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经营管理策略

2017-02-09杨勇巴玉峰

魅力中国 2016年35期
关键词:对外开放

杨勇+巴玉峰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资源状况、开放状况、运营状况、安全状况等四个方面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情况进行了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团队管理、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提升体育服务质量、加强社区联系,争取政府支持、扩大对外宣传,寻求社会合作等经营管理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经营管理策略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是指高校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将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体育场馆和体育锻炼指导服务的实践活动。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运动和健身需求日益增长,但场馆设施的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高校不仅拥有大量优质的场馆资源,还汇聚着众多体育人才和运动爱好者,体育文化氛围浓郁,理应成为居民体育参与的理想场所。向社会全面开放体育馆场,不仅利国利民,也有助于盘活高校国有资产,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高校体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2006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更是联合了教育部等部门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试点,并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此项工作推进。但时至今日,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情况依旧不容乐观,管理混乱、经营不善、场馆损坏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热情,甚至很多高校无奈关上了开放之门。高校体育场馆实行产业化经营不仅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需求,更是自身功能多元化开发、服务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1]针对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应管理策略,对高校场馆实现全面有序开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分析

(一)资源状况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推算,截止到2008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馆104万座,其中,教育系统约占65.6%[2]我国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表明:除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系统、武警系统和铁路系统外,分布在校园的体育场地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其中高校就有28741个,占总数的3.4%[3]。全国近千所高校中,60%拥有室内体育馆,广东、上海、江苏等地这一比例达到 90%以上,田径场拥有率超过 95%,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和网球场地的普及率达到50%以上。[4]

(二)开放状况

文献检索发现,高校体育场馆在满足自身的基础上,绝大部分都能向社会开放,但具体开放程度不尽相同。总体来说,经济发达地区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开放程度高,资源丰富的较资源不丰富的高校开放程度高,拥有游泳馆的高校较没有游泳馆的高校开放程度高。场馆开放的对象主要包括本校师生、校外单位和个人、社团团体等。对本校师生开放,绝大部分高校都能做到积极主动,对校外单位和个人,仍有相当部分学校态度消极,甚至完全不开放。开放的场馆类型,包含篮球场馆、足球场、健身馆、羽毛球馆、网球场、乒乓馆、游泳馆、田径场等,涵盖了几乎所有类型的体育场馆。室内场馆多采用有偿开放的形式,室外场地则无偿开放居多。开放时间依据对象的不同也相应不同。多数学校一般只在节假日、寒暑假和双休日对校外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开放,且开放时间一般都有着特定的限制。

(三)运营状况

文献检索发现,高校体育场馆大多采用“有偿与无偿相结合”、“内外有别”的原则开放场馆。场馆管理模式基本表现为三类:第一类是由学校体育部门管理,多为规模较小院校;第二类是成立专门机构代管,如场馆管理中心,多为规模较大且场馆资源丰富的院校;第三类是混合式管理,即校内部门和校外商业化公司共同管理,多为综合性大学或拥有高等级场馆的院校。部分场馆如游泳馆、网球馆、健身馆等由校外公司承包,进行市场化运作和管理。从运营成效上,场馆资源较少的院校管理一般都表现为粗放型经营,管理相对混乱,经济效益一般不理想。大多数院校基本能实现以馆养馆的目标,但也经常性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管理水平决定着盈利与否。综合性大学或场馆资源丰富的高校管理相对有序,能多途径、多层次、全方位开发场馆资源,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安全状况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并非把大门打开那么简单。安全问题始终是制约高校体育场馆对外首要因素。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一旦实施对外开放,入校人员数量将大幅增加,人员成分也变得更为复杂,校园安全压力骤增。很多高校场馆开放最为头疼的就是安全管理。由于很多高校场馆开放都单靠学校单方面的监控和管理,缺少了所在社区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甚至社会中的不法分子借机入校,危害师生安全和财产安全,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安全隐患。[5]运动安全问题也令诸多学校感到棘手。因练习者的不合理运动、违规使用器械等原因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比比皆是,一些激烈比赛甚至还会出现打架斗殴等恶劣事件的发生。作为经营者的校方,在出现上述问题时,往往都脱不了干系,甚至还要承担巨额的民事赔偿责任,这使得很多高校宁愿场馆闲置也不愿或不敢实施全面对外开放。

二、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经营管理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场馆开放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高校体育场馆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场馆管理部门要立足本校实际,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的管理要求,制定科学、详细、合理的体育场馆开放管理制度,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场馆管理迈上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保障各类开放经营行为的合法、有序和规范,以最终获得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场馆开放制度应规范、公开、透明,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制度制定及执行过程中,要落实好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以减少事故发生时校方的责任。同时,要引入激励性竞争机制,场馆的使用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全面落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偿服务”的运营模式,最大限度激发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实施团队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准。

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有机统一的体系,涉及资源整合、策划宣传、对外联络、法律财务、竞赛组织、训练指导、商品营销、物业服务、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需要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才能胜任。单靠体育部门和体育老师进行场馆开发管理,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场馆资源的最大潜能,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团队管理水平,主要取决于团队的整体素质。首先是要提高管理者个体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坚持内培外引,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相关专业化培训,实地考察社会场馆经营,不断积累场馆管理经验,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管理团队应加强与学校财务、后勤服务、资产管理、保卫等部门以及校外社区、体育局、兄弟单位等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场馆开放管理水准。

(三)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提高对外开放的社会竞争力。

提高高校场馆开放效益,必须要进行自身的准确定位,取长补短,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相比社会上的专业化健身中心以及社会游泳馆,虽然在专业化运作、专业化指导方面存在劣势,但高校也拥有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规模优势和价格优势。从规模上说,高校一般都拥有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馆、排球场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健身馆、网球场馆等体育场馆设施,可以满足各类消费人群的锻炼需求。从价格上说,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成本远远低于社会体育场馆运营成本,采用低价渗透策略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入校进行体育消费,并最大限度满足顾客物美价廉的消费期望。校区体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同等重要。新建场馆时就应考虑未来的开放需求,在场馆的功能分区、内外部装饰、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消防安全等方面都要力争达到社会化经营的要求。对于现有场馆,要充分挖掘潜能,充分整合各类体育资源,打造一体化、多层次、高低搭配、功能齐全的的健身路径,全面提升场馆对外开放的社会竞争力。

(四)提高体育服务能力,提升场馆开放的整体服务质量。

高校体育场馆产业“产品”是指消费者以体育场馆为媒介的消费对象的总和,包括经营者提供的劳务、服务、欣赏、参与、培训、场馆及器材设备的出租等。[6]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不是简单的“你入馆、我收费”,而是综合体育服务能力的展现。因此,作为产品的提供方,应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具备相应资质的管理和服务队伍,在提供良好运动场地服务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的体育指导和健康服务,进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入馆消费,最终形成一定数量、锻炼人群较为固定的各类运动培训班或健身俱乐部。运动场馆还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完善各类商业网点,提供一条龙的体育商业服务,如运动饮料、运动服装、运动书籍、运动器材等商品以及运动后的洗浴、康复保健、瘦身养身等服务项目,全面提高场馆开放的服务质量。

(五)加强社区联系,争取政府支持。

校园周边的社区居民是场馆开放的主要消费者。加强与社区组织的横向联系,积极开发社区消费人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社区组织扩大宣传,一方面可以促进更多的社区居民入校锻炼。另一方面,可以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对高校场馆开放的支持,在政策、资金、税收、安保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上海市在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探索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促进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享利用机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分担风险、社会参与管理”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利用模式。由相关单位领导组成的资源共享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开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签订资源共享协议书,明确政府、社区、高校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各方利益。制定人身财产安全保险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和巡视等制度,保障了场馆开放的长期性、有序性和安全性。[7]苏州市工业园区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在分管副市长的过问下,依据“学校主导、社区参与、警民合作”的原则实施,也取得了较好的开放实效。[8]

(六)扩大对外宣传,寻求社会合作,提高经营实效。

除了加强社区宣传,学校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平台,加强体育场馆开放经营信息的对外发布,扩大宣传面,提高宣传水平和宣传实效,积极实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对接。积极与一些大型企业和社会团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按照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进行场馆的开发利用,合办高水平运动队。在政策和制度的允许情况下,开发利用体育场馆的冠名权等无形资产,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寻求企业赞助,提高学校社会知名度,增加场馆开放的经营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冯明荣.体验经济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的营销创新[J]上海体体育学院学报,2012(3):63

[2] 国家体育总局.新中国体育50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3]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N].中国体育报,2005—02-03

[4] 黄艳.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价值体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9):21

[5] 唐勇.关于高校体育场地资源的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1):96

[6] 冯明荣.体验经济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的营销创新,[J]上海体体育学院学报,2012(3):63

[7] 王哲、梁红霞.上海市试点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J] 菏泽学院学报,2011(5):83

[8] 凌志雄、金 刚.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之困扰及对策—— 以苏州工业园区首批开放学校为例,[J]体育教学,2013(9):42

基金项目: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部门专项调研课题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杨勇,1975年,男,汉族,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高校体育产业管理

第二作者:巴玉峰,1972年,男,回族,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猜你喜欢

对外开放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四川部分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乡镇居民的现状与分析
探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必然与问题分析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上海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模式调研分析报告
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与产能过剩化解
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中国共产党的开放襟怀纵横谈
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的现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