。一要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把学习任务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如在教学《溪流的歌》时,把学习目标分解成词语的注音解释、课文的段落分层、关键词语的含义、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几个具体目标。下分到小组分析、讨论、汇总。二要指导小组合理的分工和合作。不同的学习任务有不同的分工方法,例如给生字注音解释,可以平均分给每个组员;划分段落层次,则可由其中一个组员提出自己的意见,其他组员针对其观点评论,提出自己的见解,由讨论而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组长根据组员的意见,统一确定答案,再交由全班讨论,有不同意见的要说出反驳的理由,思维继续碰撞,既活跃课堂气氛,更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三要引导展开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给每个小组量化打分。可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也可以给每个组员量化打分,增加小组间的竞争性,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具体的量化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制作一面小红旗,或者随意剪几朵红花,作为优秀小组或优秀组员的奖励。小学生学习,让他们参与竞争,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有了榜样的力量,有了充足的干劲,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无定法,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但小组合作学习不失是较好的一种。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