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安全茶叶生产行为分析

2017-02-09陈梅英廖小玉崔丁溅

关键词:茶农产业链农药

陈梅英,廖小玉,崔丁溅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农户安全茶叶生产行为分析

陈梅英,廖小玉,崔丁溅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将农户茶叶生产行为分成普通茶叶生产行为和安全茶叶生产行为,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茶农个体特征指标、家庭特征因素、认知水平、政府规制因素、参加产业链情况等因素对茶农安全茶叶生产行为的影响,提出扶持茶叶产业链运转、建立健全检测机制、推入市场准入制度等对策,以规范农户安全茶叶生产行为,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茶叶农户;安全茶叶;生产行为;产业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由数量安全转变为质量安全,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由不同的经济主体完成相应的职能,仅对生产过程某一环节中单一的经济主体实施质量安全控制,已不再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需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必须加强各环节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将整个农产品生产过程视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整体,从而对其实施质量安全控制。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早进行农业产业链研究。之后,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对农业产业链进行了探索与研究[1-2]。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农业产业链和食品安全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耿宁等建立消费者效用和供求均衡模型,证明现实中的农产品市场处于低效率的非最优均衡,提出产业链整合,有效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技术路径[3];吴学兵利用北京市调研资料,构建了基于质量安全的生猪产业链纵向关系研究的逻辑框架,重点研究屠宰加工企业和养猪场(户)之间的纵向关系[4];石朝光从产业链的视角,对蔬菜安全管理进行研究,针对蔬菜产品特征以及我国蔬菜产业链的实际情况,探索农户从事安全蔬菜生产的影响因素[5];余文权等通过收集的大量数据对安溪茶产业链进行了定量分析,构建了一套评价茶叶产业链各环节运行绩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各因素对茶叶产业链和组织绩效的影响[6];管曦等利用安溪的农户数据,分别构建共同前沿面和组前沿面,分析了不同组织模式下农户的技术效率和技术比率[7]。

在借鉴吸收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提高茶农对实施产业链管理以保障茶叶质量安全的认识,对规范农户安全生产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茶叶安全问题主要为农药残留问题,如何减少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提高茶叶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我国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理论与实证,对农户的生产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从理论上提高茶农对茶叶质量安全的认识,并从实证的角度探索茶农安全茶叶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规范农户茶叶生产行为,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一、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理论框架

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其生产行为是围绕效益最大化展开的。目前,国内诸多学者对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作了大量研究。程琳等根据山东省497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对菜农质量安全行为实施意愿及影响因素作实证分析,选取生产者的基本特征、动力导向、目标实现、社会压力和资源条件等5类22种变量,分析影响菜农质量安全行为实施意愿的因素等[8];江激宇等在河北省藁城市151份蔬菜农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心理行为变量(行为态度、行为目标及安全认知行为)、内部因子变量(农户特征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农户资源禀赋包括家庭人口数、蔬菜种植面积与年限),以及外部环境变量(价格激励因子和行业导向因子)对农户蔬菜质量安全生产行为选择有很大影响[9];张利国对茶叶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其归纳为4类:个体特征(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特征(收入来源、家庭结构、生产面积)、质量安全控制相关行为(质量安全培训与指导、政府监督管理)和其他因素(政府资金支持、购销合同)[10]。

由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可知,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的相关行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将茶叶的生产行为分为安全茶叶生产行为及普通茶叶生产行为,影响茶农安全生产行为的因素分为农户个体特征指标、家庭特征因素、茶农的认知水平、政府规制因素、加入产业链情况等。

二、分类变量解释

1.农户个体特征指标。常规指标为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由于本研究的调研对象主要为男性,且在我国农村家庭种植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为男性,故本研究默认农户性别为男性。通常认为,年龄相对较大的农户相对而言比较保守,一般不会选择有未知风险的农活,属于风险规避型农户,对于新技术或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慢或者不想作出改变,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调研发现,农户种茶的时间越长,所获得的经验和认知会越多,所以其生产行为与种植年限关系比农户年龄更为密切,故考察农户个体特征指标由茶农种茶年限和茶农文化程度2个指标来反映。(1)茶农种植年限。随着农户茶叶种植时间的增加,对茶叶生产的经验和认知会越来越多,且不同种植年限的茶农的生产行为会存在一定差异。(2)茶农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不同的农户对安全生产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对生产安全茶叶的认知也会存在差异,会作出不同的生产决策。另外,文化程度不同的农户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认识不同,面对市场的改变,调整适应方面也会不同,进而影响生产行为。

2.家庭特征因素。包括家庭劳动人口结构、茶叶种植面积、农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1)家庭劳动人口结构。指农户家庭中劳动力与家庭总人数的比例。茶叶种植生产过程劳动力需求时间集中,农忙时需求量大,农闲时需求量少。由于这一特点,劳动力较少的家庭一般会倾向于施用大量农药来缓解劳动力缺乏带来的压力,可以以此来节约资金,而劳动力较多的家庭,则倾向于更少施用农药。(2)茶叶种植面积。指农户茶叶的种植面积。在家庭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种植面积越大,每个人承担的劳动量会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在种植茶叶过程中可能会多使用农药、化肥或施用见效快的高毒农药来减轻劳动量。(3)农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分为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2个方面,不同收入渠道决定农户在配置现有资源时的不同决策。资源配置方式不同,农户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生产决策也不同。本研究所指的农业收入指种茶收入。调研发现,以种茶收入为主的家庭,更趋向于关注茶叶的农药残留,农药残留超标将直接影响家庭的主要收入;非农收入为主的家庭,茶叶种植农户可能会选择使用高毒高效的农药。因此,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不同会对农户生产茶叶的行为产生不同影响。

3.茶农的认知水平。包括农户对茶叶安全法律法规的了解及对茶叶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2个方面。(1)了解茶叶安全法律法规对茶叶生产的影响。了解有关茶叶安全的法律法规有助于农户了解自己的生产行为是否有助于生产安全茶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可以指导农户规范生产行为,则农户生产安全茶叶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2)对茶叶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关注茶叶质量安全的农户会更积极了解安全茶叶如何生产,从而规避不安全茶叶的生产行为,进而促进农户生产安全茶叶。

4.政府规制因素。包括当地政府对茶农茶叶生产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当地政府的监督与管理,政府资金补贴情况。(1)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我国农户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很多茶农在种植茶叶时一般是靠父辈流传下来的经验,或和身边的农户交流种植经验。一般来说,如果政府定期对农户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那么农户选择生产安全茶叶的可能性会更大。因此,培训和指导对茶农生产安全茶叶的行为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当地政府的监督与管理。政府的监管力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户是否会按照安全茶叶的标准生产茶叶。政府的监督与管理主要通过市场检测机制来体现。通常情况下,政府监管越严,农户从事安全茶叶生产的可能性会越大;反之,则越小。(3)政府资金补贴。由于生产安全茶叶的成本会相对高于生产普通茶叶,且在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安全茶叶的销售价格未必高于普通茶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农户进行适当补贴,有助于农户从事安全茶叶的生产,激励农户生产安全茶叶。

5.加入产业链情况。本研究把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这些组织机构看作产业链相关环节。茶农只要加入其中的一个组织机构或把茶叶卖给以上的组织之一,就视为加入产业链组织。从调研中获悉,一方面,这些组织机构有时会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或指导,特别是合作社会定期组织会员进行培训,并制定生产安全和合格茶叶的标准,如不按标准生产的茶农会面临被开除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农户不安全生产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入产业链组织的茶农,生产出来的安全茶叶有了销售渠道保障,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市场风险、价格风险和自然风险,农户会更愿意提供高品质的茶叶。加入产业链对农户生产安全茶叶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三、调研数据来源及问卷描述性分析

(一)调研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进入正式调研前,选择了安溪县祥华乡和西坪乡进行预调研。为了使问卷更符合实际情况,在预调研后对问卷作适当调整。调查方式主要是调查员入户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6年1月2-12日,2016年3月25-31日。调研地点包括福建茶叶主产区:泉州市的安溪,宁德市的福鼎、福安、周宁。本次调查共发出500份问卷,收回41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3.6%。

(二)调研问卷描述性分析

1.种植年限。农户的种植年限平均在19.4年,样本区间分布是 3~46 年。

2.茶农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有68人,占总样本的比例为16.3%;初中的有255人,占比为61.0%;高中、技校或中专的有90人,占比为21.5%;大专及以上的有5人,占比为 1.2%。

3.家庭劳动人口结构。种植茶叶的劳动人口占家庭总人口的比例平均数为51%。

4.茶叶种植面积。茶叶平均种植面积为0.597 hm2,分布区间为0.053~4.000 hm2,标准差为0.449 hm2。

5.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农业收入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所占的比重为91%,可见种茶收入是茶农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6.了解法律法规对茶叶安全生产的影响。一般来说,了解茶叶安全的法律法规可以增强农户的质量安全意识,使生产行为更为规范。在418份有效样本中,48%的农户认为了解安全茶叶的法律法规对安全茶叶的生产有影响,而52%的农户认为没有影响。

7.对茶叶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农户对茶叶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对农户的安全茶叶生产行为有校大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农户的安全茶叶生产行为,有所关注就有所反思,有所改进。在调查中,对茶叶质量很关注的有193人,占比46%;对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比较关注的有139人,占比33%;对茶叶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较低的有86人,占比21%。

8.茶叶生产技术培训或指导。在418份有效样本中,有282人参加过相关的技术培训或指导,占比67.5%;未参加技术培训或指导的有136人,占比32.5%。

9.政府监督与管理。以是否有茶叶检测机制或茶叶准入机制来体现。在调查中,知道有茶叶市场检测机制或准入机制的人数为159人,占比38.0%;认为没有茶叶市场检测机制或茶叶准入机制的人数有146人,占比35.0%;认为不清楚检测机制是否存在的有113人,占比27.0%。

10.政府资金补贴。在本次调查中表示,如果政府实行资金补贴,就愿意使用无公害农药或绿色农药的农户有381人,占比91.1%;即使政府有资金补贴,也不愿意购买无公害农药或绿色农药的有37人,占比8.9%。

11.加入产业链组织情况。从描述分析结果看,加入各种产业链的有217人,占比52%;未加入产业链组织的有201人,占比48%。

四、农户生产安全茶叶行为计量分析

(一)模型假设

以农户施用农药的行为作为其是否采用安全茶叶生产行为的判断依据。农户生产茶叶时所施用的农药分为3种:无公害农药、一般农药和高毒农药。将农药毒性和采摘间隔期列入考虑范围,对农户没有使用农药、使用无公害农药、使用普通农药和使用高毒农药,以及是否遵循采摘间隔期的一系列生产行为一一赋值。若没有使用农药,则赋值为0;若使用低毒性的农药,且在规定的次数内和喷药间隔期后采摘茶叶,赋值为0;若使用无公害农药,且在未过施药间隔期采摘茶叶,或超过规定的使用次数,则赋值为1;如果为中等毒性的农药,但在施药间隔期过后和规定的农药使用频次内采摘茶叶,则赋值为2;如果使用中等毒性农药,但在未过施药间隔期内采摘茶叶,或超过规定的使用次数,则赋值为3;如果施用低毒性农药,且在未过施药间隔期采摘茶叶,或多于规定的施药次数,赋值为3;若使用一般农药,且超过规定的施药次数,且施药间隔期较短并未过安全期内采摘茶叶,将其赋值为4;如果使用高毒农药,则赋值为5。数值越高,安全程度越低;数值越低,安全程度越高。将临界值定为5,5以下定义为安全茶叶生产行为;5以上定义为普通茶叶生产行为[5]。

(二)模型的建立

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因变量分为2类,本次农户生产行为调查的结果有2种,分别为农户生产安全茶叶行为和生产普通茶叶行为,设因变量Y1表示农户生产安全茶叶行为,因变量Y0表示农户生产普通茶叶行为。因变量的取值范围为[0,1]。以某一标准临界值为限,区分生产安全茶叶行为和生产普通茶叶行为2种状态,农户安全茶叶生产行为的回归模型表示为:

其中,Y1表示农户从事安全茶叶生产行为,Y0表示农户从事普通茶叶生产行为,β0是常数项,βi是Xi的回归系数。ε是随机干扰项。

Logistic回归模型的线性函数表示:

Y=F(X1,X2,X3,X4,X5,X6,X7,X8,X9,X10,X11)+ε

其中,X1,X2,X3,X4,X5,X6,X7,X8,X9,X10,X11分别代表种植年限、茶农文化程度、家庭劳动人口结构、茶叶种植面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了解法律法规对茶叶安全生产的影响(茶农安全生产的意识)、对茶叶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茶叶生产技术培训或指导、政府监督与管理、政府资金补贴、加入产业链组织情况;ε表示干扰项。变量含义与取值如表1所示。

表1 农户安全茶叶生产行为影响因素

注:大于且等于5,小于10,在表中用“5~10”表示,其余数值范围的表达方式与之相同。

(三)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及分析

运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农户安全茶叶生产行为,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表2,由于文化程度、家庭劳动人口结构、茶叶种植面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在10%的显著水平下对生产安全茶叶的行为影响不显著,因此不将其纳入方程。得出模型方程:Y=-1.707+(-0.412X1)+1.118X6+0.369X7+0.854X8+(-0.472X9)+1.299X10+1.298X11

表2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注:(1)模型拟合度检验:-2对数似然值为199.507,可决系数R2=0.285<0.3,修正后的可决系数R2=0.418>0.3,说明本例拟合度较高。(2)模型系数的综合性检验:卡方值为82.52,显著性水平为0.00<0.05,说明模型中引入自变量是非常有必要的,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3)*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各因素对方程的影响如下:

(1)种植年限。结合回归方程和回归结果看,Sig=0.007<0.01,说明种植年限显著影响着农户生产安全茶叶的控制行为,且种植年限对茶农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为-0.412,与预期的作用方向相反。可能是农户的种植年限越长,越有可能规避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2)了解法律法规对安全茶叶生产的影响。根据回归分析结果,Sig=0.004<0.01,说明了解质量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显著影响农户安全茶叶生产控制行为。该因素对茶农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为1.118,与预期作用方向相同,说明了解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对农户生产安全茶叶有帮助。

(3)对茶叶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关注茶叶质量安全对农户茶叶生产行为的影响方向为正,与预期作用方向相同,这说明在关注茶叶质量的同时,农户从事普通茶叶生产的可能性小于从事安全茶叶生产的可能性。即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更倾向于从事安全茶叶生产。并且,关注茶叶质量在5%的显著水平上影响农户茶叶生产控制行为。

(4)生产技术培训或指导。结合回归结果和回归方程分析,Sig=0.028<0.05,有无参加技术培训或指导显著影响农户安全茶叶生产控制行为。接受生产技术培训或指导对茶农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为0.854,与预期作用方向相同,表明有参加培训或指导的农户生产安全茶叶的可能性高于生产普通茶叶。

(5)政府监督与管理。根据回归结果分析,Sig=0.045<0.05,政府对茶叶质量安全的监督与管理显著影响农户安全茶叶生产控制行为。政府监督与管理对茶农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为-0.472,与预期作用方向相同,说明政府管理越严格,农户生产安全茶叶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6)政府资金补贴。根据回归结果分析,Sig=0.02<0.05,政府资金补贴显著影响农户安全茶叶生产控制行为。政府监督与管理对茶农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为1.299,与预期作用方向相同。表明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农户有较大的可能生产安全茶叶。对生产普通茶叶管理越严格,农户生产安全茶叶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7)参加产业链组织情况。结合回归结果和回归方程分析,Sig=0.003<0.01,是否加入产业链组织显著影响农户生产安全茶叶行为。加入产业链组织对农户生产安全茶叶行为的影响为1.298,与预期作用方向相同。农户加入产业链组织后生产安全茶叶的可能性高于生产普通茶叶。

五、结论与建议

(一) 鼓励农户加入产业链组织,提高安全茶叶的生产

加入产业链组织对农户生产安全茶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下,我国农业产业链仍处在初级阶段,农户对其发展和组织模式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政府应积极推动产业链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产业链组织可以成为政府管理和规范安全茶叶生产的重要工具。农户加入产业链组织后,组织通常会对农户进行培训或指导,如开展生产技术培训活动或组织各项茶事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和引导茶农按科学的生产方式生产茶叶,还可以提高农户科学文化素养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茶叶的质量安全。所以,政府应扶持产业链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并积极引导农户加入产业链组织。

(二)加大资金扶持,保障安全茶叶的供给

农户选择生产行为的目标相当明确,那就是获得更多的利益。现在即使农户生产了普通茶叶,由于茶叶的成品主要由汤茶的形式展现,在农户的认知中,茶叶品质的好坏主要由茶叶制作工艺和茶叶风味决定,即使茶叶农药残留超标,如果制作工艺好,风味纯正,依旧可以高价卖向市场。毕竟农户的生产行为是为了获利,而生产安全茶叶的成本会相对高于普通茶叶,且安全茶叶会因为市场价格机制不健全而不能卖到很好的价格,最后安全茶叶会因为和普通茶叶同价而慢慢被农户选择性淘汰。因此,建立资金扶持机制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同时,应健全安全茶叶的优质优价制度,促使农户生产安全茶叶的行为从被动转为主动。

(三)建立健全检测机制,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要让农户生产安全茶叶,政府的监管必不可少。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帮助和扶持茶叶产业链组织的建立和运转;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检测机制和质量安全的相关制度。约束农户行为,使农药残留超标茶叶无法在市场上销售,这样,当农户由于生产的茶叶农药残留超标而无法进入市场时,农户就不得不选择生产安全茶叶,也会进一步鼓励按标准生产茶叶的农户,农户生产安全茶叶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四)加大安全茶叶技术培训,增强安全茶叶生产的法律意识

调查发现,很多茶农的文化程度不高,不仅安全茶叶生产意识淡薄,而且不太了解安全茶叶的生产标准以及是否存在检测机制等。政府应针对茶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让茶农通俗易懂的安全茶叶生产流程和标准,举办安全茶叶生产的讲座或制作相关视频,增强茶农的安全茶叶生产意识,进而生产安全茶叶。

[1]BEAMON B M,Measuring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1999,19(3):275-292.

[2]DONNELLY A M,KARLSEN K M,DREYER B. A simulated recall study in five major food sectors[J]. British Food Journal,2012,114(7):1016-1031.

[3]耿宁,李秉龙.产业链整合视角下的农产品质量激励:技术路径与机制设计[J].农业经济问题,2014(9):19-27.

[4]吴学兵.基于质量安全的生猪产业链纵向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9.

[5]石朝光.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6]余文权,孙威江,吴国章,等.安溪县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14):164-171.

[7]管曦,苏宝财,谢向英.不同组织模式下农户生产效率研究——基于安溪农户的实证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1):28-33.

[8]程琳,郑军.菜农质量安全行为实施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山东省497份农户调查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13-20.

[9]江激宇,柯木飞,张士云,等.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北省藁城市151份农户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2(5):35-42.

[10]张利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责任编辑: 何晓丽)

A study on farmers′ behaviors of safe tea production

CHEN Mei-ying,LIAO xiao-yu,CUI Ding-jian

(Management Colleg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

Farmers′ tea production behaviors ar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i.e. ordinary tea production behavior and safety tea production behavior. In this paper,th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of farmers′ behaviors of safety tea production,such as farmer′s individual,farmer′s family characteristics,farmer′s perception level,government regulation,condition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to industrial chain. Then some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to regulate farmers′ behaviors of safety tea production and ensure tea safety,including supporting the operation of tea industry chains,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mechanisms,and pushing into the market access system and so on.

tea farmers; safe tea; production behavior; industrial chain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0(1):22-27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6-08-09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R0010);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JAS150209)。

陈梅英(1972-),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经济、食品安全。

F307.12 <[文献标识码]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922(2017)01-0022-06[文献标识码] A

1671-6922(2017)01-0022-06

A [文章编号] 1671-6922(2017)01-0022-06

10.13322/j.cnki.fjsk.2017.01.005

猜你喜欢

茶农产业链农药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筑牢产业链安全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快乐的小茶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