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转型: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义

2017-02-08

黑龙江粮食 2017年9期
关键词:粮油结构性供给

□ 刘 俊

战略转型: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义

□ 刘 俊

我国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一种综合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包括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破解国内粮食市场多重新旧矛盾交织、新老问题叠加,以及现行收储制度加快改革完善等。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义,则是实现粮食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以及构筑高层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战略转型。当前,要着重把握好四个层面。

一、以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战略转型

目前,我国面临的粮食丰收与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的矛盾、粮食库存处于高位与流通不活的矛盾、粮食消费需求升级与品种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等。这对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发展新理念提出四个新要求:

一是由传统思维向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新发展理念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粮食发展之路。然而,我国面临在新常态下出现的粮食产量“十三连丰”和库存高企,价格的“天花板”和生产成本“地板”上下挤压等突出问题。虽然粮食市场供给充足,总体运行平稳,但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资源要素配置扭曲,粮食流通环节高库存、高成本、高进口的“三高”问题持续叠加。且从全国来看,粮食供需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品种结构较为单一,优质畅销品种规模小,市场份额小,而且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仍然偏低,生产经营分散、科技含量低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造成竞争力弱、农民增收困难、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农民难以从优质品种或产业升级中获得更好收益。就此,必须着眼于发展理念战略转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努力形成推进粮食结构调整、适应现代粮食发展要求转型的思路,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提高粮油产品质量、提高粮食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粮油产品由传统的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需求的新发展思路转变。

二是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绿色粮、优质粮、功能性粮等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低端粮油产品多,高端精品少,有市场影响力的少,引领消费的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要求,结构性失衡严重制约粮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根据粮油产品消费进入结构转型期,阶段性、结构性供需不对称的过剩特征明显和粮食高产量、高进口和高库存“三高并存”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出现脱节变化,在稳定提升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导向,抓好粮食生产、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去库存”,调好、调顺、调优粮食生产结构。从绿色供给端推进粮食结构优化,遴选优质水稻主推品种,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生产更多对接市场需要的优质安全绿色粮食品种,促进粮食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安全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场导向,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还应通过订单收购等方式,建设优质粮源基地,为打造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提供优质粮源,推动粮食品种优质化和农民增收,促使粮食产业发展实现从生产导向思路向消费导向思路的根本性转变。

三是由单纯安全战略向多重战略目标转变。一直以来,国家粮食安全是粮食产业发展的首要战略目标。而当今我国现代粮食发展转型定位不应仅是确保单纯的粮食安全,还要兼顾生态保护、环境调节、能源优化、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国际竞争等多重功能。尤其是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粮食安全还具有强国民生存之基、固国家经济之本、增国际竞争之力的多重战略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要坚定不移贯彻好新发展理念,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着眼提高粮食全产业链收益,以融合发展思路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粮食领域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促进粮食产业升级发展的多重目标转变。

四是由政府干预价格向市场决定价格转变。多年来,国家为了保障军需民食对粮油产品价格进行直接干预和补贴,保证了粮食有效供给,也实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保护粮食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但过多的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不仅导致国内粮食库存积压,也造成国内外价格倒挂,刺激粮食进口量大增。因此,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在政策支持层面以“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对策有序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让粮食价格、储备回归市场的同时,更好地发挥粮食市场供求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粮食价格思路转变。

二、以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水平促进战略转型

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提出的“治本之策”,是推动粮食产业发展实现战略转型的重大举措。针对必须端稳自己饭碗的实际,要聚焦四个重点以战略转型提升粮食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突出优化粮食结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粮食产业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生产结构、经营体系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多个方面。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粮食结构调好调顺调优。还要改变过去粮油产品供应与需求过度行政干预的错位。诚然,粮食作为弱质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补贴,但不能以政府扶持代替市场本身。要吸取计划经济时期行政干预过多,导致粮油产品结构调整陷入“种什么、多什么”的教训,破解近年来粮油产品“丰产不丰收”难题。使优化粮食结构始终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能;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瞄准强化市场竞争着力点。由于粮油产品成本“地板”上升与价格“天花板”下压的双重挤压、粮食生产和价格补贴的“黄线”逼近与农业资源环境“红灯”亮起的双重约束,导致我国粮食市场综合竞争力不强。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以市场导向为关键切入点,从供给端发力,优化粮食供给结构和资源配置,淘汰落后的生产模式,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优化升级,使供给数量、特别是品种和质量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加快发展方式由“以量取胜”的低端路线向“高品质、高附加值、高盈利”的中高端路线跨越、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跨越、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跨越。

三是牵住创新体制机制的“牛鼻子”。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全面激活市场、要素、主体,也要创新体制机制、形成现代化粮食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变革体制机制来破解粮食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为目标、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抓手的体制机制。同时,特别要构建优秀人才乐于和能够从事种粮职业的体制机制。全力鼓励、吸引和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带动的新型种粮职业农民队伍强粮食产业之基,从根本上消除“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困扰。

四是创新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粮食全产业链能有效解决产业链之间的衔接和协同难题,解决可持续发展和产供销一体化等核心问题,解决行业与行业之间、同一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协同及以核心产品为主线进行纵向整合,在优化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转型中建立“品牌+规模+成本”模式,加强供给与市场的无缝对接。还有利于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技术特长,安排最适宜的土地、最好的技术种养最对路的粮油产品,统一设计产品包装、统一开辟多种营销渠道,发展空间充足的做“加法”,规模过大、产品过剩的做“减法”等。要以全产业链融合为引领,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寻找满足“质”的需求新的转型升级。

此外大力引导发展休闲观光粮食产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提高生态效益。

(未完待续)

(作者系江西省粮食经济学会特约理论研究员)

猜你喜欢

粮油结构性供给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