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陈设艺术的意匠营构

2017-02-08

关键词:陈设器物文人

魏 勇

(华中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宋代陈设艺术的意匠营构

魏 勇

(华中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本文从社会文化视域入手,首先分析宋代复古思潮、文人意趣兴起的成因及其对陈设艺术设计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而在宋代繁荣的商品经济背景下分析以家具陈设为主体的器物形制与搭配方式,探明宋代陈设艺术辉煌成就背后所蕴含的设计文化,为重建中国“当代中式”设计独立话语系统寻求源头活水。

宋代; 陈设; 器物; 设计; 审美

宋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节点,赵宋三百余年,经济和文化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世界古代史上也处于领先水平。正如史学大家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①同样,中国古代陈设艺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也出现在宋代,且集中地表现在家具、瓷器、漆器等陈设器物上,发达的手工业和崇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持造物艺术与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蓄素守中、心物化一的意匠营构风范。宋代陈设艺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核与审美意识,她所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宋代陈设艺术所具有的高度以及饱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和造物艺术精神,可资成为重建中国当代“中式”设计独立话语系统的源头活水。

一、器以藏礼,物以载道

礼在中国古代社会关系中是巩固与维持社会等级、秩序,调整各类社会关系的规范,“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②儒家认为,众人遵寻符合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行为规范,便能“礼达而分定”。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所涉范围广泛、内容多样,具体而言,囊括了典章制度、社会观念、道德教化、个体行为、风俗习惯、器物陈设等各个层面,不仅“乐以象德”、“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而且“物也象德、言志、载道”,礼把一切物质与精神生产都纳入其中,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内涵的陈设艺术的设计思想自然也不例外。但也应看到,从存在意义上论,喻礼的陈设器物也是礼建构形式和规范的物化表达。礼作为一种规范社会生活的秩序法则,并不是虚空之物,而是映射于具体的物质形式借器型与纹饰构成的,礼须借有相应的器物陈设为实体,否则礼就无所依凭。

从古代文献记载,夏、商、周三代各有其礼制,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则为三代之礼集大成者,几近完备。关系到祭祀、婚丧、相见、迎送、宴饮等社会活动的礼制逐渐完善,且形成了严格的行为秩序规范,成为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为严明身份等级,对不同身份者所拥有器物的质料、造型、颜色、尺寸、数量等均有所限定,以达到别尊卑、示贵贱的目的,礼在此得到条理化、规格化、形式化的表达,成为后世所依循的周礼。以周礼为代表的礼文化,潜在性地影响了之后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层面,同时也影响了华夏造物艺术数千年。

在礼制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后经孟子、荀子加以完善与充实,礼学成为儒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文化历经沉潜与兴替,承袭发展到宋代以后,以“理”字概括之,礼所包含的宗教、道德、律法以及造作之物的思想内容都统摄在“理”的观念之下。宋儒潜心理学,提倡重心性义理,注重阐发义理,以理学悟礼意,以文达礼。宋代理学开创者周敦颐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涂饰也。况虚车乎?”③他认为,服务于封建统治的礼乐教化应是写作文章的目的,由此来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评判文章优劣与否的前提是所述内容贤达与否,如仅是文采卓著、笔韵流畅,却未有喻贤、喻德、喻达等传达道德讲述的文章是不能广为流传的,也不能称其为好文章。这一观点也影响到陈设器物设计,所作器物多具象征,蕴涵伦理,折射了“物以载道”的设计思想,是礼的物化,“藏礼于器”的具体表达。

南宋的理学大家朱熹以《仪礼》为经、以《礼记》为传、以《周礼》为纲来构筑他的礼学体系,成为继孔子、荀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礼学传承人物。朱熹思想上主张复兴儒家道统,恢复三代的王道之治,倡导周礼,重建社会的精神信仰与秩序,解决大众的精神危机;文学艺术方面宣扬以儒家礼教为本体的文道一体论,倡导以“诗教”与“言志”为核心的文艺价值观。可见,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以恢复孔孟之道为己任的宋代理学,其中蕴含着明显的文化复古色彩。这一复古文化观的产生也有其深刻的内在动因。宋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在铲除遗留的五代十国割据局面的同时,推行完备的礼制来维护与规范统治秩序,借此稳定局面,安抚人心。同时因宋王朝长期受到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的侵扰,导致统治阶级出现惧怕异族入侵而使传统文化异化的心理,使得宋人对华夏礼制传统的重视超过历代。政府对于大众的日常生活,如饮食、器物、服饰、交通、婚姻、丧葬、居所等均结合了儒家的礼文化修订出严格的礼制,如官修的《政和礼》就对此作了详细的规定,相关的器物造作开始走近古制,“凡营居室必先建宗庙, 凡造养器必先修祭器。庶羞不俞于牲拴,燕衣不俞于祭服”。朝廷的宗庙祭祀仪轨要求复兴 “三代之典”,官府在礼仪活动中也广泛采用仿古陈设器物,聂崇义所著的《三礼图》也由此应运而生,“援据经典,考释器象”④,这可以看作是宋代陈设器物仿古制作的先声。

图1 鱼耳彝炉

图2 三足鬲式炉

图3 三足樽

图4 天青炉

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阶层表现出对三代与古物的推崇,好古之风盛行,三代古物成为朝野内外收集的目标,这种怀古的情怀带来了文人士大夫审美观的复古倾向,影响到陈设器物设计的诸多方面,形成了追求恢复古礼仪之器的韵味与形制的设计潮流。最具代表性的是陈设瓷的烧制,形态仿自三代青铜礼器与仪用玉造型,其仿作元素从器型、纹饰、质感、色泽上均有所见。如官窑制品不仅追求釉色的多样性,在造型上也多有仿青铜器的尊、鼎、炉、觚、彝及商周玉琮之作,整体简洁洗练。从哥窑的鱼耳彝炉(图1),龙泉窑的三足鬲式炉(图2) 、弦纹贯耳瓶,汝窑的三足樽(图3)、钧窑的天青炉(图4)等瓷器均可见青铜器礼器的身影,这些仿制三代青铜礼器的宋瓷,一方面继承了厚重的青铜器造型风格,另一方面在原有形制基础上依随用途和使用场合的变化而简化造型,在装饰上摈弃了繁琐狞厉的纹饰,结合了当时精美的釉色,“循古之意而勿泥于古,适今之宜而勿牵于今”⑤,形成了庄重大方、饱含时代韵味的复古风格。

三代以来,器与礼便有所关联,《周礼》中就有“以苍壁礼天,以黄琼礼地”的讲述。诸多陈设器物也并非简单的日常器用之物,而是礼的载体与象征。注重器物的喻礼不仅是对业已建构的社会秩序的尊崇,还在于它传递着古代的礼制的重要文化信息,并使之传承延绵。由此宋王朝的复古主义情怀和对礼的尊崇,便非常自然地映射到喻礼的器物设计上来。具体到宋代陈设器物的造作所显现出的仿古倾向,则是借助陈设器物的形制复古来重新建构以青铜礼器为代表的三代之礼,“稽古作新,以追三代之隆”⑥,继而复兴三代的王道之治,重塑社会伦理与封建等级秩序。可以说,因礼而生的陈设器物体系成为道德讲述、历史传承与造物原则的综合载体,包容了制度、观念与社会形态等多个层面的具体规定。礼的意蕴与器物的显现构成了认识的两个层面,即《周易·系辞上》所指出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礼意作为抽象的原则,它体现了形而上的道的内容,而礼器则属于形而下的层面。在礼意依存于器的朴素思想的认识前提下,宋代陈设器物设计继承了“器以藏礼、物以载道”的传统造物艺术精神的内核。

二、臻于简约,平淡幽雅

由唐入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又一个从战乱割据到统一的历史轮回,也是传统造物艺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期,陈设物呈现出由隋唐的雍容华贵、富丽丰腴转向清逸隽雅、内敛谨严、简约质朴、平淡幽雅的设计风格特征,体现出与汉唐设计迥然不同的视觉形态。这一设计文化的转变是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审美取向等综合因素的集中反映,更是与迅速壮大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紧密关联。宋初最高统治者鉴于唐末五代武将乱政的教训,崇尚文治,重用文人,以优待士人为国策,使得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更加显著,其理想人格和崇尚平淡雅逸的审美观念成为主导造物艺术走向的重要成因。

1.尚俭抑奢与理学的约束

社会风俗对封建统治具有巨大的影响,“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对此,宋代士大夫们普遍认为国家的治乱兴衰与社会风俗的俭奢善恶具有密切的关联,有鉴于此,士大夫们纷纷谋划“尚俭抑奢、移风易俗”的治理之策。在士大夫们的进谏下,宋初的统治者颁布了一系列的禁奢令,如嘉佑四年(1059)四月辛卯仁宗诏曰:“居室、器用、冠服、妾媵盖有常制,所以别贵贱,杜奢僭也。比者流风荡靡,无复等威,犯干有司,鲜闻用法。自今中外臣庶有违者,其察举之,必罚毋贷!”⑦。真宗祥符元年二月乙己申明销金之旧制,“禁金银箔线,贴金、销金、泥金、整金线贴什器立木玩用,命妇以外禁金制首饰。”⑧士大夫们对政治上的忧患意识与艺术风尚的批评相结合,产生出道德理想主义倾向,他们通过借助文化艺术来倡导一种与奢侈、挥霍的绚丽色调相反的典雅清新的情调,以此获得社会阶层的普遍认同,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宫廷贵族的审美行为。由此,在士大夫们“尚俭抑奢”的倡导下,反映到陈设器物的设计制造,自然呈现出简约质朴的视觉形态,与唐代陈设艺术的奢华富丽相比,更强调对材料自身美感的彰显,注重质地、色泽、纹理之美。以漆艺陈设器为例,一改隋唐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錾凿、镂金错彩,绚丽的螺钿镶嵌器,取而代之的是不加任何纹饰与金银饰的一色漆器,且成为漆艺陈设器的主流。

2.山水园林意境的审美追求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广泛参与的园林设计中,深受山水诗文绘画意境的影响,尤其注重园林意境氛围的营造,筑园手法也追求写意化,强调景观布局错落有致、主次分明、整体风格的简约自然,且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中轴式的庭院对称布局。所筑之园大多以山水画为蓝本,以画造景,以诗词塑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彰显画意诗情。在整体布局上追求自然之态,依山傍水,达到了妙极山水的意境,从而形成了自然、恬淡的空间布局。陈设艺术作为空间设计的子系统,其造型样态与陈设方式自然受到这种筑园思想以及造园手法的影响,呈现出与整体格局相符的宁静自然、平淡幽雅的艺术格调。

3.书斋文房的风雅意趣

文人意趣是指文人在一定生活状态下的生活情趣、思想境界和审美取向。宋代重文轻武的文化氛围为文人意趣的兴起提供了契机。他们追求在畅意适情中生活、工作、学习,从琴棋书画、论道品茶、插花焚香、把玩清器文玩、赏鉴古物金石等不同角度构筑生活的主要内容。这些文人意趣可以视作文人士大夫身份和阶层的象征, 也往往成为影响书斋陈设的重要因素, 或演变为独具书斋特色的陈设器物。书斋的文化意境与其中的陈设紧密相关,如《齐东野语》卷一六《文庄公滑稽》载:“外大父文庄章公,自少好雅洁,性滑稽;居一室必汛埽巧饰,陈列琴书。”可见,文人讲究在书斋中陈设琴棋书画一类的文雅之物,达到怡情的目的。

琴、棋、书、画、品茶与作词赋诗是文人士大夫不可或缺的修养,书斋中与这些活动相应的器物家具陈设也随之完备起来,在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影响下,室内陈设的设计更多追求自然、儒雅的文化趣味。词人周晋在《清平乐》中写道:“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通过对书斋一角陈设之物的描写,描绘出文人生活的风雅意趣。又如《羲之写照图》(图5)中榻上坐有士人,榻后设有屏风,其上挂着王羲之画轴。榻侧陈设几案家具,上置有琴、棋、书、画,以及点心饮食,画中集文玩、花卉于主人公身边,表现出娴雅的书斋陈设氛围。

图5 《羲之写照图》

三、形制多样,巧于配置

宋代之前,分隔与组织室内空间的手法主要是依靠帷幕帐幔的方式。入宋之后,由于木作装修水平的显著提升,小木作技艺开始丰富发展起来,木构的板壁、截间板障、截间格子、照壁等大量运用于室内空间的区隔,并逐渐取代汉唐以来的帷帐手法,成为此后中国传统室内空间区隔的主要方法。由此形成了以木构的空间界面方式解决不同功能空间的诉求手法,丰富了室内空间分隔和组织的形式,构成了灵活多变、形态多样的室内空间格局,为宋代多样化的陈设器物提供了空间展示界面,且构成了以家具为主体、形制多样的陈设品类。

图6 河南禹县白沙北宋墓壁画

图7 《槐荫消夏图》

图8 《听琴图》

陈设品类有功能性与装饰性之分,以实用性为主导的陈设器物属功能性陈设,如灯具、织物、日用器皿、家具等;以装饰性、观赏性为主导的陈设器物属装饰性陈设,如字画、文玩、古董等。宋代的家具作为功能性陈设器物的主要构成部分,按照使用功能加以划分可分为:卧具类、承具类、坐具类、橱柜类、屏、架类等,其他的装饰性陈设品类,如器皿、文玩、书画、古董等,则是在家具陈设布局的架构下完成配搭组合。

卧具类:主要分为坐榻和床榻两种,是原有的矮型家具榻的延续,如李公麟《维摩像》和《高会学琴图》中的坐榻,《宫沼纳凉图》、《白描大士图》、《槐荫消夏图》(图7)中所绘的无围栏床榻。承具类:主要包括桌、案、几,是高型家具的典型代表,案与桌的形制区别并不十分明显,后世常将桌案连称,有书桌、琴桌、供桌、饭桌、酒桌、茶桌、画案等品种;几与桌、案同属于承具的范畴,用于放置小型器物,在宋画中出现有桌几(图8)、香几、茶几、宴几、书几、花几、榻几、足几等多种样式。坐具类:主要分椅、凳、墩三类,是与宋代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相适应的产物。椅从其形式来说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玫瑰椅(图9)、交椅等形制;凳在造型上分为方凳、圆凳、长凳、矮凳,带托泥的凳子,一般称作墩(图10)。橱柜类:收纳物件的家具统称橱柜家具,到宋代发展为起居空间的重要陈设器物,到明清时期还发展出亮格、多宝格等装饰性陈设样式。宋代戴侗在《六书故》中指出:“今通以藏器之大者为柜,次为匣,小为犊。”屏、架类: 屏风是用来遮蔽或挡风的陈设家具,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一般置于起居或会客的宽敞空间。宋代屏风的使用已非常流行,上自王公殿堂,下至富家大族,都将屏风作为重要的陈设摆件(图11)。随着宋代高型家具陈设的完善与发展,架类家具陈设也丰富起来,有衣架、巾架、花架、镜架、盆架、灯架等品类。器皿、文玩类:为了满足宋人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方面的多种需求,特别是文人士大夫、贵族的审美需求,宋代出现了用于日常、品种丰富的以装饰性为主的陈设品,如各式瓷器、漆器、金银器、玉器、竹木器、织物、奇石等。这些小型日常器物陈设与大型家具陈设搭配在一起成为室内空间意境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画、古董类:在装饰性陈设一类中,宋时已流行在居室墙上悬挂画作,桌、案、几架放置金石古玩,一方面展示了屋主人的文人情怀与审美趣味,另外也便于主客赏鉴,从而增加日常生活中的雅致格调。

宋代陈设艺术的组合配搭方式在宋时文献中少有描述,但通过大量的宋代绘画与墓室壁画可管窥一斑。如在《羲之写照图》、《重屏会棋图》中呈现了多样的陈设形制,组合有一定的格局,且巧于配置。实用性陈设与装饰性陈设交相配置,多以桌或榻为视觉中心,榻与屏风常配合使用;屏风置于榻或桌后面,起到空间分割的作用,增加了室内空间的层次感;榻前或摆放桌案,椅、凳、墩通常与桌配套使用,几案类矮型家具通常放置于榻上;桌案上放置香炉、茶具、奇石、花瓶或文房用具等小型陈设品,这些格调雅致的艺术摆件置于桌案之上,与秀雅挺拔的家具彼此映衬烘托,相得益彰,构成了宋人别有韵致的室内空间。

图9 《十八学士图》

图10 《戏婴图》

图11 《重屏会棋图》

注释

①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45页。

②《礼记》第二十八《仲尼燕居》。

③(宋)周敦颐:《周子通书·文辞》。

④马庆洲:《新定三礼图》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页。

⑤(清)秦蕙田:《五礼通考》卷首第四。

⑥郑居中:《政和五礼新仪》,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25页。

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十九。

⑧《包孝肃公奏议》卷五、《燕翼诒谋录》卷二。

⑨黎靖德:《朱子语类》卷89《礼六·冠昏丧·丧》。

⑩《真文忠公文集》卷30《问大学兄说格物不说穷理》。

责任编辑 曾新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Construction of Furnishings Art in Song Dynasty

Wei Yong

(School of Fine Art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ultural horizon,first analyzes the causes for the emergence of classicism and the popularity of literati interests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ir concrete influences on furnishings art design. Furthermore,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over the enriching cultural origin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dependent discourse syste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Design” by analyzing the furniture-oriented design and layout in the Song Dynasty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the prosperous Song market economy and penetrating into the design culture contributing to 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 of the design art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Song Dynasty; furnishing; utensil; design; aesthetic

2015-12-0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生活方式的变迁与传统日常器物设计的再生”(CCNU16A06022)

猜你喜欢

陈设器物文人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嘉庆时期继德堂「小迷宫」陈设小考
嘉庆时期味馀书室的功能与陈设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简述罗布林卡格桑颇章陈设幢幡的保护与修复
文人吃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