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茶文化的现代传承
2017-02-07王秀华
王秀华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茶文化的现代传承
王秀华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
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茶文化有其深刻的哲理内涵,在当前高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渗透和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之中,实现对高校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深邃、广博的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挖掘,可以较好地增强茶文化在高校学生中的效用,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更为有效的方向发展,并同时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弘扬。
高校;思想政治;茶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无可比拟的德育教育内涵及功能,在当前高校扩张的背景下,中国传统茶文化可以渗透和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之中,以其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内涵,对高校大学生实施丰富的人文历史教育和培养,用拓展的、开放的眼光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弘扬,并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 中国传统茶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1.1 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中国传统茶文化在千年的积淀之下逐渐形成了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融合有中国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哲理和思想,并与中国古代文学、美学、伦理学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共通之处,可以想见,如此丰富而深邃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扎根于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土壤之下,必然有其不可替代的生命支撑,可以极大地丰富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知识结构,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涵养和文化修为,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在对中国传统茶文化进行品茗、鉴赏和评析的过程中,充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体悟和理解。
1.2 “茶人”精神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中国传统茶文化内蕴乐于奉献的“茶人”精神,在“茶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崇高的道德品质,可以通过以茶喻人的方式,弘扬和传承“茶人”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以茶言志的方式,传递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文修养和个人志向;通过以茶喻理的方式,揭示先苦后甘、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人生哲理,从而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1.3 茶道精神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成长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之中,以“廉、美、和、敬”为文化内核,也可以说是“俭、清、和、静”,在这些勤俭朴素、清正廉明、和衷共济、宁静致远、敬爱为人的理念之下,可以看到茶道精神对于现代社会道德思想的净化作用和功能,还可以极为有效地增强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感悟,在茶道精神的启迪和熏陶之下,获得自我成长和提升。
2 高校思想政治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分析
2.1 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缚
在高校的茶文化德育教育过程中,还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大多停留于茶文化的表层讲述,而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在精髓领悟不深,学生仍旧停留于对茶文化历史的学习和理解之中,而对“茶德”思想、“茶道”精神等方面缺乏深刻的体悟和认知,这就无法使高校的茶文化德育教学得到创新的发展。
2.2 学生对于茶文化的重视度不足
当前互联网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普及,高校大学生都将精力和时间关注于网络之中,而对于茶文化德育教育的思想和注意力不足,没有形成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文化底蕴的认知意识,缺少对茶文化学习的兴趣,这就在较大的程度上削弱了高校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利于茶文化德育教育价值的实现。
2.3 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在高校的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存在课程设置不足的现象,大多数只是采用单纯的茶学理论教育的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而没有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相结合,使学生无法体味到茶文化与自身所学专业的契合性,缺少对茶文化研究的兴趣,降低了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统茶文化的现代传承之路
3.1 充分明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在高校的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明晰茶文化融合和渗透的价值和意义,要使大学生充分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传统茶文化的现代载体,感悟和领略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顺应时代的大学生自我成长需求,全面培育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并关注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功利性价值和可持续性发展价值,将茶文化的内涵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相整合,充分彰显出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和功能,从而全面促进和推动大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3.2 注重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
在高校的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增强大学茶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性,用制度化的措施引领高校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并且,还要将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相契合,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专业考察和研究,从而增强茶文化德育教育的专业实用性价值,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茶文化学习热情和兴趣,更为深刻的体悟茶文化内涵。例如:在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之中,就可以探究茶文化在中外运用的现状及异同之处;对于高校艺术类的茶文化德育教育之中,可以结合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包装设计内容,让学生体会茶文化在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中的出彩价值,建立茶文化品牌意识;对于高校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将中外名著中关于茶文化的作品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外名著的过程中,赏析其中丰富的茶文化内容,从而探究茶文化在德育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可见,通过茶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和渗透,可以极为有效地增强对学生的道德引领和指导作用,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大学生将茶文化思想内涵与日后的专业工作相链接,更好地突显出中国传统茶文化在各个专业领域的价值。
3.3 实现互联网与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在高校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引入互联网技术手段,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提炼丰富多样的茶文化内容,包括茶艺展示、茶风茶俗等,使学生真切而形象地感受到丰富的茶文化内涵,提升对茶文化的关注度,并在网络中查找关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和思想内容,从而积极地融入到对茶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之中,深刻体悟茶文化内蕴的德育文化内容,更好地实现茶文化内涵的内化和融合。
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辅导活动,让学生在辨茶、泡茶、敬茶、品茶的专题实践活动中,静看、静品、静思,开展以茶为主题的“论茶联,话成长”的心理专题辅导,更好地化解学生的内心愁绪,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4 结束语
中国传统茶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极为重要的补充和辅助作用,可以通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茶文化的融合和渗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想境界,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品质。
[1]张洁.传统茶文化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J].福建茶叶,2016,(12):177.
[2]孙嘉.论中国茶文化的“和”思想及其启示[D].陕西科技大学,2016.
[3]方立琴.中国茶道之谛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修养的启迪[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39-141.
[4]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徐仲溪.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54-156.
[5]朱海燕,王秀萍,李伟,刘仲华.“和谐”:茶文化的核心思想[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64-68.
王秀华(1984-),女,四川西昌人,硕士,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公共服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