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中做什么
2017-02-08康志华
康志华
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中做什么
康志华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确定了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目标,出台了强有力政策措施。多年来,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部署,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农增收作用,积极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涌现出一批带动产业发展效果突出、帮助贫困农户真正脱贫的龙头企业,他们以发展现代农业的“造血”实践,回答了农业产业扶贫“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探索出了农业产业扶贫“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有效模式。
发展订单农业做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农户签订农产品产销合同,向农户提供种苗、饲料、疫苗、技术等,指导农户开展种植、养殖,并按合同价收购农产品。这种模式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户生产什么、物资从哪来、农产品卖给谁、价格下跌亏损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农户在家就可以安安心心地搞种养,其他一切事情都交给企业。安徽强英鸭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宿州市泗县、萧县、砀山县等国家级贫困县实施肉鸭产业扶贫规划,由公司为贫困养殖户提供“统一配送鸭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配送饲料、统一疫病防控、统一保护价收购”,解决了贫困户“无项目、无技术、无资金、无市场”难题。经公司试验,贫困户每38-40天就可以养殖一批肉鸭,每批6500只,每只净利润2元,一年养6批,基本上能够实现“40天脱贫,一年致富”的目标。
提升技术能力做扶贫。龙头企业一方面加强科技研发推广力度,结合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发展优势,积极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民农产品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户的技术培训、能力培养,使农户有一技之长,有的农户还成立家庭农场,开展规模经营,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向贫困地区引入优良薯类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红薯单产由每亩2000公斤提高到3000公斤,紫薯单产由每亩不足1000公斤提高到2200公斤,仅此一项就能让农民每亩增收1000多元。泰州市梅香食品有限公司与湖北洪湖老区对接,组织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培训,使家禽成活率达到98%,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到2015年已经在当地培育25户年饲养量2万只以上的养殖大户,每户年收益在10万元以上。
开展金融服务做扶贫。龙头企业长期带动农户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对每个农户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勤劳程度、个人信用等知根知底,对农户面临的资金匮乏、发展无助的困境深有感触。对此,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掌握农户信息、控制生产过程和自身经济实力较强的优势,积极为贫困地区农户提供农业贷款担保,解决农户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生产规模扩大、经营效益提升。江西正邦集团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产业扶贫部,在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吉安县设立了正邦养殖担保公司,专门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并主动分担了农户75%的利息。到2015年底,经公司担保的农户实际获得农业贷款累计1.3亿元,涉及农户总数547户,其中,养殖生猪年出栏400头的133户,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年出栏400-800头的135户,年收入在6万-12万元之间;年出栏800头以上的112户,年收入达到12万-30万元。
探索资产收益做扶贫。龙头企业通过租赁贫困地区的土地或农业生产设施等,让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租金收益,或者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让农户共享农产品加工增值收益,使贫困地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有效实现了资产收益提升、农户收入增长。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北威县等国家级贫困县实施“金鸡计划”,即贫困县利用扶贫资金和银行贷款建设鸡场,产权归贫困户轮流持有、定期更新,德青源公司租赁鸡场、支付租金,由贫困户共同分享收益。2015年,浙江桐庐县、山东青州市、四川崇州市、贵州盘县等地相关龙头企业吸纳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让农民持有龙头企业或农业项目的股权,建立“保底收益+股份分红”的利益机制,让农民真正实现“持股增收”。
增加就业岗位促扶贫。龙头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种养环节就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纳大量农户从事农业生产。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和拓宽,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加工、销售、物流和附属产业等方面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对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越来越强。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立足于贫困地区,直接吸纳农民就业4500多人,每人平均年薪4万多元,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持平。据测算,该公司每投产1000吨可直接吸纳200多个农民到厂房、食堂、超市、车队等就业,按照每年投产3000-5000吨计算,可以帮助600-1000个家庭脱贫。2015年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平均职工数2425人,人均工资4.05万元;其中,季节性临时工599人,人均工资1.43万元。在龙头企业就业,已成为许多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来源。
参与公益慈善做扶贫。龙头企业生存的根基在农村,发展的依靠是农民,因此,他们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另外,有很多企业负责人最开始就是庄稼汉,或是“跳出农门”的佼佼者,在事业取得成就后,仍对故土有深深的眷念,对乡亲有浓浓的感情,愿意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力量。他们通过捐资助学、扶危济困、修路引水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改善贫困农民生活处境。湖南浏阳河农业公司每销售一件产品就提取2分钱扶贫,已经筹集600多万元,建设了6所学校;湖北采花茶业公司在国家级贫困县——五峰县开展30多次公益慈善活动,捐款捐物近300万元;河南三高公司等企业积极为贫困村修路架桥;江西瑞金红都水产公司等企业主动为贫困村打井引水;河北华裕家禽育种公司等企业则为贫困村捐赠种苗等生产资料,许多贫困户从中受益。
当前,全国各类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2.9万家,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为推动农业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2015年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达3000多元。其中,1200多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按照合同价向农民收购农产品8900多亿元,比按市场价多向农户支付金额340多亿元;通过合作方式向农户返还利润207亿元;通过“保底+分红”等方式向农民支付资金118亿元。在看到龙头企业产业扶贫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付出的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如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农产品就会导致利润下滑,甚至造成亏损;企业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支持,就可能降低自身的可用贷款额度,甚至要为农户代偿坏账损失;另外,近年来企业的租地成本、用工成本等也在持续上涨。
未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产业扶贫,需要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实现“以企业发展带产业扶贫,以产业扶贫促企业发展”。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充分挖掘、系统收集龙头企业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以适当形式对表现优秀的企业予以表彰奖励,营造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良好氛围。二是总结宣传各地龙头企业产业扶贫的好做法、好经验,因地制宜推广龙头企业产业扶贫的有效模式,不断提升龙头企业产业扶贫效果,让贫困地区和农户增加“获得感”。三是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对龙头企业产业扶贫予以实际支持,对龙头企业产业扶贫成本予以一定比例补偿,对龙头企业为农户贷款担保实施“以奖代补”,对参加产业扶贫的龙头企业准予优先上市,对龙头企业扶贫支出给予税费减免等。
(作者单位: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