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舍作品中的茶文化探源

2017-02-07王紫星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旗人茶馆饮茶

王紫星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

老舍作品中的茶文化探源

王紫星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

在老舍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描写到了茶馆和茶,其中很多体现了老北京市民的幽默风情,老舍通过鲜活的、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当时老北京的文化风貌。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从茶叶诞生到发展到今天,茶叶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想要深入研究茶文化,可以从老舍的文学作品中入手,这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和研究茶文化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基于此,本文浅谈了老舍文学作品中茶文化浓厚的原因。

老舍;文学作品;茶文化

发展到今天,茶叶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常常讲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可见茶叶在人们生活中尤为重要。这种由来已久的生活习惯也促使我国形成了特殊的茶文化。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茶文化,就不如多多阅读和鉴赏老舍作品中蕴藏的茶文化,其作品中描述了茶馆的作用、各阶层人们饮茶习惯、茶客特征等方面。

1 分析茶馆发挥的作用

在老北京城,可以随处看见茶馆,到今天,在北京还是能够看到些许茶馆。自古以来,茶馆都在我国城市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其他茶馆不同的是,老北京茶馆内对茶品分类尤为明确,如:清代茶馆里每种茶品等级都有所提及,有专门的商人茶馆、专门的表演曲艺茶馆、专门的供文人墨客赏玩的茶馆等等。在《茶馆》这部话剧中,老舍描述了三教九流的内容,比如北京裕泰大茶馆最开始就是以卖茶为主,这样类型的茶馆在老北京司空见惯,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茶馆也进行了变革,有的茶馆在后院建设了居住楼,有的提供了茶女服务,这些都或多或少体现出茶馆老板背后的辛酸与无奈,也可以在时代发展历程中看出其必然性。无论以哪种方式来经营茶馆,茶馆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除消遣作用外,也成为了人们放松身心、洽谈生意的最佳场所。

首先,茶馆能够作为洽谈商事之地。在茶馆中,一旦出现纠纷,就会有人出现当面调解,最后的结果多数双方息事宁人,因此在多数时候都是双方想要召集人手,但经过调解人出现后原本双方要大战一场的架势瞬间得到瓦解。如:在《茶馆》中,黄胖子可以称之为专业的调解人,在面对各种类型的民事纠纷时,都会有专属于自身特色的调解词。因此,在调解纠纷上,黄胖子可以称之为专业的,也从某方面上体现出经调解人化解民事纠纷还是高效率的,这一点可以从《茶馆》中松二爷口中得知。在茶馆后院出现纠纷后,松二爷经常说:“肯定打不起来,若是打起来,茶馆早关门了。”其实,在这方面上就能够看出来,茶馆之所以可以在那些年代广受人们欢迎和喜爱,其原因还是在于很多方面的,比如茶馆具有缓解身心、传递情感、洽谈生意等等功能,这些都是其他场所无法比拟的。

其次,茶馆还是市井混混、非法之徒的聚集地,这样可以看出出入茶馆的顾客素质是层次不齐的。在《茶馆》话剧第一幕中:康六与刘麻子二人到茶馆中商洽生意。刘麻子曾经将康六的女儿贩卖到这里,并将其女儿康顺子卖给了朝廷中一位太监做丫鬟。这让我们看到,茶馆是康顺子开启悲惨人生的钥匙。刘麻子之所以选择茶馆来谈生意,很大原因在与这个茶馆中“二宋”地痞流氓经常到这里来,他们将茶馆作为搜集对象的场地,在双方的交流下获取更多的私密信息。当朝廷中的庞太监到茶馆之后,刘麻子、“二宋”(宋祥子、宋恩子)就会围上前,向庞太监汇报各种情报。

2 分析茶馆茶客们的群体特征

人们也会经常去大茶馆饮茶,但大茶馆通常都是那些达官贵族所去之地,在这里茶客们互相聊天、吹捧、下棋、作画等。同时大茶馆也是聚集了三教九流人物,很多普通百姓也会破例来这里消费,但更多的是皇室家族或者商人。在话剧中并没有亮明这些顾客的真实身份,但从他们的谈吐与衣着装扮上可以看出,他们是各个阶层的人们。有的茶客只是单纯的来到这里与好友相聚,一起聊天放松身心,他们喜欢谈论一些怪诞的事情,如:蜘蛛怎样成精。松二爷与常四爷是经常出入大茶馆的一类人,他们是旗人,到这里饮茶的方式与普通老百姓有所差异。尤其是他们会自带茶叶到茶馆里泡茶。这种做法也与茶文化发展历史有很大关系,结合《茶馆》中记录的内容来讲,这种习俗在清朝时期就已经出现,有关记录中写到,清朝时期的旗人与官员都对喝茶如痴如狂,对茶叶尤为讲究和注重。同时,这些旗人喜欢自带茶叶到茶馆,与当时的茶文化发展背景也有关系,清代边土辽阔,国土面积远远多于明代。面积巨大的清朝,养着很多文官员与武官员,他们作为特权群体,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都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生活在社会上层的他们,有着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饮茶和品茶,所以他们对茶叶的品质要求特别高。由此可见,清朝末期的旗人与官员不但喜欢饮茶,而且饮茶已经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爱喝茶的习惯,不管后期生活如何艰辛以及贫困,都会保留着喝茶的习惯。如:在《正红旗下》老舍的这部小说中,其写到:尽管后来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特别贫困潦倒,每个铜钱都是咬着牙省下来的,但母亲还是每个月都会买些茶叶末,喝茶似乎已经成为他们旗人生活中无法剔除的一部分东西,从小说中描写的各个细节能够看出,他们旗人对品茶的热爱只会只增不减。

3 探源茶文化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我国是茶叶的产地,饮茶习惯既在饮食上有所体现,也在其他方面上有所展现,尤其是语言变化。在老舍众多作品中,只要是描述到日常生活必然要有茶,旗人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喝茶,客人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沏茶。茶发展到今天,依然在我们生活占据着重要位置。这样的重要性也对方言的发展带来了影响。人们在命名某种东西时通常都会采用自身所熟悉的东西来命名。就如每个地区的方言对“玉米”的叫法是不同的。在《四位先生》小说中,老舍写到:“他提起那有茶碗口粗的木棒,径直的走了出去”,在这里木棒的粗度是运用“茶碗口”来形容。这一形容词表明北京人在理解与使用茶并不只限于饮用上,而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理解。

同时,还有很多方法可用来证明在方言发展中茶文化对其起到的促进作用。在老舍的《正红旗下》小说中,老舍描述到:“在我这一代,我记忆中母亲中的茶点是有杏仁茶味、面茶味”,在这里所讲到的“面茶”以及“杏仁茶”与一般的“茶”略有差异,它们指的是一种饮品,但这种饮品是用面或者杏仁为材料的。通常来讲,这里面是没有茶叶的。为什么也叫“茶”呢,是由于很多人都将茶水冲泡的习惯来移入到这里。这样的情况在方言中也多次出现。如:方言中的“油茶”指的是利用开水冲泡后的五谷杂粮的一种食品。其实,在分析后发现,茶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了,其更多的是代表我国传统文化,在饮茶与品茶中欣赏我国传统文化,可能会对老舍的作品有着更深的领悟吧。

4 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见,老舍作为享誉全球的知名作家,其众多文学作品都有茶文化的影响。老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而北京却是众多茶馆的诞生地。在老舍的一系列文学作品中就对老北京的茶文化充分的体现到阅读者的眼前,其中涉及了人们饮茶、泡茶、茶馆效用等等方面的内容,可见对老舍文学作品中潜藏的茶文化深入研究,这对于提高我国茶文化的研究力度意义重大。

[1]张世坤.以茶文化为例看汉语教学与文学教学的融合[J].福建茶叶,2016,(11):240-241.

[2]易华.互文叙事与老舍小说中的女性构建——以《月牙儿》《阳光》为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39-44.

[3]李炜.清中叶以来北京话的被动“给”及其相关问题——兼及“南方官话”的被动“给”[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35-40.

王紫星(1982-),女,湖北孝感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旗人茶馆饮茶
《茶馆》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满族八旗被革命
清代东北驻防官兵装备与操演枪械状况考
四季饮茶与健康
晚清东北旗人的婚姻与死亡风险关系探析
清雅茶馆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