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好大米还看黑龙江

2017-10-18

黑龙江粮食 2017年9期
关键词:食味粳稻黑龙江

□ 特约撰稿人 王 滨

中国好大米还看黑龙江

□ 特约撰稿人 王 滨

“中国最好吃的大米半数在黑龙江 。”在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主管,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共同主办的2016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上,经各地推选和专家评审,黑龙江省在“2016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十大好吃米饭”“2016中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企业”评选中分获殊荣,拿回“五常大米”“响水大米”“庆安大米”3个区域公共品牌,“葵花阳光牌五常大米”“庆禾香牌庆安大米”“福临门牌五常大米”“响水牌响水大米”“金福乔府大院牌五常大米”5家好吃米饭,五常市金福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粮米业(五常)有限公司、五常葵花阳光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响水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庆安鑫利达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东禾农业集团有限公司6户核心企业等奖项;分别占大会所设三个奖项评选数量的三成、一半和三分之一,再次印证了黑龙江大米的好营养、好品质、好口碑。也验证了本文开篇的第一句话。 近年来,“大米认准黑龙江、黑土地米真香”“黑龙江大米透、香、润”等宣传标语频频出现在一些展会上。尽管这都是商业广告用语,却体现了黑龙江人在宣传“黑龙江大米”的底气,也客观反映了众多消费者对“黑龙江大米”的共识。

黑龙江省是典型高纬度北方稻作区,目前有百年多规模栽培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里,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科技兴稻,改进施肥技术,推广化学药剂除草,节水灌溉技术等,促进了水稻面积和产量的快速发展。水稻面积由建国初的185.85万亩发展到1958年的499.35万亩,但此后由于沿用水稻直播粗放栽培,单产低而不稳,致使1960~1970年的水稻面积一直徘徊在240万亩~300万亩之间。到80年代中期,在探索研究寒地稻作技术过程中,推广了水稻旱育稀植为主体的水稻栽培新技术,使水稻大幅度增产,使水稻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水稻面积由1984年的416.25万亩,总产12.4亿公斤,发展到2016年面积5700万亩,总产达到293亿公斤,粳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首位,并以优质、绿色享誉全国。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水稻种植区域已扩大到全省各地,从东部乌苏里江流域的虎林、饶河、抚远等县到西部嫩江流域的泰来、龙江、甘南等县。从南部拉林河、绥芬河流域的五常、宁安、东宁等县到北部黑龙江流域的黑河、萝北、同江等县以及中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均有水稻种植。其中,100万亩以上的有11个县,50万亩以上的有29个县,已形成稻谷的集中产区。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重金属少、农药残留低、真菌霉素极低是黑龙江大米质量安全、好吃的保证。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西起121°11′,东至135°05′,南起43°26′,北至53°33′,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这里碧水润青山,沃野化良田。时至今日,众多农业专家一致认定黑龙江省之所以能产出“中国好大米”的重要原因,是源于龙江的地理资源优势显著。

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黑龙江省稻作区,水稻生育季节,昼间日照时间最长可达15~16小时,光合作用的时间约占全天的2/3。全年实际太阳总辐射量达到440~460KJ/cm2。而且水稻生育盛期的5~8月份的总辐射量占全年总辐射的45~52%。同时由于晴天多,光照充足,全省5~9月份的日照时数为1150~1350小时。太阳的辐射量大,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也有利于品质的优化。

昼夜温差大。黑龙江省稻作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大。水稻生育季节的4~9月份,昼夜温差的平均值为11℃左右,水稻的生育季节,昼间的相对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增强和干物质的积累。夜间的相对低温可以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干物质消耗,既有利于提高单产,也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

土壤类型丰富,土质肥沃。黑龙江省稻作区江河两岸的平原地区分布较多,主要分布于三江平原、松嫩两大平原,开垦时间较晚,种稻历史较短,土壤养分丰富,腐殖质含量较高,多属于过渡性水稻土,典型的水稻土尚未完全形成。土壤类型丰富,共有17个类型47个亚类,水稻田主要有7种类型的土壤,如草甸土、白浆土、黑土、黑钙土和沼泽土等。

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优良。黑龙江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平均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水稻生育季节5~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左右。全省水资源总量811亿立方米,境内流域面积在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18条,构成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四大水系。有大小湖泊640个,较大的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和五大连池等湖泊。其中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及兴凯湖的过境水资源量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黑龙江在北方稻区14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属水资源最丰富的省份。

地处冻土带,半年休闲期。黑龙江省稻作区全部稻田在10月份到翌年的4月份200多天的时间里处于休闲、风化、干燥和冻结状态。此间水稻田完全处于非淹水的分化休闲状态,且大部分实行翻耕。尤其11月份至翌年3月份,处于完全冻结状态,最低温度可达-20℃~-30℃,使得大多数越冬虫卵冻死。与其它稻作区相比农药量显著减少。长时间的休闲、风化,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加速潜在养分的转化,有利于稻米生产。

优良的稻种暨先进的种植技术

黑龙江水稻栽培历史虽短,但由于具有特定的寒地生态环境,生产的粳米品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宁安市部分稻田形成在火山岩之上,被称为石板稻田,土质肥沃、水质优良、气候温和、雨量适宜、栽培技术先进、选用优质品种,所生产的响水大米历史上曾为朝廷贡米,至今享誉中外。五常市的五优稻1号、3号、4号(稻花香2号)是从自然变异中选出的优质品种,被人们誉为“长粒香”,这些优质品种深受消费者欢迎。泰来县地处松嫩平原前沿,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和无污染的土壤、水资源条件,造就了泰来大米独特的品质。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适应当地种植的耐冷、优质水稻松粳系列、绥粳系列、东农系列、龙稻系列适宜粳稻品种,让泰来大米名声鹊起。

黑龙江省十分重视寒地粳稻优质种子的繁育和推广工作。1988年、1994年该省举办两届优质米鉴评会,评选出如合江19、松粳2号、五稻3号、牡丹江19、滕系140、龙选948(龙粳8号)、垦鉴90-31(空育131)、雪光、富士光、上育397等10个粳稻优质米品种,促进了寒地优质粳稻生产发展。1988年,评选出合江19号和松粳2号两个优质米品种。其中合江19号从1978年审定推广,直到2002年久种不衰,成为全国北方稻区种植时间最长、累计种植面积最多,创社会经济效益最显著的水稻品种。在黑龙江省二、三、四积温带的广大稻区均有种植。而且在北方稻区有一定种植面积。1996~2000年仅黑龙江省内每年就有20万hm2的种植面积,平均每年占全省水稻总面积的15%以上。1994年3月进行第二次优质水稻品种评选。共评选出龙粳8号、空育131、富士光等品种。空育131,于2000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认定。1996~2000平均每年种植7.5万hm2,平均每年占全省水稻总面积的5.6%, 2000年,全省种植44万hm2,此后每年基本维持在1000万亩左右,成为黑龙江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目前全省现在审定推广的水稻品种168个,其中粳稻157个,杂交稻11个,香稻24个,软米3个,糯稻10个,香糯1个。国标一级米1个(龙稻18),二级米131个,三级米26个,从日本引进品种有富士光、上育397,莎莎妮、空育131、藤系138等,另外,黑龙江省的很多品种都或多或少的有日本品种的血缘,因此和日本品种比较,产量、抗性等性状差别不大,都属于常规粳稻,但是食味品质差别较大,日本育种者在培育品种时把优良食味作为重要指标来考虑。不过,今年黑龙江省发布的“黑龙江大米团体标准”,区别于国家标准按加工精度进行大米的食味值分级评判,倡导注重营养、健康及风味而不鼓励稻米过度加工;在食品安全指标方面,增加了产地追溯内容,以保证“黑龙江大米”的纯正品质。此标准的食味值检测结果显示,“黑龙江大米”在食味值方面已不输于日本月光米、泰国香米,用实力证明龙江大米品质能够比肩世界优质好大米。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历时11年选育出的黑龙江省第一个达到国家标准的一级米粳稻品种“龙稻18”。填补了该省国标一级米水稻品种的空白。据“龙稻18”的育成者黑龙江省农科院张凤鸣研究员介绍,该品种采用有性杂交育成,长粒,高抗稻瘟病、耐冷性极强,在第一积温带下限至第二及温带上限区域均适合插秧栽培。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10.2%,大面积生产平均亩产达到680公斤。“龙稻18”整精米率达到70.6%,食味品质(加工成米饭后的气味、品相、口感、冷饭回生情况等)达到90分。

黑龙江省水稻面积、产量同步快速增加,主要得益于水稻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一是育苗方法上突破,由原来的小棚湿润育苗发展成现在的水稻大棚钵体旱育苗,水稻秧苗素质、成秧率、带蘖率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二是插秧密度上有突破,由原来的水稻密植增产发展成现在的水稻旱育稀植、超稀植,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质量,并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三是灌溉上有突破,由原来的大水漫灌发展成现在的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提质、增产、促早熟。

当前该省水稻生产上主推技术有:水稻大棚旱育苗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超稀植技术、水稻抛秧(钵育摆栽)技术、水稻机插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等。在搞好水稻主推技术推广的同时,一些新型环保高效型栽培技术也在进行探索。水稻新基质旱育苗技术、水稻温室—大棚两段式育苗技术、水稻钵育垄作栽培技术等都取得了可喜效果。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食味粳稻黑龙江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基于3种方法的西南杂交籼稻稻米食味评价及品种优选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黑龙江弃风博弈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关于中国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评价的研究
—— 品尝员的识别能力与适口性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