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7-02-09王志晔张作念倪梦园陆兆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颈动脉功能障碍硬化

章 慧 王志晔* 张作念 倪梦园 陆兆敏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主要是指患者由于各种脑血管疾病或是血管因素所导致的表现为不同程度认知能力出现障碍的一类疾病的总称。VCI是脑血管病的常见临床表现,Rist等[1]发现30%的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出现损害,在多项类似研究中亦发现,卒中后3个月~1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1%~70%[2-4]。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最常见病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carotid artery,IMT)是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作者观察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颈动脉IMT情况,了解脑梗死后认知功能与颈动脉IMT的关系,探讨颈动脉IMT对脑梗死后VCI发生及预后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MRI检查证实,共86例。VCI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制定的VCI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1)出血性脑血管病。(2)严重视力、听力减退或其他疾病引起的无法配合完成认知功能检测者。(3)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其他疾病:如颅内感染、颅内肿瘤或脑转移瘤、先天性智力障碍、肺性脑病、肝性脑病等。(4)既往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昏迷或精神障碍患者。

1.2 方法 (1)颈动脉B超检测:固定一名专业B超医师操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线阵式探头频率7.5MHz,被检查者仰卧位,颈后薄枕,头略向后仰,头部偏向检查区对侧,先从锁骨内侧端横向检查颈总动脉,然后将探头沿其走形方向向头部移动,常规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分支的横轴及纵轴时二维图像,冻结图像后取颈动脉窦以下1cm处,共测3次颈动脉IMT,取其平均值,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大小。IMT测量方法为管腔内膜交界面至中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IMT。(2)认知功能的检测:蒙特利尔(MoCA)量表是目前国际通用的VCI筛查量表[6]。如果被检查者受教育年限<12年,在测试结果上加1分,以校正受教育程度的偏倚。评分<26分,表示被检查者已有VCI。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程第3周由神经科受培训的专人完成量表测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变量间相关分析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颈IMT与MoCA得分、VCI的关系。

2 结果

2.1 认知功能检测结果及分组 根据MoCA量表评分,VCI者46例,平均年龄(74.93±6.35)岁;认知功能正常者4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73.37±8.6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VCI组与对照组颈动脉IMT比较 VCI组的IMT值[(1.16±0.12)mm] 大 于 对 照 组[(0.90±0.17)mm],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

2.3 颈动脉IMT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 IMT<1.0mm组与IMT≥1.0mm组比较Mo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按IMT值分组后MoCA评分比较[分,()]

表1 按IMT值分组后MoCA评分比较[分,()]

注:与IMT≥1.0mm组比较,*P<0.05

?

3 讨论

脑梗死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而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脑梗死的预后更差。因此,在重视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的同时,更应及早发现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以便尽早干预,延缓甚至阻止痴呆的发展。认知功能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活动、脑血流量及其分布有密切关系。一旦出现大脑半球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和结构异常,常伴有认知功能损害[7]。

近年研究表明,血管IMT值的增加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主要形态学改变。颈动脉IMT增厚是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标志,并且颈动脉血管超声能够直接检测IMT,已得到病理学的证实。颈总动脉内膜厚度与VCI显著相关,在调整人口学数据和血管危险因素后,相关性依然存在[8-9]。研究显示,颈总动脉IMT越大,认知功能受损越严重。有研究指出,中风发作1年后,增加的IMT与认知功能减退存在相关性。中风发作期的IMT测量可以预测认知功能的减退[10]。

本研究结果显示:VCI组中IMT<1.0mm组与IMT≥1.0mm组比较,MoCA评分在定向、注意、语言和执行功能等方面得分更高(P<0.05)。进一步表明颈动脉IMT增加与VCI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颈动脉内膜增厚是引起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颈动脉硬化导致IMT增加、斑块形成和颈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造成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脑长期慢性低灌注状态。同时不稳定的斑块脱落还会发生急性脑血管病变,最终导致脑白质病变、神经元缺失及变性等,从而诱导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11]。

因此,严密监测IMT,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早期识别并做定期随访检测,以防止或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1] Rist PM, Chalmers J, Arima H, et al. Baseline cognitive function,recurrent stroke,and risk of dementia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Stroke,2013, 44(7):1790-1795.

[2] Douiri A,Rudd AG,Wolfe CD.Prevalence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South London Stroke Register 1995-2010.Stroke,2013, 44(7):138-145.

[3] Rasquin SM,Lodder J,Ponds RW,et al.Cognitive functioning after stroke:a one-year follow-up study.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4,18(2):138-144.

[4] Ihle-Hansen H,Thommessen B,Wyller TB,et al.Incidence and subtypes of MCI and dementia 1 year after first-ever stroke in patients without preexisting cognitive impairment.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 2011,32(6):401-407.

[5] 中华医学会神经并线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写作组.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2):142-147.

[6] 温洪波,张振馨,牛富生,等.北京地区蒙特利尔量表的应用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36-39.

[7] Hating HP.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Curr Opin Neurol,2002,15(1):79-84.

[8] Talelli P, Ellul J, Terzidg, et al.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J Neurol Sci, 2004,223(2):129.

[9] Komulainen P,Kivipelto M,Lakka TA,et al.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ly women:a populationbased study.Neuroepidemiology,2007,28(4):207.

[10] El-Shazli S,Selim K,Goda T.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 media thickness and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Egyp J Neur Psych Neurosurg,2013,50(4):431-435.

[11] 王秀艳,赵惠荣,郭晶,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3): 193-195.

猜你喜欢

颈动脉功能障碍硬化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