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研究

2017-02-09陈秋华修新田林萍萍黄颖瑜刘理明

关键词:省域森林公园吸引力

王 慧,陈秋华,修新田,林萍萍,黄颖瑜,刘理明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我国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研究

王 慧,陈秋华*,修新田,林萍萍,黄颖瑜,刘理明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0-2014年森林公园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资源禀赋条件、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总面积、餐位数、游步道总数、财政支持力度、可进入性、省域人口密度等7个因素对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床位总数对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无显著影响;(3)年度环境建设投入资金、旅游管理服务质量、车船总数、居民出游意愿等4个因素对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有负向影响,但负向影响绝对值非常小。基于此,提出优化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禀赋条件、改善森林公园的旅游环境质量、完善森林公园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森林公园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森林公园的可进入性、合理规划森林公园的旅游产品等对策,以进一步提高森林公园的旅游吸引力。

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旅游服务

森林旅游的不断发展使森林体验及自然教育在我国逐步兴起。近年来,我国各省对森林公园的建设日益重视,全国森林公园数量从2011年的2747处增长到2015年的3234处,5年间共增加了487处,年均增长率4.16%,规划总面积达到1801.71万hm2,游客人数共计7.87亿人次。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森林公园建设一方面可以促进对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其良好的森林环境为社会提供游览、观光、游憩等森林旅游活动。尤其是森林公园作为我国城镇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绿色基础设施,可通过建设科普教育基地、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夏(冬)令营活动基地等宣传设施广泛传播生态文化,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森林公园能否切实发挥森林旅游和健康养生的功效,往往取决于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实践表明,我国数量众多的森林公园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甚至部分地区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建设已处于停滞状态[1]。故本文对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一、理论回顾

国内外已有诸多文献对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早期,近十几年来研究较少。如Gearing等对土耳其一系列地区的旅游吸引力进行评估,发现自然风光和气候是影响目的地选择的2个基本因素[2];Kale等通过研究得出异域文化是促使美国游客前往印度旅游的重要吸引力[3];Hu等把语言沟通障碍纳入国际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组成因素[4];Jinyang等从旅游资源、可进入性、设施及旅游社区等方面构建旅游吸引力结构体系,并对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的旅游吸引力进行评估[5]。相较于国外,国内相关研究近十几年较多。王雷亭在旅游市场吸引力研究中创新性地引入了特尔菲法,指出旅游市场吸引力主要受客源市场、通达性和旅游地发展等因素影响[6];吴必虎认为旅游吸引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企业和旅游政策环境[7];刘静艳、宋国琴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环境等方面对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影响南澳旅游吸引力的主要因素是旅游项目陈旧、线路单一、服务设施落后、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程度低等[8-9];张骏等从人居环境资源视角出发对城市旅游吸引力要素进行研究,分析指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程度与城市旅游吸引力显著正相关[10];李会云基于我国31个省会城市2000-2009年面板数据,对我国城市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对城市旅游吸引力有显著影响的6个因素,即城市旅游资源、可进入性、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质量、形象感知水平和环境质量[11];鲁艳平分析指出红色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影响因素包括可进入性、旅游资源、旅游特色产品和旅游目的地形象等[12]。

关于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外较少,国内多集中于近期。张健华从规划设计、景观建设、服务和环境保护等4个方面探讨了森林公园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如何增强自身吸引力[1];张旻桓等从地理位置、城市交通、气候等方面对南宁青秀山森林公园吸引力进行分析[13];余裕星利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青龙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吸引力进行评价及提升研究[14];封珊从自然风景资源质量、珍贵的史前遗迹、体验独特的娱乐产品、服务质量和区位优势等方面对台湾地区太鲁阁国家公园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提出针对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两大客源市场提升旅游吸引力的具体策略[15]。

可见,我国对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的研究多停留在微观和定性研究方面,其对于某一区域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的研究和分析具有借鉴和实际意义,但缺少宏观层面的探讨和研究。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以我国台湾省除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2010-2014年森林公园发展相关数据(共155个样本)为基础,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国森林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建议。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变量选择

为研究我国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因素,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0-2014年森林公园发展相关数据(共155个样本)为基础,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共选取8个研究变量,14个衡量指标。鉴于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衡量指标有旅游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次2种设定方式[11],考虑到指标与选择变量的契合性,选择森林公园年度旅游总人数(P)作为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的衡量指标,即作为本文研究的被解释变量。旅游吸引力不仅是一个供给因素,而且应是资源拉力和需求推力的集合[16]。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经济学供需理论,考虑到数据获取的便利性,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我国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因素。

(一)供给方面因素

供给方面因素主要从我国省域森林公园自身条件出发进行选取,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旅游资源禀赋条件。用省域每公顷内森林公园个数(N)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个数占森林公园个数比重(O)衡量。旅游资源禀赋是指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客观事物,是吸引旅游者来访的吸引力本源[17],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旅游资源禀赋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资源禀赋水平越高,其相应的旅游吸引力也越强。尤其对旅游市场而言,拥有高质量旅游资源的景区比拥有众多一般品级旅游资源的景区更具有吸引力[18]。即国家级森林公园一般比省级、县级森林公园更具吸引力。

2.环境质量。用森林公园年度环境建设投入资金(I)与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总面积(A)衡量。森林公园是天然的养生氧吧,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愈发重视,森林公园的环境质量成为旅游者出游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省域森林覆盖率可从总体上衡量各省森林公园环境质量,但我国各省森林覆盖率数据自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年)后还未更新,在固定效应分析中失去意义。因此,本文用各省森林公园年度环境建设投入资金(I)与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总面积(A)衡量各省森林公园的环境质量,一般情况下,森林公园环境建设质量越好,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强。

3.旅游管理服务质量。用森林公园从业人员数量(W)衡量。随着人们对环境舒适度和人本主义的注重与追求,服务质量已成为影响区域旅游吸引力的关键因素。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旅游目的地的从业人员数量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地区的旅游管理服务质量。

4.旅游基础设施。用国家林业局网站统计的反映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的餐位数(E)、游步道总数(T)、床位总数(B)和车船总数(C)等指标衡量。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变量是影响旅游者目的地感知和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19],已成为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5.财政支持力度。用各省年度财政投入资金强度(M)衡量。经济学理论显示,资本化程度越高,旅游服务所依托的基础设施越完善,越有助于旅游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20],可有效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6.可进入性。用省域范围内公路里程总数(H)衡量。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和不可转移性,使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成为影响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地位、作用,以及在宏观旅游开发中的时序、水平等[21]。森林公园旅游的客源市场以本省为主,而省内出游以公路为主,因此,省域范围内公路里程总数可作为衡量目的地可进入性的基本指标。

(二)需求方面因素

需求方面因素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基本状况选取,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

1.居民出游意愿。用居民收入水平(R)衡量。吸引力不仅取决于供给方面,需求方面强烈的出游意愿也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研究,居民收入水平决定其旅游需求、旅游形态和出行方式。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旅游形态主要为观光旅游;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可见,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则其出游意愿越强,旅游需求越强。

2.省域人口密度。用省域范围内人口密度(D)衡量。人口是构成旅游市场的基础,由于旅游具有空间移动性的特点,旅游需求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距离衰减规律,而森林公园的需求以省内游客为主[22-23],则人口密度越大,旅游需求越大。

三、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与方法估计

基于本文选取的变量及相关旅游经济学理论,对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后构建如下计量方程:

(1)

对各变量量纲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以下标准面板数据模型:

Pit=α+β1Nit+β2Oit+β3Iit+β4Ait+β5lnWit+β6lnEit+β7Tit+β8lnBit+β9lnCit+β10lnMit+β11lnHit+β12lnRit+β13Dit+δi+εit

(2)

模型中,i代表个体变量省份(i=1,2,…,31);t代表时间变量年份(t=2010,2011,…,2014);α为常数;β为弹性系数;δi为面板回归的个体固定效应;εit为面板回归的随机效应或异质成分。在个体固定效应中,δi为常数;而在随机效应假设中,δi服从正态分布。其中,N、O、I、A、T、D等解释变量由于原始数值本身较小,无需取对数。

上述模型有3种估计方法(混合回归估计、个体固定效应估计和随机效应估计),对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前,需要在以上3种估计方法中选择一种正确的估计方法。对以上计量模型进行F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计量模型检验结果

根据以上检验结果,对模型(2)采用个体固定效应估计。考虑到此面板数据只有5期,故忽略面板自相关问题。

(二)数据来源说明与样本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数据来自2010-2014年的《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和2011-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以2010-2014年森林公园发展相关数据(共155个样本)为基础。样本数据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森林公园个体数量差异较大,最小值为1处,最大值为532处;人均居民收入差异也较大,最小值为753.5万元,最大值为10.5万元。这与我国各省地域面积、气候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为显示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各变量的差异性,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表2)。

表2 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变量统计特征

注:表中影响因素变量的统计特征值均利用Stata 12.0计算得出。

(三)实证分析

对模型(2)进行个体固定效应估计,得到R2统计值为0.5996,说明所建模型与结果有较好的拟合度。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以上结果,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及大小进行如下分析。

1.旅游资源禀赋条件。模型中解释变量N和O的β值分别为0.2379和0.5629,统计结果p值分别为0.0750和0.0290,分别在10%和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省域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对森林公园的旅游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区域森林公园资源分布越密集,高质量资源占比越大,对居民的旅游吸引力越强。这进一步证实了旅游资源是地区旅游吸引力产生和形成的根源。

2.旅游环境质量。根据以上估计结果,模型中解释变量I的β值为-0.0201,统计结果显著(p=0.0030),说明省域森林公园环境质量在其观测数据内对旅游吸引力有显著负向影响,但负向影响绝对值非常小,基本可忽略不计。这与传统观点相悖,原因可能在于环境建设投入作为一项投资性举措,环境建设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一负面影响与现实也有符合之处,为更好地发展森林公园旅游业,实践中森林公园的环境建设投入资金多用于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的建设,森林公园内过多的设施建设会影响旅游者对森林公园自然风光的欣赏,从而降低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解释变量A在1%的水平上对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070)。对比这2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可知,指标A在其观测数据内能更好地衡量省域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即森林公园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总面积越大,旅游环境质量越好,对旅游者吸引力越强。

表3 个体固定效应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影响因素变量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

3.旅游管理服务质量。根据以上回归结果,解释变量lnW对旅游吸引力的影响显著(p=0.0410),但却表现为负向影响(β=-0.0536)。说明森林公园从业人员数量每增加1万人次,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减少5.36%,这一点与人们的直觉相悖。可能原因如下:(1)森林公园旅游客源主要为区域内居民,森林公园旅游以短途和自助游为主,其旅游管理服务质量对游客旅游体验影响不大;(2)森林公园旅游作为一种森林生态旅游,旅游管理服务质量是旅游者满足旅游体验需求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后先有需求,后才产生对目的地旅游管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更多属于保障性因素;(3)我国森林公园多由林场转型而来,在此过程中安置的部分家属职工素质不高且不作为,导致森林公园旅游管理服务质量低,降低了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4.旅游基础设施。根据以上结果,解释变量lnE、T对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在1%和5%的水平上(p值分别为0.0000、0.0120)显著为正向,解释变量lnB的影响也为正向,但不显著(β=0.0039,p=0.3490)。说明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中的餐位数、游步道总数和床位总数越多,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这与预期一致。而解释变量lnC却在5%的水平上显著(p=0.0260),对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表现为负向影响(β=-0.0131),这一结果与人们的传统观点相悖,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实情况,因为森林公园的车船虽然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便利的游玩工具,但数量过多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反而会降低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5.财政支持力度。根据以上结果,解释变量lnM在10%的水平上(p=0.0610)对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省域政府对森林公园的财政支持力度越大,森林公园的旅游吸引力越大。这也验证了一个经济学理论,即资本化程度越高,旅游服务所依托的设施越完善[20],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

6.可进入性。考虑到交通是达成引力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省域范围内公路里程总数(lnH)反映省域森林公园的可进入性。根据以上回归结果,lnH的β值为0.2704,统计结果显著(p=0.0140),表明省域森林公园可进入性是影响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省域森林公园可进入性越强,其旅游吸引力越大。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可进入性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程度[11]。

7.居民出游意愿。解释变量lnR在模型回归结果中β值为-0.0101,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居民出游意愿对省域森林公园的旅游吸引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与本文预期不一致,但却与现实情况相符,居民出游意愿的提高源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此时其更倾向于长途游和体验游,逐渐减少了对森林公园这种单一型旅游景区的兴趣。

8.省域人口密度。解释变量D在模型回归结果中β值为0.2474,p值为0.0860,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省域范围每公顷面积增加1万人,森林公园的旅游吸引力增加24.74%。这进一步说明了,旅游目的地所在区域人口密度越大,客源市场空间范围越大,旅游吸引力也越大。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自然风景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和森林旅游的理想之地,其建设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还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益,其建设日益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0-2014年森林公园发展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旅游资源禀赋条件、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总面积、餐位数、游步道总数、财政支持力度、可进入性、省域人口密度等7个因素对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床位总数对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无显著影响;年度环境建设投入资金、旅游管理服务质量、车船总数和居民出游意愿等4个因素对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有负向影响。

(二)对策

结合前面分析,对我国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旅游资源禀赋条件、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总面积、餐位数、游步道总数、财政支持力度、可进入性、省域人口密度。省域森林公园管理者可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提高森林公园的旅游吸引力。

1.优化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禀赋条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包括可供旅游者进行观光、游憩、疗养等活动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其培育包括数量上的扩张和质量上的提升。我国地域辽阔,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但大多位于较偏僻的地方。各地应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良好的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建设不同类型的森林公园以及周密的规划布局,以提高区域内的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密集度。同时,根据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禀赋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区域内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以提高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整体质量。

2.改善森林公园的旅游环境质量。植被覆盖率和森林景观是影响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的2个基本因素,在保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把可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植树造林与提升森林景观的林相改造等措施相结合,根据当地森林旅游资源特色,乔、灌、草、花相结合,绿化美化相结合,突出景观效果。具体可通过植树造林不断提高森林公园的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协调和提高森林公园内外旅游环境系统和环境质量水平,达到提高森林公园整体旅游环境质量的效果;通过培植有特色的植物、培育和改良残次森林等措施,营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森林景观带,并结合纵横交错的绿色廊道、斑块、基质等景观生态要素形成绿色生态网络体系,达到四季皆有景的效果。

3.完善森林公园的旅游基础设施。根据当地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情况,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增加森林公园的餐位数和床位数,在保证游步道数量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可借鉴国外(如俄罗斯普斯科夫森林生态小道)和我国台湾地区游步道的设计经验,将游览线路专门铺设于森林区域,沿路穿过不同生态系统与其他具有自然保护、美学价值的自然客体和人文遗迹等,并通过陈列馆和标识牌等为旅游者提供区域相关信息,以增强景点游览性和观赏性,以及游客趣味性和体验性。同时,根据旅游者需求定期对森林公园内的旅游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进一步与周边社区或景区合作完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主动承接和疏导游客流,并通过吸纳更多优秀管理人员以逐步提高森林公园的服务和接待能力,从而进一步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森林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这不仅增强了景点游览性和观赏性,以及游客趣味性和体验性,还对旅游者普及了森林生态的基本知识。

4.加大森林公园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我国自2009年开始限制森林公园门票过快上涨后,很多森林公园开始免票开放,其原有经济收入减少,导致森林公园环境建设和保护的资金短缺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森林公园的财政扶持力度,通过建立生态专项基金和资金跟踪系统,实行资金使用公示和专钱专人专管等制度,藉此对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监管[24],以规范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从而有效缓解森林公园维护建设难等问题。同时,在保证旅游合理规划和开发的前提下,实现筹集资金渠道多元化,争取电信、交通、水利等多部门对森林公园开发与建设的支持,积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企业资金和闲散资金等)参与森林旅游的开发与建设。

5.提高森林公园的可进入性。我国很多森林旅游资源质量高和环境优美的森林公园分布在较偏远地区,距离客源地较远,森林公园的可进入性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限制性因素。因此,森林公园应配合周边的交通系统对森林公园景区内外的游览线路进行规划设计,逐步完善其旅游交通网络结构,尤其是要改善森林公园与客源地连接的交通条件,如森林公园可通过设置多个出入口、增设森林公园到客源地的交通线路和旅游专线、增加班车班次等,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逐步提高森林公园的可进入性。

6.合理规划森林公园的旅游产品。森林公园的建设应以森林旅游资源为依托,遵循需求决定供给以及供给引导需求的原则,以客源市场为导向对森林公园进行规划布局,建设规模应与游客规模相适应,在对旅游产品进行合理组合的基础上统一布局规划,对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具体可以客源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喜好为导向和依据来设置和引进不同的娱乐设施,以客源地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不同种类的旅游产品,如针对青年群体展开探险旅游,针对中老年群体展开康体保健类旅游等。同时,依托森林公园独有的植被品种和林地风貌对开发的旅游产品进行合理组合,对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突出森林公园特色,达到“顺势取景”的效果。

本文基于现有统计数据对我国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有助于我国森林公园的进一步开发与建设,但尚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由于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更为复杂,研究结论与现实情况出现了一些偏差;另一方面,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反映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有限,从而降低了本文研究结论的普适性。这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1]张健华.森林公园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如何增强自身的吸引力[J].林业经济问题,2000,20(4):245-247.

[2]GEARING C,SWART W,VAR T. Establishing a measure of touristic attractiveness[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74,22(Spring):1-8.

[3]KALE S,KATHERINE W. Marketing third world countries to the western trveler: the case of India[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6,25(8):2-7.

[4]HU Y,RITCHIE J R B. Measuring destination attractiveness: a contextual approach[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3,32(2):25-34.

[5]JINYANG D,BRIAN K,THOMAS B. Evaluating natural attractions for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2):422-438.

[6]王雷亭.特尔菲法在旅游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旅游市场吸引力”实证分析[J].泰安师专学报,1998,11(2):67-71.

[7]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76-247.

[8]刘静艳.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澳岛为例[J].生态环境,2006,15(2):371-376.

[9]宋国琴.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影响因素探析[J].企业经济,2006(5):83-85.

[10]张骏,古风,卢凤萍.基于人居环境资源视角的城市旅游吸引力要素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3):556-563.

[11]李会云.城市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3):145-150.

[12]鲁艳平.红色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2:43-44.

[13]张旻桓,沈守云,叶烨.南宁青秀山森林公园吸引力分析[J].现代园艺,2010(8):8-9.

[14]余裕星.青龙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吸引力评价及提升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11-12.

[15]封珊.国家公园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研究——以台湾太鲁阁国家公园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39-58.

[16]王海鸿.旅游吸引力分析及理论模型[J].科学·经济·社会,2003,21(4):44-47.

[17]赵梦瑶.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效率分析评价[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4:12-13.

[18]韩春鲜.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禀赋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2009(10):62-66.

[19]李丽梅,保继刚.基于旅游者-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人地关系研究——以广西阳朔为例[J].中国旅游研究,2005,1(1):4-16.

[20]黄秀娟.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效率的比较与分析[J].林业科学,2011,47(12):22-27.

[21]董锁成,李雪,张广海,等.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探讨[J].旅游学刊,2009,24(2):30-36.

[22]陈松,李吉跃,姜金璞,等.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客源市场及游客行为特征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7,22(1):111-116.

[23]许诺安,颜磊,许学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客源市场的空间特征与潜力研究[J].旅游论坛,2009,2(6):911-916.

[24]白斯琴,严泽琳,陈钦,等.基于Tobit的森林生态旅游非使用价值评估——以天阶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9(2):85-89.

(责任编辑: 林安红)

Exploration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tourism attractiveness of provincial forest parks in China

WANG Hui,CHEN Qiu-hua*,XIU Xin-tian,LIN Ping-ping,HUANG Ying-yu,LIU Li-ming

(College of Management,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

This pap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related data of forest parks′ development in 31 provinces (c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2010-2014. It is found that,firstly,there are seven factors that exer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tourism attractiveness of provincial forest parks,including provincial forest parks′ tourism resources,the total area of forestation,meal digits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trails,financial support to provincial forest parks,accessibility and provincial population density. Secondly,the total number of beds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ourism attractiveness of provincial forest parks. Thirdly,there are four factors,which include investment funds of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provincial forest parks′ tourism service quality,the total number of transportation,and the wishes of residents′ traveling,show significant bu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ourism attractiveness of provincial forest parks,but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negative influence is very small.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several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ourism attraction of forest parks,including optimizing the tourism resources,improving the tourism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tourism infrastructure,strengthening governments′ financial supports,raising the accessibility to forest parks and rationally planning tourism products.

provincial forest parks; tourism attractiveness; tourism service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0(1):77-83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6-09-25

国家林业局软科学项目(2014-R18);国家林业局软科学项目 (2015-R21);福建省财政厅资助项目(闽财指〔2013〕1566号)。

王慧(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旅游。*为通信作者。

F592.68 <[文献标识码]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922(2017)01-0077-07[文献标识码] A

1671-6922(2017)01-0077-07

A [文章编号] 1671-6922(2017)01-0077-07

10.13322/j.cnki.fjsk.2017.01.015

猜你喜欢

省域森林公园吸引力
森林公园游记
吸引力1
吸引力2
龙架山森林公园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跟踪导练(三)4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