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无粮仓”精神永不过时

2017-02-08杨必正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保管员防虫粮仓

文/杨必正

“四无粮仓”精神永不过时

文/杨必正

近日,笔者在《中国粮食经济》杂志上看到“‘四无粮仓’精神永传承”系列报道,作为一名“老粮食人”被深深地打动了。沉浸在记忆的深潭中的过往,如幻灯片一般,一幅又一幅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高中毕业后的我参加了粮食工作,在江西武夷山北端的铅山县的山区湖坊粮站当粮食保管员,保管稻谷。以后的39年我从未离开粮食部门,先后当任过出纳员、核算员、防化员等等。而当任保管员防化员的时期,国家大力开展创建“四无粮仓”活动的记忆让我刻骨铭心。

解放后不久,当地政府把收缴的祠堂庙宇都改造成粮仓,用于收储供应。湖坊粮站有两座仓库——黄家祠堂和姚家祠堂,两祠堂里又分割成10多个小木板仓,大小仓容不一,总仓容约150万公斤,两祠堂相距约1公里,仓库储存在当地收购的稻谷和小麦。

上班不久,我就知道了“四无粮仓”工作是粮食部门最重要、最重点的工作之一。县里每年都要组织几次的“四无粮仓”检查考核,甚至还有全省联合检查。要求高标准保持“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的“四无粮仓”标准很高,不流一身汗,手上不长老茧,要长期保持“四无粮仓”标准是很难的。当时有一句话说的好,“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

当时,每年粮食出库空仓后,我们都要为板仓再次刷石灰水,板仓墙壁的缝隙如果过大,还要用小木条补平。为了提高防虫效果,我们发明了在石灰水中掺入一定量的六六粉提高了防虫作用,后来此法在上饶全区各县推广。每年的夏粮、秋粮收购入库前都要清扫仓库,并用滴滴涕进行空仓消毒。保持“四无粮仓”标准中最难的是防虫治虫。记的当年用“氯化苦”熏蒸杀虫时,那个要求之严,工作之细堪称粮食工作之最。熏蒸要将整栋仓库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做到基本密封,往往要经过几天的准备。要把屋面重新粉刷,把仓门用塑料薄膜和纸张把门窗全部封死不漏气。总之既要保证薰蒸杀虫效果,又要保证人员安全。粮食发热,配合通风降温,要在粮堆上“挖沟打井”,不但十分累人,而且灰尘很大,口罩上,工作服上全是灰尘,鼻子耳朵里也是塞满了灰,吐口痰都是黑色,和井下挖煤的的煤矿工人差不多。通风降温要辅以经常性的耙动粮面,及时散发粮温和水气,防止温差产生结露而霉变粮食。

要实现“四无粮仓”,我认为一是要提高保防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落实各项仓储制度。二是要组织保防人员学习粮油保管知识。掌握粮油储藏生理变化规律,根据粮食水分,粮温等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要贯彻好“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四无粮仓”标准,实际上就是在防“四无”上做工作,下功夫,防范于未然。四是从源头上抓起。从入库粮食质量抓起。要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标准,尤其是控制好入库粮食水分。粮食储藏中的发热、生虫和霉变都和粮食含水量有直接关系。

几十年从事保管防化工作,让我体会到,开展“四无粮仓”活动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粮食保管安全,减少损失,杜绝事故。在开展“四无粮仓”活动中,我既受过表扬,得过奖状,带过红花,也挨过批评。但我深知,开展好“四无粮仓”活动,是保管员的工作职责,是评判粮食安全最好途径与最好平台。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现在的粮食仓储工作已经是今非昔比。大量的仓储机械和新器材、新方法、新技术已经运用到粮食保管中,但是“四无粮仓”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作者单位:江西铅山县粮食局)

猜你喜欢

保管员防虫粮仓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金口河区:守护“粮仓”织牢监督网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陕西宝鸡千阳县南寨镇:防病防虫保增收
撂荒地变粮仓 有机种植出效益
虫子又多了!棚室防虫有妙招
粮仓
越夏茬蔬防虫工作要赶早
保管员
爱因斯坦大脑“保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