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语言培训问题及建议
2017-02-07申霄
申 霄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
“一带一路”建设语言培训问题及建议
申 霄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
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和保障,如何实现沿线地区和国家建设者的语言顺利沟通,语言培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一带一路”语言培训必要性进行阐释,指出应从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培训,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语言需求,以此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当前,“一带一路”新形势下语言培训面临服务大局意识不强;培训视域固化、狭窄;缺乏深入调查分析;培训准备不足、行动滞后等问题,文章提出应改革外语课程结构,增加语言培训种类;关注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语言培训;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引领作用;加强社会语言培训机构建设;拓宽语言培训渠道,构建网络培训平台。语言培训应抓住机遇、有所作为,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建设者服务,促进语言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带一路”;语言培训;少数民族地区;小语种;语言服务
一、引言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主席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的跨国经济合作构想。它是一项以经济建设为主导,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政治互信、文明互鉴、共同发展,造福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李佳 李静峰,2015)要想顺利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语言相通是关键。只有语言顺利沟通,才能更好地搭建人心联通的桥梁,为国家和地区间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创造条件。“一带一路”沿线大约有65个国家,仅官方语言就有53种,沿线各国的国语或国家通用语言就有50余种,算上区域内的少数民族语言,可能达到200种左右(王辉 王亚蓝,2016: 23)。如何实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互联互通,应考虑到双方国家的语言情况。一方面,要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沿线国家语言学习相关活动;另一方面,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推动国内通用语言的普及,同时,重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语传播,创设汉语学习环境,选择双方能够接受的语言进行交流,达到合作共事、合作共赢的目的。
我国目前语言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学校正规教育,面向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学生,它们是学龄阶段的青少年、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语言学习和语言能力提高伴随整个学习过程。而对于那些已经走出校门的成年人,即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他们正是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其精力主要集中在生产建设一线,重返学校学习语言的机会并不多。从相关调查来看,目前国内能够同时具备较高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和多种外语表达能力的人还很少。通用语言和英语使用多集中在城市,而偏远地区的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等,通用语和外语的使用率并不高,方言、民族语言仍是该区域内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工作的外国人,他们接触和学习的主要语言是汉语普通话,工作语言主要也是汉语或英语,只有那些既精通英语又掌握标准、流利普通话的国人才能与之交流、合作。同时,要想“走出去”,与沿线国家进行经贸往来,工作洽谈等活动也必须懂得该国家的语言,而这些语言正是我国所缺乏的小语种语言。因此,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和英语,具备特定国家非通用小语种语言能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者们,特别是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者的艰巨任务和迫切需求。
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一带一路”建设者的语言能力,我们认为,应从建设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培训,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语言需求。因为就语言学习者而言,由于受工作限制,脱产长期学习的机会很少,通常只有选择业余或节假日时间进行,学习地点一般只能选择在离工作、生活地点较近的地方。就语言培训的特点来看,学习者对于培训内容、层次可以根据自身的接受程度和需求自主选择。而这种学习形式,正规学校教育是很难实现的。语言培训的性质是非正式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使参与者接受语言方面的培训,通过一定的语言训练和培训设施辅助学习,快速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其办学机制灵活、形式多样;设计的培训课程以学员需求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周期短、注重实际能力培养,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因此,开展语言培训,既是提高“一带一路”建设者的语言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要求。
二、语言培训面临的问题
(一) 语言培训服务大局意识不强
提高“一带一路”建设者的语言沟通能力,是加快沿线区域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当前,学术界对语言如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讨论、探索异常活跃,沿线地区与国家的建设者对迅速提高自身语言能力的诉求非常迫切。但作为最能解决现实语言问题的语言培训服务,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即以政府主导的语言培训行为,还是从社会民间自发建立的培训机构来看,则显得悄无声息。目前,国内沿线各省份和东、西部沿边省份在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语言培训方面的研究还未全面兴起,一些已有的国内知名大型语言培训机构和为数众多的小型语言培训组织,还没有把语言培训的范围扩展到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需求上来。
(二) 语言培训的视域固化、狭窄
我国目前语言培训机构数万家,90%以上是外语培训,其中绝大多数是英语培训,非通用小语种语言培训所占比例很小,其他小小语种①小语种的正式名称应该叫做“非通用语种”。在我国,人们习惯把英语以外的外语统称为“小语种”。这种定义过于宽泛,许多较小国家,语言使用人数较少的小语种应该称为“小小语种”。“一带一路”覆盖的范围大部分是小语种语言区和小小语种语言区。的语言培训更是微乎其微。现有语言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从幼儿园到大学和研究生各个阶段的学生,而对于社会上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语言培训却很有限。培训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各级各类升学考试、考取语言(主要是英语)等级证书、出国留学等。少数在职人员的语言培训,也只是为那些有职称评定要求和特殊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总体上看,面对“一带一路”建设多种语言培训需求,无论是大型语言培训机构,如新东方、新航道、环球雅思等,还是分布在全国各地小型语言培训机构,还没有明显看到针对“一带一路”建设语言培训目标、培训语种、培训内容的调整与变化,也很少见到专门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语言培训学校。当前,国内绝大多数语言培训机构仍是把英语等大语种和眼前的既得利益放在首位,固守既有的语种类型和培训模式,未放眼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大局,没有从战略高度、长远利益出发来重新筹划拓宽语言培训市场。
(三) 语言培训缺乏深入调查分析
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培训工作,需要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考察国内“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包括西北、东北、西南等边境省份、自治区的语言环境和资源问题,摸清内陆沿线各省份的语言教育培训状况。二是全面了解沿边跨境国家、相邻国家及沿线其他国家的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政策等。三是调查和统计汉语国际教育和相关培训情况,掌握“一带一路”国家汉语培训及使用状况。针对上述涉及的问题,我们走访了一些大城市及中、小城镇的政府教育部门和语言培训机构,发现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语言培训机构,相关语言需求和使用状况调查并未真正开展,个别政府部门和培训机构也才刚刚起步。
(四) 语言培训准备不足,行动滞后
语言培训虽在中国已开展几十年,但受高考外语考试课程限制和欧美等西方国家留学热潮的影响,“英语独大”的语言培训,一直占据着国内的语言培训市场,小语种始终只是一些培训机构中的“配角”。就目前语言培训的师资力量、教材和相关配套语言产品和工具等软、硬件设施来看,仍主要满足的是英语培训需要,面对西北、东北、西南等沿边地区跨境语言、沿线国家小语种语言、少数民族地区成年人通用语言学习和内地从业人员学习边疆地区民族语言等丰富多彩的语言需求,相关各级各类培训部门和培训机构,无论是在思想意识,还是师资、课程设置、教材等方面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三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我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等稳步推进,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教育部近期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建设“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指明了具体方向和行动路线,但体现在语言服务方面的语言培训行动,却远远落后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2016 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北京语言大学等院所举办的“中青年语言学者沙龙”上,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语言不通也是痛点,语言能力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他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中资企业由于语言沟通障碍而丧失了很多发展机会。由此看来,语言沟通和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认识和妥善解决,势必会在某种程度上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三、几点建议
(一) 改革外语课程结构,增加语言培训种类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涉及几十个国家,数亿人参与的宏伟工程,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语言需求的多样性将长期存在。目前我国在语言学习方面,不论是正规的学校教育,还是社会上民间机构的语言培训,语种数量少成为不能满足“一带一路”语言需求的主要问题。李宇明教授(2015)指出:“我国是外语学习大国,但是就语种能力来看却是个外语资源开发利用的小国。”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国家必须尽快调整语言教育规划,转变外语学习就是学英语的狭隘理念,树立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和非通用小语种语言同步发展的思想意识,紧密对接“一带一路”语言需求,增设沿带、沿路国家的核心关键语言,并伴随从小学到大学整个学习过程。其次,完善高考外语考试制度,使非通用小语种语言和英语平等进入高考外语考试,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其中一门语言作为高考外语考试科目。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大批满足“一带一路”需求的语言人才,而且也为今后非通用小语种语言教学提供了师资储备,有助于形成良性的语言能力建设循环体系。第三,要建立语言应急服务系统,通过语言培训培养国家亟需的语言翻译人才,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当前,全国各级各类语言培训机构应主动出击、有所作为,走出眼前的既得利益,从长远出发,以战略眼光扩大语言培训范围,把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势,研究国外语言发展状况,做好多种语言培训服务工作。
(二) 关注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语言培训
“一带一路”沿线覆盖国内十几个省份,从线路图看,较为落后的边疆地区、偏僻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部分省份的农村边远地区等,如今已成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地区、核心地区和热闹区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各行各业的人员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将给这些区域带来丰富多彩的语言生活,多种语言的服务需求将在这些地区呈现。语言培训将有着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实践前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农村地区的语言培训将成为今后很长时期内语言培训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就“一带一路”建设者的构成群体来看,劳动密集型建设项目的产业工人、各行业工作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他们均来自不同省份、不同民族,汉族之间交流需要克服各方言区不同口音的差异问题,汉族和少数民族成员之间必须解决语言沟通的障碍,国外参与我国建设的工作人员,也需要掌握国家的通用语言。因此,面对不同的劳动群体和服务对象,要想达成不同群体之间语言顺利沟通,必须加大语言培训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群体和国外建设者们,通过开展特色汉语培训课程,以具体形象的案例、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现汉语特点和汉族文化,并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其他国家语言比较学习,通过语言文化之间的共同点激发培训者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重视少数民族语言和非通用小语种外语培训。通过汉族群体学习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实现民汉之间的顺利沟通和情感认同。对于经常与国外方合作的人群,应根据实际需要,学习相关国家的通用语言。由此看来,国内的通用语言、边疆少数民族语言和非通用外语将成为“一带一路”新形势下语言培训的重要内容。转变语言培训方式,开拓新的语言培训市场将大有可为。此外,为便于不同群体社会人员的学习,语言培训地点应由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向“一带一路”沿线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区域及偏远农村地区延伸,使参与培训的对象,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各行业人员,都可以就近参加语言培训,降低成本,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三) 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引领作用
教育部(2016)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下简称《行动》)通知指出,中国倡导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共同体,聚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首先需要中国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率先垂范、积极行动,要求各省市制定“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及丝路合作机制建设。(教育部,016)针对《行动》的要求,相关省市迅速采取措施,落实推进语言教育和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语言能力建设。如:2016年6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西安外国语大学、中译语通科技启动了“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分为多语言全媒体呼叫中心、跨语言大数据中心、多语言定制APP、多语言视频会议系统四个板块,将服务于“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国际文化交流的需求;2016年7月“一带一路”汉语普通话推广培训基地(西北中心)在西北师范大学成立,该基地是目前教育部、国家语委设立的唯一一个“一带一路”汉语普通话推广培训基地,将成为未来中国西北各少数民族和中亚各国语言文化及教育交流的窗口和“一带一路”国家语言战略、语言规划智力支持的专业化高端智库。这些具体的行动都离不开政府对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培训同样需要国家层面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其一,政府要投入财力物力,尽快组织语言专家、学者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展开语言状况实地调查。通过“双向”调研,一方面准确掌握国内沿线各地区语言使用状况,另一方面把握汉语在国外的传播情况。在国内应包括对沿线省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沿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考察调研,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主要国家的强势语言、关键语言和通用语言情况;统计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境语言种类,了解跨境语言国内外使用状况;详细分析我国边境省份或自治区的语言教育政策实施情况。同时,考察汉语国际教育、孔子学院建设情况和海外汉语传播、使用状况。针对“一带一路”不同国家、地区的语言需求,进行科学论证,选择便于沿线国家接受、有利于多边交流的国际通用语言、双边交流的国际非通用语言和跨境地区通用语言,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内外语言建设,创立舒适、和谐的语言沟通环境。
其二,国家相关部门依据调研情况,尽快制定出服务“一带一路”的语言教育规划,选定适合“一带一路”新形势下语言培训的内容。这不仅有利于从长远指导国家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教育,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双语或多语人才;而且能够引导当前社会各级各类语言培训机构针对“一带一路”语言需求,扩宽培训视野、拓展培养对象、增设语言种类,使各种语言培训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能获取经济效益,以此调动语言培训方和培训者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鼓励高校开展面向社会人员的多种语言培训,指导高校发挥社会培训职能,要求各级各类高校把语言培训作为社会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那些紧扣“一带一路”建设,开展沿线国家语言培训的高校予以资金补助和相应奖励,促使高校紧跟国家发展大局,在语言培训中彰显大学引领风采。
(四) 加强社会语言培训机构建设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培训,仅靠国家的力量是有限的,它“需要政府与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需要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双腿行进”(李宇明,2015)。我国语言培训机构数万家,拥有雄厚的语言培训资源,分布全国各地,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培训依靠的重要力量。如何使现有的社会语言培训资源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语言需求,一是要利用社会民间机构现有的语言培训条件,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者的需要,进行语言培训机构的改革、完善。例如,增设相关语种,补充师资力量,在沿线区域开办或增设语言培训学校或授课点。二是给予优惠资助政策,使社会民间机构愿意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开展语言培训工作。社会民间语言培训机构是公益性和营利性兼顾的组织,营利性是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民间培训机构长期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要兼顾服务和利益双重因素,保证社会民间培训机构在盈利前提下发挥公益性的职能。要为民间语言培训机构提供培训信息,使培训项目符合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避免走弯路和造成浪费。要在学校布点、校址选择上提供帮助,防止投资风险。三是要在社会民间语言培训机构建立初期给予财力扶持。美国的“关键语言计划”就是通过联邦政府提供资金,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施的。目前我国在推动社会语言培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也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动员和吸引全国众多语言培训机构加入到“一带一路”宏伟大业中来,使“一带一路”的语言培训尽快落到实处。
(五) 拓宽语言培训渠道,构建网络培训平台
“互联网+ ”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形态,它是互联网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各项事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该概念于2012年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首次被提出,2015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人民网,2015)语言培训也应在传统学校教育、社会语言培训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扩宽培训方式和渠道,建立“互联网+语言培训”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语言课程培训,实现网络视频一对一语言辅导学习,针对不同学习者的语言需求,提供相应的语言教学。这种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培训对象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要求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既符合自身的现实语言情况,又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相应的语言能力要求。
四、结语
做好“一带一路”沿线的语言服务,是近几年来语言专家、学者们热议的话题。语言培训作为语言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现实意义在于通过语言培训研究,可以使语言服务从理论层面探讨向具体可操作的实践层面转化。本文在语言培训面临的现实问题基础上,研究政府行为引导的重要作用,寻求社会民间语言培训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的策略,以便语言培训能尽早在我国落地生根,迅速成长,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由于篇幅有限,关于不同语言如何分区域、分层次开展培训,如何加强企业、行业的语言培训问题等,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1] 教育部.2016.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E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20/s7068/201608/t20160811_274679.html,2016-07-15.
[2] 李佳 李静峰.“一带一路”需要语言服务跟进[N].中国教育报,2015-07-15.
[2] 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J].中国科技术语,2015(6).
[4] 人民网.学者热议:李克强提的“互联网+ ”是个啥概念?[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06/c_127552735.htm,2015-03-05.
[5] 王辉 王亚蓝.201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政策概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3-27.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Language Training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the Belt and Road”
Language interoperability is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The Belt and Road” interconnection.Language train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realize th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gions and countries. Based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Belt and Road” language training interpretation,this article pointed out that language training can meet different levels and different groups of language need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At present, language training faced some problems. For example, lacking of language training awareness, inadequate preparation and there has no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reform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foreign language training and increase language training species. In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focus on language training for the special groups.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for language training and the society ought to broaden language training channels, and build the language training network platform. Language training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do some work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service.
“The Belt and Road ”; language training; ethnic minority area; tiny language; language service
H319
A
2095-4891(2017)04-0002-05
本项研究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是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6年度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话语构建研究”(项目编号:ZDI135-24)、国家语委项目“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通用语言能力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B125-131)和武汉大学2015年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语言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1110102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申霄,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应用语言学
通讯地址:430072 湖北省武汉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