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以来回族作家小说创作三论

2017-02-09李春赢

文学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新世纪小说家回族

李春赢

新世纪以来回族作家小说创作三论

李春赢

新世纪以来回族作家的小说创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不仅作品数量丰富,作品的质量也得到了认可。进入新世纪,回族作家的小说创作对底层社会进行了热切的关注,从而塑造了一大批底层人物形象,获得了艺术上的成功。对回族小说的研究主要从整体研究、个案研究以及是否具有回族特色几方面展开,理论界的关注对回族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回族作家的小说创作本身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

新世纪 回族小说 人物 研究现状 意义

步入新世纪,回族作家的小数创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查舜、马知遥、白山、戴雁军等在新世纪以前便已成名的小说家们,在新世纪又有了新的收获。同时,马金莲、讴阳北方、于怀岸、马笑泉等小说家在新世纪的小说创作领域脱颖而出,发表了一大批小说作品,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研究者的关注。新世纪以来回族作家的小说创作,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质量也得到了文学界的认可。其中,马金莲、李进祥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于怀岸、马笑泉等人的作品也都多次获奖。这既是对回族作家小说创作水平的认可,也是对回族小说艺术魅力的证明。这些小说作品不仅及时反映了回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历程,也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另一种文学表达和别样的艺术风采。

一.新世纪以来回族小说的人物塑造

人物、情节与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性格丰满且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家们不倦的艺术追求。阅读新世纪以来回族作家的小说作品可以发现:他们将关注的视角集中在了底层社会,塑造了很多底层人物形象。农民、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是他们的重点书写对象。除此之外,由于回族是一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宗教信仰对回族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虔诚的信仰者形象是回族小说作家为读者提供的一类非常独特的人物类型。回族小说家对回族人民人生遭遇和命运的书写,深刻揭示了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进而表现出回族小说家们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使得他们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人性与人情的温度。

农民、妇女和儿童是五四新文学的三大发现,对这三者特别是农民的关注是贯穿整个二十世纪文学以及新世纪文学的重要命题。回族小说家的笔下塑造了很多农民形象,不仅对农民及农村生活进行了方方面面的展示,而且表现出农民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马金莲是一位关注乡土、关注底层、关注农民的作家,她的小说《糜子》、《永远的农事》、《搬迁点的女人》等对乡村的生产、生活、贫穷、饥馑等有着深入的描写,充分显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回族小说家们不仅展示了农民勤劳务实、任劳任怨、朴实善良的一面,还描写了他们内心世界的动荡以及他们的局限性。讴阳北方的小说《故乡在芦苇深处》、《风中芦苇》等将农民自私、愚昧以及残暴等性格缺陷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乡村的封闭状态被打破,商业文化与城市文化对乡村传统的生存状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农民的思想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工群体开始大量出现,他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熟悉的家乡,满怀改善生活面貌的憧憬来到陌生的城市。在城市里,他们从事着繁重的劳动,然而,身份的差异却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来自城市的歧视与恶意。因而,他们在城市中遍体鳞伤。李进祥的小说《换水》、《屠户》等对此有深入的表现。更为可悲的是,这些农民工在城市中无法立足,家乡也已经愈加破败和衰落,因此,他们陷入了无家可归的窘境。

石舒清的《一个女人的断记》,马金莲的《夜空》等对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投去了关注的目光。这些人身体的残疾或是先天的,或是后天的灾难造成的,他们承受着比正常人更多的痛苦。回族小说家们通过对这些残疾人的描写,表达了对他们命运的深深同情,体现出作家的悲悯意识。

回族小说作家们还为读者塑造了另一类人物形象———虔诚的信仰者,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人物长廊,还使作品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石舒清的《旱年》、《黄昏》、《小青驴》等小说都塑造了虔诚的信仰者形象。他们虔诚地信仰伊斯兰教,善良、好善乐施,还具有浓厚的道德意识和宽容精神。面对时代大潮的侵蚀,他们依然恪守道德、守护良知。或许,这种坚守能够为当下的道德滑坡和文明失范提供一些启示。

二.回族小说的研究现状

现阶段对回族作家小说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对回族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整体观照。例如:杨继国的《回族文学创作论》、王锋的《当代回族文学现象研究》等专著。除了这些专著,还有一些单篇论文。例如:王宗元的《当代回族小说一瞥》、杨彬的《叙述神圣·格调悲壮·意象圣洁——当代回族小说的审美特色》等。从这一角度对回族小说进行研究,能够对回族文学的文化背景、宗教色彩和民俗文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阐释,是回族小说研究的重要方面,也是回族小说创作的鲜明特征。二、分析回族小说创作的“回族化”追求和“非回族化”现象。例如:杨继国的《认同与超越——回族长篇小说发展论》、魏兰的《繁荣的背后——回族文学发展现状思考》、杨文笔的《“文化自觉”下的回族作家回族化创作》等。回族作家创作的“回族化”追求和“非回族化”现象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对此问题的讨论会对回族文学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会为回族小说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思考。三、对回族作家的创作进行个案分析。这一类研究文献数量很多,研究的内容也涉及作品的题材、主题、艺术特征等各个方面。其中,对石舒清、李进祥和马金莲的小说创作的研究比较充分。例如:马梅萍的《乡土传统与精神指归——石舒清创作心理解析》、郎伟的《悲悯的注视——李进祥小说创作论》、牛学智的《“80后”与马金莲》等。另外,对于其他回族小说家,如讴阳北方、于怀岸、马笑泉等人的创作的研究也有不少资料。这些个案分析能够及时推介一些回族小说新作,也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回族小说作家的影响,对促进回族文学影响力的增强具有一定意义。

三.新世纪回族小说创作的价值

首先,新世纪以来的回族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回族作家在进行小说创作时,总是将关注的目光投射到回族人民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上,从而反映了广大回族人民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心声。以宁夏的回族小说家的小说创作为例进行分析——一方面,他们的小说创作对西北地区的自然风物、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是对西北自然风光和人情风俗的生动表现;另一方面,他们的小说作品揭示了在西北大地上的人民的生活,特别是农民的生活。宁夏回族作家们对农民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们在时代变革的大潮前的内心动荡进行了真实而又深刻的表现,从而给读者提供了另一种生活景观,也对读者了解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

其次,新世纪以来的回族小说创作具有比较独特的艺术价值。回族小说家的创作呈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有力地促进了回族小说,甚至是回族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在回族小说家的创作中,对于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生动描绘成为他们小说的显著特征。越是民族的,越可能成为世界的。回族小说家对于地域风情的展示,不仅满足了读者对于异域文化的好奇,同时也使他们的作品带上了鲜明的地域标签,这是他们的作品区别于其他民族、其他地区作家创作的重要特征,也是他们在艺术上的鲜明特点。因此,对于地域风情的生动展示是回族作家小说创作取得一些成绩的原因之一。

同时,对于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深度揭示也是回族小说家在艺术上的普遍追求和重要特征,更是回族小说家的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回族是一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宗教信仰已经渗透到回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的集体无意识,对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阅读回族作家的小说作品便会发现:他们的笔下塑造了很多虔诚的信仰者,他们不仅在衣着、饮食等方面与其他民族的民众有着鲜明的差别,在性格和精神上也显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民众。他们坚韧、勤劳、忍耐,不仅如此,他们还具有浓厚的道德意识和宽容精神。可以说,回族小说家的小说创作不仅表现了回族人民的外在特征,还深入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不仅丰富了回族小说的文学表达,还增强了其小说的艺术魅力。

最后,新世纪以来的回族小说创作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产生了自己独特的文明成果和精神特质。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一方面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同时也可能产生不同民族间的隔阂。回族小作家的小说创作对回族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进行了全面而又细致的书写,不仅能够为其他民族提供认识回族、了解回族的途径,还为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和交流提供了条件。这对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和谐共处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项目介绍:本论文是2017年宁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新世纪以来回族作家小说创作的艺术寻求与审美风貌(GIP201706 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李春赢,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新世纪小说家回族
著名小说家、诗人、编剧阿来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欲共牡丹争几许:小说家周克芹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经商讨债讨成了“小说家”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诗人小说家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
《新世纪对联大典》(2010年卷)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