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融入教育管理理念的探析

2017-02-07蒋亚莉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茶文化理念

蒋亚莉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200)

茶文化融入教育管理理念的探析

蒋亚莉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200)

鉴于职业教育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学管理方面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要求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创新和改革,以应对市场发展中对于人才的要求。我国茶文化具有千百年历史,茶文化中也包含着很多管理方面的内容。本文重点阐释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工作中以茶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作为基本精髓,为教学管理改革融入新的创意。本文详细突出茶文化渗透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创新和突破,希望给予有关人士一些有效性的帮助。

茶文化;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理念

高职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高职教学管理,高职教育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其他国家相比相对较晚,但是其发展飞速造成了管理方面呈现出很多问题,高职教育应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突破。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茶文化蕴含了众多发人深省的哲学道理和管理方式,参照茶文化思想精髓,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融入茶文化中蕴含的管理理念,认清高职教学管理领域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拓展高职教育功能。本文以我国悠久的茶文化为基础,结合高职教育教学创新工作提出新的思路。

1 目前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现状以及凸显的矛盾问题

伴随社会的发展以及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改变,与此同时,能够发现我国人才结构较之以往有较大改变,用人单位在筛选人才的过程中,以往重视应聘者学历标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更加重视应聘者实用技能水平,高职教育在此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得到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大量技术型实用人才,使我国社会发展中对人才的缺口得到满足。高职教育培养的大量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发展成为工厂的核心力量,甚至一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在各个领域已获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高职教育呈现的实用性越来越凸显。然而,尽管高职教育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不可忽视高职教育依然存在突出的矛盾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处理。

1.1 高职院校目前师资设施不齐全,影响教学效果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师资不充足、教师个人水平差异较大、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备。鉴于办学资金有限,很多高职院校硬件设施配备不齐全,能够应用于教育方面的资金很少,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都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实习基地、教材建设不足等凸显问题,教师教学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过于简单、陈旧,在教学工作中并未重视创新工作,师生关系紧张,这些都影响到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应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高职教育近年来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社会提供了众多职业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实用性特点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1.2 社会认知差异较大,教学效果受此制约

当前,社会各界看待高职教育有较大区别,对于高职教育的任职呈现出巨大差异性。以往人们崇尚高学历人才,而对高职教育培养的实用行技术人才抱以否定的态度,很多家长期望孩子能够考取研究性院校,研究性院校属于高学历院校,家长期望孩子成为高学历人才。对于考取高职院校的学生,内心中存在一种歧视,认识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差、个人素质低的类型,这种偏见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高职教育院校招生一直以来困难重重,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也遭到歧视,很多单位要求员工具备高学历,因此排斥高职院校学生,这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设置了阻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专门型技能人才,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专门型技能人才缺口较大,然而正是这种社会普遍认知错误导致高职教育产生偏见,拉低了高职院校经营管理质量标准[1]。

1.3 高职院校经营管理创新不足,缺乏文化内涵

高职院校在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时缺乏创新意识,文化内涵严重不足,管理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些归根结底都源于系统化认知的加强,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经营管理状况可以发现,在缺乏文化元素的状况下,管理活动实际效果质量呈现较低水平,整个高职院校管理活动的开展受限,对比传统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目前学生来源呈现出复杂性,学生构成较为特殊,因此高职院校经营管理者应考虑经营理念的不断完善,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经营效果,要呈现出最佳高职院校经营效果,首先应考虑到文化理念以及文化内涵的融入,以此推动高职院校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

2 融合了传统茶文化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我国作为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茶文化内容博大精深。茶文化不仅仅体现在馈赠亲友、商旅沟通、休闲养生等方面,同时茶文化中也涵盖了教育、修身、养德等方面的哲学道理。高职教育教学中参考茶文化内容开展教学创新工作,能够拓展教学方式,使高职教育得到良性发展。

2.1 以茶文化理念入手,创造师生良性互动

通过茶文化中“和”之道理念,全面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和”是君子相处秉承的理念,高职院校学生均为成年人,在思维方式以及交友方面都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高职院校学生年龄普遍属于青春叛逆期,思想方式特立独行,一些学生刚刚进入高职院校时,在传统认知的影响下,认为自身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会低人一等,对于自己是高职院校学生感到压力,呈现出明显的厌学倾向,对教师、学校都较为排斥,然而高职院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接受事实,从茶文化中“和”字的涵义中入手,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从学生的角度体谅其心情,放下架子和学生做朋友,为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着想。很多学生在教师积极沟通之后都呈现出愿意和教师做朋友的倾向,融洽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将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学效果进而得到明显提升[2]。

2.2 以茶文化理念入手,使学生内涵得到丰富

参照茶文化中“静”之道理念,对待学生应保持耐心、静心,使学生逐渐放下内心浮躁、静心学习,专心致志的投入到学习中必将在学业上取得成效。高职院校中一些教师面对素质较低的学生通常会呈现出缺乏耐心的状态,不能静心对待此类学生,对于此类学生放任不管任其发展,由于学生破坏课堂秩序教师产生焦躁心理,采取批评学生的方式导致师生关系受到影响,此种方式并没有按照茶文化中“静”的理念,教师内心尚未达到沉静状态。高职教育应适当融入修心养性方面内容,要求教师和学生面对教学工作和学习能够做到静心,一些学生急切的想要获取知识,应教育此类学生“欲速则不达”的道理,通过日常的点滴积累,最终才能够得到逐步提升,教师也应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平心静气,多付出耐心,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态度的变化,以平心静气的态度对待学生将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3 茶文化理念在高职教育中起到引导方向的作用

茶文化中“真”之道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借鉴。“真”在茶道中的理念贯穿始终。“真”涵盖了对人应真诚、真情的道理,高职院校教育也应提倡“真”,真心真意为学生付出,教学认真、对待学生真诚,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教师的态度代表着学校的态度,教师对学生展现出真诚的一面,学生才会愿意和教师交心,教师才会为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学生和家长将改变对于高职教育的偏见,承认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茶文化理念融入到高职教育活动中目前实践应用较少,但是不可否认高职教育活动中融入茶文化理念必将呈现出高标准的教育管理经营效果。

3 结语

目前,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起到重要作用,高职教育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应用到高职教育改革中来,使教学育人方式得到创新性改变,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伴随人们对传统茶文化理念价值内涵认知趋于成熟和稳定,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开展时,教学效果的提升应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以及教学元素的不断丰富,如此一来,才能呈现出高职教育活动的创新性,展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1]蔡理.茶文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意识的塑造[J].福建茶叶,2017(8):192-193.

[2]张雅晶.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的价值和途径探讨 [J].福建茶叶,2017(8):168-169.

蒋亚莉(1986-),女,江苏如东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茶文化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