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外语人才培养路径

2017-02-09白杨白璐

文学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校企

白杨 白璐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外语人才培养路径

白杨 白璐

针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现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脱离现实、实训基地建设落后等问题,文章从创新办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扩大校企合作三方面对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路径进行探索。

区域经济 高职院校 企业 外语人才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从中可以看出,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是国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育人要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应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的互动关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全球经济逐渐趋于多元化,促使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的关系较之从前更加密切。区域经济是高职教育的首要制约因素,它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保障了招生生源和就业市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样,高职教育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它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为区域经济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有助于加快区域经济融入世界贸易平台的脚步,吸引外资,在搭建进出口贸易平台的同时繁荣本地文化,进而推动本地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彼此依赖,互为助力,只有二者之间良性互动,才能有效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提高区域人民的整体素养,实现良性循环。

二.高职外语教学现状

1.师资力量薄弱。目前,高职院校的一线外语教师多为学术型人才,其专业多为应用语言学或外国文学,虽然他们拥有较为深厚的语言学和理论功底,但普遍欠缺企业实践经验,对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动态不够了解,外贸知识几近空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讲解语言现象,忽视了外语使用的针对性,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造成了学生“所学非所用、所用未曾学”的现象。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本地企业对高职外语人才的实用性愈发关注,企业渴望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同打造学以致用的外语人才,尽快实现校企零对接。为此,高职院校建立一支学术功底坚实、商贸知识丰富的“双师型”外语师资队伍尤为重要。

2.课程设置脱离现实需求。随着教改工作的深入,近年来高职课堂的外语教学也在不断进行着调整。许多高职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方案指出,要强调外语的实用性,以应用为重点,依托涉外知识强化专业外语,突出外语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学依旧延续着传统的课程结构,以基本技能课为主,教师授课的重点仍然停留在基础语言知识层面,外语专业课的教学时数严重不足,涉外知识的传授仅仅起到了点缀作用,甚至可以说,只是将传统的语言教学纳入到了外贸背景下,严重忽视了外语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几乎没有机会灵活运用营销、外贸、商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更不可能解决未来工作中出现的涉外问题。

3.实训基地建设落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外语实训场所主要是传统的语音室,几乎没有真正的专门用于外语教学的实训基地,学生只能依托现有的语音设备完成情境模拟等言语练习,教学环境相对封闭,针对性不强,更没有形成由学校、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制定的外语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三方协同评价机制亟待建立。

三.基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搭建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平台

1.明确教学目标,创新职教理念。高职院校在制定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时,要坚决杜绝形式与内容相背离的现象。坚持科学发展观,真正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立足本土、依托企业、服务区域,与市场接轨,在开展市场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整合区域经济发展资源,动态更新教学素材,重组教学内容,凸显外语教学的专业化特点,建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

2.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学体系。“英语教师专业化是高职英语教学协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外语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日益提上日程。为此,各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并尝试考取相关证书,持证上岗,同时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切实投入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完善自身的专业外语知识体系,锻炼实践能力,以便使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和职业性。在加强外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下,各高职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专业岗位群,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职业的关联性,积极与企业开展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言语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职业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拓展校企合作,加大产学研力度。在外语教学中,应秉承服务企业的宗旨,以企业需求引导教学改革,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培养、聘请企业专家现场教学、开展科研横向研究等方式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双赢,以此发挥区域经济和高职外语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可借力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对外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之处。

高职院校培养的外语人才只有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才能实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办学宗旨,实现学校、企业、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使其互为驱动,从而保障并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进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为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基于区域经济的高职外语人才有效培养研究,编号:2017012。

(作者介绍:白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白璐,沧州师范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